┌──────────────────────────────┐ │第 ≈≈≈≈≈≈≈≈≈≈≈≈≈≈≈ 增│ │ 四 ♀♀ 桃 红 满 天 下 ♂♂ │ │ 期 ≈≈≈≈≈≈≈≈≈≈≈≈≈≈≈ 刊 │ │ 同性恋青少年自杀专辑 │ │ │ │ 1997年12月10日出版 1997年9月5日创刊 │ │ │ │ 北美华人性别与性倾向研究会(CSSSM)主办 │ │ │ │ 【总编】二言 【编辑】杨青 刘星 【本期编译】杨青 │ └──────────────────────────────┘ 编者按:青少年自杀是各国都有的不幸现象。中国的报章也曾披露同 性恋青少年自杀的事例。本期增刊虽然着眼于美国同性恋青少年自杀, 但期间所传达的信息对各国都有借鉴。 ─────────────────────────────── 本 期 目 录 ─────────────────────────────── ①前言 ②青少年自杀概况 ③青少年男女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和性别更换者自杀情况 ④自杀评估模式 ⑤同性恋青少年自杀的危险因素 ⑥自杀的危险信号 ⑦干预反同性恋的滋扰 ────────────────────────────── ◇ 前言 本报告回顾了男女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和性别更换者人口中青少 年自杀的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涉及个案研究、干预策略和临床上 评价危险的模式。 “或许,有一天,人们会认识并充分考虑到,在所有可能的罪恶 中,儿童精神的伤患是最为致命的。” ──Erik Erikson “这个问题不是关于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是涉及生活本身。我相 信,在我们这个州里,每个教师和家长都基本上同意这样的说法,任 何年轻人,无论其为同性恋者还是异性恋者,都不应该因为孤立和虐 待走上轻生的道路。我们可以开始做些事情,为我们校园中年轻的同 性恋者创造享有尊严和尊重的气氛,防止青少年同性恋者的自杀。” ──麻省州长William Weld于1993年6月30日讲话 ◇ 青少年自杀概况 青少年自杀是一全国及全州的悲剧。1994年,马萨诸塞州教 育部对3000多名学生进行了匿名调查,发现10%的学生曾企图 自杀,20%“曾想过”自杀,3.4%因为自杀企图寻求过医学治 疗;而1990年的调查结果是,只有6%的学生曾企图自杀,其中 “曾想过”自杀的只有14%。⑴ 在过去10年中,青少年自杀上升了3倍,成为15-24岁年 龄组青少年第二位死因(死亡率为10万分之10)。⑵15-19 岁年龄组青少年自杀率已经从1950年的10万分之2.7上升到 1982年的10万分之9.3。今天的青少年自杀率高达10万分 之11.3。据估计,有过自杀企图的情况往往是已经完成自杀的 40-100倍。⑶另外,每年还有50万各种性倾向的青少年企图自 杀。⑷ ◇ 青少年男女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和性别更换者自杀情况 1989年,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发表《卫生总长青少年自杀 工作组报告》,发现“同性恋者自杀企图大多数发生在其青少年时期, 并且同性恋青少年企图自杀的情况要比其他同龄青少年高2-3倍。 在每年完成自杀的青少年中,同性恋者占30%(估计有5000人)。 ⑸这份报告建议,“精神卫生和青少年服务机构应该接受和支持青少 年同性恋者,对其工作人员进行有关同性恋问题的培训,提供良好的 成年同性恋者角色的范例;学校应该保护同性恋青少年不受到同伴的 虐待,在卫生课程中提供有关同性恋的准确知识;家庭应该接受他们 的孩子,教育孩子们什么是同性恋、以及同性恋如何产生。” 全国男女同性恋者工作组反暴力项目主任Kevin Berrill在一份报 告中说,“这些青少年自杀危险的增加和其在这样一个教育他们要掩 盖并憎恶自己的社会中成长是有关系的。我们欢迎这份报告的问世, 希望其变成实际行动,挽救生命。” 但是,开始的时候,在国会右翼团体和保守分子的压力下,布什 当局查禁了这份报告。来自加州的共和党众议员William Dannemeyer 要求当时的总统布什“开除所有公共服务机构参与这起策划鼓吹同性 恋的雇员,查封这份报告。”