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 双│ │ 123 ♀♀ 桃 红 满 天 下 ♂♂ 周 │ │ 期 ≈≈≈≈≈≈≈≈≈≈≈≈≈≈≈ 刊 │ │ │ │ 2002年5月17日出版 1997年9月5日创刊 │ │ │ │ 北美华人性别与性倾向研究会(CSSSM)主办 │ └────────────────────────────┘ 本 期 目 录 ────────────────────────────── ① 【新闻摘要】加拿大魁北克省将承认同性伴侣关系 阿富汗保留惩罚同性恋的法律条款 ② 【说三道四】毛宁事件评论四则 评论之一:毛宁事件是中国社会宽容的风向标 评论之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主流文化? 评论之三:毛宁应承担民事责任吗? 评论之四:谈“问题明星”的上岗证 ③ 【生命伦理】从棕色袋歧视说开去 ④ 【国际动态】俄罗斯杜马议员企图将同性恋重新刑事化 ⑤ 【信息天地】皮姆·弗尔图恩其人 ⑥ 【艺坛纵横】柴可夫斯基与《叶普根尼·奥涅金》 ⑦ 【爱知行动】帮助石头 ────────────────────────────── 【新闻摘要】 ◇ 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司法厅长保罗·北金于5月4日表示,该省计 划给予同性伴侣等同于异性配偶的权益,其中包括抚养权和人工授精 权。 ◇ 加拿大安大略省高级法院的一位法官判决,该省一所天主教学校 的一位同性恋学生有权带他的男朋友参加学校的毕业舞会。 这所天主教学校的校务委员会曾试图阻止这名学生这样做,他们 指出,同性恋有违天主教教义。 法官麦金农在宣布判决时说,这位名叫马克·霍尔的学生是罗马 天主教徒,他只是希望以自己的方式生活。他说,他是同性恋这一事 实不应该妨碍他参加学活动同朋友一道庆祝自己完成中学学业的权利。 安大略省奥沙瓦市罗马天主教教育委员会说,他们并没有歧视男 女同性恋者的政策,但是他们不会赞同同性恋的生活方式。 这个委员会还说,霍尔完全可以去非宗教学校读书。 霍尔的律师说,法庭的判决表明,加拿大的天主教学校在对待年 轻人的时候已经不能再继续就个人性取向不同而进行歧视。 从宪法角度考虑,这是一个棘手的案件,加拿大的权利与自由宪 章既保证宗教自由,也保证个人权利。更容易使问题复杂化的一个因 素是,安大略省的罗马天主教学校都是由公共资金资助的。 霍尔的诉讼得到了许多政界要人和电视明星的支持。 ◇ 巴西总统费尔南多·亨利格·卡尔多索敦促巴西国会通过有关同 性伴侣关系合法话的议案。 巴西人权组织起草的有关议案要求给予少数民族、穷人、残疾人、 变性人和同性恋者在生活、经济和法律方面的平等权益,但该议案在 国会的一些委员会里如石沉大海。 这是巴西总统第一次对同性伴侣关系合法化表示赞同。 ◇ 英格兰和威尔士的监狱开始将囚犯的同性伴侣归类为“亲近亲 属”,使同性恋者可以更自由方便地探访狱中伴侣。 英国监狱服务总负责人马丁·纳瑞表示,此举除了旨在消除监狱 系统对于同性恋囚犯的歧视,对于犯人的改造也深具意义。“已经有 研究表示,那么出狱后重新进入同性或者异性伴侣关系的人,在重犯 率方面比其他人要低五倍。”纳瑞表示。 ◇ 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的政府于5月7日表示,支持同性伴侣的 抚养权。 目前单身的同性恋者或者异性恋者都有抚养权,英国政府目前表示, 支持有关抚养法的修改,使未婚伴侣(包括同性伴侣在内)也能够获 得抚养权。 ◇ 美国传媒巨头大卫·格芬(David Geffen)于5月7日宣布,将向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医学院捐赠两亿美元,该医学院也将被命名为 “大卫·格芬医学院”。 在此之前,格芬曾向该大学的戏剧系捐赠五百万美国,该校剧场 为此被命名为“格芬剧场”。 格芬是名公开的同性恋者,拥有梦工厂电影公司和格芬唱片公司 等多家产业,曾多次为同性恋者权益和抵抗艾滋病等事业捐款。 ────────────────────────────── 【说三道四】 ◆ 毛宁事件评论四则 从容 【作者附言:毛宁事件已经过去一年半了,它所引发的中国公众对于 同性恋问题的讨论,其规模是令人始料不及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曾发生过数次广泛的公众讨论,如1980年《中国青年》刊登的署名潘 晓的读者来信引发的关于人生观的讨论,1988年李燕杰、曲啸在珠海 演讲引发的关于 “淘金者”(怀有个人目的的创业者)的道德评价 问题的讨论,无不反映着整个社会思考的轨迹,以及观念更新所必须 经过的思想撞击过程。这次的毛宁事件所引发的公众讨论,与前一次 不同的是,互联网媒体担当了讨论的主要平台。许多不同的声音因着 互联网,而得以更为自由的表达。在开启公众和社会理性思考同性恋 问题方面,关于毛宁事件的讨论,具有开创性的作用。 我曾经积极参与过毛宁事件的讨论,现将四篇直接涉及毛宁事件 本身的评论整理出来。一些由毛宁事件衍生的法律和观念问题,正在 陆续整理当中。对我而言,讨论甚至是争论,是促使我思考的有益方 式,为此,我要感谢所有在讨论或争论中,与我持相反意见的朋 友。】 ◇ 评论之一:毛宁事件是中国社会宽容的风向标 这种宽容不代表我们不可以对毛宁的某些越轨行为加以指责(正 如美国人,英国人对嫖妓当场被捉的格兰休一样),但是,当社会大 众通过这次事件,倾向尊重在合法情况下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权时 (right of choice),这将标志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中国人的进一步精神 开放。 白先勇、张国荣、王尔德、朱迪·福斯特,以及戴安娜的挚友艾 顿·约翰,跳水王子洛加尼斯,他们的才能,他们的尊严,他们的价 值,他们给予人类的贡献,绝不会因为你,我,他以及世间任何人对 同性爱的歧视、诅咒、谩骂,而失去。 今天,我们可以因为毛宁的性倾向,将毛宁置于死地;明天,那 因同样的理由被钉上耻辱台的,将可能是我们的兄弟、姊妹、儿女甚 至父母。社会宽容的受益人,不单单是一个毛宁,不单单是同性恋者, 它将惠及我们所有人。我们可以愚昧,我们可以偏执,我们可以高尚 地紧守我们的伦理和道德,但是,这却不会因此而减低我们亲友因此 而被歧视迫害的机率,如同我们信守“重男轻女”并不会改变我们任 何人生女孩的机率一样。 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在倡导这种现代文明不可或缺的社会宽 容和开放,这种社会宽容将更进一步地将社会大众更多的注意力,引 导到更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上,譬如,环境问题,如果我们社会以关注 毛宁是不是同性恋同样的态度来关注我们的空气污染问题,沙漠化问 题,水土流失问题,资源浪费问题,垃圾处理问题,明天是不是会更 好? ◇ 评论之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主流文化? 主流文化并非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有着按地域,人群,宗教, 性别,乃至性倾向及其他分类方式下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承担推动 社会文化发展的重任,而任何主流文化,不论如何分类,要完成这一 重任,都应当有以下特征: 首先,它必须是自信的。作为主流文化,它必须对自己不断发展 和进步的能力,有充分的自信,这表现在,它不会轻易地因任何外来 的或非主流文化的存在,而无谓地恐惧,认为某一天自己的主流地位 将被冲击得体无完肤。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以中国政府倡导的以人民 为主体的中华民族主流文化自信的最佳表现,而这种自信,更带来了 进一步的开放。 其次,它必须是开放的,如同长江一样,有自己的源头,而一路 汇纳百川,浩浩向前。它不能是一潭死水,没有生命也没有活力。中 国现代的主流文化,历经曲折,但仍然是开放式的。 另外,它必须是包容的,如同苍苍森林,森林越大,色彩就越绚 丽,物种间的和谐就越容易保持。主流文化的包容,不代表主流文化 要放弃任何是非判断,而是,包容能够使主流文化在判断是非时在兼 容并蓄基础上避免非黑即白的走极端。 每一个人对构建和维持一个自信、开放和包容的主流文化的责任 是一样的,而这必须是建立在对主流文化的认知和确认上;认知和确 认主流文化,并不必然妨碍非主流文化存在的自身价值,而且,认知 和确认主流文化绝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对主流文化当中任何有害于维持 其自信、开放和包容性的任何倾向作出批判。 推动社会进步的主流文化的特征当然还有很多,但对以上三个特 征的认识,也许会有助于我们如何看待在讨论中折射出的,以异性恋 为中心的主流文化。 ◇ 评论之三:毛宁应承担民事责任吗? 《南方日报》于2000年12月1日在其一篇有关毛宁的文章 中引用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应松年先生,认为毛宁行为违背了 《民法通则》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应该承担民事责任。发布虚假信息 使公众降低对媒体的信任程度,应该公开道歉。 应松年先生就此事所发表的这一番评论,完全没有任何法律依据。 本文将不就毛宁及其经理公司虚报案情时的各种实际考虑和其在道义 上的对错作评判。仅从法律的观点,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条文, 对应松年先生的言论提出反驳,以免以讹传讹。 一、相关法律条文: 《民法通则》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 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 的原则。” 第六章“民事责任”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 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 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通则在第六章第二节和第三节中将民事责任分为“违反合同 的民事责任”和“侵权的民事责任”。 