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     双│
│ 115      ♀♀ 桃 红 满 天 下 ♂♂     周  │
│   期   ≈≈≈≈≈≈≈≈≈≈≈≈≈≈≈   刊  │
│                            │
│  2002年1月25日出版 1997年9月5日创刊  │
│                            │
│   北美华人性别与性倾向研究会(CSSSM)主办   │
└────────────────────────────┘
            本 期 目 录
──────────────────────────────
① 【新闻摘要】挪威财政部长与同性伴侣结婚
        同性恋再现阿富汗街头
② 【说三道四】中国是同性恋的半个天堂
           ──李银河访谈录  
③ 【生命伦理】亮相的力量
④ 【综合报导】印度同性恋运动近况
⑤ 【信息天地】同志伴侣的商机
         ──最新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同性伴侣家庭在增多
⑥ 【同人笔林】楼河同志诗歌选(九)
──────────────────────────────
【新闻摘要】

◇ 挪威财政大臣克里斯蒂安·福斯公开宣布已与他的同性伴侣结婚,
这是挪威首位与同性伴侣结婚的部长。

  福斯现年52岁,保守党人,长期担任挪威国会议员。他1月15日
在接受《金融日报》金融日报采访时宣布,他与同性伴侣爱利克·纳
巴克的关系已经“正式化”。爱利克·纳巴克是挪威一家媒体的主管。

  福斯还说:“是的,我们1月4日在驻斯德哥尔摩大使馆正式结
婚。我只能告诉你们这些,其它方面是我们的隐私。”

  挪威是世界上继丹麦之后第二个允许同性恋结婚的国家。在挪威,
同性恋几乎享有正常夫妇所拥有的一切权利。

◇ 塔利班政权倒台后,阿富汗街头重新出现了“帕士顿”(pashtun)
和“阿什纳”(ashna)。帕士顿为富有的成年男子,通常已有妻室,
他们经常向年轻貌美的阿什纳赠送贵重礼物,以换取性满足。出征的
士兵也可以携带阿什纳。这个传统一直沿袭到塔利班上台的1994年。

◇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同异性恋联盟”再次举办“同性学生手牵
手”活动。该项活动于2000年开始举办,鼓励同性学生(不管其性倾
向如何)在校园里手牵手,试图传达对同性恋者的宽容信息。

◇ 象牙海岸政府最近表彰了该国电力公司CIE。多年来,CIE一直在
13,000职员的工资袋里放入安全套。该公司声称此举已经拯救了几千
人的生命,并提出向其它非洲公司传授在职工中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
的经验。

  象牙海岸目前的感染人数占全球第15位。全球70%的感染者在非
洲。

◇ 南非军方最近修改了有关规定,将“配偶”和“婚姻状况”等范
畴也扩展到同性伴侣,使军人的同性伴侣也能够享受到平等的配偶待
遇。这项修改使有关军规符合宪法规定的禁止对同性恋者的歧视。
──────────────────────────────
【说三道四】

【编者按:长期以来,李银河以学者的科学态度和人道主义精神关注
和研究同性恋这一弱势群体,其重要著作《同性恋亚文化》等影响、
改变了许多中国人对同性恋的认识和态度。】

◆     中国是同性恋的半个天堂
             ──李银河访谈录  

             陈凯祥

记者:您长期关注、研究同性恋群体,就您的了解而言,中国同性恋
族群整体的精神风貌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李银河:要谈论中国同性恋族群整体的精神风貌有相当的难度,因为
这个族群中有些人生活得极为自信,充满创造的活力;另一些人却很
自卑,压抑,生活在恐惧和痛苦之中;有些人属于社会上层,甚至是
精英人物,过着雅致的生活;另一些人属于社会的下层,甚至是底层,
在贫困和屈辱中挣扎。他们除了拥有共同的性倾向这一点之外,可说
毫无共同之处。因此,要笼统地描述他们整体的精神风貌简直不可能。
    
记者:在中国,国家和社会对于同性恋的压制一向都不像西方那样激
烈,因此有些人认为中国是同性恋者的天堂,您同意吗?
    