Louis Sullivan称这个研究“挖了家庭 制度的墙脚。”⑹ 但是,报告结果捅到了新闻界,最后发表了。其它研究证实了这 些发现。Minnesota大学儿科助理教授Gary Remafedi,亦即《否定与 死亡:男女同性恋者和双性恋者青少年企图的和实现的自杀研究》一 书的作者,在一项对明尼阿波利斯150名男女同性恋青少年研究中 发现,多达30%的人说他们在青少年时曾经有过至少一次自杀企图。 自杀危险性最大的青少年是那些最不愿意向别人说出自己性倾向 的青少年。自杀可能是确保永远不会有人知道的一种方式。对同性恋 的恐惧杀死了孩子。⑺ Remafedi证实了青少年男女同性恋者30%的自杀率,并发现, 有着更多“女性性别角色特征”的男青年,以及较早意识到自己同性 恋性倾向并沉溺其性感情的人们,似乎最有危险发生自毁行为。这个 研究还反映出同性恋和性虐待、吸毒、无家可归、卖淫、孤独感、家 庭问题及学习困难之间不同寻常的高度联系。30%的被调查者报告 至少有过一次自杀企图,其中一半有过这种企图的人报告有过一次以 上这样的企图。这个样本人群有自杀企图时的平均年龄是15岁半。 吸食药物和自我伤残占有这种企图的80%。21%的自杀企图导致 住进医院或精神病院,但是还有3-4%的自杀企图没有得到任何医 疗关注。三分之一初次自杀企图发生在当事人意识到其双性恋或同性 恋倾向的同一年,而以后的自杀企图一般在此之后不久。家庭问题是 最常用来解释自杀企图的原因。85%的自杀企图者报告使用违法毒 品,22%接受过药品依赖治疗。⑻ 青年人意识到自己同性恋性倾向越早,其面临的问题越大,越是 有危险出现自杀情绪和行为。 因为情绪和身体的不成熟,缺乏同伴群体的认同,缺少经验,依 赖的家长不愿或不能提供情感支持,年龄较小的同性恋青少年最可能 出现失常。年龄较小的同性恋青少年也容易吸毒、逃学、违法、住进 精神病院、离家出走、涉入卖淫和企图自杀。⑼ Pollak发现,几乎所有男女同性恋者的自杀发生在16-21岁。 ⑽ 对艾滋病的恐惧增加同性恋青少年的焦虑。根据Joyce Hunter的 研究:同性恋青少年已经有如此之多的事情要面对,却发现自己感染 了艾滋病病毒,或不得不生活在艾滋病病毒流行并构成持续威胁的世 界上,他们被击垮了。这是另一个增加他们自杀想法的因素。(11) 种族和性别身份问题也影响到自杀。36%非洲裔美国女同性恋 者和32%非洲裔美国男同性恋者在18岁以前企图自杀,而白人女 同性恋者是21%,白人男同性恋者是27%。(12) 性别更换者要比同性恋者更容易有自杀行为,比较一般人,这个情 况更严重。(13)53%被调查的性别更换者曾企图自杀。(14) 1992年2月,马萨诸塞州长William F. Weld签署命令,建立 州长男女同性恋青少年委员会,高度重视青少年男女同性恋者、双性 恋者和性别变换者高自杀率问题。 ◇ 其它的声音 在全国还有其他的领导人对这个问题做出说明。 Gerald Newberry谈到了那个县为什么将家庭生活教育扩大到包含 同性恋和同性恋恐惧的问题。 “我们有道德上的义务,防止这些灾难(男女同性恋青少年自杀) 的发生。我们需要和我们的孩子沟通,让他们知道,人是有不同样子 的,不是我们选择了性的感情,而是性的感情选择了我们。” 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希副教授Charlotte Patterson教授说:我们 需要在学校创造一种气氛,每个人在此能够得到尊重。学校的任务不 是倡导,而是教育。孩子们应该知道,既有犹太教、天主教,也有新 教;既有同性恋家长,也有异性恋家长。(16) 负责全国教育改革的全国教员协会主席Benjamin Ladner说:作 为教育者,我们已经等得太久了,没有及时对社会现实做出反应。我 们有道德责任帮助孩子懂得事情存在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与孩子居 住的社区邻居的合作来做到这些。但是,我们的任务是提供理解的基 础。在此问题上我们需要坦白。(17) 负责青少年咨询的专栏作家Beth Winship说道:“我收到的一些 最悲伤最绝望的信是来自同性恋青少年。在这个年龄,性变得特别重 要,对“不良性别行为”的疑惑极其痛苦,有时,青少年就会想到自 杀。这个代价太高了。(18) ◇ 干预策略 我们采访了自杀问题专家Lee Ann Hoff,她也是获奖作品《人的 危机》的作者。以下是对她的采访和她在学校为同学、教师和家长进 行自杀干预学习班的材料。 