第六章第三节第一百二十条第二节规定: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 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名誉,消除 影响,赔礼道歉。 二、毛宁和/或经理公司对媒体发言涉及何种法律关系? 根据《民法通则》第二条,民法调整的是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所有民事活动所涉及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构成民法通则所有条款 (包括第四条中规定的民事活动的原则和和第六章项下规定的民事责 任)所涵盖的所有内容。 那么,毛宁和/或其经理公司应媒体要求或主动向媒体作出陈述, 涉及的是什么样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又是谁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 系?仔细分析,在法律上,只有毛宁个人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被涉 及,媒体和公众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都未被涉及。至于公众的知情 权,在这里不是民事法律概念;在我国,所谓的公众的知情权,也非 调整政府和公众法律关系的行政法上的概念,更非可直接作为诉讼依 据的宪法上的概念,因为在目前,我国作为大陆法系国家,宪法一般 不可作为直接提起诉讼,由法院来判定的法由)。 因此,应松年先生将毛宁和/或其经理公司和媒体之间的互动理 解成是《民法通则》所调整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 以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为内容的民事活动之一,实在是牵强附会。 三、毛宁和/或其公司负有何种民事责任,对谁负有民事责任? 退一步说,毛宁和/或其经理公司对媒体发布信息涉及《民法通 则》项下媒体和公众的财产利益和人身利益,那么,毛宁应承担何种 民事责任? 《民法通则》将公民和法人的民事责任分为“违反合同的民事责 任”和“侵权的民事责任”两种。那么,毛宁和/或其经理公司和媒 体或公众之间有否存在合同法律关系因此而构成“违反合同义务的民 事责任”?显然不是。那么侵权呢? 应松年先生言之凿凿地说“发布虚假信息使公众降低对媒体的信 任程度,应该公开道歉”。这好象是说毛宁和/或其公司的行为构成 了民法通则第六章第三节第一百二十条第二节关于“法人名誉权”的 规定。但是,仔细推敲,我们可以问,在信息向公众发布之前,谁对 信息的处理有终审权?毛宁,其经理公司、记者、还是媒体负责人? 再者,对于名誉权受到侵害的申诉,不是泛泛一名“公众降低对媒体 的信任程度”就能够成立的。要证明这一点,受侵害人还负有举证义 务,作为“受侵害人”的某一媒体就此提出诉讼,他要向法院作出实 证性的(可测度的)证明,如公众因为对其信任程度降低,直接影响 了其发行量。这种直接因果关系的证明,在法律上是相当严格的。如 果事实上是媒体靠妙作毛宁事件发行量大增,实际收益大增,媒体要 在法律上证明其可信度降低,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因此,说毛宁和 /或公司对外发布信息造成对媒体受《民法通则》保护的名誉权的侵 害,因此要赔礼道歉,也是牵强附会,拿到法院去打官司,基本上没 有赢的希望。 还有一点要提请人们注意的是,名誉权的侵权,在民事诉讼法项 下,是不告不理。基于上述分析,对于没有法律依据的应松年先生的 提议,媒体没有作出任何行动回应。这是不是值得那些拿着应松年先 生的言论当令箭,咬定毛宁要负法律责任的人,好好思索一下呢? 四、结论 结论一:《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不适用于毛宁和/或其经理公 司对外发布信息的行为。毛宁和/或其经理公司在此事上,并非应先 生所讲的要承担任何所谓的民事责任。 结论二:应松年先生是中国行政法律权威,最好不要对自己不熟 悉的民事法律领域中的法律问题,轻易发表评论。他应该明智地将此 事交由民法权威去处理。 结论三:中国法律工作者的专业水平,近十年来,有大幅的提高。 但平均来看,离一个法治国家的要求,相差甚远。法律工作者在媒体 上的言论,直接影响大众的法律意识。一个水平不高甚至错误的法律 解说,误导公众,使一部分富有正义感的公众接受错误的法律知识, 这不仅起不到法律工作者促进法治建设的应有作用,而且有害于我们 国家的法治建设。希望法律工作者在大庭广众之下慎言。 ◇ 毛宁事件评论之四:谈“问题明星”的上岗证 毛宁事件,不仅引发了中国公众对于同性恋现象的广泛讨论,而 且还使得有些人提出了“明星上岗该不该考核”的问题。《北京晨报》 于2001年12月23日的一篇综述中,引用了社会学家李强的评 论:“出了道德问题,就不能成为公众人物。”