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     双│
│ 145      ♀♀ 桃 红 满 天 下 ♂♂     周  │
│   期   ≈≈≈≈≈≈≈≈≈≈≈≈≈≈≈   刊  │
│                            │
│  2003年4月4日出版  1997年9月5日创刊 │
│                            │
│   北美华人性别与性倾向研究会(CSSSM)主办   │
└────────────────────────────┘
──────────────────────────────
            本 期 目 录
──────────────────────────────
① 【新闻摘要】香港艺人张国荣坠楼身亡
        阿根廷省市承认同性伴侣关系
② 【生命伦理】中国餐馆里的联想
③ 【历史回顾】菊花之盟誓
       ──谈谈日本古代武士社会中的“众道”(男色)现象
④ 【信息天地】女同性恋、双性恋者抛弃“标签”而非感受
⑤ 【同人笔林】大卫同志的爱情故事 
──────────────────────────────
【历史回顾】

◇ 受尽万千歌迷爱戴的艺人张国荣,于4月1日在香港文华酒店跳
楼结束生命,由于他怀有遗书。

  张国荣曾在影片《霸王别姬》和《春光乍泄》中扮演同性恋角色,
并于1996年底公布自己的同性恋身份。

◇ 美国第75届电影奥斯卡奖于4月23日晚举行颁奖典礼,澳大
利亚演员尼科·基德曼因在《时光》中扮演英国双性恋作家弗吉尼亚
·吴尔芙而获得最佳女演员奖,西班牙同性恋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
以《对她说》一片获得最佳原著剧本奖。

◇ 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和里约尼戈罗省于4月1日开始允许同
性伴侣在政府部门登记,并享受一些配偶权益,但由于抚养权和继承
权属于联邦管辖范围,所以没有赋予同性伴侣。
──────────────────────────────
【生命伦理】

◆         中国餐馆里的联想

             二 言

  在中国餐馆吃饭,并不仅仅在于品尝地道的家乡菜,还在于享受
那种热热闹闹甚至吵吵闹闹的文化氛围。虽然中国人历来有害羞内向
的名声,但在中国餐馆内,一切害羞和内向仿佛都已经被抛开,国内
酒席上的划拳猜掌便是一例;假如是吃火锅,那更是一片闹腾,中国
人的敬酒看上去几乎如一片推搡。相比于中国餐馆,笔者去过的很多
别国风俗餐馆,比如美国餐馆、法国餐馆和意大利餐馆等,里面安静
异常,顾客们即使相互说话时,也都是交头接耳式的,生怕影响了别
座的顾客。

  可以想象,假如一位外国人没有习惯中国食文化或者对此缺乏了
解,那么进入热热闹闹的中国餐馆时,他肯定会觉得里面的气氛和自
己的习性格格不入,甚至可能产生厌恶感。他甚至可能给媒体写信,
对中国餐馆里的“恶俗”气氛大加鞭挞,以“毫无教养”“粗鲁”等
词来盖棺认定中国人,见不多识不广的读者自然也会人云亦云。

  外国顾客对中国文化的歧见起源于他自身的狭隘,因为他只是从
自己的文化标准来看待中国文化和中国人,以自己的行为准则来要求
别人。这种狭隘其实随处可见,比如一些对黑人文化不了解的中国人
因为不习惯听说唱音乐(RAP)而将之作为谴责黑人文化的理由之
一。

  中国餐馆里的气氛是中国文化的表现之一。同样,同性恋聚会场
所里的气氛也是同性恋亚文化的特色。笔者曾经去过北京、武汉、镇
江和上海等地的同志酒吧,看到里面的一些熟客往往以姐妹相称,更
有“茜茜公主”、“王熙凤”、“武媚娘”等外号,大伙们打情骂俏,
易装表演即有事先准备的,也有即兴披挂上台的。假如一位懵里懵懂
的外人一头撞进了同志酒吧,肯定会觉得里面一股乌烟瘴气,不成体
统,但对于在里面的同性恋者来说并无大惊小怪之处,这片嬉笑谩骂
正是同志社区的和谐表现。

  一些中国人因为中国餐馆的氛围与其它民俗餐馆不同而感到自鄙,
要求大家在里面放低声音,以免遭到外国人耻笑;一些同性恋者要求
大家表现出阳刚之气,以争取主流社会的“尊重”与“认同”──两
种心态可谓一脉相承,都是对自身文化缺乏信心的表现,都是将主流
社会的狭隘尺度视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作为中国人,我进入美国餐馆
时,自然会入乡随俗,不至于大声喧哗,但我没有必要在中国餐馆里
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同样,与同志朋友相处时,我也会坦然欣赏兄
弟姐妹们尽情地释放和表现自我。

  同志们无意拉拢异性恋者进入自己的圈子,异性恋者要是不习惯
同性恋文化,尽可以远离同性恋者,正如那些减肥养身的外国人士可
以自由地远离油腻的宫爆鸡丁。不过,假如一些人士进入同志圈内猎
奇,但同时又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道德优越感的话,那么我会奉上一
句:“滚出去!”
──────────────────────────────
【历史回顾】

◆   菊花之盟誓
       ──谈谈日本古代武士社会中的“众道”(男色)现象

             苏 五

一
                      
  《菊花与刀》是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最著名的著作,也是世
界范围内研究日本文化的著作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本。他用“菊”与
“刀”作实物象征来阐述日本文化中“崇美”与“尚武”这两种典型
文化类型。但不知道本尼迪克特知否“菊花”还有“男性之爱”这样
的一重指代意义呢?
                      
