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     双│
│ 163      ♀♀ 桃 红 满 天 下 ♂♂     周  │
│   期   ≈≈≈≈≈≈≈≈≈≈≈≈≈≈≈   刊  │
│                            │
│ 2003年12月12日出版  1997年9月5日创刊 │
│                            │
│   北美华人性别与性倾向研究会(CSSSM)主办   │
└────────────────────────────┘
            本 期 目 录
──────────────────────────────
① 【新闻摘要】加州废除同性伴侣法的努力失败
        巴西一市长因反对同性恋而遭起诉
② 【说三道四】蜘蛛女和蛤蟆王子
③ 【信息天地】同性恋的成因可能只是脑化学的结果
④ 【艺坛纵横】乱弹《黑客帝国》
⑤ 【新书鉴赏】同志爱情小说《漂洋日记》出版
⑥ 【同人笔林】墓草同志诗歌选(廿二)
──────────────────────────────
【新闻摘要】

◇ 12月9日,美国前副总统艾尔·戈尔正式表示支持前佛蒙特州
州长豪华德·狄恩作为民主党候选人竞选美国总统。在争取为民主党
内下届总统侯选人的竞赛中,狄恩暂时领先于其它对手。他曾开创性
的签署了”公民结合”条例,并说这是“终结国内歧视的开始”。

  狄恩在马萨诸塞州最高法院对肯定同性婚姻宪法权的裁决后发言,
认为国内的司法制度使同性婚姻的问题变得很复杂。他支持同性伴侣
应享有平等的税率优惠,社会安全,移民,以及医疗方面的福利和权
力,但是在婚姻的问题上,狄恩认为无论回答支持或不支持都显得过
于简单化。他的观点是推行实际权利上的平等要比能否拿到一纸婚书
更为重要。狄恩在他的参选宣言中说,结不结婚的问题应该交给教会
来处理,而公民权益则应立法决定.他表示佛蒙特州的”公民结合”
条例体现了这种同性异性权利平等的原则。

  狄恩允诺如果当选,将会推行平等公民权利而非狭隘的婚姻权,
因为婚姻在美国传统上来讲具有较多的宗教含义,是宗教问题。

  狄恩的观点和他党内的几个主要竞争对手其实并无太大差别.北
卡的艾瓦兹,麻省凯瑞,坎那提卡的李伯曼,密苏里的捷法德,以及
退休的克拉克将军都支持”公民结合”但反对同性婚姻.而俄亥俄的
·克辛尼奇,前参议员布朗和夏同牧师则支持同性婚姻。

◇ 在离培训期满还有二十天的时候, 美国陆军阿拉伯语专家甘保被
人发现宵禁开始后与同性男友在房内留宿. 因为两张情人卡和一张与
男友在迪斯尼的合照, 甘保的军事生涯从此被结束了,沦为美国“不
问不讲”政策的牺牲品。

  “不问不讲”政策于1993由克林顿总统签署。其内容是同性
向军人如果不主动透露自己的性向,军方则不追究和因此辞退军人,
否则同性向军人仍然有可能被强迫退伍。

  一般来说,战时军队较为不计较性向问题,而且,法律上军队也
不应该因性向问题而辞退在伊拉克战争中急需的阿拉伯语人才。政府
的一项调查显示2001年约有1,273名同性向军人被辞退,而
在2003年人数大幅下降,只有906人。

  由于今年马萨诸塞州最高法院一场引人瞩目的裁决和美军“不问
不讲”政策十周年纪念,民主党议员莫兰组织了一次“首次由国会举
办”的研讨会。莫兰支持同性公民结合法,反对修宪禁止同性婚姻。
他认为现在举行有关同性向社区的研讨会正是时候。

  同性婚姻和军队中同性向军人的问题极有可能成为下届总统大选
的重要议题。全国性组织“人权运动”和“在役人员法律防卫联盟”
的代表们也表示将寻求终止军队中对同性向军人的歧视。“在役人员
法律防卫联盟”的代表认为因性向而辞退急需的人才,完全不符逻辑。
阿拉伯语译员的事件中最大的问题不是对同性向军人的影响,而是对
国家安全的影响。