李强把触犯了社会公 认的道德标准或法律底线的明星归“问题偶像”。他认为,对出了底 线的明星是应该禁演的。 我不能赞成这种观点。既便是司法机关确认一个明星从事了非法 行为,也只能且只限于依法来处理。对受到了刑事和行政处罚的任何 公民,只要他或她继续享有或能够恢复行使宪法赋予和保障的公民权 利,他或她就有权利从事他或她的工作,并从市场获取公平的报酬。 这是一个法治和经济社会的根本。 所谓的上岗证,特别是并非以技能,而仅以道德评判为标准的上 岗证,从严格意义上讲,没有任何法律根据(除非以道德为标准的上 岗证是法律所允许的合法剥夺公民工作权利的一项行政手段),在现 代社会中是非常可笑的。这和使用禁药而被禁赛,辱骂和攻击其他球 员或裁判而被禁赛的运动员是两回事,而且对一个运动员作出禁赛的 处罚是经过一个适当的公平的程序而做出的。可见,将没有触犯任何 法律、行政或行业规范的所谓“问题明星”未审先判地禁止上岗,如 此下去,不仅刑满释放恢复公民权利的公民,因此可能会在重新投入 工作方面受到歧视,公民还会因所谓“未婚同居”或者“同性恋”等 所谓的“道德理由”,而失去工作机会。更不用说,上岗证对自我雇 佣者之直接面对市场,毫无作用。 诸如那些所谓的“出了道德问题,就不能成为公众人物”的观点 更是严重偏离现代文明标准。试问,我们能够接受将道德问题条文化, 将哪些是道德的,哪些是不道德的,哪些是可以接受的道德问题(如 禁烟场所吸烟),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道德问题(如同居,同性恋), 以及公众人物的资格,全部规范化,并且组织道德法院和纠察队对此 加以实施吗?既然我们不能接受,那么在多元社会的今天,是不是多 数人的道德观,就一定合理?且不去谈论道德观随社会发展而发展? 且不去谈论所谓的道德问题,更可以成为公报私仇扼杀他人的借口? 公众人物的制造是公众、媒体和个人共同作用的结果,除非我们 将所有人的思想一元化,将所有娱乐媒体的口径一元化,否则,要灭 一个所谓“有道德问题”但没有“法律问题”的公众人物,在多元的 现代社会里是行不通的。可见,任何提倡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对没有 触犯任何法律、行政和行业规范的“问题明星”要求“禁演”“禁发 上岗证”的观点,与现代法治和文明观念格格不入。 对任何没有违法没有违规的公众人物的命运,只能交由公众和市 场来决定。 ────────────────────────────── 【生命伦理】 ◆ 从棕色袋歧视说开去 二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前,美国仍然普遍实行种族隔离政策,以黑 人为主体的有色人种被视为劣等种族。除了承受来自白人社会的偏见 和歧视之外,黑人族群内也盛行着某种形式的族内歧视,“棕色袋俱 乐部”(Brown Bag Club)就是当时的典型表现之一。 何谓“棕色袋俱乐部”?就是一些肤色显浅的黑人自发结成的私 人社交团体。要想加入“棕色袋俱乐部”,申请者的肤色不得深于食 品店里的棕色纸袋的颜色。俱乐部的成员因为自身的肤色比其他黑人 浅,就自视为黑人中的“上等人”。 种族平等观念目前已经深入人心,“棕色袋俱乐部”也沦为历史 的笑话,但类似的族内歧视并未绝世。在同性恋者仍然遭受迫害和普 遍歧视的今天,不仅主流社会齐声谴责男同性恋者的“娘娘腔”,就 连同性恋族群之内也有不少人以此为耻,将所谓的“阳刚”视为男同 性恋者应有的气质。 当主流群体控制着文化时,他们会建构起并推广一套有利于自身 形象的观念,比如白人以自己的肤色为美,将其他种族视为劣等;异 性恋者持定男性应该外表“阳刚”,女性化的举止受到谴责。弱势族 群缺乏建构起有利于自身形象的力量,在被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主 流族群的观念,久而久之,就将自身的所谓“劣等”视为天经地义, 于是“棕色袋俱乐部”里的成员自视比白人低下,一些同性恋者以 “娘娘腔”为耻。而任何向主流人群靠拢的努力或者某种客观结果, 都被视为有助于抬高自身地位,“棕色袋俱乐部”里的黑人因为自己 有较多的白人血统,就鄙视深肤色的同胞,一些男同性恋试图通过谴 责“娘娘腔”来证明自己的“正常”与“清白”。 如果拿当时“棕色袋俱乐部”的标准,那么现今知名黑人人士如 丹泽·华盛顿、迈克尔·乔丹、老虎伍兹、惠特尼·休斯顿等人,都 将被视为“低等”。在美国民权运动兴起的六十年代,黑人社区提出 了“黑就是美”(Black is beautiful)的口号。无独有偶,在同性恋 权益运动兴起的七十年代,同性恋社区也提出了“同性恋就是好” (Gay is good)的口号,这种对主流偏见的反抗与反动,并非情绪化 的简单表达,而是彻底追溯到了歧视的根源,它们在增强族群自信心 的同时,也向主流社会发出了以下警示:“要改变的不是我们,而是 你们对我们的认识。” ────────────────────────────── 【综合报导】 ◆ 俄罗斯杜马议员企图将同性恋重新刑事化 Kevin O'Flynn 满江 翻译 一撮杜马议员申称他们将开展活动重新将同性恋刑事化,并称此 举将提高俄罗斯的道德水准。这撮人中甚至包括俄罗斯驻欧洲委员会 的首席代表德米特里·罗格金,其他三位分别是:甘尼迪·拉可夫、 瓦丁·布兰诺夫和甘吉·马卡切夫。他们已经提出刑法修正案,要求 将肛交定罪五年。