李银河:说中国是同性恋者的天堂,此话半对半错。说它是对的,那
是因为中国在某些方面有点古希腊的味道,性的艺术超过了性的科学,
人们会认为,性就是性,性活动对象的性别并不重要。在民间,我们
还保存着福柯所说的男人们之间的“友谊”。比如,两个男人手拉着
手或搂着肩膀在街上走,没有人会大惊小怪。两个女人的交往也是这
样。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是同性恋的天堂。
    
  如果说这个论断有错误,那就是同北欧国家和旧金山相比,那里
才真正是同性恋的天堂。在那里,同性恋的权利得到充份的保护。同
性恋行为不仅不违反现行法律,而且有保护性法律(反歧视法)来保
护同性恋者这个少数族群的权利。而在中国,虽然没有关于同性恋非
法的法律,但还没有进步到设立保护这个少数族群的权利的保护性法
律的程度。
    
记者:长期以来,人们以异性恋为常态,以同性恋为病态,社会对同
性恋存在着恐惧症,您认为怎样才能消除人们对同性恋的恐惧?
    
李银河:一方面,要介绍西方一些思想家和社会学家关于同性恋的研
究成果和思想观念,例如弗洛伊德、金西、马尔库塞、福柯等人的思
想,使一般公众了解同性恋是怎么回事,应当如何正确看待同性恋现
象。另一方面,应当提高国民尊重少数族群的一般观念,使人们认识
到,歧视与自己不同的少数族群是一种落后的观念,无论这些少数族
群是少数民族(如藏族)、少数种族(如黑人),还是在性倾向上的
少数人(如同性恋者)。这些人虽然在某些方面与多数人不同,但他
们也和多数人一样是人,他们应当拥有同多数人一样的权利。
    
记者:在增进对同性恋的了解,改善同性恋者的权益状况方面,您认
为社会应该做哪些工作?
    
李银河:首先,科学研究工作者有责任通过自己的工作使人们了解同
性恋的生存状况,他们的困难和痛苦;其次,传媒工作者应当真实报
导同性恋者的情况,使人们能了解到这个少数族群的真实情况;再次,
立法机构应当了解这一部份公民的特殊要求,改善现存法律中与这个
少数族群有关的条款,设立保护性的反歧视法律法规,使这群人能够
最终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法律地位。
    
记者:您认为同性恋族群内部有哪些因素妨碍他们和主流社会之间的
沟通?同性恋者自身应该做何努力?
    
李银河:妨碍沟通的主要因素是在主流社会对同性恋族群的不了解和
不愿了解。如果一定要从同性恋自身找原因,也许应当增加自信心,
相信自己不是罪人,不是病人,也不是道德有问题的人,只不过是具
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性倾向而已。自信心有助于与周围人群的正常交往
和思想交流;而自卑感则会妨碍这种沟通。
    
记者:在最近关于《婚姻法》的修改讨论中,您有一个给同性恋者结
婚权利的提案引起很大争论。您认为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中国同性
恋者可以获得结婚权利吗?如果答案是悲观的,那么您认为最大的阻
力来自哪里?
    
李银河:我认为,中国同性恋者获得结婚权利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
因为西方许多国家都纷纷批准了同性婚姻,可以说这是世界立法领域
的新潮流。而中国正在各个方面努力与世界接轨,此类旨在保护少数
族群特殊利益的立法也会成为我们中国效法的对象。如果说在近期还
难以通过同性婚姻法律,那么主要的阻力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某
些人歧视少数族群的思想和态度。第二,立法者对少数族群权利的忽
视。第三,少数族群缺乏表达自身意愿的渠道。
    
记者:您是研究性与家庭、婚姻问题的专家,您认为同性恋伴侣关系
给以传宗接代为主要目的的中国传统婚姻家庭带来了哪些冲击?
    
李银河:首先是观念上的冲击:中国文化特别看重生殖和传宗接代,
所以大多数人以为只有异性恋的关系才是自然的,不能导致生育的同
性恋是不自然的。而同性恋伴侣关系的存在否定了人们的观念,可以
使人们认识到,不仅异性恋关系是自然的,同性恋关系也是自然的。
生育不一定是人生最重要的价值,爱情关系和纯粹以快乐为目的的性
行为也可以成为重要的价值。其次,同性恋伴侣关系还对中国传统婚
姻家庭带来了事实上的冲击──婚姻不一定要由一男一女组成,也可
以由两男或两女组成;家庭不一定要有孩子,也可以仅仅由两个成年
人组成。
    