  由于男同性恋的做爱方式中“后庭之乐”比较普遍,而出于形似
的缘故(?),菊花多用来喻指人体的“后庭”;这应该是“菊花”
在物象方面对“男性之爱”的指代,而感情上最著名也最源远流长的
故事,应该是日本《雨月物语》(上田秋成着,一七七六年刊行)中
的《菊花之约》(《菊花の契》)一篇。
                      
  故事讲述军学者赤穴宗右卫门在旅途中病倒,得到丈部左门的帮
助,两人因此熟识,并结成义兄弟,即“众兄弟之契”。离别之时,
两人约定来年九月九日重阳佳节再会。一年之后,左门如期出现在宗
右卫门的面前,只是,已经成为幽灵──左门由于政治陷害而被困,
为了履约,只好自尽,以便让自己魂魄能及时赶去赴约。这种感情,
正如日本《古今集》里的一首和歌所唱:“此身如朝露,惟惜与君缘。
相逢如可换,不辞赴黄泉。”因为这个故事,菊花在日本又称为“契
草”。
                      
  左门为的究竟是“义”还是“爱”?记得在日本电影《御法度》
末尾,英气逼人的冲田总司在樱树落英缤纷的唯美气氛中,对着土方
吟咏了一次这个故事,在他看来,这就是男性之爱的极至体现吧?而
这一情节也让《菊花之约》的故事更广为人知。
                      
  据说在司马辽太郎的原著《新选组血风录》中并无此情节(《御
法度》剧本以司马辽太郎《新选组血风录》之《前发的总三郎》和
《三条迹乱刃》改编;附带一句,到底是“新选组”还是“新撰组”,
史学界一直存在着分歧,书名《新选组血风录》从原文。),大岛渚
强加的这一情节,恐怕是为了强化、坐实片中的“男性之爱”吧。
                      
  可以说,作为产生“菊花の契”的国度,日本一直不乏“男性之
爱”的悠久传统。

二
                      
  相比日本在诸多方面的虚伪态度,古代日本在面对个人肉欲的时
候,倒颇有平等相视的态度和直面的勇气。在标志异性间的“爱”或
“恋爱”的这个词在日本普遍流行以前(明治时代作家北村透谷、坪
内逍遥二人于一八九二年译自英文的“love”),无论是男欢女爱、同
性相好、一夜鱼水情(甚至柏拉图之恋),日本统统用一个词来概
括:“色”。(附带想到,中国古代也一般很少用“爱”字,用的是
“情”字 。)
                      
  日本人井原西鹤有两本著名的著作,题名直书《好色一代男》和
《好色一代女》──在古代的日本,这个“色”字当然是男女通吃的。
异性间的恋爱称为“女色”,男男同性间的爱恋就是“男色”。而且
男色比起女色来毫不逊色,既非禁忌,也非败德,甚至在日本江户时
代武士社会中男色大有凌驾之势,蔓延到庶民社会中,男色则成为一
种雅癖。就舆论倾向来说,江户时期和中国魏晋时代男色明显胜于女
色的社会舆论倒是大可比肩。
                      
  本文要说的是日本古代的男色现象,这里的日本古代时期,大致
是指战国时代前后、统一后的江户时代到倒幕、维新的明治时代。在
这漫长的四、五百年当中,最突出的男色现象即“众道”。
                      
  按照人类学家R.巴莱的说法,文化中的大部份内容都是幻觉,
而仪式的全部目的和功能则是幻化现实的一种群体愿望。所以说“仪
式”乃是文化的外现,也是保证文化实现的形式。日本文化正是世界
上最重视“仪式”的一种文化,从日本古代凡事必冠以“某道”之名
可证明之。自江户时代以来,诸般万事,日本人皆坚持“虽小道,必
有可观者焉”,于是乎就有“禅道”、“茶道”、“花道”、“香
道”、“极道”(黑道)、“色道”(妓女)……等门道。“众道”,
简单点说,就是好男色。
                      
  日本男性少年在十五岁以前额前留前发(即“浏海”),这种少
年正是被称为“若众”。但一般来说,能够参与修习众道并得到青睐
的“若众”,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仿如《御法度》中加纳一般的美好姿
色,也就是貌美如花的美少年--并不是人人都有资格当的。
                      
  这种少年多为将军、大名乃至武士身边的侍童(记得游戏《太阁
立志传》、《信长の野望》等中文版中即以“侍童”来翻译),也称
“小姓”。其实质地位即男宠,或用中国古代古雅的说法就是“娈
童”。所以再准确定位一下的话,日本古代武士社会中流行的男色其
实应该是一种“恋童癖”。