◇ 路易斯安那州一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马克士回答同学关于他的家
庭和为什么会有两位妈妈时应同学要求解释他的两位妈妈是同性恋和
什么是同性恋,其后被老师当著同学们的面斥责使用“恶劣”语言并
被送到校长室接受处分。该校在通知他的母亲时说他在校内使用“污
秽”语言。

  事件暴光后,该小学暂时未对此事做出任何反应,但是该校所在
校区的负责人具文表示,这次处分与性向无关,而只是一般的处理扰
乱课堂秩序的学生。该名学生没有受到难堪的对待和孤立,新闻报道
没有充足的事实依据。

  马克士的两位母亲说他们在六个月前搬到路易斯安那州,之前马
克士没有遇到过任何类似情况。在这次事件遭受了处分后,马克士显
得很孤僻消沉。

  美国公民自由联会已经接受处理该事件,他们说不让一个七岁的
男孩谈论他的家庭是违反宪法的,而且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无益。联会
要求学校撤消并从学生记录中剔除处分。

◇ 同性恋医疗协会(GLMA)于12月4日公布,一半以上的同
性向和双性向的人可能是甲型和乙型肝炎的易感人群。其中乙型肝炎
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险。甲型和乙行肝炎经由体液传播,和艾滋病的传
染途径相似。

  疾病控防中心(CDC)和GLMA建议接种疫苗防止此类肝脏
疾病。

  GLMA在今年夏天的自豪日对1,437人的调查显示,
67%的人为甲肝易感人群,61%的人为乙肝易感人群。其中白人
中,64%为甲肝易感人群,57%为乙肝易感人群;拉丁裔,
68%同时为甲肝和乙肝易感人群;非裔,74%为甲肝易感人群,
71%为乙肝易感人群。

  GLMA的另一项调查还显示,已经“出柜”的同性向和双性向
人群中在肝炎面前较为安全。根据他们的调查,对医生“出柜”的人
中,65%的人较为可能对甲肝防疫,52%的人较为可能对乙肝防
疫。

  GLMA的总裁认为这些结果表明了同性向和双性向人群中对甲
肝和乙肝的防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 加利福尼亚州一些试图废除家伴法的团体在限期内未能递交所要
求的足够签名而宣告失败。这条通称为AB205的家伴法由前任州
长戴维斯签署。条例中在州级范围内给已注册的同性伴侣和经婚姻登
记的异性夫妇几乎一样多的权利和义务。新条例签署几天后即遭到保
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并开始寻求废除该法。

  虽然这次行动保守份子未能收集到足够的支持者的签名,但是一
些同性恋权益组织仍然担心他们会在十一月的选举中卷土重来。

◇ 巴西南部巴拉那州一小镇波卡乌达多萨的镇长因为在十一月下达
了禁止同性恋者移居该镇的法令而将遭到起诉。

  检察官表示该法令违反了巴西宪法中的反歧视法,是没有法律效
力的。如果该镇长被宣判有罪,那么他将有可能被判多达四年的牢狱,
并会被撤职。

  这位镇长宣称他的法令是为了“保护和尊重”小镇的家庭环境。

◇ 德克萨斯州于十二月三日以注射方式执行了对李察·乔斯·邓肯
的死刑。邓肯被控于十六年前谋杀了他的同性男友的父母。检察官认
为邓肯为了挽救他每况愈下的电脑生意而杀死了海氏夫妇以骗取他们
的保险费。

  当年海氏夫妇的死亡现场被布置成意外煤气中毒的样子,但最终
被警察识破为蓄意谋杀。

  根据《休斯顿纪事报》报道,邓肯的雇员兼房客于事发六年后良
心发现,向警察告发了邓肯,并以不起诉为条件,帮助警察诱审了邓
肯。

  休斯顿一家电台节目主持人和同性恋运动的活动家西尔认为邓肯
的男友,也就是被害人的儿子盖里利用了公众对同性恋者的偏见而逃
避了应有的制裁。盖里利用他的性向为保护,制造了他因与邓肯的同
性恋情而在事件中陷于无助的假象。西尔认为这说明了陪审团中同性
恋成员的重要性。同性恋者一定不会相信盖里的谬论。