记者:中国同性恋者很多都选择了与异性结婚,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李银河:这是中国同性恋者与西方的同性恋者之间最大的差异之所在。
原因在我看来主要有两个:第一,中国文化中生育和传宗接代的压力
比西方大得多,许多父母认为如果子女不生孩子就是对自己的不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中国父母的这种逻辑是西方父母完全不
能理解的。这种观念同中国人特别看重家庭价值和忽略个人价值有关,
同中国的家庭养老方式有关。第二,中国文化中有一种崇尚一元、反
对多元的倾向。所有的人都愿意跟别人一样,不愿跟别人不一样。如
果别人都要结婚,自己就不能不结婚;如果别人都与异性结婚,自己
就不能与同性结婚。这就是中国很多同性恋者与异性结婚的原因。
    
记者:当代世界学术界和思想界对同性恋问题有哪些主要认识?
    
李银河:一些最主要的共识是:同性恋不是犯罪,不是疾病,不是道
德低下,而是社会上一部份人的性取向。比较新的一种看法是:并不
存在一种人,他们叫做“同性恋者”,他们有一种特殊的本质;存在
的是同性恋行为和同性恋关系。就像在古希腊,一个人并不会因为同
性恋行为而成为一个同性恋者。同性恋在那时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实践
和人际关系。在性关系中,对象的性别很不重要。我们完全可以像古
代人那样来看待同性恋现象。在一个多元的社会中,同性恋关系是创
造新的人际关系的一个启示。
    
记者: 您翻译的《酷儿理论》出版以后,引起了什么样的反响?
    
李银河:关注这一理论的主要在学术界,一般公众似乎觉得有点艰深。
有一种观点认为,这种理论有点超前,因为在中国,同性恋文化尚处
于建设阶段,而酷儿理论不仅挑战异性恋霸权,而且对同性恋的“正
统”观念提出挑战,这种挑战在中国似乎为时过早。另一种观点则认
为,你如果仅仅要求开个窗户,窗户往往打不开;而如果你要求掀掉
屋顶,倒没准能打开一扇窗子。

(转载自《华夏时报》2001年11月21日)
──────────────────────────────
【生命伦理】

◆           亮相的力量

             二言

  在电视连续剧《六尺之下》(Six Feet Under)开始时,男主人
公大卫经营的小型殡仪馆正面临着被吞并的危险。有意思的是,当大
卫开始正视自己的同性恋性倾向时,他鼓起勇气喝令前来谈判的大公
司代表“滚蛋”。当他最后对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坦然置之后,在殡仪
界年会上公然向大企业叫板,被很多小企业的代表尊为英雄。

  虽然电视剧的表现难免有些戏剧化,但这些戏令我深有感触,因
为大卫亮相的自我赋权(self-empowerment)也折射出我走过的路。

  几年前,当我刚刚开始工作时,总担心周围的同事会发现自己是
同性恋。每当有人前来我家,我总是事先将房间内的同性恋书籍和录
像带藏好。后来结识了一些同性恋朋友,交往多了,这些顾虑也就慢
慢减低了。有一天,又有几名同事前来我家,我问自己:“这是我的
天地,我为什么需要为别人做出改变?他们究竟有什么可让我感到害
怕的?”果不其然,这些同事离去后,有关我是同性恋的传闻开始在
中国同事中不胫而走。

  然而,我的这份“潇洒”并非意气用事,而是审时度势后的理性
选择。假如我生活在一个同性恋受到严厉压制和迫害的环境里(比如
塔利班执政时的阿富汗),那我肯定会倍加谨慎,但我们所处的环境
并非如此。身在国外,最大的个人顾虑无非就是就业,而在这方面,
美国同事根本不会过问我的个人生活,只是中国同事之间的聊天会涉
及到这个内容。但在就业方面,我(或者说任何中国同志)与华人社
区没有任何利害瓜葛。即使有人看不惯我的同性恋身份,他的这份反
感与我何焉?他无非就是见面不打招呼,聚会不邀请我而已,但这些
于我何损?说实话,异性恋者举办的聚会实在索然无味,除了叨唠房
子和孩子之外,毫无内容可言,令人躲都来不及。我已经结交了一帮
亲近的同志朋友,即使与异性恋者老死不相往来,我的生活和情感空
间也已经足够充实,更何况周围还有一些对我表示理解和支持的异性
恋朋友。在这种情况下,我何必去理会那些可能对我不理解甚至看不
惯但不可能对我造成任何伤害的人呢?再说,即使有人看不惯我,那
也是他的问题,我何必为他人的心理舒适而强迫自己艰辛地活着?