如果该提案得到通过,将标志着苏联时代的迫害重 新回到了俄罗斯。反对人士说,曾经有数千名同性恋男子在那时被投 进监狱。 然而很少有议员认为该提案会在杜马通过,一些议员甚至将该提 案称作不知羞耻的宣传噱头。 支持克里穆林宫的“人民的代表”派系的头拉可夫说现在该是同 性恋受到惩罚的时候了。他在星期二晚上的电视传播中宣传:“同性 恋受到惩罚的理由有三个:一是传播艾滋病,二是破坏道德,三是有 背于俄罗斯主流宗教的教义。” 该提案的支持者,共产党议员瓦西里·闪丁宾用代指同性恋的粗 口说:“到处都是同性恋,总统班子,政府,还有杜马……到底是谁 在管理国家?” 该议案在上星期四提交杜马,在本周公开。杜马法律委员会将决 定是否将该提案送交杜马表决。 政治主流派别对该提案持强烈批判态度。据Interfax报道,俄罗斯 人权调查官员奥莱格·米洛诺夫说:“既然心理学家和医生肯定人们 存在不同的性倾向,我们就必须保护他们的权利。” 地区议员奥莱格·默洛佐夫表示:“该提案只会在欧洲引起嘲笑。 即使一些人想和同性恋作斗争,监狱也不是一种合适的手段,因为这 是一种野蛮行径。” 杜马法律委员会成员之一的联合阵线议员亚历山大·巴拉涅可夫 认为:“这是十足的哗众取宠。”他还在电话中表示,这些恐同论调 根本不能在欧洲委员会中代表俄罗斯,作为人权机构的欧洲委员会向 来积极支持同性恋权利,罗格金不配在欧洲委员会任代表。 罗格金议员的办公室否认他参与起草了该提案。他的新闻发言人 塞格·布丁说:“他只是支持该提案,不是起草人。”但是据本报获 悉的提案复印件显示,罗格金是起草人之一,其他四位起草人都是 ‘人民的代表’派系的成员。 欧洲委员会的官员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 联合阵线的党魁弗拉迪斯拉夫·莱斯涅克预计该提案会在欧洲委 员会引起强烈不满,他在RTR和NTV的电视转播中说:“很难认为这 是一个理智的提案。” 同性恋权利活动分子表示,俄罗斯为了参加欧洲委员会,已在此 前废除了苏联时代对同性恋刑事化的法律条款。尼基塔·伊万诺夫是 俄罗斯最大的同性恋网站的法律顾问,他指出:“该提案违背了俄罗 斯对欧洲委员会的承诺。” 男同性恋曾在1933年被刑事化,数千名因此被投进监狱的人中包 括:演唱家瓦丁·科辛、导演塞格·巴拉查诺夫和作家甘尼迪·特里 佛诺夫。 尽管提案起草人和其他政客都在谈论对同性恋的重新刑事化,提 案本身只是针对男性间的肛交行为,其他同性恋行为不在提案范围内。 提案人申称此举旨在控制艾滋病的蔓延,但事实上,艾滋病在俄罗斯 的蔓延主要是由于吸毒,而不是同性恋。 莱斯涅克认为该提案在杜马通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巴拉涅可夫 则认为该提案很可能无法通过杜马法律委员会,因而根本没机会在杜 马大会表决。法律委员会主席,‘正义力量联盟’议员巴瓦尔·克拉 什尼涅可夫已经 表示他不支持该提案。 莱斯涅克谴责该提案不过是为了明年的选举而玩弄的一个宣传噱 头,意在从某个群体拉选票。联邦安全委员会主席维克多·奥泽罗夫 责问:“杜马议员难道没有比同性恋更需要关注的议题吗?这不过是 又一次作秀而已。” (摘自:《莫斯科时报 》2002年4月25日) ────────────────────────────── 【信息天地】 ◆ 皮姆·弗尔图恩其人 大卫 5月7日,荷兰政界人士皮姆·弗尔图恩在一家电台接受采访后 被刺杀者开枪击中,身中六枪,不治身亡。弗尔图恩的被暗杀在荷兰 以及整个欧洲引起了巨大震动。目前,荷兰警方已经逮捕了一名涉嫌 谋杀弗尔图恩的荷兰白人男子,案情正在调查之中。过去一些年里, 尽管有组织的恐怖行为在欧洲也偶有发生,但是针对政界人士个人的 暗杀行为还不多见,因而,弗尔图恩的被暗杀给荷兰,乃至于整个欧 洲社会都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事实上,弗尔图恩的被暗杀是荷兰当代 史上第一次政界人士被暗杀。媒体报导弗尔图恩被暗杀的消息后,示 威者聚集在荷兰政府的所在地海牙,表示他们的愤怒之情。 在国际社会,荷兰向来以自由、开明而著称,发生刺杀政治人物 的事的确令所有的荷兰人都大吃一惊。人们说,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荷 兰,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荷兰总理科克在宣布弗尔图恩被暗杀的消息 后说,不论对喜爱弗尔图恩的人来说,还是对荷兰民主来说,这都是 一个悲剧。与此同时,美国、英国、比利时,以及其他许多国家政府 也都对针对政界人物的暴力行为进行谴责。英国首相布莱尔说,任何 针对政界人士的暴力行为都不会被宽容,不管那些政界人士有着什么 样的政治信仰。布莱尔的话是有所指的,他指的就是弗尔图恩作为一 位政治家的独特之处。 皮姆·弗尔图恩的独特之处在于他集许多激进的观点于一身,这 些观点又往往在传统政治学的光谱上处于两个极端,因而尽管许多媒 体都称弗尔图恩为“极右派政治家”,但是事实上,他在政治上的一 些观点又属于典型的自由派。比如说,弗尔图恩反对移民,认为移民 带来许多社会问题,会增加犯罪,他的竞选口号之一就是“荷兰已经 满了”;弗尔图恩又反对伊斯兰教,认为伊斯兰教不宽容,对同性恋 和妇女的态度很糟糕,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宗教,会给有自由、宽容传 统的荷兰带来消极的影响;在社会问题上,弗尔图恩还主张大幅削减 为失业者提供的社会安全保障。