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     双│
│ 121      ♀♀ 桃 红 满 天 下 ♂♂     周  │
│   期   ≈≈≈≈≈≈≈≈≈≈≈≈≈≈≈   刊  │
│                            │
│  2002年4月18日出版 1997年9月5日创刊  │
│                            │
│   北美华人性别与性倾向研究会(CSSSM)主办   │
└────────────────────────────┘
            本 期 目 录
──────────────────────────────
① 【新闻摘要】美国大中学生抗议对同性恋的压制
        尼日利亚同性恋学生被殴打致死
② 【说三道四】让超前意识为我们“净脑”
③ 【生命伦理】朋友、脸面和情面
④ 【综合报导】半公开的中国同志生活
        阿富汗的同性恋
⑤ 【信息天地】我的杞忧
          ──二十一世纪艾滋病对华人世界的威胁
⑥ 【爱知行动】纽约华语同人会简介
        同志热线:010--26671400同城约会
──────────────────────────────
【新闻摘要】

◇ 据新华社4月7日报导,自1986年以来,中国共有大约
1000人接受了变性手术。“中国人对于变性人的态度也日显宽
容。”该报导说。

  据官方估计,大陆共有40万人要求变性。除了昂贵的手术费之
外,申请接受变性手术的人还必须接受一系列心理测试后才能获准接
受手术。

  1996年,四名变性人结了婚,“并过着正常人的生活。”该
报导说。

◇ 3月11日,全美1800多所中学和大学的学生参加了“静默
日”,以抗议同性恋者所受的压制。

  这项静默活动已经开展了去年,去年有200所学校加入,但今
年在同性恋和异性恋教育工作者网络的支持和促进下,更多的学校加
入了抗议行列。

◇ 加拿大纽芬兰省于4月中旬修改了抚养法,同性伴侣也获得了对
于孩童的抚养权。

◇ 美国佛蒙特州于一年半之前设立了“公民结合”,允许同性伴侣
在政府登记,并享受配偶待遇。根据目前的统计数字表明,女同性恋
伴侣登记的数目为2291例,男同性恋登记的数目为1180例,
前者是后者的两倍。

  佛蒙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艾塞·罗斯布朗认为,女同性恋伴侣更
有可能抚养孩子,这可能促使她们更倾向于登记伴侣关系。

◇ 根据尼日利亚几加瓦电台报导,该国北部的政府科学中等学校的
学生依努瓦·亚库布被其同学殴打致死。

  亚库布于4月4日清晨被其同学叫醒,他们咬定亚库布企图勾引
同校男生,将他拖入丛林后殴打致死。

  几加瓦省省长已经要求教育部就此案展开调查。至4月6日为止,
警方已经逮捕了14名嫌疑犯。

◇ 越南官方的青年报将最近在南部某城市举行的时装表演为“奇形
怪状”。该时装表演吸引了成百的越南同性恋者前去观看,但官方报
纸认为有些服装“过于暴露”。

  同性恋在越南不算犯罪,但被认为是“疾病”,很多人视之为道
德的堕落。

◇ 据《利物浦每日邮报》报导,一名当地妇女假称携带炸弹,借此
受到警方逮捕,但她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和狱中的同性伴侣相聚。

  “她就希望呆在狱中,和她的伴侣一起。”该妇女的律师表示,
“她这种对付分离的方法倒是很奇特。”
──────────────────────────────
【说三道四】

◆        让超前意识为我们“净脑”

              Likov

  大概没有人会反对“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话吧。我曾对一个初中
学生说:“抽烟对你没什么好处。”他反问道:“男人不抽烟做女人
啊?”看来“吸烟有害健康”的老调对他已不起作用。即使科学可以
证明它的危害,人们仍然不会立即否定这些俗成的风气和规矩。我们
可以看到陈规旧俗常常比科学更深入人心。如果把那些社会普遍形成
的旧俗误当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无疑会阻碍科学的进步。我们讲
道理凭的是事实和科学。而正是由于科学的进步,伦理指导科学发展
的重要性才得以展现。这也正是科学与伦理的关系。当我们用超前的
意识来观察和理解它们,真正的自然就会宏观呈现于眼前。

  我们先看看近来一系列科学新发现:IBM公司研制出巨型“深
蓝”计算机,它的智能在国际象棋水平上战胜了顶尖象棋大师,使得
机器不仅有逻辑判断能力而且俱备超强的智能分析能力;英国《自然》
杂志主编坎贝尔博士认为目前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有交叉融合的趋势,
人工智能的研究就需要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揭开大脑思维的机理,比如
计算机就是大脑部分功能的一个延伸,未来有可能把具有一定功能的
芯片植入人体以加强人体的功能。2001年5月8日,科学家发现
控制“自我”的人脑区域。这个位于人类大脑右额叶前部的某个区域,
看来“储蓄”着人的自我意识,人的个性特质、信仰、喜好与厌憎,
都是从那里产生的。所有这些还不是影响最深刻的。绵羊多利的克隆
使一个由人操控的生命诞生方式得到真实性的肯定。同时人类获析了
打开生命之珠的“矩阵”──基因图谱。什么是基因?就是决定所有
天生特性的元素排列。掌握了它的规律就等于掌握了每个人与生俱来
的特质。

  没有哪个领域像生命科学领域那样引起如此广泛的讨论,我想世
界上任何先进的技术都没有本该绝对限制的理由,我们限制它是因为
这种技术还不成熟,特别是我们的意识能力和文明程度不足以控制它。
在关于克隆问题的国际辩论会上,反对克隆人的呼声占上风是有根据
和理由的。反对克隆人并不是反对技术用于人体,而主要是防止由于
不完善的技术给克隆出的人造成伤害。克隆人绝不能带缺陷;无规律;
无控制;工厂化,否则就会造成破坏基因多样性等难以预见的的恶果。
只要它不被错误的利用,就会造福于人类:基因药物可治疗天生的缺
陷;基因食品可补充自己难以获得的营养和能量;基因重组,无性繁
殖,能挽救频危物种;人和苍蝇的基因都有大部分相同之处,各种生
物的超级感官能力能否被人类所应用?无尽的想象,无底的奥秘。许
多对人的迷信终将得以科学解释。科技带动文明,人类常握了自己就
等于掌握了神,宗教和迷信在这种残酷的现实下将面临摧枯拉朽地影
响,

