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     双│
│ 150      ♀♀ 桃 红 满 天 下 ♂♂     周  │
│   期   ≈≈≈≈≈≈≈≈≈≈≈≈≈≈≈   刊  │
│                            │
│  2003年6月14日出版 1997年9月5日创刊  │
│                            │
│   北美华人性别与性倾向研究会(CSSSM)主办   │
└────────────────────────────┘
【编者按:由于更换服务商,《桃红满天下》的电子邮箱
taohong@aol.com从5月3日起已经停止使用。读者们请用以下信箱:
taohongcsssm@yahoo.com】
──────────────────────────────
            本 期 目 录
──────────────────────────────
① 【新闻摘要】美国选出首名同性恋牧师
        同性恋在托尼奖中大出风头
② 【说三道四】质疑CCMD-3中的同性恋条文
③ 【综合报导】加拿大安大略省承认同性婚姻
④ 【艺坛纵横】英国演员理查德·张伯伦亮明同性恋身份
⑤ 【爱知行动】北京爱知行健康教育研究所暑期活动
        “北美中国同志网”(Tongzhi in America)成立
──────────────────────────────
【新闻摘要】

◇ 波兰摄影师卡罗琳娜·布雷古拉表现同性间眉目传情的照片在政
府以及瑞典和丹麦大使馆的支持下,于上月成为一些城市的大招牌,
但此举受到了波兰家庭天主教联盟的反对。

  “对我们来说,同性恋是一种变态,而他们的运动试图在宽容的
名义下推行变态。”联盟发言人说。

  同性恋团体对天主教联盟的意见表示反对。“我们是全国最大的
少数族群,而我们的形像经常受到扭曲。”同性恋团体“反对恐同运
动”的发言人表示。

◇ 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圣公会昨天破天荒选出公开承认自己同性恋倾
向的罗宾逊牧师担任教区主教,创下圣公会教区的首例。 

  现年五十六岁的罗宾逊牧师,在圣保罗教堂举行的第二轮决选中,
以获得七十七名教士团五十八票、一百六十五名教众团的九十六票,
由四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罗宾逊表示,他决心当个优秀的主教,而非同性恋主教。罗宾逊
曾经结婚,并与前妻育有二女,两人一九八六年在教堂宣布离婚,尔
后罗宾逊与同性恋男伴同居。
 
  罗宾逊虽在选举中获胜,但还得经过美国圣公会主教暨教众代表
大会认可;若获认可,他将在明年三月就任。 

  有宗教界人士担心,让同性恋牧师担任教区主教,有可能激怒美、
英两国其他圣公会教区,同时加深非、亚、拉丁美洲等较保守的圣公
会教会与其的嫌隙。 

◇ 美国司法部发言人于6月10日表示,该部在今年将不再以官方
的名义举行同性恋自豪庆祝,但不会阻止同性恋雇员协会自行出资举
办一些活动。

  “就象其它团体一样,司法部不想在今年资助任何这类的活动。”
发言人表示。

  前一段时间,当司法部宣布不在今年资助同性恋自豪庆祝时,同
性恋组织认为这是对该类庆祝的禁止,司法部发言人希望对这个误解
加以澄清。

◇ 美国戏剧界的最高奖──托尼奖于6月10日颁布,同性恋在颁
奖作品和典礼上大出风头。

  8个奖项被音乐剧《发胶》摘走,该剧的原作者就是著名的同性
恋导演约翰·沃特斯。获得舞台最佳拍档奖的是一对同性伴侣斯科特
·惠特曼和马克·谢曼,两人在个人生活和演艺生活中的亲密关系已
经保持了25年。在接过奖章后,两人都发表了即兴演说,谢曼激动
万分地转过身来对惠特曼说:“我爱这个男人,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
我们没有办法结婚,但是我想当著在场的所有人的面宣布,我爱你并
且愿意与你共度余生。”就在现场观众还没有从惊讶中反应过来时,
两人竟然当众拥抱接吻起来! 