  邓肯至死都坚持他并没有杀人。

◇ 美国圣公会最近任命的罗宾生主教因和一名男子保持著长期关系
而导致东南亚教区宣布脱离。东南亚的大主教容仲平(音译)认为同
性恋关系是”对上帝的不敬”,他辖下的教堂不欲和美国教区有任何
关联,直到罗宾生被撤职为止。

  由于近来一连串的事件,这已不是什么令人震惊的消息.美国教
区也有许多教堂为了反对对罗宾生的任命而威胁著要求从美国教区中
独立出来.有著五千万成员的”全球南部”首领也具文表示反对这一
任命。

  美国教区已经授权研究性向的问题,希望明年有解决的方法。

  投票决定分离的东南亚教区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
缅甸,越南,老挝,和尼泊尔。
──────────────────────────────
【说三道四】

◆          蜘蛛女和蛤蟆王子

             楚 钧

  我自小就有不耐烦的毛病,不爱读书,特别是不爱看小说。能让
我从头读到尾的为数不多的几本书中就有同志题材的《蜘蛛女之吻》。
记得那还是八十年代,在那个闭塞的年代作为一个刚刚觉醒的年轻同
性恋者,我多么渴求关于同性恋的只言片语。看电影画报得知好莱坞
推出了一部以同性恋为主角的电影《蜘蛛女之吻》,真想一睹为快。
当然,这样的愿望当时同其他的奢望一起,没多久就烟消云散了。进
大学后的一天下午,我在文科图书馆漫不经心地翻阅时,突然看到了
一本赫赫地印着《蜘蛛女之吻》的薄书,我的心一颤。当时晚饭也没
顾吃饭,躲进自己的帐子里一口气将书读完了。那行云流水一般的语
言营造的如梦如幻的意境好几天都萦绕着我,挥之不去!以后有机会
挤在大礼堂看电影《蜘蛛女之吻》的模糊昏暗的投影录像,到美国后
还一睹光幻陆离的同名音乐剧,但当初读小说的那种冲动和陶醉的感
觉再也找不回来了。

  《蜘蛛女之吻》是阿根廷女作家慕纽·普格的代表作之一,这本
大量借鉴电影表现手法和技巧的中篇小说因为1985年成功地被搬
上银幕而家喻户晓。故事发生在南美某国,主人公是一位叫“莫琳娜”
的男性同性恋者,“莫琳娜”爱穿女装,希望自己是女人,谈吐中也
以女性自居。他因为“不道德的行为”而入狱。同他同囚一室的是一
位叫瓦兰汀的政治犯。小说通过“莫琳娜”讲述一个个电影故事让两
个截然不同的人披露自己的心声,让他们越走越近,直到最后两人发
生了性关系。“莫琳娜”对瓦兰汀执著盲目的爱让他出狱后卷入了瓦
兰汀的革命活动而命丧黄泉。小说通过一幕幕梦幻般的电影故事将
“莫琳娜”在残酷压抑的环境下寻求解脱、幻想美好的感情的无奈和
伤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小说中“莫琳娜”的一句名言:“同性恋的人
爱真正的男人,但真正的男人只爱女人!”更是常常被人用来描述同
性恋男性生活的伤感和无奈。

  无独有偶,九十年代中国导演陈凯歌推出同志题材的大制作《霸
王别姬》,虽然时代故事大不相同,对同性恋男性的刻划与《蜘蛛女
之吻》如出一辄。《霸王别姬》改编自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
故事的主角程蝶衣因从小演旦角而发生性别认同错位,身为“男儿郎”
的他总认为自己是“女娇娥”,陷入了对异性恋师兄绝望的爱恋,多
少沧桑离合后,蝶衣只有拔剑自刎方才解脱。蝶衣的爱是那样伤感和
绝望,最后为爱而死,真是与《蜘蛛女之吻》异曲同工。