  佛教是我国主要的宗教,有些人却自称为“佛”,但真正的“佛”
是只存在于人的内心。发人深思,自省从善才是“佛”最早产生的真
正目的。把它用来掩盖或补救自己的过错已经违背了“佛”的意志。
把这种精神的力量构建成可视的人形称为佛像。因此佛像往往具有吉
祥、平静、广博的印象。而让人恐怖或迷惑的佛像往往带有邪的性质。
而邪教组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利用伦理的作用来充当伦理,
它们并不遵从伦理的原则(包含不伤害原则,自主原则,平等原则),
他们往往把把满足一些人现实利益或解决心理矛盾为途径,把领导人
的意志作为教规用来约束限定人的思想,并且都有具体的行动目的使
人走上极端而造成严重的后果,而真正的信仰追求的是安宁与和协。
如果相信“佛”的人把为了自己的信仰不顾及其他人的利益和生死,
他认为这是神注定了这个人的结果,而把自己充当神的使者,那么这
就带有邪的性质,无论他们把自己说得多么神圣,每一次科学的进步
都会给其一次深远的打击,那些以种族冲突,国际矛盾,恐怖危机为
领头代表的邪教或组织终将完结。

  这一切都使我们需要更先进的伦理。伦理不受任何人的主宰和控
制,否则就成了强迫他人意志的工具而失去它的意义。伦理并不等于
传统,它与道德一样起着引导和规范社会的作用,而它们正是社会进
步和文明的标志,因此讨论伦理如何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个人
化观念的意义是不存在的。政法也应加快规范对科学技术的引导作用,
如果我们的观念和法律都固步自封于某种传统,就等于做茧自缚,永
远打不开未来之珠的大门,而如果永远把自己放在无所不惧的高度,
下一步就可能迈入原始的深渊。思想的开放和自由才能获得更多发现
未知领域的机会。“人类历史是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不断飞跃的历
史。自由是一个伟大的字眼。”(列宁语,转引自《人民日报》
1997年7月23日)。

  自由无疑是生物最需要的理想生存环境,自由能使人发挥思想潜
力,创造无量的价值。而人们对于自由,实际上除了向往外还有很大
程度的害怕。害怕破坏权力,破坏等级,破坏传统,破坏一切管制和
秩序,但自由本身并不具备这些破坏力,只有它被不良的动机或目的
利用才会有危害。对自由的限制更容易使人怀疑或歪曲被强制灌输的
道理。教育应给人自主辨别利害关系的尺度:个人的自由不能损害他
人的自由,不能建立在限制他人自由之上。平等基础上的自由才能使
人真正全盘分析事物真伪。

  封建时期的教育制度是以文字为主的强调伦理和纲常,目的是为
了维护金字塔型的剥削制度,社会给人的自由是不平等的,而现代教
育无论贫富、无论阶级地给予每一个人受教育的权力,引导人从小获
得自由思考和想像的能力,严格的应试教育使传统文化教育向客观的
自然科学认知转变,这加快了消除封建思想影响的过程,而繁冗而虚
伪的礼教也被人们相互的尊重和宽容替代。简短的语言和动作就能表
达和传递感情。这个过程使两代人容易形成“代沟”也是必然的。但
这种教学制度也存在不足和漏洞,例如学生过于被动地接受社会广泛
的负面影响;在公式与死记硬背下失 去创造力的培养机会;所学习
的内容不足以使他们分辨利害关系,普遍缺乏社会知识;缺乏实践和
动手能力;缺乏对坏风气的防范抵抗力;缺乏对同一事物公平辩正的
能力。使之走入社会后不是遵从于旧俗,就是自负清高,往往难以适
应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你也许以为自己已经有了足够分辨平等和自由的能力,你也许以
为没有什么能阻碍你分辨真伪,于是不再深入思考,停留于以“经验”
为资本的标准。那么请跟随我走过下面这段旅途,看看过后你对平等
和自由的思想会不会有所改变。

  最近在央视《世界影视报道》中推荐了一部法国电影《玫瑰少年
梦》。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因女孩装扮受到所有人限制与指责,小孩子
是活在一个诗意、开放、什么事都可能在世界中。没有什么是确定、
不确定的。相反的,大人的视界已被表象、社会规范约及何谓正常、
何谓异常所限制。在这位娘娘腔的小男生身上,因为他执著、认真的
观念,所引发的是整个社会包括父母、学校、邻居的反应,以及成人
们彼此间的牵连指责,都一再加深观众客观的思考视野,逼得观影者
不得不去考量,如果“玫瑰少年”就出现在你我周边,我们能相信自
己的态度是理性、客观、不伤害任何人的正义之声吗?按照伦理学的
基本原则(包含的不伤害原则,自主原则,平等原则),这些无论是
先天还是后天造就的具有完整人格的人群同样合乎伦理要求并适用其
保护,所以说他们违背自然,或伦理不容的说法是不合逻辑的。

  有人难过地提出男性之所以女性化是因为接触了含雌性激素的化
合物,那女性一直接受雌性激素的作用,为什么会带有男性性格特
征?种种伪科学说法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为什么男人的女性化与女
人的男性化这两种同样是反性格特征会得到不相同待遇呢?究其缘由
就是男性占据了社会主导地位,将自方的审美和价值观根植到社会的
底层。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男人把“外面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
飘”作为自己标签,而女人的忠实是不容商量的──是女人天生容易
被惹脏吗?为什么男人不习惯做男体模特供人创作和欣赏──是男人
天生缺乏外表美感吗?我们再看一看汉语中的“他”与“她”,在
“也”前加个“女”字,而“女”旁的复合字除了“好”字外,大都
带有轻浮、妖娆等贬义。就连“好”字也是“女”有了“子”才算
“好”。而在英文中,在“HE”前加个S,实际上就是加上“Sissy”
意指“柔弱胆小无用”就成了“她”。从中可发现在文字创建之初就
定下男女不平等的基础。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体力劳动被脑力劳动所
替代,女性意识到男性的支配权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带给她们伤害。
女性已不再相信男人绝对的支配地位,而且人们发现女性化特征在很
多领域更主动地体现了它的优势。而如果要男女真正平等,女性必须
把自己的审美观与男性对等起来,而当男性认识到自己开始缺乏某种
性格优势时才会更加重视并把握它的规律。在公平理性的条件下,才
会更客观发现并发挥各自的长处,男性化和女性化的 迂回竞争也将
趋向平直。

  美国著名经济发展学教授福罗瑞达根据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及美国
人口协会公布的数据,惊讶地发现,高科技产业发达的地区,几乎都
是同性恋人士集中的城市。福罗瑞和他的学生盖茨推断,虽然高科技
不等于另类,但两者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他们都很独立独行,需要自
由挥洒的空间,很在意自己的居住环境,相互之间更懂受压抑,更懂
相濡以沫,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开放、具有高度包容力的空间里。高科
技精英要的就是这种能自由挥洒的空间。

  其实自由不过是一种环境,并非我们的根本目的。幸福才是我们
人类最终追求的目标。我们再来思考一下什么是幸福?幸福和爱情,
婚姻有什么关系?