  假如看一下自己所处的环境,也可以发现原先的担心时多余的。
我所在的公司设立关于性倾向的非歧视规定(美国的很多州和欧洲联
盟都有这方面的法律),假如有人因为性倾向而对我进行刁难和作梗,
倒头来肯定时他自讨倒霉。即使我转向其它公司求职,法律也禁止雇
主过问申请者的私人生活。难道还有人去向新公司写信,透露我的性
倾向不成?至于原先我在中国的家乡,难道有人闲着没事去发布一封
致全市人民的公开信,将我的同性恋身份公布于众?果真如此,倒是
应验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吃饱了撑的!”而如果让自己的情绪笼罩
在恐惧中,则应验了另一句老话:“杞人忧天!”

  作为同志,性倾向是生活的主要方面,无时无刻不伴随着我们,
我们生活得幸福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我认同。根据我的观察,
那些对自己的性倾向感到坦然并且不在于别人眼光的人,平时的笑脸
也较多,心情也较为舒畅。而那些生怕暴露身份而惶惶不可终日的人,
倒是时时刻刻生活在自己制造的恐惧中。

  虽然我的脸上并没有刺着“同性恋”一词,但心里的这份坦然却
带来任何加薪和提升都无法比拟的快乐和幸福。因此,对于周围那些
害怕暴露身份而惶惶不可终日的朋友,我的忠告是:“即使别人知道
你是同性恋,他又能怎么样?你无需自己给自己制造恐惧。出去多交
些朋友,你就知道辽阔的天地充满了快乐。”
──────────────────────────────
【综合报导】

◆         印度同性恋运动近况

            石洋 编译

  印度的社会组织“律师集体”最近向德里高级法院提出请愿,要
求将同性恋行为剔除出刑法分类。请愿者认为,作为全球最大的民主
国家,印度的刑法仍然保留了原先英殖民地时期定下的对同性恋行为
的惩罚,这与印度宪法中所阐明的非歧视准则相悖。

  印度的同性恋者认为,“律师集体”的该项请愿早就应该被提出。
虽然同性恋者在印度历来倍受歧视,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印
度的同性恋社区也迅速扩大。与此同时,互联网也使同性恋社区产生
了阶级分化。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大家都去城内的渔场钓人。”位于班加罗
尔的“桑加马”组织的成员阿拉瓦蒂·马诺哈说,“只要你是同性恋
或双性恋,你就知道这些地方,无非也就是一些公厕、公园、幽深的
弄堂。在那里,你可以碰见各行各业的人,包括商人、佣人等,同其
他阶级的人相混是很可能的。“

  但这些渔场经常受到警方的袭击,被逮捕的人或者遭到警察的强
奸,或者被罚以重款。

  而现在,互联网的出现使那些富裕阶层更乐于在网上展开交往。
虽然网上通用的语言是英语,但也有一些人用英语字母打出印地语进
行相互交流。

  印度同性恋者仍然面临着娶妻生子的巨大压力,因此很多人在成
年之后,会进入异性恋婚姻。“他们仍然会经常光顾渔场,但他们没
有考虑到的是,这样做很容易感染性病和艾滋病,并将疾病带给妻子。”
班加罗尔的“达哈尼信用”组织的负责人常德拉·谢卡尔说。

  印度各地已经成立了一些同性恋者权益组织,并设立了一些咨询
热线。“人们一直认为大家只是在生孩子,并没有人在做爱,因此同
性恋者几乎得不到任何关注。”常德拉说,“但互联网带来了很大变
化,比如谈起同性恋者权益时,网上已经有了很多信息,比如西方的
同性恋组织在呼吁些什么内容,他们用的理论根据是什么,这对于我
们都很有借鉴。”