问:教师、家长和同学如何可以预防青少年自杀? 答:自杀预防专家多年来的研究、实践和告诉人们的是,大家应 该坦诚一些:应该谈论这个问题,理解这是一个什么问题。人们必须 认识到这样的痛苦,并将其和下列问题相联系。最基本的一点是“公 开讨论”自杀,这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候,以及今天世界上的大多数 地方,一直被看成是一个禁忌话题。我的范例来自于对妇女的工作, 我将其运用在男女同性恋者方面。 ┄┄┄┄┄┄┄┄┄┄┄┄┄┄┄┄┄┄┄┄┄┄┄┄┄┄┄┄┄┄ 性身份(同一性)危机范例:自杀如何发生?怎样预防? 性身份危机的起因、表现、后果以及危机管理的能力之间有着相 互作用的关系。图表(本文省略)呈现的是危机“起因”和“积极处 理问题的援助”之间的差距,虽然个人的表现常是相似的。从起因到 积极处理方式之间的实线表示的是,通过危机处理获得成长和发展的 机会;虚线表示的是,得不到有效援助的潜在危险。 忧郁和自杀念头的开始 1.情境:经验同性性吸引,听到反同性恋的议论,受到言语污 辱,受到身体攻击,学习成绩下降--因为犹豫不能好好读书。 2.社会文化:异性恋中心价值居于主导位置,个人被看成不正 常,被社区排斥,缺乏资源。 3.青春期过渡:意识到自己不是异性恋者,意识到自己是女或 男同性恋者或双性恋者。 典型反应 感到忧郁,震惊,自尊心差,自我憎恶,挫折感强,不知道做什 么,因为保持“秘密”而焦虑重重,因为孤独和想死而恐惧。 可能的帮助(自然和养成的危机干预) 1.情境:找到支持性的咨询人员或同伴、家人和朋友,得到帮 助和支持。 2.社会文化:个体加入同性恋者团体(得到支持和社会交流) 3.过渡:渡过认同的过程,和支持性的有教养的同伴交往 积极的目标:成长和发展 1.经历“自我认同”的变化过程 2.对同性恋、双性恋和性别更换感到舒适 3.免于恐惧和暴力 需要防止的消极办法 1.自杀企图 2.沉溺于酒精和毒品 3.暴力 4.情绪崩溃 5.早死 ┄┄┄┄┄┄┄┄┄┄┄┄┄┄┄┄┄┄┄┄┄┄┄┄┄┄┄┄┄┄ 问:有些人说,像同性恋这样的议题,如果你讨论自杀,会将这 样的念头影响到学生的头脑? 答:这个说法由来以久了,但绝对是荒唐的。虽然青少年在行为 的模仿和传染上有微妙的地方,但是你不能通过拒绝谈论来阻止自杀。 如果大家对此讳谟如深,孩子们更加可能模仿自杀行为。 练习 问:如何在学校中讨论自杀问题? 答:我为同学和教师准备了一个训练方案。一开始,我就跟大家 讲,大多数人对自杀所有的强烈感情。承认和接受我们自己对自杀 的感觉(比如对被感染的恐惧),通过事实消除神秘感,这些最初步 骤对了解如何帮助陷入自杀绝望中的人们是重要的。这个活动用来帮 助同学和教师在信任的气氛中面对“禁忌”的话题。和性身份认同一 样,自杀的主题应该在一个非判断性的环境“揭密”。 ┄┄┄┄┄┄┄┄┄┄┄┄┄┄┄┄┄┄┄┄┄┄┄┄┄┄┄┄┄┄ 向同学解释下列练习: 1.两人一组,7分钟时间,同学们被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并和 其搭档讨论,把看法写在一张纸上:想像或回忆这样的情境,一个同 学(家人或其他人)处于极度忧郁中,企图自杀。你当时有什么感觉? 或者,当听到这个消息时,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2.和同一个搭档,另外7分钟时间,举出至少一个原因,说明 年轻人为什么企图自杀?或者,为什么杀了自己?把这些理由写出来。 讨论15分钟:然后,让同学们分享最初7分钟讨论的结果。对 自杀的感觉是什么?在另外一张纸上总结各种反应:在练习过程中可 以问一些问题。 ※对公开讨论自杀的感觉如何? ※为什么大多数人对自杀有如此强烈的感觉? ※这些强烈的感觉来自什么地方?如何认识这些感觉?我们能够 为此做些什么? ※向大家解释这样的感觉是正常的,并且其和一些历史上的事实 有关: 1.广泛存在否认死亡、让青少年回避现实的倾向(尤其是在美 国主流文化中) 2.数世纪来的对自杀的禁忌(所有主要地区都基于“道德”对 自杀加以禁止 3.惩罚幸存者的传统(比如,不给自杀者举行基督教葬礼,从 而污辱了亲属) 向人们解释,我们不应该对有这样强烈的对自杀的情绪而震惊, 因为有着如此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强调接受我们自己的恐惧和感情 的重要性(并且和家人或其他值得信任的人讨论),作为我们接触处 于自杀危险中的人们的第一步。 