  荣获最佳男演员奖的德尼斯·奥海尔走上颁奖台,他是因为主演
了一部反映男同性恋棒球运动员的舞台剧《带我出去》而获此殊荣的。
再次让人意外的是,奥海尔当众宣布,他对坐在观众席上的他的男朋
友表示感激。他说:“事情的关键之处在于我们必须失去一些个人的
东西才能让这个社会发生变化。同性恋现象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议论,
越来越多的人就会觉得这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小题大做的人也会越
来越少,因此,我相信我现在这么做是完全值得的。”

  事实上,这在托尼奖的颁奖历史上已经不是首次了。1983年,最
佳剧本《火炬之歌三部曲》的制片人在领取奖章后也在现场向他的同
性恋伙伴致谢。托尼奖近年来成了同性恋演员的天堂,这已成为美国
人人皆知的一个事实。
──────────────────────────────
【说三道四】

◆      质疑CCMD-3中的同性恋条文

             二 言

  2001年4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简
称CCMD-3)发布,在国内外媒体上引起强烈反响。新标准不再
将同性恋统划为病态,这被认为是中国向国际标准接轨的重要表示。
中华精神医学会精神病学会也认为,CCMD-3已经很接近国际标
准,尤其是联合卫生组织的标准。

  那么,CCMD-3果然接近国外的标准了吗?让我们审视一下。

1、CCMD-3中的同性恋

  以下是CCMD-3中有关同性恋的记述:
   
   性指向障碍指起源于各种性发育和性定向的障碍,从性
   爱本身来说,不一定异常,但某些人的性发育和性定向
   可伴发心理障碍,如个人不希望如此或犹豫不决,为此
   感到焦虑、抑郁,及内心痛苦,有的试图寻求治疗加以
   改变。这是CCMD-3纳入同性恋和双性恋的主要原
   因。

   62.31 同性恋
   1)符合性指向障碍的定义;
   2)在正常生活条件下,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对同性成员
   就持续表示性爱倾向,包括思想、情感,及性爱行为;
   3)对异性虽然可以有正常的性行为,但性爱倾向明显
   减弱或缺乏,因此难以建立和维持与异性成员的家庭关
   系。

  除非有特殊说明,CCMD-3中的分类如果列入了多项条件,
那么必须符合全部条件才能够使诊断成立,有关同性恋的条款就是如
此。62.31条款将同性恋列入时,首先表明必须“符合性指向障
碍的定义”,并说明“性指向障碍”是将同性恋和双性恋列入诊断标
准的主要原因。从以上文字来看,被纳入CCMD-3的当属“自我
不和谐的同性恋”,即那些自我感觉不好的同性恋者将继续被视为医
疗对象。换句话说,如果同性恋者自我感觉良好或者不希望改变性倾
向,他/她就不能被视为异常。

  由此可见,CCMD-3里的“同性恋”和人们平时泛指的同性
恋有些不同,其区别在於:泛指的同性恋指对同性成员具有的性吸引
和与同性发生的性行为,而CCMD-3中的同性恋指伴随性心理障
碍的同性恋。如果有人将在CCMD-3中列入的“同性恋”来指代
普通生活中的同性恋,那将犯断章取义的错误。

◇ 新标准的不足

  CCMD-3主要是供精神卫生专业人士使用,人们不应该拿里
面的“同性恋”来指代普通生活中的同性恋。然而,同性恋在公众心
目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定型概念。如果不细读CCMD-3并对其中的
“同性恋”加以严格区分的话,人们很容易将其中有关同性恋的诊断
标准来作为对同性恋的统一定义,即把同性恋等同于“性指向障碍”。
在CCMD-3推出并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后,一些专业人士仍然将
同性恋泛指为精神障碍。比如《朋友通信》2002年8月刊登吴宏
新的《我看同性爱》一文中,曾提到“(CCMD-3)中将同性恋
归属于性心理障碍中的性指向障碍下。但其诊断仍然存在,其标准也
没有很大的变化。”2002年9月出版的《携手》杂志中,马晓年
教授写道:“所谓的性取向障碍就是同性恋,这些心理障碍患者所追
求的性爱对象是同性,而不像绝大多数人那样追求异性。”