这些看法在国际舆论界毫无疑问地被 定性为保守派,或者说右派。然而另一方面,弗尔图恩对一些社会问 题的看法又给他赢得了自由派人士的称号。比如说,他坚决捍卫同性 恋者的权利,事实上他从不讳言自己的同性恋身份。荷兰是目前世界 上极少数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之一。其实,荷兰的自由、开放还不止 于此。荷兰还是当代世界上第一个允许妓院公开存在、允许买卖大麻、 允许安乐死的国家。 弗尔图恩1948年出生与荷兰西北部一个小城里传统的天主教家庭, 今年五十四岁。他是社会学家、教授,还在电视台做评论员,在报纸 上写专栏,因而他在荷兰有一定的知名度。针对即将举行的荷兰大选, 也就是议会选举,弗尔图恩在三个月前成立了自己的政党,并给它起 了个听起来不那么像政党的名字,叫“可居住的荷兰”党,不过,这 个名字所代表的意义却非常清楚,那就是弗尔图恩认为现在的荷兰不 那么“可居住”了。弗尔图恩的竞选主题都与普通荷兰人的生活息息 相关。犯罪问题、移民问题、教育问题、医疗保健问题等等,都是普 通荷兰人关心的事。不过,弗尔图恩初涉政坛便遭到挫折。那就是 “可居住的荷兰”党成立不久便因弗尔图恩公开主张取消荷兰宪法第 一条,也就是禁止歧视的条款而罢免了弗尔图恩的领导人资格。荷兰 宪法第一条给来到荷兰的难民提供了享受庇护的法律依据。在挫折面 前,弗尔图恩没有气馁。他另辟蹊径,成立“弗尔图恩党”。不久前, 在荷兰第二大城市鹿特丹的市议会选举中,“弗尔图恩党”获得了三 分之一的选票,令人刮目相看。荷兰政界分析人士认为,在即将举行 的议会选举中,“弗尔图恩党”也会有不错的表现,大约可以获得百 分之十五,甚至十七的选票。这样的选举结果将足以使“弗尔图恩党” 和弗尔图恩本人参组政府,成为荷兰一股新兴的,不容忽视的政治力 量。最近的民意调查显示,年轻的“弗尔图恩党”已经遥遥领先于一 些老资格政党,在荷兰选民的支持率上名列第三。对有联合政府传统 的荷兰来说,这样的竞选战绩毫无疑问是一个好消息。 从人口和面积上说,荷兰是一个小国,人口不过一千六百万,面 积不过四万多平方公里。然而从经济上说,荷兰又是一个大国,荷兰 有着发达的工业、农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是西方十大经济强国 之一。荷兰实行君主立宪制,有多个政党,多党联合政府在荷兰一百 五十多年君主立宪的历史上是常见的政治形式。 弗尔图恩今年初涉政坛,便以其犀利的言辞,鲜明的观点,对荷 兰现有政党毫不留情的批评,以及他独特的生活方式引起荷兰选民的 极大兴趣。人们说,短短几个月里,弗尔图恩给自己树起了无数的敌 人,但同时他也几乎完全靠其一人之勇使沉闷的荷兰政坛为之一振。 从政对于弗尔图恩来说虽然是一件新事,但是许多荷兰人对弗尔 图恩并不感到陌生。作为格罗宁根大学社会学教授,他常常出现在电 视屏幕上,就各种社会问题发表观点,他的条格西装、鲜艳的领带, 还有他的光头,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许对于世界上许多其他国 家来说,公开同性恋身份大概就意味着政治生涯的终结,但是对许多 荷兰选民而言,身为同性恋者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实上,当有人 针对弗尔图恩反对移民的政治主张指责他是法西斯时,弗尔图恩还利 用他的同性恋者身份进行辩护,他说:“认为我是法西斯可错了,作 为一个同性恋者,我当然知道什么是歧视。” 不过,尽管弗尔图恩自己不承认代表极右派的政治观点,还尽量 和法国的勒庞拉开距离,但是他在移民、社会、宗教等问题上的看法 毕竟还是把他与保守派政治联系起来。事实上,一些欧洲政治观察人 士已经把弗尔图恩在荷兰政坛的兴起与整个欧洲政治联系起来,提 出 了是否整个欧洲都在向右转的问题。的确,纵观欧洲政坛,在西欧, 刚刚结束的法国总统选举中,中间偏右的希拉克获得总统选举的胜利, 而极右的勒庞也获得了百分之十七的选票。在南欧,去年,中间偏左 的原政府在大选中失败,偏右的贝鲁斯科尼组成新政府,有着法西斯 根源的党派也得以进入新政府。在中欧,更是早在两年前,由海德尔 领导的极右政党自由党就已经进入了奥地利政府。在北欧,去年下半 年,挪威和丹麦的左派政治势力也都遭到挫败,右翼势力成为主流。 政治分析人士指出,在这样一个整个欧洲都在向右转的政治背景下, 荷兰出现弗尔图恩这样的政治人物一点也不令人惊奇。欧洲政治分析 人士进一步指出,欧洲之所以出现向右转的趋势正是因为许多欧洲国 家都面临着同样的移民、犯罪等社会问题,以及由欧洲的进一步融合 带来的一些问题。他们警告说,主流政党如果处理这些问题不当,极 端主义政党便会利用这些问题获得政治上的好处。 ────────────────────────────── 【艺坛纵横】 ◆ 柴可夫斯基与《叶普根尼.奥涅金》 楚钧 俄国诗匠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普根尼·奥涅金》是俄国文学中 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凝结了诗人八年的心血,它围绕贵族青年知识 分子奥涅金,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 它充满了深刻的人性,浪漫而令人心碎。