在另外一张纸上总结第二个7分钟讨论的结果:原因(为什么人 们伤害自己)。从小组中列举出的原因中,让小组成员找出,哪些是 人们编造的,哪些是事实。向人们解释,为什么坚持相信“谈论自杀 会在头脑中内化这个概念”阻止了我们将关怀性的信息传给自杀者。 对30分钟的讨论进行总结,写在一张纸上,区别事实与谎言。 谎言与事实 谎言:自杀的人是精神病态的。 事实:自杀的人通常是极度忧郁,或情绪不安,但这不是和“疯 子”或精神病不一样。 谎言:好的环境──有一个舒适的家、好工作、或是一个好学生 ──可以防止自杀。 事实:虽然自杀率在不同社会群体中不一样,但是,自杀现象涉 及各个阶级、种族、年龄和性倾向。 谎言:到处说要自杀的人不会去自杀。 事实:死于自杀的人几乎都先前谈论过自杀,或者通过行为暗示 和告诫别人其自杀企图,虽然这些暗示当时可能不为人发觉。 谎言:砍手腕、威胁要自杀的人,或者没有成功自杀的人,只是 为了引起别人注意,并没有自杀的危险。 事实:大多数成功杀死自己的人都有过先前自杀企图的历史。所 有的威胁和企图都是“求助的呐喊”,必须引起认真重视。对“求助 的呐喊”没有做出回应会马上引起再次的自杀企图。任何陷入绝望企 图自杀的人们大多数需要得到比他们目前得到的更多的关心。 谎言:和心情不安的人们谈论自杀会使他们在头脑中内化这个概 念。 事实:自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不会因为真诚的关心人,向 人们问起自杀意图,而引起自杀。 谎言:当男女同性恋者认识到其生命的“罪恶”,他们大多数会 杀死自己。 事实:虽然有很多男女同性恋青少年自杀或企图自杀,他们这样 做主要是因为他们受到来自主流社会的偏见、仇恨并且有时是暴力。 正如种族身份或是男是女,性倾向并非个人选择的事情。当社会对同 性恋和双性恋的态度发生变化,从排斥转为接受和支持,他们自我毁 坏的行为就会大大下降。 ┄┄┄┄┄┄┄┄┄┄┄┄┄┄┄┄┄┄┄┄┄┄┄┄┄┄┄┄┄┄ 问:同性恋社区有人抱怨我们过高估计了同性恋青少年自杀,我 们应该给人们讲一些好听的故事。他们说,如果我们就是谈论我们生 活中的这些阴暗面,会把学生们吓着。 答:任何事情需要有个平衡。人们不应该总是永远谈论消极的方 面,比如,自杀、吸毒,等等。但是,这不等于说我们根本不应该来 讨论它。即使没有人企图自杀,我们仍然需要把问题公开摆出来加以 预防,并让人们理解这些事情。 问:一些艾滋病教育人员谈到了“被动自杀”。一些年轻人因为 自尊心差,没有必要地并且是故意地让自己处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 险之中。 答:正规地说,这种行为不能称为“自杀”。它可以叫做“自我 毁坏”。但是,任何自我毁坏行为都和更大的问题如自尊和不关心自 己生命相联系。开始的时候是社会责难受害者,然后是受害者责难自 己,再后是忧郁和可能的自杀。自杀可能是自我毁坏行为的最后形式。 其它的行为还有针对他人的投射,比如,攻击甚或杀人。 问:暴力预防和自杀预防方法上有什么联系? 答:在许多方面他们是相似的,主要是帮助人们找到其它方式表 达其绝望或愤怒。就自杀而言,核心问题是忧郁和绝望。就暴力而言, 问题是愤怒和攻击。如果有人感到很生气,为了不伤害别人,可以做 一些减轻压力的活动,比如身体运动、和人们谈论自己的感情,这些 是最为重要的。和别人一起谈论自己的暴力冲动可以轻松很多,避免 向他人发作。对个人来说,有这些冲动是非常可怕的,它来自于害怕 失去控制。 问:一些人认为,暴力和自杀应该只是咨询人员讨论的问题,而 不是诸如教师或同伴辅导员在课堂上的事情。你的意见是什么? 答:教师是处理“精神卫生问题”的第一线工作人员。 从另一个角度,这是每个人的事情,包括教师、家长和同伴。我 在“一级评价”和“二级评价”之间做过区别,前者是指每个人需要 评价生活中的危险,后者主要是专家们通常要考虑的。 教师可能通过学生写的作文发觉一些问题。如果教师产生了疑问 但是却保守了秘密,那么如果这个孩子企图自杀或杀了自己,这个教 师会怎么想呢──太可怕了。 关键问题是,如果你把问题谈出来,并非要求你来处理所有事情。 你应该做的事情是给当事人发出关心的信息,把当事人介绍给其他更 有经验和技术的人。在许多情况下,这可能就够了。 ┄┄┄┄┄┄┄┄┄┄┄┄┄┄┄┄┄┄┄┄┄┄┄┄┄┄┄┄┄┄ ◇ 自杀评估模式 危险评价分数 1.现在没有可以预测的自杀危险。没有自杀念头或企图自杀的 历史,有着令人满意的社会支持系统,和有意义的其他人有着紧密联 系。 