  CCMD-3仍然将同性恋列入诊断标准,是异性恋中心或霸权
的体现。我们可以假设一下以下情形:假如一位丈夫对男性感受到一
定程度的吸引,并认为这种心理影响了他的夫妻感情,希望对此加以
抑制或者消除,那么CCMD-3会认为他的同性恋倾向是一种“性
指向障碍”,需要医学帮助。与此相对,假如一名男性主要是受到男
性的吸引,但迫于家庭的压力,只能考虑与女性结婚,并认为自己与
女性同房应该没有问题,当然他心里总是希望自己的生活伴侣是一名
同性。那么,他的异性恋倾向是否应该被列为性指向障碍?根据
CCMD-3的诊断标准,这名同性恋者并不会被列为诊断对象。也
就是说,CCMD-3是将异性恋作为代表“正常”的标准,在此基
础上将同性恋(还有双性恋)列入,虽然手册写明“不一定异常”,
但实际是说:“异性恋永远不会是异常,同性恋则可能是异常。”

  由於CCMD-3的诊断对象只包括那些自我感觉不好并希望寻
求治疗的同性恋者,那么如果有同性恋倾向的人寻求医生的帮助,他
可能面对两种选择:

  1)消除或抑制同性恋倾向(比如求助者面对社会压力,希望结
婚生育等);

  2)接受同性恋倾向(比如求助者本身并没有先入为主的“同性
恋是一种病态”的观念,只是迷惑自己为什么喜欢同性)。但
CCMD-3是否给出了这方面的启示呢?

  CCMD-3是力图反映在精神病领域内的科学标准,但在有关
同性恋的条文中却体现着主流社会的道德,我们不难看出其宗旨植根
于传统生殖文化。假如科学标准体现的是主流社会的道德,这本身就
是对科学的亵渎,因为道德是主观观念的集合,而科学则是客观的规
律。假如有专家认为有关同性恋的科学定义太过“激进”,因此暂时
保留“自我失谐型同性恋”有利于过渡,那么这种做法本身就是科学
原则对道德的一种妥协,客观上仍然对同性恋者造成心理伤害。

  让我们再进一步,提出以下问题:如果因为一些同性恋者为自己
的性倾向感到苦恼就将同性恋列入诊断标准的话,那么许多中老年人
希望自己能够青春永驻,并为此寻求医生帮助,如做整容手术、注射
防皱剂等,是否CCMD-3据此也应该将“更年期”或者“衰老”
等也列入精神障碍?还有,身材高矮胖瘦、单眼皮、罗圈腿、相貌不
出众、遭受城里人歧视的农民、在一个以男性占据优势的公司里工作
的女性,等等,都可能承受着焦虑及内心痛苦,当事人也都希望对此
加以改变,那么是否也应该将身材过高、过矮、过胖、过瘦、单眼皮、
罗圈腿、相貌不出众、农民背景甚至女性性别等,也都列入精神障碍
的分类呢?

  还有同性恋者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主要是来自社会,而社会并没有
对异性恋者施加同样的压力。精神卫生工作者应该进一步认识到这一
点。CCMD-3只是针对“有些同性恋者有着心理障碍”的事实,
但没有指明同性恋者这种不安情绪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就会使人觉
得同性恋本身就是心理障碍的来源,认为同性恋者“咎由自取”,从
而忽视了社会对於同性恋者的歧视所产生的不良后果。

  国外精神卫生人士针对同性恋者的心理状况和行为做了大量研究,
这些研究充份表明了同性恋者所承认的压力来自社会。如果社会为同
性恋者提供宽容的环境,允许他们诚实地面对自我,那么他们的“精
神障碍”就会自然减轻或得以消除。但CCMD-3继续将(自我不
和谐的)同性恋列入诊断标准,这对于创造宽容的社会环境是不利的,
也就是说,将在诊断标准中继续保留同性恋,这本诊断标准本身就是
造成同性恋病态的原因之一。
 
◇ 国际标准的制定

  1973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将同性恋从《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2版(DSM-II)中去除,以“性倾向紊乱”取而代之,专为那
些对自己的性倾向感到不安并希望改变的人提供诊断。“性倾向紊乱”
也包括那些对自己的异性恋倾向感到不安并希望成为同性恋者的异性
恋者。