三
                      
  日本这种娈童癖风习的流传经历了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
                      
  据说这种现象的发生,最早是平安时代(《源氏物语》的时代背
景就是平安时代,但书中似乎没有对娈童的描写。可见当时娈童风习
还只是青萍之末)日本僧侣来大唐取经时,从大唐学去的。(我大中
国之影响当真是泽被深远、无以复加!)十二世纪末期镰仓幕府树立
起了武士中央集权制,当时娈童癖还只是山门(即僧侣特权阶级)、
贵族公卿间的上流时髦玩意,是一件“风雅”的物事,可说是某种身
份象征;普通武士是玩不起的,上层阶级享有实际上的专利权。从日
本著作《平家物语》和《徒然草》中可见一斑。
                      
  到十五世纪中期狼烟四起的战国年代,处处刀光剑影,血冷风清,
在这样一个全然男性色彩的特定时空中,男色之风得到了空前的强化。
这时候的娈童,不仅仅是一种风习,更成为必要。
                      
  由于当时的男人(从大名到武士)大部份的时间是在战场上度过
的,而女眷不被允许参战,金戈铁马之际性欲的解决很大程度上转
嫁
到了这些男人身边的娈童身上。这是当时男风发生的一个很实际的客
观条件。
                      
  与此同时,为了构建一个牢不可破的武士集团,武士之间、主仆
之间的礼义忠贞观念被空前强调,主仆间的绝对忠诚信赖十分必要。
娈童这时候已经成为了主将身边最亲近的侍卫,也可以说是最后一道
防线。倘若两军对垒、白刃加身之时,能最后护卫主将的,只有身边
的娈童了,这就要求娈童们必有“视死忽如归”的勇迈与决绝,而平
时的宠幸之恩情、鱼水之欢愉,怕都要在这一刻得到最激烈的体现─
─娈童必要誓死保护主将。所以战国时代的娈童和早期流行于公卿山
门身边的娈童不同,还要求有高超的武艺。说实话,这不能不说是很
有人情味的体现,在这里的娈童,也可称得上“情人”般的表现吧!
(不由让人联想到古希腊军队中流行男同性恋,男人们为了在爱人面
前表现勇敢而奋勇作战。真是提高士气和战斗力的绝妙法门。)而且,
娈童也是日本忍术中的一种,即用男色来对付敌人──翻译一下应该
称为“美男计”吧。
                      
  于是在战国时代,娈童之风可说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株万株
菊花开”,娈童之风极普遍到了大名身边甚至有十几、二十个娈童也
不希奇。当时号称“军神”的上杉谦信好娈童的名气就极高(甚至有
人为此提出了“上杉女性说”),织田信长和森兰丸同葬本能寺的故
事传唱至今,德川四天王里就有两个(井伊直政和本多忠胜)嗜好此
调。
                      
  当然,这种作为娈童的侍童,身份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战争
中获得战功从而提升为武士甚至战将的事例也并不少见。娈童只是身
份的一个阶段罢了,并不妨碍升迁、成家立业。织田信长身边的大将
前田利家,在他十四岁之时,作为乡童(乡下武士的庶子,出仕当地
的守护)出仕斯波家(其实就是织田家),成为了织田信长的贴身侍
童,由于年纪相仿、长相英武,与信长性格相近的缘故,利家很受信
长的宠爱;后来利家由于屡立战功,而成为织田信长手下的大将,终
成为万人之上的大名。

四
                      
  残酷的战争之后,随着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的统一天下,德川家
康于一六Ο三年在江户开设了幕府,江户时代开始了。在这段历史上,
战国时代发达的特殊男色现象,自然也登堂入室成为一种流行的普遍
风习。
                      
  这种现象在武士道精神的影响下,也正式发展出了“众道”这一
概念,并且逐渐卓然成家,无形中增添了种种束身自修的条规。在众
道精神中,强调的“忠”,这个“忠”的对象正是“盟兄盟弟”。武
士道的代表作《叶隐》(山本常朝着,一七一六年)就强调说,这种
关系至少要相处五年以上,才能正式敲定“盟兄盟弟”的关系──真
可谓要求严格。
                      
  在此时期,上层最有名的众道将军是三代家光和五代纲吉将军,
家光直到二十二岁为止,始终对女人不屑一顾;而纲吉身边的家童
据
说多达一百三十人。(在一六三五年三代将军制定了“参勤交代”法
度,全国各大名均必须率领众多藩士到江户单身赴任,这不是摆明了
要助长男色之风或妓院之盛吗?)
                      
  随着天下一统的来临,经济力量代替战争力量成为时代的主流,
日本社会中普通庶民的经济力量慢慢强盛起来,于是武士社会中的娈
童鼾d便流传到庶民社会。此时的恋童现象,已经不象战国时代军中的
特殊癖好,正式成为社会上的一种普遍的“风雅”时尚。井原西鹤甚
至说:“没有盟兄的若众,等同于没人来提亲的姑娘。”当时的开化
社会风气,倒是对这种对同性恋行为与男女欢爱一视同仁,男色之风
已经在客观上成为了一种社会习俗。看来井原西鹤所说的“好色一代
男”所好的“色”中,是绝对少不了“男色”的了。而且据说当时男
人想“横刀夺爱”时,通常会演变为情杀事件,反倒是去偷人家老婆
比较不会有事──这也应该是众道“忠”的精神之体现吧!