2.现在有着较低的自杀危险。个人有使用不太致命的方法自杀 的念头,没有企图自杀的历史,或近期没有严重的失落。有令人满意 的支持系统。 3.现在有中度的自杀危险。有用较高致命方法自杀的念头,但 是没有计划或扬言要这样做。有计划用较低致命方法自杀,有用较低 致命方式企图自杀的历史。 4.现在有高度自杀危险。目前有非常致命的计划,自杀方法能 够实现,先前企图自杀的历史,不能和有关的其他人进行交流。 5.现在有非常高度的自杀危险。目前有非常致命的计划,方法 可以实现,有自杀企图历史,生活的资源断绝。 ◇ 同性恋青少年自杀的危险因素 总的来说:在较小的年龄意识到或确认自己的同性恋感情,甚至 有时自己能够接受同性恋性倾向。经常和其他人就这种性倾向发生冲 突,或者在同性恋关系中的问题。 社会:社会歧视或压迫男女同性恋者。在社会中表达同性恋被认 为是自我毁坏的或对他人构成伤害的。 自尊心差:内化了社会对同性恋的偏见,视为疾病、自我毁坏、 罪过、疾病的传播者、儿童的勾引者、以及令人可怜的人。 身份冲突:否认同性恋感情或性倾向。意识到同性恋性倾向后的 绝望。 家庭:假想或实际的因为同性恋性倾向或变换性别而对孩子的排 斥、虐待、滋扰。儿童因为不能满足父母或社会的期待而产生的失败 的感觉。 宗教:儿童的同性恋性倾向或性别更换被视为和其家庭的宗教信 仰不符,是罪过,应该受到谴责。 学校:同学的滋扰或虐待(有时来自学校教职工)。缺乏同学和 成年人支持,没有可以效仿的角色模范,课堂上没有准确的关于同性 恋和性别更换的信息。 社会孤立:受到或害怕受到家庭和同学的排斥,社会驱逐,孤单 以及不能找到和自己一样的人们。 吸毒:吸毒以减轻忧郁和孤独的痛苦,减少对同性恋情的抑制。 专业帮助:没有能力或不愿讨论同性恋感情有关的问题,强迫治 疗来改变同性恋性倾向。 ◇ 自杀危险的信号 1.行为、态度和学校表现的巨大变化。 2.分发珍贵家产。 3.个人会因为一个很小的失败而沮丧。 4.每天都极度不安和忧郁。 5.留下一句什么话,表示“告别”:“我实在受不了。” 6.对当事人来说,任何反常的行动或行为方式,例如,瞎开车, 吃喝不同寻常地过多或过少,学业良好的学生退学。 和心烦意乱的人交流两条基本原则 1.告诉当事人,你理解(或者试图理解)并关心当事人面临的 痛苦或其它压力。例如:“嘿,某某,你近来怎么不大对劲,我昨天 在课堂上没有见到您。” 2.如果你不能确定究竟怎么了,但是却试图了解情况,可以先 说明一下,然后提出一个相关的开放性的问题:“某某,你似乎很压 抑(心烦意乱)。怎么了?我们今天放学后可以聊聊吗?” 一种时常用的办法是,成人和同学咨询人员让年轻人写下保证, 一旦其心情忧郁,一定要去看咨询专家。 和学生们的个人会谈 1.说出隐情:如果可能,找到一个地方,该学生可以说出一些 隐情。或许是咨询办公室或其它什么办公室。不要离开学校。让别人 能看到你们。 2.保密:在法律范围内,向该学生保证一定为其说的话保密。 3.保持镇静:年长者要举止冷静,从而学生能够知道他(她) 获准自由地谈论其压力的来源。 4.对自己诚实:能够面对自己对该学生、其问题和情境的感情 和反应。这在容易产生情绪化反应的主题如同性恋上更是重要。如果 你认为自己不能处理这个情境,可以让别人来接替。 5.认清感情:认真倾听该学生表述的感情。帮助学生弄清楚自 己的感觉。运用和缓的语气来了解情况。适当时机把问题集中在关键 问题上。 6.提供信息:适当时候的正确信息非常有用。但是,注意不要 说教。 7.分析资源:尽可能地和该学生分析,他(她)可以得到什么 样的资源,他们的支持系统可以提供什么。帮助该学生做出决定,什 么样的人、什么时候以及如何去得到支持。 ┄┄┄┄┄┄┄┄┄┄┄┄┄┄┄┄┄┄┄┄┄┄┄┄┄┄┄┄┄┄ ◇ 干预反同性恋的滋扰 问:在许多情况下,教师和同学会出来说话反对校园中其它形式 的的滋扰和暴力(例如,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反宗教歧视),但是 人们会犹豫是否来阻止反对同性恋的或异性恋中心主义的举动,因为 人们害怕其本身的性会被认为有问题。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答:我的确认为,这个国家现在存在的一个错误就是,我们不愿 再接受这个事实,那就是,人类是道德的存在。因此,假定我们必须 是中立的,包括教师,这对我来说是荒唐的。在治疗过程中情况可能 也是这样。