因为它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态 度直接扎根于俄国的社会土壤,《叶普根尼·奥涅金》出版之后迅速 传播,人们对它的热情一直延续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作品中对诗歌 语言的完美驾驭,使普希金成为俄国最伟大的诗人,《叶普根尼·奥 涅金》无疑是他的巅峰之作。诗人后来在现实生活中上演了奥涅金的 决斗场面,在决斗中不幸中弹身亡。诗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重演了他 的代表作品,这无疑使《叶普根尼·奥涅金》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而雪中决斗的画面让诗人和作品合二为一,永远地印到一代代读者心 中。 《叶普根尼·奥涅金》在发表半个世纪之后,被俄国大作曲家柴 可夫斯基搬上了歌剧舞台。作曲家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无形中将个人 的生活经历折射到了这部歌剧中。尽管歌剧尽量地保持普希金的原诗, 但作曲家在对人物感情的审视上明显与原作存在出入,诗人将奥涅金 作为朋友讲述故事,而作曲家因为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在感情上不自 觉地站到了少女塔雅娅一边,对男主角奥涅金爱恨交织。这种感情偏 离不但反映在歌剧的编剧中,而且在音乐编排上也十分明显。因为作 曲家的感情投入,歌剧《叶普根尼·奥涅金》具有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和生命力,在俄国和世界各地频频上演,成为俄国歌剧中最受欢迎的 剧目。 歌剧《叶普根尼·奥涅金》的剧情是这样的,在一个乡村庄园里 住着一对美丽的姊妹,安静、爱读浪漫小说的塔雅娜和活泼的奥佳。 奥佳的未婚夫连斯基来访,带来从彼得堡来的好友奥涅金,奥涅金让 塔雅娜一见钟情。彻夜未眠的塔雅娜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给奥涅金 写了一风充满激情的信,向他敞开少女的心扉。但在次日,奥涅金冷 静而礼貌地当面拒绝了塔雅娜。在随后的塔雅娜的生日聚会上,奥涅 金因为耳闻到关于自己的闲话,对连斯基心生猜忌,并通过同奥佳调 情来对连斯基进行报复,一气之下的连斯基与奥涅金发生争执而提出 决斗,头脑未冷静的奥涅金毅然接受挑战。在决斗中,连斯基中了奥 涅金的子弹而身亡。数年之后,心灰意冷的奥涅金在年老的格来明亲 王的府上见到了已成为亲王夫人的塔雅娜。奥涅金这时候才意识到塔 雅娜是他的真爱和生活的希望,他请求塔雅娜的原谅,并要她与他私 奔。虽然塔雅娜仍然爱着奥涅金,但事过境迁,塔雅娜坚决地拒绝了, 歌剧在奥涅金的悲嚎中结束。 对比普希金的原作,柴可夫斯基的歌剧的重心明显地从奥涅金移 到了塔雅娜身上。歌剧从塔雅娜家开始,小说在塔雅娜出场前的所有 奥涅金的经历在这里被一笔勾销。在创作过程中,作曲家从塔雅娜的 书信场面开始着手,因为这一段是让他最有感触的情节。柴可夫斯基 通过音乐对少女怀春进行淋漓尽致的细腻刻画,成为他歌剧创作的最 高成就。 在这段书信场景以少女的初恋激情开始,中间经过内心的犹豫和 斗争,最后塔雅娜接受自己的感情冲动,柴可夫斯基将音乐逐渐推向 高潮,让少女的激情一吐无遗。这段场景的完成让作曲家十分满意, 从此定下了全剧的重点和基调。情书场景的情节和音乐主题会在歌剧 的其它两个关键场景中出现,贯穿全剧。在奥涅金婉言拒绝塔雅娜求 爱的场景中,作曲家抓住了原作中的一个细节在这里进行背景烘托。 当前台奥涅金表白自己不适合结婚的生活方式时,我们听到背景乡村 姑娘们的快乐小唱,表述如何引诱英俊的小伙子一起跳舞,热情少女 的怀春小唱和奥涅金的冷静拒绝形成鲜明对比,使听众不自觉地同情 塔雅娜,为她伤心难受。另一个关键场景是剧终塔雅娜对奥涅金求爱 的拒绝,我们看到塔雅娜依然爱着奥涅金,但时过境迁,机会不再, 作曲家的音乐让塔雅娜主导场景,让她的怨恨丝丝扣人心弦。虽然歌 剧在奥涅金的哀号中结束,但让观众屏住呼吸的是塔雅娜无奈的感 叹:“幸福曾经离我们那样接近……”塔雅娜的情感就是歌剧的情感, 她的痛苦为整出歌剧画上了句号。 柴可夫斯基感情浓烈的优美音乐给普希金的故事增加了抒情性和 戏剧性,他为该剧谱写的波罗乃兹舞曲常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另 外在演唱会中最经常出现的选曲是连斯基在决斗前怀念生活和爱情的 感人肺腑的咏叹调,塔雅娜年迈的丈夫赞美塔雅娜给自己带来生命之 光的咏叹调也成为男低音的经典曲目。相比之下,作为男主角的奥涅 金在全剧中显得很苍白,作曲家也曾经表示自己“无法对奥涅金感到 同情”。我们可以理解作为同性恋者的作曲家对男性的爱慕让他将塔 雅娜的爱情渲染得如此细腻动情,但到底是什么让柴可夫斯基如此厌 恶甚至憎恨奥涅金呢? 我们可以从作曲家在创作歌剧《叶普根尼·奥涅金》同时期的个 人经历中找出答案。就在他开始创作该歌剧之前的1877年,柴可 夫斯基收到一封他过去在莫斯科音乐学院的一位叫安东妮娅的女学生 的求爱信。