五
                      
  此时的恋童现象,已经绝不局限在主仆之间,井原西鹤的那段话
就证明当时随便哪个普通少年都是恋童的对象了罢。甚至高至大名和
大名之间也是可以发生这种同性恋感情的。在日本《宁固斋谈丛》
(一六一四年刊行)中就记载了两个大名之间的求爱故事。这两个大
名间的求爱故事很是有趣,这里把看到的故事引过来给大家看看。
                      
  两位主角一位是有“天下无双美少年”美誉的出云国(岛根县)
松江城城主地位的堀尾忠晴(1599-1633,祖父是跟随织田信长、丰
臣秀吉立下战功的堀尾吉晴,奉禄十二万石),当时正是十六、七岁
的花样年华;一位是加贺金泽百万石城主前田利常(1593-1658,前
田利家四男,青史流芳的名主),时年如狼似虎的二十三、四岁。
                      
  话说前田利常老兄久慕忠晴之美,垂涎已久之后,秉以倾慕之心,
他托了某位幕府旗本当“红娘”,向忠晴转达他的情意。
                      
  面对大名之托,旗本自然是殷勤不已,于是终有一日,设了宴席,
为双方把酒传情。宴席之中,旗本和另两位十分识趣,主动告退让利
常有机会向忠晴表白。没想到两个人居然都很羞涩,呆了半晌,两个
人谁也没说话。利常没办法,他既是年长者,又是主动方,于是憋出
了一句话来打破僵局:“今晚月亮很美。”──没什么话好说只好谈
天气了,看来东西皆然也。不过想想,这话虽然平庸,也算是个不错
的开始吧。
                      
  猜猜这位“天下无双美少年”忠晴是怎么回应的?
                      
  忠晴冷着脸,立刻回答道:“看来尊兄特别喜欢月亮,那就让尊
兄独自畅意地观赏明月吧。在下先告辞了,免得干扰尊兄吟风弄月的
闲情逸致。”竟然把利常晾在当场,弄了个大红脸!然后忠晴不顾旗
本等人劝阻,拂袖而去。
                      
  显然利常碰了钉子后对这朵刺玫瑰反而更加欣赏和倾慕,忠晴走
后,他正是“辗转反侧,寤寐思服”,良人难求啊!
                      
  终于忠晴那边有信了,说为了答谢上次的款待,要择日回访。利
常狂喜,马上命人修筑迎宾室,提前三个月就开始望穿秋水。
                      
  等终于到了约定的日子,利常一切准备就绪,满怀企望地盼着忠
晴早点来。哪想到上午十点左右,突然使者来报:忠晴突然生病,不
能践约。利常顿时近乎绝望,气急败坏地躲进被子里,连饭也不吃,
对着送饭来的家童大声呵斥:“吃不下!”
                      
  到了晚上六点左右,忠晴的使者又来了,这回使者表示,要当面
向利常传递主君(忠晴)的消息。接待使者的家臣一看,这使者连马
都没骑,衣着也寒碜的很,估计是个低微的武士,立刻起了轻视之心,
就没让使者马上进去,但又不能不报,于是奏禀利常。
                      
  利常一听,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蹦下来,急急忙忙冲向玄关,家
臣纷纷拦阻,一国之主怎能亲自到玄关接见一个低微的使者?利常根
本不管,快步跑到玄关,大喊:“使者在哪里?”结果使者身后跃出
一位美少年,答道:“在这里!”──原来一切都是忠晴想试探利常
心意的把戏!接下来──“金风玉露一相逢”、“春宵一刻值千金”
……恐怕就是限制级的了。

六
                      
  在古代日本武士社会中,男人间相恋爱和男人的妻室之间是没有
什么冲突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妻子是有其固定的职能,其地位
也是很少被动摇的;另一方面,恋童更多是被作为一种爱好、风习,
而且随着充当“契弟”一方的长大和社会角色的变动,这种感情也会
发生转变。
                      
  从现有的资料看,武士社会中的男人普遍不喜欢妻子。好像在战
国时代就有个传统,男人死的时候是不允许女子接近的,历史上明确
记载水户黄门和德川家康临死前就都严禁所有女性接近病床。是被视
为不祥吗?究其原因,当时的男人是把妻子主要作为“生育工具”和
“社交角色”看待的,娶老婆为的是传宗接代──最朴素的目的和政
治、社会地位──最功利的目的,一般而言对感情倒并不非常看重。
因为武士婚姻是不允许个人感情掺杂其中的,越高级的武士,其个人
婚姻越不是自己(包括自己的感情)能做主的。而且娶进门的老婆,
对于武士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如果娘家发生什么变
故,很难不影响武士的地位乃至升迁,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影响生死。
在战乱频繁、变故迭生的战国时代尤其明显,弄的武士们一个不小心
就得为了老婆的身份而赔上性命。
                      