  时代在进步,但能流行起来的同志体裁的文学和艺术作品还没有
摆脱蜘蛛女编织的网。网络文学名作《北京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
子。《北京故事》出自女作家“北京同志”,大学生蓝宇对富商悍东
的爱也是死去活来,无法自拔,虽然蓝宇不自我认同为女性,悍东也
不是异性恋,但悍东认同异性恋的生活道路,让蓝宇陷入绝望的伤心,
但蓝宇还是深爱,一味牺牲,最后仍以悲剧结尾。《北京故事》的进
步是不再让男同性恋的一方以异性的面目来演绎爱情,但故事套用异
性恋心态的痕迹还是很浓。蜘蛛女的那句“同性恋的人爱真正的男人,
但真正的男人只爱女人”的阴影仍然无处不在。

  作为一名同性恋者,我经历了自我认同的挣扎,经历了感情追求
的甘苦,回过头再去看《蜘蛛女之吻》这样的作品时,我感到亲切的
同时又感陌生和不解。在我成长的压抑的时代,认为周围的同性恋只
有自己一人,那种痛苦,那种爱上异性恋者的绝望,是很多同性恋者
共同的经历。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我们喜欢的人稍微有些关爱的回
报,他们让我们激动,让我们不顾一切地去爱,企图用我们的忘我和
执著的感情去感化我们所爱的人。但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再真挚
的爱也不能让异性恋者转换性倾向,再无私的爱也敌不过意志薄弱的
人在世俗压力下的软弱。人是很难改变的,来自一方面的爱再深也没
有移动他人本性的力量。这样的绝望和无助是很多同性恋者都体验过
的,於是很多人相信同性恋的爱情就是绝望的爱情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们的个人经历和诸多文学艺术作品都这样定位,我们是不是命
中注定只能爱异性恋者,我们的爱情是不是真这样不可救药地悲伤
呢?我个人的经历和对周围的人观察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我的同志朋
友有很多,华人和美国人都有,他们有成对的,有单身的,都是公开
身份的同性恋者,大多是三十岁左右的白领,我们基本上在自己的圈
子里走动,与异性恋者的圈子井水不犯河水,别说有人去追异性恋者,
平时的交谈中连提都难得提到。要是同这群人说“同性恋者爱真正的
男人,真正的男人只爱女人”,会让人觉得对牛弹琴,至少在我的同
志朋友圈中,没人愿意去钻异性恋者这个黑烟囱。回顾往事,我们都
不自禁地感叹时间赋予我们的人生经验和个人心态的成长和成熟。

  但为什么同志文学作品,特别是流行的同志文学和文艺作品总是
停滞在表现我们最开始的感情挣扎之中,没有随着我们这些实实在在
的同性恋者的人生经历而成长丰富起来呢?我想一方面的原因是,只
有悲伤的故事才容易打动人,才能流行起来,现实、老练和成熟给我
们带来的是相对平静的生活,引不起他人的兴趣。但我们不难发现,
同性恋者──特别是男性同性恋者──最开始的艺术形象是主要通过
一批出色的女性作家之手来塑造的。她们用女性特有的洞察和细腻将
同性恋男子对男性的爱恋刻画得生动传神。她们的作品不但能打动同
志,因为她们很少冲破异性爱情的框架,她们的艺术人物特别容易得
到广大的异性恋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理解和同情。