  我们通常把日常交往密切的叫朋友或知己;把有性交往的称爱情
或婚姻,这种思维模式有它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但同时也模糊了爱情
中感情和性的成份,而且强迫性地将性与婚姻捆绑到一起,以至我们对
它们有许多的迷惑。先不要受你的惯性思维起作用。我们先仔细深入
回忆一下:你是否有过真正的知己,当你们情趣相投,一拍既合,并
在某种感念上达到统一,你会有种格外欣喜的感受,这种是感情交流
中常能偶遇的情形。再深入一步:如果你真爱过某种人,你会经历一
个非常奇妙的过程:当你跟他(她)在一起时根本未曾想到“性”,
你只想看到他(她),想着他(她),与他(她)细微的接触都能获
得异常的兴奋,你最大的希望就是和他(她)融为一体。但你并未意
识到它的奥秘和真缔。因为我们普遍把爱情里“性”的成分过于强调,
以至于让这种情感迅速迷失。以前有人把这种精神之恋称“柏拉图情
感”,但连柏拉图都不曾为这种高等级情感关系和意识定义成什么,
所以后来人只凭感觉将他的姓名指代它。而它的意义还不止如此,我
们不曾意识到要控制和明确它不等于它不需要我们认识它。

  我们说“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那么就更没有完全相同的灵
魂”。当两个人灵魂因互通或互补所产生的共鸣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
有人称它为“神交”。就像《梁祝》文学影视里描述的传说:忘记她
是他。我们知道性是一种很原始和本能的需求,而它则是一种比性更
难以捉摸而让人神往的状态。而它的不确定性、未知性和短暂性证明
它是更复杂更高级的欲念,而这种精神一定是针对某个人的,而最直
接区别这个人与其他人方法就是这个人的相貌、声音、习惯动作,所
以它依然会依靠人的外表形象相互对应起来。虽然我们的思维水平达
不到控制和理解它的程度,但我们完全可以假设这种精神的交融就是
未来的人类社会纯粹的婚姻形式。

  “白头偕老”是每对夫妇向往的愿望,可如何让爱真正延续那么
久呢?显然不是靠保持距离维持表面的关系,更不是靠一方细心,另
一方粗心来互补成功的。爱的语言要贴近真实生活,不是从网上复制
粘贴过来的。再美的外表也会随时间褪去,要认识他不朽的特质,
“我已经爱上你的美丽,但我才刚刚爱上你的热情与灵魂,这是永恒
与弥足珍贵的部分。”哪里那么简单?每个人不光要学习如何爱别人,
还要学如何让自己保持内外兼修的魅力。只有双方同时具有这样的意
识和素质才能为爱起筑高墙。提到娼妓、婚外恋这些社会负面现象让
人难堪,但我们如何正视它们?如何控制它们?如何解释它们?你认
为它们都是由性驱使的堕落表现吗?不一定:性的满足可以通过各种
方法,那一对夫妻如果不生疾病,怎么会落到无法完成性的地步呢?
显然性决定不了婚姻和幸福,也不是爱情断裂的决定因素。而是根本
在于受困于无法沟通的情感使他们失去热情和活力。对情感的迷失才
是那些负面现象的终结原因。把感情破裂归咎于性更使人模糊又强化
了性在婚姻生活中的作用。性与色情总难脱干系。美国社会学专家通
过对从事色情业的人长期观察发现他们的生存状况并非表面张扬出的
放浪自在,而实际在心理上处于极不稳定状态,至使犯罪率居高不下。
感情、人的尊严、性,都屈从于金钱,权势之下,从业人内心的困窘
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他们反思色情业对人性的扭曲和误导证明它并
非人性的本意需求,也并非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像我们发展中国家
有必要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

  曾经听过有的已婚男人夸耀自己道:“我们夫妻俩只有性,从不
需什么复杂的感情,人活得更洒脱。”可反问他一句:“如果只有性,
那和只为满足低级欲望的动物本能有什么不同?”正是因为他无法驾
驭这种情感才逃避它,害怕情感的深化使“神秘感”消失,最终瓦解
他们以证书婚姻形式存在又缺乏内涵的性关系。所以说他这是大言不
惭,满足于现状的愚味阻力并不过分。 

  强调这种以情感为基础的欲念并非压制人性,相反正是为了体现
与动物本性相区别的高等人性,然而这不能成为社会上未婚同居、性
友谊、一夜情等现象的理由。因为这些还是属于性本能欲望驱使的个
体行为,是对解除传统束缚的发泄,并不意味这部分人多么了解和尊
重它。强迫自己接受这种情感的欲念只能适得其反,滥用它反而易产
生混乱。性本是无脏的,正是普通人不能克服原始欲望下的性混乱,
才是将其定为低级趣味的根本原因所在。只有在它得到真正意义上的
尊重的前提下,性才可能成为未来一种高级娱乐活动,融入到文化和
艺术交流的领域。性的文明也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以上这些现象给自
己和社会带来的麻烦和困惑都预示着人们经过此阶段后必将会重新反
醒幸福的根源。也许这也是人类开始学习探索情感和性的过程。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把幸福理解为婚姻事业爱情的美满,很少
有人把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当作幸福,或者说把幸福停留在欲望的满足
上而不是以为社会积累和创造价值作为自己的价值实现。这种价值观
直接影响人们对待情感和性的态度,开放型的社会给予人们前所未有
的观念自由和性自由,人们开始产生回归原始欲望的需求。甚至把能
否充分满足于本能意愿作为自己辨别自然规律的标准。它与现实的矛
盾使人们对自身价值和社会纷杂的迷惑和彷徨是必然的。将“看不顺
眼”的矛头指向(常用来当作伤害讽刺对象)周围弱势群体,例如面
貌丑陋者、性格孤僻者、“娘娘腔”、同性恋等,真正原因并不是因
为它们“缺陷”、“反自然”、“变态”等等,而是它们不符合他们
狭隘的价值观所决定的审美观,就是说“正常人”认为他们是丑恶和
非标准的。事实上你在这方面歧视别人的弱势,别人同样可以对你的
弱势给以歧视。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对抗这种不符合社会要求的以人
的外表或性格特征决定其价值的观念。否定他们的生存权就是否定社
会真正所需要的价值观──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并为社会积累和创造价
值。