  但常德拉仍然非常小心谨慎,因为警察可以随时闯进他的工作室,
以查禁淫秽资料为名,没收那些有关同性恋的材料。“人们一听到某
某工作室遭到了警方袭击,他们就再也不会靠近我们,即使我们澄清
全然不是这么一回事。为了安全起见,我一直将所有的《孟买消息》
(一同性恋读物)扎捆放在一起,以方便转移。可以说,我们的权益
斗争刚刚开始。”

  这场权益斗争也得到了一些国际法律同行的支持。2002年1月上
旬,来自南非最高法院的艾德温·卡梅隆法官和澳大利亚的法官迈克
尔·科比同时访问了印度,并向印度政府呼吁将同性恋行为非刑事化。

  “澳大利亚以前也有类似于印度的法律。”科比法官说,但该法
律在社会运动的冲击下得到了剔除,而印度现在需要的就是这么一种
社会运动。“在我小时候,我作为同性恋的事实被当做一种隐藏深密
的秘密,我们必须向这种沉默发出冲击。”

  卡梅隆法官认为,即使同性恋行为被非刑事化之后,歧视仍然会
持续。“比如说在澳大利亚,科比法官要让他共同生活了33年的同性
伴侣在自己遭受不测后享受劳保待遇,实属不易。而南非的宪法已经
规定,性倾向不能成为歧视的理由,男女同性恋者照样是家庭的成员。”

  虽然印度法律没有将同性恋行为列为非法,但前年当影片《火艳》
上映时,许多人对于两位女主人公之间的同性恋情大表抗议,甚至砸
毁了影院。
──────────────────────────────
【信息天地】

◆     同志伴侣的商机
        ──最新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同性伴侣家庭在增多

  2001年8月8日在已公布的美国所有人口普查数据中,非常引人注
目的一项变化就是同性伴侣家庭显著地增加了。尽管有几个州还在做
最后的统计,与1990年相比,这个数字已经增加了3倍。

  罗捷睿和卜弥弛对这个变化早就了然于胸了。这对伴侣二月份在
加州的棕榈泉开办了娓乐胜地,专门为日益增长的同志家庭提供宴会
娱乐服务。然而不同于其他同志旅店的是,娓乐拥有的服务设施是很
典型的异性双亲家庭假期所愿意光顾的:这里面包括一个儿童乐园,
儿童安全入口和许许多多的泳池玩具。

  罗先生用他曾祖母的闺名命名了娓乐。他说:“我们一直都坚信
需要这样一个服务机构,在那里同志家庭可以自由自在没有顾虑。我
们还特别地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同志成了父亲,还有越来越多的有了
孩子的父母亲结束了异性婚姻而勇敢亮相了。”

  其它许多小的同志企业也都注意到了同志伴侣和同志家庭,并且
还注意到了他们已经接纳了异性恋世界的风俗习惯:从婚礼和周年庆
典到婴儿出生和家庭度假。

  新出现的企业里包括:纽约的“公然示爱”,它以销售绣有“爱
我也爱我的同志爸爸”的儿童宽松连裤外衣而闻名;洛杉矶的“成长
一代”,它向同志社区提供代理妈妈的服务;佛罗里达潘萨可拉的同
志网路银行,它提供敏感的同志伴侣共同投资或合资买车买房的服务。

  由于同居庆典活动的日益流行和佛蒙特州具有婚姻约束力的“公
民结合”法的新近出台,新涌现出来的同志结婚服务公司尤其多。举
个例子说,宾州巴克斯县的同志婚礼网上公司(www.gayweddings.com)
负责安排婚礼上的大小事宜:从旅店牧师到鲜花香槟面面俱到。他们
的业务范围覆盖许多城市,例如新墨西哥州的三塔扉,迈阿密海滩和
米尔沃基等等。而价格则从600美元到2000美元不等。

  “虽然许多同志伴侣在一起已经生活了十几年,但是他们还是想
庆贺一下。”韩瑰晨女士说。当年韩女士就找不到适合女儿与其同性
伴侣同居典礼的装饰和礼物。在这件事的启发下,她在达拉斯开设了
一家名为两个新娘的网络公司(www.twobrides.com)。韩女士最受欢迎
的产品是:放在结婚蛋糕顶上的两个新郎或者两个新娘的装饰和根据
她女儿婚礼誓言而制作的婚礼证书。