  但这批优秀的女性作家无法摆脱她们的局限的,她们对男同性恋
的理解受自身视角的局限痕迹非常明显,她们的男主人公女性化非常
严重,这样的形象十分极端而不具代表性。女性异性恋作家在对她们
塑造的同性恋男性形象的不幸寄予高度同情的同时,她们在字里行间
流露出了很多对同性恋的不解或者曲解。比如《蜘蛛女之吻》就用大
量的小字注释探讨同性恋的成因,现在看来其中从异性恋者立场的主
观猜测太多,科学根据不足,那些过时甚至荒谬的同性恋成因探讨现
在看起来简直是画蛇添足。《霸王别姬》甚至把同性恋的成因归结到
“人戏不分”。实际上,随着对同性恋的理解的不断加深,“莫琳娜”
和程蝶衣现在都不能算作严格意义的同性恋,他们的自我心理定位是
女性,应该是我们所称的易性者(transgender)。因为他们容易被异
性恋者理解,特别是容易被才华横溢的异性恋作家成功地塑造成艺术
形象而不朽,成为同性恋者的代表,让人产生只有异性恋男子才是真
正男子汉的错觉。

  认为同性恋男子不是真正男子汉的观念不但存在于感性的艺术界,
在中国的学术界也有同样的问题。几年前,我们几个朋友上国内的一
个关于同性恋的学术研究的网站,其中有自我测试性倾向的栏目。我
们这群百分之百、不可救药的男性同性恋者不管怎么回答网站上提出
的问题都得到“你还不是同性恋者,但有一定的同性恋倾向”这样的
答案。最后经网上的同志高人指点,要获得真正同性恋者的身份,必
须回答“我认为自己是异性”才行。这件事成了当时的笑谈。笑过之
后,我们都感到中国对同性恋者误解的严重程度。

  对我们这些过来人,人家认为同性恋是不是男子汉,女不女性化,
一点也不在乎,可以毫不理会。但对年轻的同性恋者来说却十分有害。
同性恋者是复杂多样的人群,什么样的人都有。但年轻的同性恋者总
是在孤立无援的环境下开始认识自我,他们能够获得的正面的文学作
品和相关研究大部分是异性恋的艺术家和研究人员能理解的那一部分,
他们对同性恋的看法很少能摆脱异性关系的框架约束,完全没有代表
性。但他们雾里看花的片面认识同同性恋者感情挣扎时的痛苦十分合
拍,让我们在绝望中无法自拔。

  真正的男子汉都是异性恋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异性恋的男性
占大多数,我们在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男子也理所当然地以异性恋居
多,这是再简单明显不过了。同理,一个同性恋男性还没有足够的经
验辨认他人的性倾向,还没有找到同性恋者的社交圈的时候,让他倾
心的男子中异性恋者比例奇高也是顺理成章的。“真正的男人只爱女
人”不过是人生经验不足时的一种源于统计人数差异的感情化错觉。
当我进入三十岁以后,我才发现,同性恋的男子因为有时间和财力花
在自己身上,在个人气质和魅力上比同龄的异性恋男子一般要略胜一
筹。对锻炼的重视让我们拥有健美的身材,对个人素质的培养让我们
多才多艺,事业和经济上的基础赋予了我们自信,让我们处处流露出
男子汉的洒脱和豁达,我们不是真正的男子汉,谁是?

  年轻一代的同性恋者即使切身感到“真正的男子汉只爱女人”,
也不必要太沮丧。听过一个叫青蛙王子的童话吗?一位公主吻了一个
蛤蟆,结果蛤蟆是中了魔法的王子,这一亲,蛤蟆就还原成了英俊的
王子,两人当然就开始了幸福生活。真正的蛤蟆毕竟在数量上大大超
过青蛙王子,所以公主要吻很多真正的蛤蟆才能找到她的王子。我们
遇到的同性中当然以异性恋者居多,我们一开始难免会爱上他们而痛
苦不堪,但他们都不过是真正的蛤蟆,是变不成王子的。吻蛤蟆当然
不是滋味,但好在吻一个少一个,后面剩的蛤蟆中找到王子的机率就
会升高,有什么办法呢?王子毕竟没有蛤蟆多,也只能硬着头皮去试
了!
──────────────────────────────
【信息天地】