我们对暴力的研究表明,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是,如果 一个人被伤害了,卫生专家面对这种情况还要保持中立,这是错误的。 如果你不做出声明,帮助谴责这样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有时是不能为 社会接受的,甚至是违法的,那么你就是同谋。作为卫生人员或社会 服务或教育人员,你有责任按照法律来解释哪些事情是犯罪和需要得 到惩罚。 ┄┄┄┄┄┄┄┄┄┄┄┄┄┄┄┄┄┄┄┄┄┄┄┄┄┄┄┄┄┄ REFERENCES [1] Wong, Doris Sue, and Hart, Jordana, "Answers Leave A Con- founding Picture in Poll of Mass. High School Students," BOSTON GLOBE, May 20, 1994, p. 1. [2] Fisher, P., Shaffer, D, "Facts about Suicide: A Review of National Mortality Statistics and Records," in PLANNING TO LIVE: SUICIDAL YOUTH IN COMMUNITY SETTINGS, ed. Rotheram-Borus, M.J., Bradley, J., Obolensky, N., Tulsa, Oklahoma,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90, pp. 1-33. [3] Shaffer, d., Garland, A., Gould, M., Fisher, P., Trautman, P., "Preventing Teenage Suicide: A Critical Review,"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PSYCHIATRY, 1988; 27 (6), pp. 675-687. [4] Spoonhour, A., "The First Few Days are the Hardest," in PEOPLE, Feb. 18, 1985, pp. 76-78. [5] U. 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Gay Male and Lesbian Youth Suicide," by Paul Gibson, in REPORT OF THE SECRETARY'S TASK FORCE ON YOUTH SUICIDE, ed. Marcia R. Feinleib, Washington, DC, January 1989. [6] Quoted in Bull, Chris, "Suicidal Tendencies," THE ADVOCATE, April 5, 1994, p. 37. [7] Gary Remafedi, quoted in Bull, Chris, "Suicidal Tendencies," THE ADVOCATE, April 5, 1994, p. 38. [8] Remafedi, G., Farrow, J., and Deisher, R. (1991), "Risk Factors for Attempted Suicide in Gay and Bisexual Youth," PEDIATRICS, 87(6), pp. 869-76. [9] Remafedi, G., "Male Homosexuality: The Adolescent's Perspective," Adolescent Health Program,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Unpublished, 1985. [10] Pollak, Michael, "Male Homosexuality" in WESTERN SEXUALITY, eds. Phillippe Aries and Andre Bejin, NY: Blackwell, 1985. [11] Joyce Hunter, quoted in Bull, Chris, "Suicidal Tendencies," THE ADVOCATE, April 