  以上变化是精神病学界相反两派对抗的妥协结果。一方面,当时
有充分的科学证据表明,同性恋本身并非是引起精神障碍的原因。另
一方面,学会内部也有一些人士仍然认为,同性恋是一种需要得到治
疗的疾病。

  1978年,《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DSM-III)推
出,“性倾向紊乱”被改成了“自我失谐型同性恋”,专门针对那些
对自己的同性恋倾向感到不安并要求改变的人。如果一人对自己的同
性恋倾向并未感到不安,他/她就不被列为诊断对象。目前CCMD
-3的诊断标准可以被视为处于同一阶段,但在措辞上远远不够严谨。

  在1986年推出的《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修正版(DSM
-III-R)中,“自我失谐型同性恋”也遭到剔除。当时这样做
的理由在於:

  1)“自我失谐型同性恋”的定义较多地出於精神病专家的主观
感觉。仅因某人对自己的身份感到不安就被列入疾病分类之内,那么
是否也应该将“自我失谐型黑人身份”列入?但如果这样做的话,就
等于为种族歧视提供了“科学”依据。

  2)已经有医学证据表明,许多同性恋者在成长阶段都会经历对
自己的性倾向感到难以接受的阶段,但这并不表明同性恋本身就是一
种诊断对象。

  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诊断》第10版(ICD-10)中
明确写道:“单纯的性取向问题不能被视为一种障碍”,这个标准对
於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同样适用,即那些希望成为同性恋者的异性恋
者也被包括在内。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绝少碰到这样的人,但这
种措辞在客观上避免了对同性恋者的歧视。
 
  国际卫生组织制定诊断标准是,专家组也注意徵求同性恋组织的
意见,使诊断标准更显得客观尊重。世界卫生组织在制定ICD-10
时,徵求了国际同性恋者联合会的意见,使诊断标准在措辞方面更为
客观,不至於让医学术语继续成为压迫同性恋者的“科学枷锁”。平
心而论,“自我不和谐的性倾向”与异性恋的关系几乎等於零,因为
希望将自己改变成同性恋的异性恋者几乎不存在,但出於对不同性倾
向的同等尊重,而单列同性恋会成为歧视的来源,所以ICD-10
里就列入了“性倾向”,而非专指同性恋或异性恋,表达出对各种性
倾向一视同仁的态度。

◇ 建议

  中国精神卫生专家走出诊所的院墙,走入同性恋者中间,使同性
恋者的心理状况得到客观的反映,这对於纠正原先“病态说”的错误
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新标准基本上是由异性恋精神病专家们制定,
而中华医学会除了接触到一些并没有寻求过医学帮助的同性恋者之外,
在所有的决策过程中并没有征求同性恋者的意见,这俨然是一种知识
霸权的体现。继续在诊断标准中列入“同性恋”,反映出传统生殖文
化的影响,这本身不仅继续造成对同性恋人群的压制,而且将科学标
准作为反映道德的工具,以主观观念来体现客观标准,这本身就违反
了科学原则。为此,我们建议,应该考虑在诊断标准中删除任何有关
同性恋的条文,或者仿照ICD-10,对各种性倾向一视同仁。

  精神卫生人员不应该将有关诊断标准的变化视为对同性恋人群的
“恩惠”。既然是科学标准,制定者就应该体现出科学的态度,这样
做对於创造宽容的社会环境,具有相当实际的意义。
──────────────────────────────
【综合报导】

◆       加拿大安大略省承认同性婚姻

            石洋 编译

  加拿大第一大省安大略省的上诉法院于6月10日做出裁决,维
持下院有关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判决,并命令全省立即将合法化付诸实
施。该省的第一大城市多伦多(也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得市政厅已经
在当天为几对同性伴侣办理了结婚登记。

  联邦政府可以在三十天内就上诉法院的裁决再次做出上诉,但观
察家认为此举发生或者成功的可能性极小。5月份时,执政的自由党
和三个在野的主要反对党领袖都表示,他们全力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
敦促政府不要再做出进一步上诉。安大略省政府的态度则更为明确,
但该省的司法部长诺姆·斯特林被问及是否会遵守上诉法院的判决时,
他回答道:“绝对如此。我们在上诉过程中就已经说明,将严格遵守
法院做出的任何判决。”