◆      同性恋的成因可能只是脑化学的结果

  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运用高科技影像技术证实了同性恋和异性恋
男子下丘脑和大脑的性中枢的运作有所不同。由该大学心理系的名誉
退休教授莫兹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展示了男性的性倾向似乎和大脑的
新陈代谢有关。

  科学家们一直以来试图运用各种方法来确定性偏好到底是后天的
选择还是先天注定的。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哪
个是对的。例如,基因论,一般认为不同的基因构成是促成同性恋的
原因,后来不了了之。同样地,一些关于胚胎发育期间荷尔蒙作用的
研究也都没有得出确定的结论。由於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证明同性恋
生物学方面的成因,许多政治家,宗教领袖,以及其他人仍然认为性
倾向是后天主观的选择。但是,随着社会对同性恋越来越接受,人们
也越来越接受这样的观点:性倾向不是后天选择的,而是由目前还不
为所知的因素所决定的,或是心理上的 或是身体上的或者兼而有之。

  虽然芝加哥大学的新发现暗示了男性的性反应很大一部分是由基
因或神经系统调节的,但这只是一个初步的结果,还需要进行更多的
验证。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还有其他生物的和社会的因素,也对性
反应产生影响。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白玻说:“我不觉得
可以很简单地认为同性恋现象的成因只有一个。和许多其他行为一样,
同性恋的成因有许多。我们现在才刚刚开始去试着了解这一切。芝加
哥大学的发现是一个有希望的,令人振奋的发展。另外,这项研究的
关键是运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

  通过使用正电子发射层析影像(简称 PET)监测实验对象(8位
绝对异性恋男子和8位绝对同性恋男子) 的下丘脑,莫兹发现异性恋
男子的下丘脑的神经化学功能明显有更多的活动。根据动物实验的结
果,下丘脑负责调节性反应和行为。莫兹博士指出:“还不能确定到
底是同性恋和异性恋的成因还是由同性恋和异性恋造成的结果,但这
是我所知道的最有力的研究,暗示了性倾向可能是先天注定的。”

  关于同性恋和异性恋女性的下丘体是如何运作的并没有被包括在
这项研究中,但是她们神经化学功能的活动规律很有可能和她们对应
的男性一样。莫兹博士说:“我预期异性恋女子的下丘脑的神经化学
功能的活动也会比较多。我们将会进行一系列类似的针对女性的研究。”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家,柏林博士认为还需要对
这一发现进行进一步的验证,然而即使那样这也只反映了大脑当前的
运作,而不能直接地指出同性恋的成因。他说:“关于对同性恋或异
性恋的成因的认识,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不是选择的结果。我们没有
一个人在小时后就对自己说,‘当我长大后,我想喜欢男的还是女的
呢?’我们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简单地发现自己喜欢什么。”

  大量的动物实验显示下丘体协调性兴奋和性行为,但是它在人体
中的作用几乎还未被研究过。虽然下丘体可能对人类的性反应有重要
的作用,但大脑其他部分,特别是进行思维处理的新皮层有可能也发
挥了相当大的影响。

  早在1991年,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利维博士在一个尸
体剖检的实验中就发现异性恋男子的下丘体的前端要比异性恋女子的
大,同时,同性恋男子的也比较小,大约和女性的差不多大小。他认
为芝加哥大学的发现和以前许多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都暗示了性倾
向的生物学基础。另外一个研究小组去年也发现与公羊交配的公羊的
下丘体比与母羊交配的公羊的下丘体要小。莫兹博士同时指出,有的
研究之所以没有发现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大脑运作的不同有可能是因
为他们的实验对象包括了双性恋。

  神经学专家和前同性恋医学联合会主席吉默尔博士说:“人们越
来越相信同性恋和异性恋的大脑是不同的。这个研究进一步证明了人
类的性倾向是天生的。大多数人从有性感觉的时候起就知道自己喜欢
什么,这些基本的感觉一般在他们的一生中都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
【艺坛纵横】