作曲家正在考虑和异性结婚,以便平息关于他的同性恋倾 向的流言,女学生动人的情书让诗人想到《叶普根尼·奥涅金》中的 塔雅娜的写信场景,他不愿作“奥涅金”,于是即使心无爱意,仍决 定同她结婚。这一婚姻的结果是灾难性的,他它将柴可夫斯基推到了 精神崩溃的边缘,使他几乎要投河自杀。在歌剧《叶普根尼·奥涅 金》的创作中,作曲家因为感情上对塔雅娜的同情而忽视了对奥涅金 的深入理解,并因此犯下了个人生活中的一个大错。对少女的求爱, 柴可夫斯基同奥涅金是有共性的,那就是他们都没有产生发自内心的 激情。普希金小说中的奥涅金是一个魅力十足的英俊青年,他聪颖而 有修养,其天资和能量在当时的俄国社会无法施展和释放,长期对生 活的乐趣的追逐让他越来越觉得无聊,久而久之,他丧失了爱的能力, 已经没有办法对他人敞开心扉了。而作曲家对异性的冷淡却来自天生 的性倾向,但当时的作曲家是不可能认识到这一点的。他所能看到的 是自己和奥涅金都是冷陌的男性,社会的压力让作曲家内心充满折磨 和痛苦,他将对自己的憎恶和愤怒都发泄到他笔下的奥涅金身上。奥 涅金在拒绝塔雅娜的时候唱道:“请相信我,婚姻对我们来说将是折 磨。不管我现在有多爱你,习惯会扼杀这种爱。可以想象,将来等待 我们的玫瑰床上长满了刺。”他的歌声在平稳中带着关爱,我们可以 感觉到作曲家在这里找到了共鸣,但这种共鸣让柴可夫斯基恼怒,这 种基于对自己和对人物都缺乏深入认识的愤怒,驱使他在创作中感情 倾斜,让他在生活中铸成大错。 柴可夫斯基的歌剧《叶普根尼·奥涅金》因为作曲家融入了自己 的感情和经历,而成为艺术再创造的一个经典例子,它被打上了作曲 家作为同性恋者所特有的感情烙印。有趣的是,这部歌剧在以后曾两 度被以同性恋者为主角的电影引用。讲述柴可夫斯基的生平的七十年 代的影片《音乐情人》中,塔雅娜的整段情书咏叹调成为作曲家不幸 的妻子向他书信求爱的背景音乐。九十年代的好莱坞大片《天才瑞普 利》也用到了这部歌剧,同性恋男主角瑞普利一怒之下打死了自己深 深爱恋的花花公子迪基,影片为了表现他内心受到的冲击,安排他观 看歌剧《叶普根尼·奥涅金》,片中上演的是奥涅金和连斯基的决斗, 连斯基倒地后,用红绸表现的连斯基的鲜血从他的胸口涌出,在柴可 夫斯基令人震撼的音乐衬托下染红了整个舞台,此情此景让瑞普利情 不自禁地热泪盈眶。 一百多年前,诗人普希金写下了不朽名作《叶普根尼·奥涅金》, 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在歌剧舞台上赋予它新的生命,并随着电影电视等 大众媒体走入更多人的心中。就象柴可夫斯基通过自己的感情经历重 新打造艺术人物一样,千千万万的读者和观众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在心 目中感受和塑造着奥涅金和塔雅娜。一代代生生不息的人们,谁没有 拥抱过初恋的激情?谁没有遭遇过拒绝的尴尬?谁又没有吞咽过人生 的遗憾?我们用自己的生活不断地上演着奥涅金和塔雅娜的故事,诗 人和作曲家塑造的艺术形象就是这样在成千上万个生命中得到了永 生! ────────────────────────────── 【爱知行动】 ◆ 帮助石头 趁《今年夏天》在美国的同志电影节放映的机会,我们希望邀请 主演石头于今年六月到美国作访问交流,介绍近年大陆女同志的状况、 女同志电影、艺术界同志以及近年来她参与的有关活动,如同志热线、 电视节目、杂志采访和北大同志电影节等情况。 我们已经和旧金山电影节取得联系,发出了邀请信。由于资金有 限,电影节无法资助石头。我们希望通过募捐的方式为石头筹集旅费。 我们计划邀请石头到旧金山、纽约和芝加哥,组织电影放映和交 流。初步估计需要$1000-$1500,主要用于她的旅费,以及食宿和活 动费用。 如果你愿意提供经济帮助,请致信 lalafund@yahoo.com 索取汇款 地址;如果你愿意提供其它形式的帮助,比如住宿、向导、口译等等, 也请和我们联系。 欢迎你参加有关的活动,见见石头,聊聊天,说说话。这次活动 是由“紫凤凰”和“拉拉基金”(中国同志基金会下属)共同组织的。 这几个非正式的小组,主要是由来自大陆的拉拉组成,致力于中国女 同志的建设和交流。 下面的网址有简单的介绍: 紫凤凰: http://groups.yahoo.com/group/lpsister 拉拉基金: http://groups.yahoo.com/group/lalafund 中国同志基金会: http://groups.yahoo.com/group/tongzhifund 谢谢你的关心和支持。 ────────────────────────────── 《桃红满天下》网址:http://www.csssm.org 来稿和意见请寄 电子信箱:taohong@aol.com,csssm@hotmail.com (请将邮件同时发往以上两个地址) 邮政信箱:P. O. Box 2221 Falls Church, VA 22042 U. S. A. 《桃红满天下》编辑部成员: 总编: 二言 zhixiao@aol.com 编辑: 杨青 wanyanhai@hotmail.com 楚钧 chujun_100@hotmail.com 东方虹 orienbow@hotmail.com 技术: 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