  魁北克省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也否决了相关的禁止同性婚姻的发
令,但这项裁决必须在2004年中期的国会辩论后才能生效。安大
略省的法院也于去年7月做出了同样有利于八对同性伴侣的判决,但
给了政府两年的时间进行宪法修改。当政府向省最高法院提出上诉
时,原告(即同性伴侣)也提出了交叉上诉,要求上诉法院维持原判,
并敦促不要将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决定做进一步拖延,而上诉法院的判
决正好顺应了原告的要求,没有就同性婚姻合法化做出任何拖延。
“任何贬低同性伴侣尊严的目的都与自由和民主社会的价值观背道而
驰,这种目的不具有紧迫性,也不能够成立…… 同性伴侣也有能力建
立长期、稳定、充满爱意和亲密的关系。禁止同性婚姻的法律不符合
同性伴侣的需要、能力和所处的环境。”上诉法院的判决上这样写道。

  安大略省的上诉法院要求政府在6月30日之前提出上诉,但加
拿大的司法部长库松表示,联邦政府必须联合考虑其它法庭做出的有
关判决,再决定是否提出上诉。加拿大副总理曼利表示,现在已经到
了承认同性恋婚姻的时候了。

  与此同时,加拿大国会已经召集了有关委员会,就同性伴侣的法
律状况做出评估,并举办了一系列听证会。委员会的报告草案已经于
今年5月出台,该报告要求立即废除对同性婚姻的法律禁令。

  安大略省的上诉法院的法官在判决书中一致认为,政府以生育和
抚养孩子为由将同性伴侣排除在法律承认之外,这种看法是不能成立
的,因为异性配偶无需在生育和抚养孩子方面满足任何条件就能够领
取结婚证。判决书还认为,有些同性伴侣已经有了孩子,而政府试图
对此加以否认。

  从司法的角度讲,安省将成为北美的第一个使同性恋结婚合法化
的地区。目前在美国佛蒙特州实行的“公民结合”(Civil Union)虽
然从法律的意义上来讲,同性伴侣可以在州内享受到等同于异性配偶
的任何权利(不包括联邦法律规定的权利),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
“公民结合”并不等同于同性婚姻。而多伦多市现在已经给前来登记
的同性伴侣颁发了结婚证。另外,安大略省占加拿大总人口的80%,
所以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意义重大。

  安大略省的判决很快传遍了北美,在过去的两天内,多伦多市政
厅的办公室不断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甚至美国的电话,询问有关同性结
婚的登记事宜。也有一些同性伴侣急忙从外省赶到多伦多,领取了结
婚证。

  居住在外省的同性伴侣在安大略省领取结婚证后,能否在居住省
享受配偶待遇呢?目前还没有明确答案,但一些乐观的观察家认为,
各省一般会遵守别省上诉法院的判决,因为这种判决相当于对联邦法
律做出修改,具有全国性的普遍意义。

  同性恋社区为安省最高法院的判决感到欢欣鼓舞。第一对领取结
婚证的同性恋者迈克尔·斯达克说:“这就是人们来到加拿大的原因,
他们羡慕我们的价值观,而我们也明白无误地传递着这样的信息:爱
能够战胜一切。”身为同性恋者的多伦多市政官员凯尔·雷表示:
“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这是加拿大在平等道路上的伟大日子。”

  假如联邦政府不提出上诉,那么同性婚姻合法化将受到政府的自
动承认,加拿大有关流产合法化的决定就是这样受到政府的“默然”
同意而成为法律。假如政府提出进一步上诉,联邦最高法院将介入。
假如最高法院做出了不利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判决,那么所有已经登
记的同性婚姻将立即失效。假如联邦法院维持安省上诉法院的判决的
话,那么同性婚姻将在全国获得全面合法化。目前此间的评论界认为,
后一种可能性显然更大。
──────────────────────────────
【艺坛纵横】

◆    英国演员理查德·张伯伦亮明同性恋身份

  英国著名演员理查德·张伯伦在于6月初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
(NBC)的采访时,公开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并说现在公开身份
的原因在于,他已经不在任何爱情片中担任主角,所以无需承受任何
压力。