  与此对照的,众道在日本当时极为流行,而男性之间“盟兄盟弟”
之情反而是情比金坚,山盟海誓敢情大半跑这里来了。要知道,“众
道”的核心精神正是一个“忠”字,为了对方,那是披肝沥胆、甘愿
为此舍弃生命的。真正的众道,正是蘸着男儿热血的滂沱之爱。当时
的殉情之风中,很多人正是为此不惜殉死。比如前田利常过世时,纵
使生前下令不准任何家臣家童殉死,却依然有五位家臣家童义不容辞
地切腹了,想来如果仅仅是君臣之道恐怕是没有这样深厚的感情吧。
直到一六六三年,幕府才明令全面禁止殉死的风习。 
                      
  与此同时,在武士社会中,各种角色的分工是很明确的,而且
戒
律森严。大名和高级的家臣宅第中,“里”、“外”的分别泾渭分明。
“里”是女性社会,凡事都由夫人和女官作主,身分再高的武将或家
臣也不能无故闯进去。“外”则是男性社会,将军、大名的身边琐事
都由十四岁到十八岁左右的家童包办。夫人的地位是不容被动摇的
(似乎没听过有真正彻头彻尾爱男人到了不要老婆的人,那时候的男
人准确说应该是双性恋吧),而外的世界则更有利于男色的发达。
                      
  另一方面,这种恋童现象更多的表现为一种阶段性恋爱。作为娈
童、契弟的一方,随着年龄和社会地位的改变,不会一辈子沉溺于这
种恋爱当中,娶妻生子、成家立业是想当然的事情──这时候这些男
人恐怕免不了也会开始新的爱恋吧。

七
                      
  到了幕府统治后期,武士社会的黄金时代走到了尾声,众所周知
武士阶层的经济实力普遍下降,幕府时代慢慢走向了衰败(所以才有
后来的倒幕、维新吧)。因为养家臣家童是需要极大的经济实力的,
只有那些高门望族的武士们还可以继续维持娈童习惯,而在娈童方面,
由于需要大大减少,男子们一到十五岁就剪掉若众的象征──浏海
(变成野郎头),束发成家。于是娈童的风习就渐渐开始偃旗息鼓了。
                      
  直到幕末至明治时代初期,这种娈童风习才一度又盛行开来。但
此时的娈童之风已经是末世之微音了。这个时候之所以重新流行,是
因为幕末那些讨幕志士以及明治新政府的高级官员,很多都是九州人。
而九州地方,尤其是熊本、鹿儿岛那一带,正是日本众道的发祥地。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进入近现代社会,在对传统封建行为进行批
判的同时,人们似乎也将自己的道德心膨胀了许多,在大众公开层面,
都似乎活在了性道德的忏悔中(当然表面和实际是有大差别的),
“众道”不复如古代一般流传。只是,我们不应忘记,耿耿丹青之中,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的男色激励出之义与爱,永在汤汤激勃。
我们也不能忘记,在那遥远的激荡年代,埋藏着多少生死契阔的男人
间的传说。

八
                      
  细细观照日本古代的娈童现象,你倒很难说它究竟能否归到同性
恋大营里。
                      
  日本向来高蹈标榜的是男人与男人间的情义,在武士道精神的数
百年浸渍下,男人与男人间(姑且不论其阶层如何)的奇特情义是超
乎外人想像的。异姓兄弟之情、主仆忠诚之义乃至众道精神,往往和
同志之情混淆不清。这种感情在日本男人眼中似乎向来不被称为
“爱”,而更多的表示为“忠”、“义”。就好像外国人看三国,总
把刘备当同性恋,就是因为这家伙看到他欣赏的人物(当然是男人),
为了表示亲密和尊敬,往往就“同榻而眠”。
                      
  而在男色舞台上扮演主角的娈童,其实大多是由于经济原因而成
为娈童,推本溯源,本身未必就好这口,算是谋生之业、进取之阶吧。
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是经济制度和社会风习下的牺牲者。但既承恩泽,
甘之如饴者也大有人在,这到底是弄假成真的传奇,还是本性使然的
佳话,几百年后的我们绝不可能起娈童于地下来个“口授实录”,恐
怕就无从探究了。
                      
  再退一步,即使那些钟情于男人之爱的娈童,其身份大都是仆从
(家臣、家童),地位的不平等就很难真正称得上“爱情”。娈童身
份某种程度上讲乃是副业,只是把庙堂上主仆的戏顺理成章地演到了
床上。这也算是晋身之阶的一步吧。发生点感情戏也是理所应当,当
然无伤大雅,应该说更加平添风情、锦上添花吧。
                      
  那么,历史上好男色、娈童的将军、大名乃至武士这些大男人又
如何自处呢?我们很难以今天的情欲实践方式,来判断他们是同志,
还是叛徒。当时这种娈童风潮很大程度要归功于早期战国时代风云诡
谲的战争气氛,加之当时妇女在大男人眼中更多是实现“生育”职能
和社会价值,感情的游戏和性的愉悦快感很大程度上分流到娈童这样
一个特殊群体身上。历史把娈童推到了这个位置,以后不过是时尚风
气的延续。不过毫无疑问的是,如果在这两者的游戏中真有同性恋者
存在,恐怕也是如鱼得水,闷头蒙被大做特做吧!又何必怀春似的大
叫“我只爱男人”呢。毕竟当时娶妻生子、成家立业才是正途。