  一些大公司也展开了专门面向同志伴侣和同志父母的广告宣传。
一个刊登在同志杂志上的SAAB STATION WAGON广告写道:“孩子坐得
安心,您也开得舒心”。CARTIER在《亮相》杂志上刊登了“爱的手链”
的广告。而仙敦酒的广告则是两个男子牵着狗拥抱在一起,广告标题
写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请饮仙敦”。普天寿证券为了招徕同
志客户而专门制作了男同志和女同志版本的广告来宣传他们的资产计
划服务和其他金融服务以解决非婚伴侣所面临的棘手的财务问题。

  长期以来,全国性的广告商,尤其是酒类,服装和娱乐公司,都
把注意力集中在单身男同志身上。但是双职的同志伴侣往往消费得更
多,拥有房产并愿意进行金融投资。

  《还有孩子》是新近出版的关于同志如何做父母的杂志,它刊登
文章介绍教室里的恐同症,捐献精子和怎样寻找对待同志友善的医生。
出版商段媚诗说:“GERBER,POLO和GAP的广告商都向我表达的合作
的意向。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意识到了,同志父母决不是个短期现象
而是要长期存在的。”

  目前已经公布的42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同
性伴侣家庭有472,289个,其中最多的州是加州(92,138)和纽约州(46,490)。
与此相对应的是,1990年全国同性伴侣家庭仅有145,130户。(波多黎各
2000年统计数据显示了6,818户同性伴侣家庭,但是由于1990的统计数
据不存在,所以无法进行比较。)

  尽管在上报的数据中,同性伴侣家庭仅占所有家庭的0.58%,但
是与1990年的0.17%相比,这个数字已经显著地增加了。部份原因来
自于越来越多同志愿意向政府坦白自己的性倾向。更重要的是,1990
年人口普查时被划入异性伴侣家庭的同性伴侣家庭现在被人口普查局
定义成了同志家庭。人口普查局说,在2000年的调查中,他们把同居
的同志定义为非婚同性伴侣。

  直到现在,已统计出来的同性伴侣家庭仍然低于真实数字。原因
是许多人害怕歧视和麻烦,因而拒绝在调查中承认自己是同志伴侣。
同志策略研究所主任白力说:“我相信没有统计出来的同志伴侣家庭
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不过,这个新数字是迄今为止所能得到的最权威的数据。它至少
告诉了厂商们,除了众所周知的都市地区以外,比如纽约、加州和佛
罗里达,在其他任何地方还可以找到同志伴侣。西雅图的安信保险公
司正在等着详细到邮政编码的市场研究的结果,以便展开其邮购直销
的促销计划。多元市场部门的助理副总裁马若飞说:“我们认为双职
工的同志伴侣是很有利可图的。在保险的折扣和优惠上,我们对待同
志伴侣和异性伴侣没有任何区别。”安信保险的广告中就有一对男同
志搬进新居和一对女同志收到周年贺卡的镜头。

  魏迈克在因特网上建立了同志广告档案。他说:“广告商们一直
不太愿意刻画同志伴侣的形象,尤其是两个男人在一起。这种画面仍
然让许多人感到不舒服。同志伴侣家庭就更少出现在广告里了,因为
这很容易引发起同志是否应该有孩子的争论。”

  一些广告商在处理同志广告时小心翼翼,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就
撤下广告。杜邦药业的治疗HIV的药物Sustiva最初是在一些医药期刊
和消费杂志上进行广告宣传的。广告画面是两个新郎臂挽着臂。但是
当这则广告收到了一些消极的读者反应之后,它的出现就仅局限在同
志出版物上面了。杜邦药业发言人罗大伟说:“我们只是让广告面向
更合适的顾客群罢了。”他说,杜邦药业“既不提倡也不反对生活方
式的选择”。

  尽管如此,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认为,积极展开同志题材的广
告宣传将会开辟出一条新的财源广进的途径。普天寿、福利波士顿金
融公司和美迅公司都在推销适合于独特的非婚同性伴侣所需要的金融
服务。芝加哥的自豪制纸公司销售彩虹花色的英文,法文和西班牙文
的同居庆典和周年纪念请柬。他们同时还销售印有同志标志的婴儿诞
生卡,上面写着“宣布新成员的加入”。合伙人之一的鲁咪咪说:
“这是用另一种方式在说:‘这就是我们。’”
──────────────────────────────
【同人笔林】