  “我现在能够坦然地谈论此事,因为我已经不再害怕。”张伯伦
在6月7日晚的节目中说,“我不再在爱情片中担任男一号,所以无
需维持什么公众形像。”

  自从1961年在《基尔达尔医生》中担任男主角以来,张伯伦
帅气的银幕形像使他一直在爱情片中担任男主角,成为很多女观众幻
想和追逐的对象。1983年,他在电视连续剧《荆棘鸟》中担任男
主角拉尔夫神父,这是一个在信仰和爱情之间艰苦徘徊的矛盾角色,
张伯伦在片中细致入微的表演赢得了一致赞誉。

  “在我成长的时候,同性恋或者娘娘腔都是不允许的。我非常憎
恨自己,害怕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并且千方百计加以掩藏。”张伯伦
说。

  中国观众对张伯伦也不陌生。他主演的《水晶鞋与玫瑰花》和
《铁面人》都曾在中国上映。八十年代初,当《大众电影》在某期封
底刊登了《水晶鞋与玫瑰花》中王子与灰姑娘接吻的剧照后,引起一
些读者的抗议,指责杂志“宣扬资产阶级的腐朽情调”。二十年后,
扮演王子的理查德·张伯伦公开表明自己是一名同性恋者,真可谓时
过境迁。

  不过即使在承认同性恋倾向之前,张伯伦也并没有抗拒同性恋形
像。七十年代,他曾在影片《音乐情人》(The Music Lovers)中扮
演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而该影片就是注重描写柴可夫斯基在性倾
向方面的挣扎。

  今年68岁的张伯伦目前和他的同性伴侣居住在夏威夷,对方是
一名演员、导演兼制片人。两人还在1987年在一部片子中扮演一
对兄弟。

  张伯伦的自传《破碎的爱》也在近日推出。
──────────────────────────────
【爱知行动】

◆     北京爱知行健康教育研究所暑期活动

  今发布北京爱知行健康教育研究所2003年暑期学生参加健康教育
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北京爱知行健康教育研究所是一所民办的关注公众健康教育的机
构,其前身是北京爱知行动项目。自从1994年成立以来,这个项目关
注艾滋病教育、病人权益和性少数人的权利等。目前,我所也关注萨
斯流行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支持青年学生参与公益健康教育活动,是我所的悠久历史。1994
年项目成立之初,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的学生们就积极参与
我们项目的工作。2001年暑假,我们支持了李丹同学开展了河南农村
艾滋病和血液安全问题的调查。2002年暑假我们支持了北京大学和中
国人民大学学生在安徽和福建的暑期实践活动。2003年寒假,我们支
持了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考察河南农村艾滋病。这些活动激发了青年学
生们关注我国农村艾滋病人及其家庭、特别是孤儿和儿童的困境。
                               
  爱知行动项目也先后在北京、天津等地的大学中举办报告会,引
发学生们的讨论和参与精神。目前,北京爱知行健康教育研究所设有
学生项目,旨在鼓励学生们参与艾滋病的关怀行动。2003年,我们研
究所的工作得到了英国驻华使馆、美国开放社会研究所、美国人类资
源研究所及其捐款人的支持。

  2003年夏天,我所将继续提供小额资助(4000元人民币/学生或
学生小组),提供有志于公众健康事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从事下列的
研究实习活动:

1)支持一个学生或学生小组,对全国各地的性健康热线、艾滋病热
线、心理热线和其他相关热线的咨询员和负责人,做一个关于性倾向
议题的知识和态度的电话调查;完成调查报告一篇;需要设计调查问
卷和谈话提纲;提供两名咨询专家名单。

2)支持一个学生或学生小组,对全国各地的同志热线咨询员和负责
人做一个调查,了解热线宗旨、咨询方式、培训等问题;需要一份问
卷和谈话提纲;提供两名咨询专家名单;完成调查报告一篇。

3)支持一个学生或学生小组,对某个同志热线做深入的研究,把热
线中来话者的问题,咨询员面临的问题,参考资料,整理出一个提纲,
提出完善热线工作和加强培训的意见;提供两名咨询专家名单;完成
报告一篇。