九
                      
  文化现象上有时候总是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日本、中国、希腊等
国家在古代都很盛行男性之间的爱恋(据说古印度也很盛行,但我不
太了解),算是比较典型的国家。这里简单做一个比较。
                      
  西方的古希腊流行长者与少年间的爱恋,被王尔德称为“一位长
者对一个青年的一种伟大感情”,比如说苏格拉底和阿西比德──据
说后者是当时雅典最美貌的男子。“花儿般的年青”的少年,是古希
腊人理想的同性恋情人。而古希腊军营中盛行的这种同性恋情也起到
了激励军心的作用。古希腊曾有过一支“神圣军团”,就全部由一对
一对的男同性恋组成──因为人们相信爱情能够激发人们的勇气。
                      
  而教了日本娈童之风习的老师──中国,古代的娈童之风也是很
盛行的。电视剧《大明宫词》中就正面描写过唐代的娈童风习:写的
是太子弘与其娈童合欢间的爱情,后来合欢为太子弘殉情而死。至于
明清之际,男色之风尤盛。明末清初的世家子、著名文学家张宗子在
《自为墓志铭》中即称“少为纨裤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
好娈童……”。《金瓶梅》中写西门庆身边也有琴、棋、书、画四书
童,用来做什么的不问可知了吧。(不过有清一代男风的兴盛倒很大
程度上出自法律规范的误导。当时朝廷严禁命官绅仕族出入妓户青楼,
憋急了的好色之徒只好转向美貌的童伶下手。)
                      
  究其共性,很明显的有三点,一是三个国家当时都是把男同性恋
当作一种时尚而趋之若鹜,社会舆论也并不认为丑恶;二是感兴趣的
大多为年轻貌美的男子;三,往往男男之爱与男女之爱是并行不悖的,
且一般而言男人都是要娶妻成家的。或者还可补充一个共同点:三个
国家当时的妇女地位都不高。
                      
  但现象上的相似并不等于实质上的一致。
                      
  日本的男风现象大都以“娈童”的形式表现出来,到后来江户时
期则体现为一种社会喜好/风习,相互之间存在着感情、存在着性,
在社会承认的模式中被定位为主/仆、盟兄盟弟,而且是有着特定阶
段性的。(附带一句,看“若众”的画像,画得的确是很像女人──
貌美如花。只是不知道是否只有像女人才能吸引男人呢?应该不完全
是。在这里娈童可能在床上被当作女人,而且样貌的要求也很高,但
从心理认同乃至外在体现,都并不像中国某些娈童(如某些旦角会发
生性别错位)真的把自己/被别人当女人对待。)
                      
  中国明清之际“相公”兴盛(这里引此段时期,因为这段时期的
同性恋现象是中国古代在整个社会中比较兴盛的时期,也是最能代表
中国古代对待同性恋的态度的时期),但多颓废狎弄之情。中国是假
男伶为女色,玩的是假凤虚凰的故事,套弄和抄袭的是从异性恋那里
搬来的现成资源,视男色为二奶,想“扶正”是不大可能的。(突然
想起中国的一句古话:“婊子无情,戏子无义”,但在日本,男人相
互之间最重要的感情恐怕就是“忠”、“义”的感情了。)
                      
  古希腊的情形就好得多了,首先大家的主体地位是相互平等的,
长/幼的定位是理想模式,但并非绝对。而且,在当时的希腊,人们
貌7b为爱分为尘世之爱与天国之爱,前者仅仅是肉欲的,可以用女人
来满足,也可用少年来满足(古希腊人眼中少年同女人一样可以满足
性欲);而后者主要是精神之爱,仅仅限于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仅仅
是为了肉欲和抚育后代,是不存在爱情的。在古希腊人眼中,作为女
性的阿芙罗蒂忒并非爱神,而是美神,更是欲望之神,她所激发的,
并非我们今天所认为的爱情,而是人类本能的欲望。
                      
  作为西方思想的重要源头,古希腊并没有产生现代意义上的男女
爱情观念,那要一直等到中世纪,在那些尊贵的骑士和贵夫人之间,
才玩起了男女恋爱的游戏(还往往都是婚外恋),并直到此时,才渐
渐由此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男女爱情观念。
                      
  回过头看一下三个国家的同性恋现象,概括一下,或者可以说,
古希腊的同性恋情是最神圣的,中国古代的同性恋情是最狭邪的,而
日本古代的同性恋情是最暧昧的。

  关于日本男色中的特殊现象,还有一个方面恐怕应该说是“歌舞
伎”,准确说是男歌舞伎。由于并没有什么资料,仅仅揣测一下吧!
                      