◆         楼河同志诗歌选(九)

              清明

         1
         说起清明
         就让人想起清朝
         那真是个散乱的年代
         有人穿起惆怅的长衫
         叹一口长气
         去了远方
         过着鸟的生活

         他叹了一口长气
         落地生黄花

         2
         有人死了
         大风卷走空气
         有人死了
         在空气里埋葬身体
         有人死了
         有一个,是我父亲

         有人死了
         小心翼翼地死了

         3
         死了的人死了
         让他们住天堂吧
         带上一万枚钱
         一路小花指点迷津

         4
         他们踩着泥土上升
         雨声中听见他们
         脚步象细小的波浪
         破碎得声音
         还有更多
         那是很多桃花开了
         惊动了十里空气

         5
         雨飞来
         动哭如缟素
         雨越来越大
         天下茫茫

         我看见,水呀
         他真象一只情欲的猛兽
         要了很多村子的命

         6
         大雨连着黄云
         十指连心呢
         有人在雨里哭
         手指冰凉

         有人在雨里哭
         他的脸如烟水
         摇摇荡荡

         7
         清明的忧郁气氛
         去了远方的人不在回来
         他们苍白,他们
         一身酒气
         唉,二十二年了呢
         鸟死路旁了呢


          没有集体的人

         没有集体的人在街上走着
         没有目的
         没有目的的人走回他的内心
         吞下一把空洞的刀子
         那刀子一点一点地发软
         他的肉身变成了一道光辉
         光辉是什么
         光辉就是阳光的悬崖
         没有集体的人抱着一串野花
         轻易地失足
         先跌碎心脏
         再跌碎思想
         我看见一个没有集体的人
         身躯无损
         一只手象心律不齐的鸟
         在空气中惊慌失措
         没有集体的人沉默寡言
         我从镜子里出来探问他
         他不回答
         眼睛白得可怕
         象响午的棉花一样芍人


          秋天的四个章节

         1、秋天的铁

         秋天的身影叮叮当当打铁
         哎,一个年轻人,穿现代服装
         古代地瘦弱
         象秋天枯萎的河流
         你戴着副近视眼镜
         锤得铁器火星四溅
         忽忽地飞
         你忽忽地出汗

         这精巧的铁器
         张开嘴,细小地咬你一口
         直叫你心脏发昏

         2、老鼠

         子时三刻
         老鼠制造了秋天的气氛
         该起床了,楼河还睡吗
         起床了,起床看月光

         一个诗人说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另一个诗人说
          “月光给了我月光下的老鼠”
         老鼠把一片月光搬进洞里
         楼河在床上缩成一团
         幻想着月光的肉体形像

         3、街道

         街道浮现在她的脸上
         她气色昏黄,是个寡妇
         她的四肢很辛苦
         身材是个母亲
         你看她多丑陋,五十岁的女人
         头发一根一根地掉

         一天我们在街道相遇
         我把篮子扔向她
         她用目光回击了我
         她是我母亲

         4、房间

         房间里很南方
         因为一根木头在慢慢腐烂
         我进去的时候他的眼睛活了过来
         我说:
          “父亲,你的身体好点了吗?”
         他的眼睛不动
         我的姑妈在旁边,说:
          “你好好考大学吧”
         是呀,好好考大学吧
         柚子树上的麻雀都知道
         有个楼河要考大学了

         考上大学以后
         洗脸盆上也插一朵鲜花吧
         红红的
         闭上眼睛你都清楚

         5、四章之四

         四章之四从故乡赶来
         一个高中生带着粮食和钱
         奔跑着
         我们在树下握手
         我们交谈,片刻我们离开
         四章之四象空气中的水
         拥挤着上升
──────────────────────────────
《桃红满天下》
网址:http://www.csssm.org

来稿和意见请寄
电子信箱:taohong@aol.com,csssm@hotmail.com
    (请将邮件同时发往以上两个地址)  
邮政信箱:P. O.  Box 2221
     Falls Church, VA 22042
     U.  S.  A. 

《桃红满天下》编辑部成员:
总编: 二言 zhixiao@aol.com         
编辑: 杨青 wanyanhai@hotmail.com 
    楚钧 chujun_100@hotmail.com
   东方虹 orienbow@hotmail.com
技术: 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