4)支持一个学生或学生小组,对北京市的非政府组织在萨斯流行期
间的工作和反应做一个调查,完成报告一篇;设计问卷、谈话提纲和
提供两名咨询专家名单。

5)支持一个学生或学生小组,对城市民工在萨斯流行期间面临的和
健康相关的法律困难做一个调查,包括文献阅读和实地采访,提出一
个报告来;设计谈话提纲和提供两名咨询专家名单。

6)支持一个学生或学生小组,对北京爱知行健康教育研究所和艾滋
病非政府组织做一个调查,提出组织发展中的问题。完成报告一篇。
提供两名咨询专家名单。

  如果同学们有合适的选题,我们鼓励学生们自己提出选题参与竞
争。

  实习时间是7月初到8月中旬。完成报告时间是8月底。实习学生或
地点限於北京和上海。根据各个学校假期不同,可以做适当时间调整。

  希望参加本活动并获得资助的学生或学生小组需要提出申请。申
请书需要包含学生或学生组织的自我介绍、参加本活动的目的、研究
设计和问卷提纲、预算、时间安排、期望成果等,大约在3-4页纸的内
容。每个项目申请报告需要提供两名推荐人的姓名、身份和详细联系
方式(包括电子信箱、电话、传真和通信地址)。申请报告通过电子
信箱递交,并同时通过邮局邮递报告原文、申请人签字、申请人身份
证件复印件,推荐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等。电子文件请给万延海、杜
辉和曾金燕同时邮递。书面申请报告请用平信邮寄给北京爱知行健康
教育研究所曾金燕收,信封上说明是学生项目申请。如果学生或学生
小组有过去的作品,比如文章或宣传资料,也可以提供给我们,作为
参考资料。我们鼓励参加申请的学生或学生小组之间有更多的交流。

  我们将尽可能回复所有申请者。一旦录取,参加暑期项目期间的
医疗保险和人身保险(可能)将纳入我所的计划中(正在研究中)。

报名联系人:
万延海 hiwan@public.bta.net.cn yanhai.wan@yale.edu (报名和项
目负责)
杜辉 duhuichina@hotmail.com (项目协调)
曾金燕 zengjy337@hotmail.com (项目协调)
通信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邮政编码:100007

报名截止日期:2003年6月25日
录取通知日期:2003年7月1日

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万延海
北京爱知行健康教育研究所所长
电话:86-1-6402 1804
电子信箱:hiwan@public.bta.net.cn
通讯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邮政编码:100007

◆    北美中国同志网(Tongzhi in America)成立

  北美中国同志网(Tongzhi in America)于2003年6月底成
立。该联系网络的宗旨在于帮助北美洲的中国同志提供社交和联谊的
媒介,以丰富生活,增进了解。

  北美中国同志网的运行规则如下:

1)欢迎居住在北美的中国同志加入,主要交流媒介为邮件列表
(mailing list),以汉语和英语为交流语言。

2)为了保持交流的简便与通畅,我们需要核实申请人的文化和语言
背景。欲加入者请用汉语将申请要求发至:

  tongzhiAmerica-subscribe@yahoogroups.com

  请申请人在邮件中讲明自己的性别和目前居住地(州或城市)。

  无法发汉语邮件者,可以拨打以下联系电话:

  (703)593-4290

3)北美中国同志网旨在为会员提供交流的媒介,邮件列表的管理人
员不过问、不干涉、不负责会员的个人生活。

4)鼓励会员们建立个人联系,欢迎会员自行组织联谊活动,允许在
邮件列表中发布活动信息。

5)在不涉及人身攻击的前提下,欢迎在邮件列表中讨论任何问题。

6)对于任何具有伤害性的邮件,邮件列表的管理人员经协商后,有
权删除。

  欢迎北美各地中国同志加入。
──────────────────────────────
《桃红满天下》网址:http://www.csssm.org

电子信箱:taohongcsssm@yahoo.com(中英文兼容)

《桃红满天下》编辑部成员:
总编: 二言  eryan_lin@yahoo.com         
编辑: 杨青  wanyanhai@hotmail.com 
    楚钧  chujun_100@hotmail.com
    东方虹 orienbow@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