  时代在向前发展,我们对于道德的理解也在不断更新,有很多观
念的接受,我们首先是从看热闹开始的,我们以为那些事情与我们无
关,但当它们对传统观念进行挑战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迎接他们挑战
的人正是我们自己。随着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从以自我化的“眼见为实”
到稳定而理性上的精神交流,这种伦理上的偏见将逐渐地缓解并最终
消失。让强势的人不再歧视弱势人群,弱势人群也不用忌恨强势人群。
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并开始思考和理解一些严肃问题。在未来,人们
互相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来交流,每一个人勇敢地面对自我,良好
地接纳自我,积极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如此,一个弱小的人也能成
为一个既有益于社会,也有益于自己的人,这就是人们想象中的完美
境界。
──────────────────────────────
【生命伦理】

◆          朋友、脸面和情面

              二言

  在市场上购物,在公司里给同事做年终评估,都可以公事公办,
该付多少付多少,有什么意见就提,用不着讲究客套。然而,与朋友
交往时,需要讲一些情面和脸面。比如我雇用搬家公司来搬家,那么
就是按小时付费,用不着讲究情面。但如果是帮朋友搬家,虽然是同
样的付出,却讲不得价钱。友谊是相当于一种静默的合同,这次我扶
了你一把,下回我有事相求时,你也有责任帮我一下。想要求助于人,
首先自己能够有助于人──友谊就是这番静默的合同。

  从中国大陆出来的人,到了西方社会,领略到这里的文化,体会
着这里的政治体制,也懂得了言论自由的重要性,但在强调这种自由
的同时,我们也容易失去行为的尺度,认为这种制度适用于任何场合
和任何人,这也是对言论自由的某种误读甚至滥用。比如说你可以骂
布什是“混蛋”,但用同样的语言对待父母。当然,你骂父母是“混
蛋”的权利确实受到法律的保护,即使父母将你告上最高法庭,你也
能立于不败之地,但即使你在“法理”方面占据着主动,但在情理方
面却陷入了被动,而这种被动对于你的生活和处世带来的不便,是可
想而知的。

  在与相知的朋友交谈时(不管是当面还是在互联网上),同样也
需要表现出一定的殷勤与客气,维持某种程度的和谐,不然的话,到
头来吃亏的还是你自己。
──────────────────────────────
【综合报导】

◆         半公开的中国同志生活

             罗林 文
             楚钧 译

  吴先生是日益蓬勃壮大的深圳同性恋社区的骨干,他正在这个充
满生机的商业城市的一家嘈杂拥挤而且烟熏雾燎的酒吧里,和同性恋
的男士们打招呼、共饮,搂搂抱抱。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同性恋
者都自称“同志”。

  中国城市的同性恋者过去那种完全封闭的生活方式已经一去不复
反了。深圳的银河酒吧的大玻璃门毫无遮掩地开在一座政府办公楼对
面,而这家酒吧是一个绚目和开放的去出。身穿紧身牛仔裤的年轻人
聚在一起唱卡拉OK,穿着打扮不辩男女的人们喝啤酒、掷骰子,戴
着棒球帽的男人追寻爱情或者性爱。

  吴先生是个三十多岁的企业家,自认为属于同性恋运动活跃分子,
他在迪斯科的节奏中享受着身为同性恋的时刻。但到凌晨两三点种酒
吧关门的那一刻,他的脚就会跨到另外一个世界,和大多数中国同性
恋者一样,吴先生将回到同妻子和孩子合住的公寓里,重又扮起了丈
夫和父亲的角色。

  “在中国,作为男人就必须结婚生子,这是一个十分强大的传统,
我也不得不遵守。”吴先生解释道,他在采访中拒绝给出自己的全名。
“我们要尊重和服从父母的意愿,我这么做,有一部份是我也是为了
他们。〃

  随着同性恋俱乐部、通讯和互联网在中国大陆的大量出现,同性
恋者正在深圳等几个大城市享受几年前难以想象的选择和自由。中国
实际上在一九九七年才实现同性恋非刑事化,直到去年同性恋才实现
非病理化。

  虽然现在在中国,同性恋生活方式已成为可能,但大多数同性恋
者却过者一种奇怪的隐密生活。同性恋者的标准生活方式是结婚,工
作中装成异性恋者的样子,然后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穿梭。

  “你交个新朋友的时候第一个问题往往不是‘你父母是否知道?’
而是问‘你结婚了没有?’,因为在中国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下都是
不知道。”香港智行基金会创办人杜聪说道,他的基金会主要处理性
歧视问题。“即使那些出来在社会上很活跃的人也说不出同性恋一词。
人们总是装聋作哑。”

  对于同性恋的男士,日益开放的气氛使他们发泄长期压抑的情绪
成为可能,已婚者或者面临寻找新娘压力的人在互联网的论坛上帖子
就是很好的证明。

  更重要的是,这种半封闭、半开放、性活跃的同性恋社区的出现,
对中国同时发生的艾滋病迅速蔓延构成了新的挑战。中国医生刚刚开
始调查和处理这一界限不清的艾滋高发群体,这一群体的成员对自己
的性倾向认识模糊,他们通常与男人和女人都有性关系。

  杜聪的基金会开始起关注大陆的形式,他指出:“中国的艾滋教
育问题十分复杂,因为发生男男性行为的人群同异性恋群体有很大的
重叠。”发生这种情况的部份原因是,太多的发生男男性关系的人不
认为自己是同性恋者,所以根本就没有同性恋人群的艾滋病感染的统
计数字。根据北京和深圳的小样本调查结果推测,同性恋人群的艾滋
病感染率可能高达5%到10%。甚至在艾滋病例并不多的东北吉林
省,最近的研究显示在同性恋者中艾滋病感染率已到1.5%。

  陈先生两年来不知疲倦地在大陆奔走,在同性恋人群中开展艾滋
病毒教育,他自己掏腰包到酒吧散发保险套和艾滋病宣传材料。政府
的研究人员估计,深圳有可达9%的同性恋者已经感染了艾滋病毒,
而只有不到30%的性交易人员使用保险套。19岁的小王是深圳的
男妓,他消瘦内向,身着迷彩服。他认为自己是同性恋,但还有一些
不确定。但有一点他坚定无疑,不管自己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自己
将来肯定是要结婚的。他说:“结婚是生活的一部份,几年后我要回
老家找新娘。我是不会在深圳找媳妇的,深圳的女孩子势利而虚荣,
感情上靠不住。”