5, 1994, p. 42. [12] Bell, A., and Weinberg, M., HOMOSEXUALITIES: A STUDY OF DIVERSITY AMONG MEN AND WOMEN,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1978. [13] Harry, J., "Adolescent Suicide and Sexual Identity Issues," submitted to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FOR THE SECRETARY'S CONFERENCE ON ADOLESCENT SUICIDE, Washington, DC, May 8-9, 1986. [14] Huxdly, J., and Brandon, S., "Partnership in Trans- sexualism, Part 1: Paired and Non-paired Groups,"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10, pp. 133-141, 1981. [15] Gerald Newberry, quoted in "Jack and Jack and Jill and Jill," by Richard Lacayo, TIME, Dec. 14, 1992, pp. 52-53. [16] Charlotte Patterson, quoted in "Debate Heated Over Teaching Children about Homosexuals," by Anthony Flint, BOSTON GLOBE, Dec. 13, 1992, p. 53. [17] Benjamin Ladner, quoted in "Debate Heated Over Teaching Children about Homosexuals," by Anthony Flint, BOSTON GLOBE, Dec. 13, 1992, p. 53. [18] Beth Winship, quoted in Blumenfeld, Warren J (ed.)., HOMOPHOBIA: HOW WE ALL PAY THE PRICE, Boston: Beacon Press, 1992, back cover. [19] Sharon Bergman, Testimony, GOVERNOR'S COMMISSION ON GAY AND LESBIAN YOUTH, Boston. [20] Bobby Griffith, quoted in Miller, B. Jaye, "From Silence to Suicide: Measuring a Mother's Loss," in Blumenfeld, Warren J. (ed.). HOMOPHOBIA: HOW WE ALL PAY THE PRICE, Boston: Beacon Press, 1992, pp. 88-89. [21] Mary Griffith, Testimony, Los Angeles School Committee, Public Hearings, June 23, 1988. [22] JoAnne Cardell, Testimony, Governor's Commission on Gay and Lesbian Youth, Boston. [23] Testimony, Governor's Commission on Gay and Lesbian Youth, Massachusetts State House, Boston, November 1992. -- Warren J. Blumenfeld & Laurie Lindop CONTACT INFORMATION: Warren J. Blumenfeld PO Box 929 Northampton, MA 01061 Tel: (413) 585-9121 Fax: (413) 584-1332 E-Mail: blumenfeld@educ.umass.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