  歌舞伎兴起于十七世纪,即德川幕府时代初期,最早是“游女歌
舞伎”时期,在日本,游女就是指妓女。宽永六年,幕府以伤风败俗
为由,下令禁止了游女歌舞伎及所有的女性艺能。代之而起的是“若
众歌舞伎”,若众歌舞伎主要都是美少年,他们以表演舞蹈和惊险的
杂技为主,但也兼有男同性恋卖淫,所以承应六年,以和女歌舞伎相
同的理由遭禁止。后来,因接受了剪掉若众的象征──浏海(变成野
郎头),以及不跳煽情舞蹈而以对白代替等两项条件,于次年才被允
许继续上演,此后则被称为“野郎歌舞伎”。
                      
  以后歌舞伎又经过了由舞蹈到戏剧的诸多发展,到今天歌舞伎和
能、文乐相同,在日本古典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演员完全是男性的
习惯则一直保留了下来,这点与中国京剧等很相似,但歌舞伎在古代
日本是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的(艺术家一类吧),所以并不象中国一
样有很多恩客狎昵年轻男戏子;但由于这种社会角色的培养(歌舞伎
剧团的全部男性、男性扮演女角等等),这其中应该也会发生许多故
事吧!

2003/3/6

(本文写作多多感谢Miya。)
──────────────────────────────
【信息天地】

◆    女同性恋、双性恋者抛弃“标签”而非感受

           Alison McCook

(路透健康纽约消息)一些自诩为同性恋或双性恋的年轻妇女最终揭
下这些标签。但根据一位美国学者所述,这并不意味着她们之间的同
性吸引只是一个过渡“阶段”。

  Lisa M Diamond博士发现在一群18到25岁之间曾经自述为同性恋
或双性恋的妇女,在5年后却不再如此自我定义。

  Diamond在《性格与社会心理学》期刊的文章说在一些校园中,
非异性恋年轻女子转变自身定位的趋势导致了一个玩笑式的新俚语的
产生“LUG” (“拉结”,即“当拉子直到学业结束”)。

  尽管如此,Diamond发现那些改变自我定位的妇女仍象以前一样
为同性所吸引。

  事实上,仅有一位改变自身定位的女子说她对同性偏好是所谓的
一个“阶段” 。

  Diamond 告诉路透健康名称的改变不等于行为的改变。

  “一个妇女可能改变了她的定位,但对她的吸引可能根本没有改
变。”Diamond说。

  Diamond在五年中从80名非异性恋者的访问中获得了这些发现。
那些放弃同性恋或双性恋的妇女中,有一半“重归”异性恋的身份,
其他则完全放弃了所有的标签。

  Diamond认为这些变化可能折射出妇女们为了将“复杂的个人经
历”镶嵌到主流文化“相对僵化的性别认定”中去而做出的奋争。

  虽然一些更换性向的妇女说她们这样做的原因是已经同男子有了
来往,但Diamond指出70%的人是因为她们对被置于贴有同性恋或双
性恋标签的“盒子”里感到不适。

  Diamond认为这种态度上的转变可能是个人对自身性行为逐步了
解后的自然结果。

  她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妇女们懂得了性行为是非常复杂的。”

  基于那些访问,Diamond说那些更换标签的妇女经常诉说她们学
会如何更好地了解自身的性行为,她们也更易表明自己不属于任何一
种类别。

  Diamond说:“被我们混为一谈的个人经历有着惊人的多样性。
没有那么一条同向‘同性恋’ 的通道。”

  现实中,她发现许多青少年女子正把自己认定为“酷儿”,而非
同性恋或双性恋。“酷儿”这个词用来形容不纯的异性恋者。

  由于那些较为年长的自认是同性恋或异性恋妇女的出柜年代有别
于当今年轻的妇女,Diamond因此认为她不能预见在当前研究中的妇
女是否会在她们年长后完全地接受那些标签,并对自身的性行为有更
动的认识。

  Diamond指出她并不认为在男同性恋或双性恋者中会有类似的发
现。因为有研究已经显示,相对女性来讲,具有同性倾向的男子对自
身定位表现出较小的灵活性。
──────────────────────────────
【同人笔林】

◆         大卫同志的爱情故事 

             庄子马

  我认识一个假洋鬼子,当时我还住在A城。说是认识,也不是太
熟,只是住得比较近而已。

  那时我住四楼,假洋鬼子也住在四楼。我们离得不远,走上几步
就到了。这假鬼子取个名大卫,和他的真名相比,真是天上人间。他
有一次曾对我说过,他很痛恨他老爸,给他取个名字那么的没品位,
所以他才自己取一个,并从此不在用那原中国名。

  大卫原来是在J国的,后来就突然回到了祖国。据他自己说,是
因为有一天自己突然惊悟国家培养他的不易,他才决定放弃J国给他
的高薪(数目惊人)回国来报效国家的。他说这些的时候,满脸的使
命感和自豪感。可实际情况是他在J国不过是个小教师,一月拿的几
个小钱和他告诉我们的那个惊人数目相差不止五十倍。
 
  我常常见大卫带男孩来他住的地方。虽然并不知道那些男孩的身
份,但是我却能发现他们好像每次来的都不是一个人。有一次还和一
个男孩子吵起来了。那男孩大概是付出真心,把一切都给了他,可是
却发现他不过是大卫先生的一个玩物。男孩子是个倔性子情种,偏要
他说清楚。大卫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叫道:“你再说,我把你的
照片发到国外色情网上去!”男孩子没见过大世面,又难过又害怕,
哭着走了。在一边的我真想上去左右开弓扇他几个耳光,又怕他给我
上什么J国法律课,还是忍住了。