  中国城市的同性恋者普遍过着双重生活,这种奇怪的现象是在现
代发展所带来的无限机遇,同根深蒂固的保守传统之间的一种妥协。
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保住面子和延续香火比自我实现要重要得多。对
大多数家庭来说,一个公开的同性恋儿子是一件丢人的事情。马晓南
是北京著名的性科医生,他不断地接待着寻求“治疗”同性恋者,即
使他总是告诉他们同性恋不是什么疾病。马医生指出:“学术界已经
正式将同性恋非病理化,但要改变人们的观念还需要很长时间。大多
数同性恋者恐怕还是要结婚生子的,但是这样的家庭很难持。”

  对负担得起的同性恋者,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是双重生活,在城市
里是同志,在家乡是异性恋。在中国,商人传统上是到大城市只身撞
天下,而将一家老小留在老家。而且因为现行的户口制度,家人也不
可能搬迁。七十年代末,中国政府划定深圳为对外中转贸易的特区,
现在成了15万中国同性恋男子的安乐窝。普通的中国老百姓需要得
到通行证才能到这个“经济特区”,它的道德观念更多地受香港而不
是内地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人主要为私人公司工作,没有政
府单位跟踪个人生活。

  周彼得两年前在深圳开办了一个很受欢迎的同性恋网站,他指
出:“很多同性恋者来到深圳,因为这里更加自由,远离父母家人,
而且合租公寓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

  在深圳的银河酒吧,同性恋者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自己的性倾向而
感到羞耻,很多人并不因为对传统婚姻妥协而感到不安,他们只是认
为那是生存的必需。商人吴先生表示,虽然他对妻子没有什么“激情”,
但他因为儿子而充满自豪。“婚姻生活的感受嘛,”他说道:“我不
能告诉老婆,不能告诉孩子,不能告诉父母。一些人躲到海外,但如
果你留在中国,你除了结婚别无选择。”

  但在诸如北京、上海、重庆和深圳这样的大城市以外的地方,同
性恋者连双重生活都不大可能,对无处诉说的同性恋者,中国250
多家同性网站成为他们的精神安慰。周先生说道:“他们向我们倾诉
生活的苦恼,他们想向妻子和父母坦白,但又没有胆量。”周先生自
己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远离父母一走了之,父母也不闻不问。

  19岁的易雨(音译)来自北方的一个小镇,他到北京已经一年
多了,他现在当服务生,当门卫,最近当上了兼职男妓。他说他的嫖
客中80%都是已婚人士。他如今挂着白色大哥大,身着亮滑的白色
丝绸宽袖衬衣,认定自己是同性恋者。他回忆自己从高中辍学刚到北
京时还是一个“土老冒”,他找不到几个合适的工作,对自己的性倾
向也模糊不清,在学校时就听说男人之间发生性关系就是“变态”。
“我的理想就是用在这儿挣的钱回老家和情人买房子开铺子,”他说
道:“这就是在北京也做不到,我老家就更别提了。”

(转载自《纽约时报》2002年4月12日)

◆           阿富汗的同性恋

           MAURA REYNOLDS
             满江 翻译

  莫罕默德·代乌德今年29岁,但他一生中见过的女人不超过200个,
很多还是他的家里人,其他则是无意中偶然瞥见到的未带面纱的女人。
他说:“如果你没有看到一个女孩的脸,你怎么可能爱上她呢?”

  代乌德至今未婚,只和同性有过性关系,但他不认为自己是同性
恋,至少不是西方人概念中的同性恋。他解释说:“我喜欢男孩,但
更喜欢女孩。女孩的面容都藏在面纱后面,没法看见。而哪个男孩好
看却是一目了然。”

  代乌德在坎大哈修理摩托车为生,长着一张富有青春气息的脸。
当他和记者交谈时,膝盖有些轻微的颤动,无意中显示出一丝忐忑不
安,他要求记者不要写出他的姓氏。他还说记者的问题很难回答,因
为他们自己通常不谈这类事情。

  尽管很少为外界所知,盛行于阿富汗男人间的同性性行为却是一
个公开的秘密,尤其在坎大哈。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坎大哈恰好是清
教徒式的塔利班运动的心脏地带。

  西方人也许会感到奇怪,在阿富汗这样的性压抑社会里却有众多
的同性恋行为,但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加斯丁·理察德逊认为
这种看法已经过时。他认为恰好是极端限制男女性关系直接导致了同
性性行为的盛行。他说:“在一些穆斯林社会里,男女婚前性行为被
严格限制,其严格程度甚至超过了对同性性行为的禁止。一些男人有
同性性行为并不是他们认为男人特别有吸引力,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别
的选择。”换句话说,这种同性恋可以看成是男女隔离的另一面。坎
大哈的主要居民是普什图人,在阿富汗各个主要民族中他们是宗教方
面最保守的,他们正好有更高的同性恋比例。

  游客也许认为看到了种种蛛丝马迹,比如说,阿富汗男人在公共
场合的亲密程度大大超过西方人,他们说话或聊天时经常勾肩搭背,
甚至亲吻。普什图男人还很在意穿着打扮,许多人使用眼影和指甲油,
或者穿着不方便的高跟凉鞋。普什图文学作品甚至还推崇男人对漂亮
的年轻男性的爱情。一首流行诗歌这样描述了坎大哈的风情:“坎大
哈的美男儿,面若敷粉,睛如点漆。”

  但是游客常会被告知上述种种并非代表了同性恋,当地人坚持认
为拥抱与性无关,眼影和指甲油仅仅是因为缺乏教养。不关怎样,当
被直接问及同性恋情时,却很少有人否认本地区的高比例。毛拉莫罕
默德·易朴拉辛说:“90%的男人有犯下这庄罪过的冲动,但大部份
能在安拉的帮助下控制自己的欲望,只有20%到50%男人真正去作
了。”

  根据毛拉的数字,可以算出当地18%到45%的男人有同性性行为,
这一数字大大高于美国3%到7%的同性恋比例。依据当地严格的伊
斯兰教义,同性性行为被视作一种禁忌,穆斯林信徒会发现宗教长老
不会宽恕他们的同性性行为。易朴拉辛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魔性,
如果一个人犯下这戆罪过,那就是魔性在作祟。”这位毛拉还解释说,
可兰经要求严惩犯事者。根据传统,可以实施三种刑法:火刑,推下
悬崖,或者被塌墙砸死。

  塔利班就曾在坎大哈执行过塌墙之刑。事情发生在1998年2
月,一辆坦克推倒一堵砖墙,砸在三个男人身上,他们中两个被控鸡
奸,一个被控强奸同性。结果第三人幸免于难,相信是安拉宽恕了他,
他被送进了医院治疗了一周,然后进了监狱,在监狱里待了半年后逃
到了巴基斯坦。

  显然是为了避免游客的造访,附近的一个房主重建了那堵墙。住
在附近24岁的阿布杜拉·贝希尔指着塌墙的位置告诉记者:“因为很
多外国人来到这里四处打听,那家人就重新把墙建起来了。”

  但是许多人指责塔利班在同性恋问题上的虚伪和造作。一个据传
闻养着两个面首的反塔利班指挥官说:“塔利班分子也蓄有面首,他
们只是把面首藏在宗教学校里罢了。”

  并非只有宗教人士认为同性恋在普什图族男人中很普遍。坎大哈
医学院的莫罕默德·扎法尔教授估计本城50%左右的男性在生活中的
某个时期有过同性恋的经历,对男人最有吸引力的是那些还未长出胡
须的12-16岁的少年,这些少年有时会因此患性病,肛门失禁,或者其
他疾病。这位医生认为,由于阿富汗基本上与外界隔绝,艾滋病在这
个国家并不是一个问题。扎法尔医生说:“当这些少年长大后,年长
男性有时会把女儿许配给他们以便把他们留在家里。”医生说他有一
次碰到一个当地毛拉和一个年轻人在医院的检查室里做爱,“毛拉尚
且如此,其他人就可想而知。”

  心理学教授理查德逊认为把阿富汗人看作同性恋是错误的,因为
他们和男人作爱并不是基于西方人观念中的性别身份。他用监狱里的
囚犯作比较:他们和男人做爱主要是因为在特定情况下男人是比女人
更可能的性夥伴。他强调:“他们有同性恋行为,但不是同性恋。”

  摩托修理人代乌德会同意隔离女性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代乌德说他第一次和男人做爱是在20岁的时候,当时他意识自己
很难有机会结婚。在普什图文化里,男人要负担结婚的费用,并向新
娘家支付彩礼,全部费用可能高达5000美元。在贫穷的阿富汗,对包
括代乌德在内的许多男人,这完全是不可企及的天文数字,许多人干
脆放弃了努力。代乌德说:“我愿意结婚,但我们国家的经济状况实
在太糟,结婚太难了。”

  代乌德只愿意在私下谈论他的性生活,而且要求记者保证不照相。
他说:“我和不同的男孩有关系,有的六个月,有的一个月,还有六
年的。问题也是取决于金钱,如果你想和一个男孩发生关系,你得为
他买东西。所以对男孩来讲,这倒是不坏的。有些关系需要很多钱,
另一些要少点,有时就免费替他们修摩托车。”他承认做爱并不容易,
决不可能在家里进行,“如果被我父亲知道,他会把我赶出家门。”
他说,“如果想做爱,就得去秘密的地方,有些人就去山里,或者沙
漠。”

  自从塔利班垮台以来,坎大哈的同性恋到底变得更公开了还是更
隐蔽了,目前还有不同看法。

  比如说,十二月初反塔武装进入坎大哈时,西方人注意到指挥官
们公开和他们的面首在城里出入。但最近几周,情况有些变化。坎大
哈的新总督戈尔·谢尔扎依颁布了一项命令,禁止18岁以下的男孩进
入军营。根据官方解释,该禁令旨在结束未成年人当兵的历史。

  针对有人认为该禁令暗示年轻男孩被用作性目的,总督的高级助
手于萨夫·帕西唐否认了这种猜测,他强调:“十八岁以下未成年男
孩不应该被招入军队。”但是据一位接近谢尔扎依的反塔指挥官所言,
该禁令部份目的是为了将被用作性工具的男孩清除出军营。他补充说,
这不过只是把公开行为驱赶到地下而已。

  扎法尔医生认为塔利班的统治很大程度上镇摄了男人们的欲望。
他说:“塔利班统治下,不超过10%的男人有同性恋行为;现在的政
府对此并不在意,这一比例可能又回升到了50%。”

  但代乌德认为情况可能正好相反,如果男女重新同校学习,女性
着装要求放宽,男人将会少些理由在床上、地里或者库房从其他男人
那里寻找慰藉。他说:“至于我,那就是就等待机会,如果遇到中意
的漂亮女人,就让我妈去作媒人。”

(摘自《洛杉矶时报》)
──────────────────────────────
【信息天地】

【2002年1月13日,白先勇先生专程来港作《二十一世纪艾滋
病对华人世界的威胁──我的杞忧》演讲。演讲由香港智行基金会主
办,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协办。近年来,白先勇先生频频为宣导艾滋病
的防治工作尽一份心力。他怀着菩萨心肠呼吁大家关心艾滋病和艾滋
病人,并指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主任预测,2002年底大陆可能
有一百万人感染艾滋病,如不积极采取预防措施的话,艾滋病一旦爆
发,对华人世界将构成威胁。尤以台湾香港与大陆交往频繁,必定受
到牵连。】

◆     我的杞忧
         ──二十一世纪艾滋病对华人世界的威胁

            白先勇 主讲
  
  我首先感谢天地图书公司替我出版了新书,是一本散文集(编
按:《昔我往矣》),给了我这个机会到香港和读者会面,待会儿演
讲结束后,我就到天地图书书店给读者签名。另外,我也是为了智行
基金会的邀请专程来港作演讲的。他们做了非常有意义的事,最近两
三年来他们帮助中国大陆做艾滋病的教育宣导工作。

  这里我特别要提一提的是智行基金会的干事杜聪先生,他真是个
热忱的人。他的本行是金融业,从美国回香港后,被香港艾滋预防委
员会正式聘请,对艾滋病防治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他还参与了许多有
关防治艾滋病的国际会议。他的学生时代是在三藩市度过的,那正好
是美国艾滋病的蔓延期,他深感悲剧的严重性。回港后,为防治艾滋
病尽心尽力,更进一步到中国大陆做同类工作。因为他的热忱和智行
基金会的贡献,这次我特别从台北赶来共襄盛举,我的新书义卖是抛
砖引玉,希望有更多人关注艾滋病的防治和艾滋病人。