  我不愿见大卫,偏偏他就爱往我那儿跑。那时我刚辞了工作,在
家里也就是看看电视,写写文章,一边在找工作。他那时刚刚和一个
女强人谈上恋爱。我在屋里常常能听到那女人洪亮的笑声和叫“蜜糖”
的声音。 

  大卫先生突然很有派起来,那香烟,那衣服,那头发,那手腕上
的表──都表明他很有钱了。

  大卫先生来了之后,就自己坐下,然后开始说他在外国如何如何,
有多少人追求他,他在外国很有钱,也是社会名流,常常被另一些社
会名流接见。他在外国可是个人见人爱的香饽饽──他回国后又在上
天的安排下遇到了莲达(大概是大卫送给女强人的昵称,其实她本名
叫招娣),他的爱情和生活又开始了第二春──他不停的说呀,说呀,
吹呀,吹呀,把J国的牛都吹死了,又来害中国的牛。他说我就听,
就笑,就点头,其实我心里巴不得他突然有一天变哑巴。

  可是他到现在还不是哑巴。要他变哑巴,至少有一个人是不答应
的,那就是那个女强人。

  那个女强人我也算是认识,在我们这里也是个人物,是个美人,
年方四八,正是如狼似虎的年龄。这女子年轻时因为长得算有一些姿
色,但家里却穷,又想找个有钱人,所以就嫁了个丑的但却十分有钱
的男人。那男人长得比钟楼怪人要帅一些,至少还有些人样。女强人
是个强人,当然不会一棵树上吊死,更何况她嫁给“阿怪”。她心里
也不是那种“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浪漫想法,而就
是一个字:“钱。”婚后的生活想当然富足而空虚,富足的是衣食,
空虚的精神。于是她便想红杏一枝同墙来,可是又怕老公──阿怪可
不是个好惹的主儿,粗鲁不说,还是个死不讲理的蛮子,常常和别人
动刀动枪。女强人常常夜里以泪洗面,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是完了。她
喜欢读张爱玲的书,觉得自己就是里面的那种苦命的女主人公──可
是突然有一天,日开见光明──阿怪突然死了──是在听了一个王婆
说了她老婆和别人有染之后,找那“奸夫”拼刀子拼死的。当然女强
人并没有和那人有染,也没和任何阿怪之外的人有染。虽然她很想有
染,但是必竟还没有机会和那个胆量。

  阿怪死后,财产分了她一多半,她便成了一个有钱的小富婆。有
了钱之后她就想到了爱情,于是便很快的找了一个男人。这男人高大
英俊,又极会哄人,看女强人正处在爱情极度缺乏期,就甜言蜜语的
一阵子猛灌,把女强人给灌晕了。那男人是个十足的爱情骗子,一点
也不喜欢她,把她的钱骗了一半,怕出事,就拍屁股走人了。走之前
的那个晚上,还在她耳边说爱她一万年。

  男人走了,女强人并没有哭。她反而一下子悟了──空就是色,
色就是空!只有钱才是最重要的。

  女强人便不再谈爱情,便去做了生意。竟有天份,一鸣惊人,发
了大财,成了真正的女强人。有了钱便先去韩国整了容──林青霞的
下巴,关之琳的眼睛,朱丽亚罗卜汁的嘴巴,张曼玉的鼻子,张柏芝
的牙齿。还好她的胸脯够大,不然叶子楣也是很好的学习对象。她变
美了,美如天仙,因为世上实在没有真正的这样的美人。

  可是突然为什么和大卫“谈起恋爱”来了呢?我不清楚。因为大
卫是个假洋鬼子?不见得!更何况大卫还是个同志。我突然很无耻的
想:“难道女强人就喜欢这样的?”不敢想了。可是两人真的很好,
好得让人身上掉小米。他们打情骂俏,大卫也为女强人守身如玉,不
再一天换一个男孩回家。他们的“爱情”果然甜蜜。

  我怀疑这是世界奇迹之一,堪比UFO事件。

  他们有时就上街,有时就在大卫的房里,很久才出来。出来时,
女强人满脸的红晕和一丝丝的疲倦,娇笑两声坐电梯走人。如果不巧
碰到他们,大卫便冲我吐舌头,说一串英语,我便冲他一笑,说声再
见后,忙进屋了。

  他们的“恋爱”就这样的进行着。大卫常常送走女强人后,到我
房里来,说呀说──说他们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爱如蜜,怎么怎么
……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了,问:“你不是同志吗?”他笑笑,说:
“你难道不知道这世上有一种东西叫毛片?笨!”

  我差点从椅子上掉下来,但终于明白。我只能对大卫先生说一句:
“I 服了 YOU!”
──────────────────────────────
《桃红满天下》网址:http://www.csssm.org

来稿和意见请寄
电子信箱:taohongcsssm@yahoo.com(中英文兼容)

《桃红满天下》编辑部成员:
总编: 二言  eryan_lin@yahoo.com         
编辑: 杨青  wanyanhai@hotmail.com 
    楚钧  chujun_100@hotmail.com
    东方虹 orienbow@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