  我是个作家,专业是文学,我为什么关心艾滋病的防治呢?这是
因为我目击了这场悲剧。八十年代初我在柏克莱做客座教授。八一至
八二年的时候,美国开始有这个病例,当时它是一个新病种,大家对
这个病都没有心理准备,故此惊慌失措。我天天看三藩市的几份大报
纸,头条新闻都是有关的消息,那可以说是美国的大悲剧。在八一至
八四年间,美国人对这个病不了解,不知道如何预防,致使这个病的
杀伤力很大,从西岸到东岸像野火般烧过去。从八一年至二零零一年
二十年间,九十万人感染了艾滋病,其中五十万人死亡。高峰期每年
有十五万人感染艾滋病。

  在美国,艾滋病之所以酿成严重的灾祸,第一个原因是对疾病的
无知,医学界束手无策;第二个原因是当时列根政府没有积极展开防
治措施,误以为艾滋病是少数群体,如吸毒者、妓女、同性恋者的事
情。这么掉以轻心,等到艾滋病蔓延开来,已来不及制止了。按理来
说,青少年的死亡机率比较小,但艾滋病一度是美国青少年第一号杀
手。如果一开始,美国政府能防微杜渐,这个病不至于有这么大的杀
伤力。

  艾滋病发生后,当然也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有个学童叫Ryan 
White,他十岁时因为生病要接受输血而感染了艾滋病。他的学校要开
除他,可以说十分残忍,但他没有退缩。他常在传媒节目里现身说法,
讲自己的故事。他也不忌恨排斥自己的同学。他是虔诚的基督教徒,
他说,我的命运,让上帝安排。他吃苦吃了六年,十六岁的时候故去,
美国人都为他掉眼泪。

  我们常说“艾滋病”,其实还要顾虑下面还有“艾滋病人”;艾
滋病人的悲剧,也是人的悲剧。美国人渐渐地有了这份理解。美国有
不少艾滋病人公开讲说自己患病的经历,希望其他人不要得到艾滋病。
这是人道主义的表现。大明星伊丽莎白泰莱是个大美女,她有非常严
肃的一面。一九八五年她成立了艾滋病基金会,号召有名有钱的人捐
献,美国有不少像她一样的热心人。伊丽莎白泰莱经常给香水做广告,
有一次我打开电视,看见明艳照人的泰莱,以为又是广告片段,想不
到,那是她在向大众宣传要安全性交,呼吁大家共同扑灭这个疾病。
我看过伊丽莎白泰莱许多电影,我觉得她讲这句话时,是她最美的一
刻。

  防治艾滋病不光是专家,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五六年前,美国联邦政府每年花二十七亿美金防治艾滋病,使得
感染率下降,即使如此,每年仍有四万人得病,可见在美国这么先进
的国家里要防治艾滋病尚不容易,这也说明了人类要共同力,一点不
能松懈。

  鸡尾酒治疗法取得成功后,青少年对防治艾滋病反而有点粗心,
忽略了防治艾滋病,这实在让人担忧。现在美国十三至十九岁感染艾
滋病的青少年,女性占了百分之六十四,原来女性得病的比例是远低
于男性的。

  一九八一至二零零一年从美国第一个病例发生后过了二十年,去
年许多报章杂志都检讨二十年来艾滋病造成的灾祸和它对未来的影响。
像《新闻周刊》、《时代周刊》都做了专辑报道。联合国为此召开大
会,它公布的数字相当惊人,二十年来于死艾滋病的有二千二百万人,
有三千六百万人感染,二十年间,一共接近六千万人得了这个绝症。
全球每天有一万五千人感染艾滋病,这可以说是个全球危机。

  两年前,我有机会见到何大一博士,当时我们一起赴台湾为爱病
滋防治经费募款,主办机构是希望工作坊,由医生陈懿明创办的。何
大一是艾滋病防治首席专家,他说,每天有一万五千人得艾滋病,等
于说每天有五十架波音七四七飞机挥机。艾滋病在非洲的情况最严重,
有二千五百万人感染,死了一千四百万人。这对非洲是个大危机。患
病者多数在沙哈拉沙漠以南的几个国家。其中几国的青壮年人口,从
十几岁到四十几岁,百分之二十得了艾滋病。他们正好是主要劳动力,
这对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艾滋病不仅是医学界的问题,它也给经济、政治了不得的冲击。

  非洲那么贫穷,战乱连绵,医疗系统落后,又加上艾滋病危机,
可说是一件大事。联合国预告长此下去,没有发明疫苗医治的话,十
年以后,双亲因艾滋病过世而变成孤儿的有四千万名。

        去年六月,联合国首次以公共卫生议题举行会议, 共有三千多人
参与,他们有许多是家元首,联合国秘书安南呼吁每年富裕国家要捐
献一百亿美金作为防治艾滋病用,这是一笔不得了的大金额。美国国
务卿鲍威尔承诺捐出二亿元美金,微软主席盖茨也捐出了二亿元美金。

        艾滋病是人类的威胁,是经济上不得了的负担,联合国对此深有
所感。

        亚洲发生艾滋病比较晚,那是八十年代中。远在一九九四年大阪
第十届世界艾滋病会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艾滋病小组
主任Michael  Merson提出严重警告,亚洲某些地区感染速度超过世界
其他地区,如果不采取快速有效的行动,人口稠密的地方艾滋病将汜
滥成灾。他呼吁亚洲国家元首积极采取行动。可惜的是,亚洲现在有
六百四十万人感染艾滋病,印度和泰国情况严重,分别有三百六十万
和一百万个病例,亚洲的火燎起来了。印度贫穷落后,医疗系统落后,
跟非洲情况相似,防治工作相当成问题。泰国政府则积极防治艾滋病,
也取得了重要经验,即使如此,感染率仍非常高。华人世界在九四年
底前,艾滋病的感染力并不高,故此采取防治措施的危机感也不强。

  台湾、中国大陆八十年代感染率低,但近年来发生剧变。以台湾
为例,一九八四年发现第一个病例,经过了四年七个月共发生了一百
个病例,可见期间对疾病控制得好。但是二零零一年增加到三千五百
人,以百分之二十增加,二零零一年有六百人感染,这表示艾滋病在
台湾有爆发的迹象了。卫生署署长李明亮向行政院报告,他估计按百
分之二十增长率计算,到了二零二一年,二十万人将感染艾滋病,耗
用一千亿台币健保费。

  台湾跟香港一样免费治疗艾滋病,采取鸡尾酒治疗法,每人每年
要花三十万台币,这样一算,健保制度会被拖垮。行政院成立跨部艾
滋病防治委员会,由副院长召集,卫生部、教育部、劳工部都联合组。
台湾政府也感受到了这个危机。

  起初台湾人对这个病不了解,感到惊恐,也歧视艾滋病人,这很
难避免,家庭社会不容纳艾滋病人,他们甚至失去工作,受到双重压
力。台湾有个民间机构──关爱之家,是一位了不起的女士一手创办
的。他们收容并照顾艾滋病人,陪伴他们走到生命的最后一步。有个
到台北打工的泰北年青人,被关爱之家收容了,他故世后,关爱之家
把他的骨灰送回泰北交给他的母亲下葬。人往往在极端困难的时候发
出人性的光辉,慈善心肠是人与生俱来的。

  像刚才我们讲的何大一博士,他在落杉矶念书时目睹悲剧发生,
深感振撼,所以投身于研究艾滋病的防治。他不只取得医学成就,还
富有人道精神,他特别关心华人社会艾滋病的防治。虽然华人地区艾
滋病感染率比其他地方低,但他已觉得危机浮现,尤其是大陆人口那
么多,一旦爆发,是不得了的灾祸,他呼吁大陆卫生官员采取行动,
但中国政府没有积极回应。

  前几年,大陆有关艾滋病的报道零零星星的,一般人有个印象,
那里的艾滋病感染率低,不足以酿成大灾祸。去年三月以前,大陆官
方还说只有二万多个病例。传染途径是境外注射,主要在云南、广西
和新疆等边境地区发生。二零零一年八月,官方却承认有六十万个病
例。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主任彼得·皮奥特的预测,二零零二年底
中国大陆可能有一百万人感染艾滋病,如不积极预防的话,到了二零
一零年,可能有一千万人得艾滋病。

  我今天的演讲题目《二十一世纪艾滋病对华人世界的威胁──我
的杞忧》,我希望这一切忧虑不过是自己杞人忧天,但艾滋病在中国
大陆的确有可能进一步扩散。第一个原因是这个全球危机,中国很难
幸免。第二是是中国人口密集,农村人口对艾滋病缺乏认识了解,对
它的传染途径、性质一无所知。第三是中国经济发展很快,其中一个
现象是人口流动,这更促进了疾病的传染。加上色情事业兴起,也是
感染艾滋病的一个途径。彼得·皮奥特可见的话是语重心长。

  九十年代初,河南农村的农民卖血,被针铜感染了艾滋病。像文
楼村有六百村民,百分之六十都得了艾滋病。从他们身上收集到的血
浆又辗转感染了其他人。两三年前我在香港看到一个电视节目,一个
十九岁的男孩子因生病接受输血被感染,他的父母很痛苦,他的病源
可能就是河南的血污染。

  中国政府在去年十一月终于由中央召开第一届艾滋病防治大会,
可见中国政府也感受到了危机,这是首个中央级会议,约二千人参加。
除了各省市卫生人员参与,香港也派了代表,杜聪先生就出席了是次
会议,彼得·皮奥特更作了有力的演讲。他说,中国不积极防治艾滋
病的话,将有一千万人感染艾滋病。

  中国政府提出二零零一年至二零零五年防治艾滋病的五年计划,
采取禁止非法抽血等措施。从美国防治经验来看,防治艾滋病是不容
易的,美国花了那么多金钱和人力,到目前为止,感染率还是相当高。
中国医疗系统比美国落后多了,恐怕防治艾滋病的过程更漫长更艰难。
官方了解并承认这个事情严重是很有意义的。·

  中国有十三亿人口,万一防治不成功──盼望这是我杞人忧天─
─像印度、泰国爆发开来,对华人世界是不得了的威胁。台湾、香港
与大陆互动频繁,也一定殃及池鱼。据我了解,香港防治艾滋病很有
效,病例在二千二百个以下,官方成立了委员会,大力推广防治艾滋
病的教育工作。香港对防治艾滋病有丰富的经验和一定的成果,我希
望藉这个机会呼?香港媒体和有心人士,香港应帮助中国大陆。

  我也藉此呼吁香港人、台湾人和海外华人不要漠视这个全球危机,
这个危机不解除的话,有一天,会给华人社会带来巨大灾祸。我希望
这个演讲只是个开始,大家继续传播这个信息。
──────────────────────────────
【爱知行动】

◆         纽约华语同人会简介
       
  “纽约华语同人会”(Mandarin Connection)成立于2001年9月,
是纽约都会区唯一的华人同志社团,成员来自纽约市、新泽西州及其
附近地区。成立宗旨为提供纽约都会区华人男同志一个可以相互扶持、
学习成长、及资讯交流的聚会场合,以国语(普通话)为主要交流语
言。目前我们的成员有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印尼的华人男同
志,人数约有二十位。 

  我们定期举办联谊活动,促进会员间交流。

联系方法:
免费电话:
电子信箱:mhh218@nyu.edu
邮件列表:http://groups.yahoo.com/group/Mandarin_Connection/

◆            同志热线

  这是北京某公司特意为同志开通的交友热线,充份考虑了同志交
友的隐秘性及安全感,并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打破地域的限制,
是对同志的认可,对同志事业的支持。

 010--26671400 同城约会

  在这个社会中同志难免受到冷落与歧视,作为弱势群体的我们,
在人海中多么渴望友谊与爱情,26671400是一条北京鸿联九五公司特
意为同志朋友开通的交友热线,满足您的愿望。

  漆黑的夜里你是否感到孤独;冷冷的风中你是否渴望坚实的臂膀。
“同城约会”同志交友热线,带给你机会,体验幸福的感觉,或许在
这里就有你渴望已久苦苦寻觅的爱。只要输入你的交友条件,当有符
合要求的人选时,系统将会随时发送到你的手机上,好了,别忘了
26671400,电话中见……

操作程序:
拨打电话:010--266 71400
1、按1号键输入自己的资料,进行注册,会得到自己的信箱号码和
密码;
2、按2号键输入自己选择朋友的条件,系统会自动记录,在搜索后
按您的要求发送到您的手机或信箱中;
3、按3号键您可以收听到符合您要求的用户代号及资料,在听到您
满意的朋友时,按*号键给他留言在他的信箱就可以约会了
4、收听自己信箱别人给您的留言与他约会
──────────────────────────────
《桃红满天下》网址:http://www.csssm.org

来稿和意见请寄
电子信箱:taohong@aol.com,csssm@hotmail.com
    (请将邮件同时发往以上两个地址)  
邮政信箱:P. O.  Box 2221
     Falls Church, VA 22042
     U.  S.  A. 

《桃红满天下》编辑部成员:
总编: 二言 zhixiao@aol.com         
编辑: 杨青 wanyanhai@hotmail.com 
    楚钧 chujun_100@hotmail.com
   东方虹 orienbow@hotmail.com
技术: 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