◆          乱弹《黑客帝国》

石洋:《黑客帝国》三部曲相继刮起了全球旋风,你也曾屡次推荐朋
友去看,看来你对此的兴趣也很强烈,所以我们不妨一起谈一下这三
部曲。

二言:一些朋友误以为我是基努·李维斯的铁杆影迷,殊不知影片中
我最喜欢的是崔妮蒂。一看到勇猛强悍的女性大打出手,我肯定拍手
叫好。(笑)

  当然不仅是因为如此。在过去几年中,让我透过银幕画面感受到
银幕外世界的电影作品中,除了张艺谋的《英雄》之外,就是沃查斯
基兄弟的《黑客帝国》三部曲,前者是历史寓言,后者是科学寓言,
两个都拍得很“酷”,都具有严重缺陷,但都很有看头。

  其实《黑客帝国》于1999年面世时,已经是一部构思完整的
影片。该片在全球获得的巨大成功刺激编导沃查斯基兄弟炮制出了第
二集《重装上阵》与第三集《矩阵革命》。

  不过和绝大多数电影续集不同的是,沃查斯基兄弟并没有重复第
一集的套路,也不囿于第一集的哲学理念,他们竭力想与第一集拉开
距离,在情节设计上煞费苦心,结果有些吃力不讨好。另外,续集在
故事和画面上让人觉得似曾相识,来自《超人》、《星球大战》和
《独立日》等大片的痕迹太浓,有关锡安遭受机器袭击的镜头好像也
直接拷贝自好莱坞层出不穷的灾难片,难怪影评人对两部续集的热情
不高。然而,两部续集确实搀入了很多新的佐料,我很喜欢这种挑战。
当然穿插其中的大量精彩打斗和高超特技也迎合了很多人的偏好,这
是影片获得票房成功的主要原因。

  我觉得对宗教的了解有助於理解《黑客帝国》。尼尔的形像象足
了基督教里的弥撒亚,即耶稣。影片中的人类城也被取名为“锡安”,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犹太教或基督教。崔妮蒂和墨菲斯等人在矩阵里
苦苦寻找尼尔,这又让我想起了藏传佛教在每一世喇嘛去世时,寻找
小活佛的过程,贝尔托鲁齐的《小活佛》就是讲述这样的一个故事。
可以说,《黑客帝国》也迎合了某些观众对於救世主(The One)的幻
想。

  当然影片中的很多意味时常显得牵强附会,比如后两集反复提到
的所谓“选择”,就是借用了基督教里的个人意愿(free will),先知
(Oracle)和设计师(Architect)试图用电脑技术的语言对之加以诠释,
或者将个人意愿作为矩阵(matrix)即将面临的升级的契机。这种贯通
有令人玩味的巧妙之处,但编导煞费苦心地试图自圆其说,未免有些
生搬硬套,加上影片中的人物经常在似是而非的台词中咬文嚼字,显
得故弄玄虚,不如第一集来得贴切通畅。

石洋:《黑客帝国》里可值得推敲和引起共鸣之处确实非常多,但非
要用逻辑或电脑用语将三部曲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象征梳理得滴水不漏,
未免有些缘木求鱼。

  不过我看这三部曲时,倒并不很在意其情节或人物是否符合电脑
技术的规程,当然影片绿色的基调让我一下子联想到Mainframe的运行
平台。我不是电脑方面的专家,但影片时时让我浮想联翩。

二言:的确如此,我觉得《黑客帝国》第一集简直是解构主义的杰作,
也是三部曲中拍得最出色的。尼尔生活在矩阵里时,受制于其中的规
则与压迫,但他在此时已经具备了叛逆的天性,比如业余制作非法程
序的光盘,不守公司规范,等等。崔妮蒂与他在舞厅初次见面时,尼
尔就坦言“矩阵何物”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矩阵究竟为何物?后
来墨菲斯为他解谜:“矩阵无所不在,随处可见,甚至我们现在所在
的房间里……当你去上班,当你上教堂,当你交税时,都无法躲离它
……它是个虚拟世界,在你眼前制造假象以蒙蔽真相……你是个奴隶,
每个人呱呱落地时,就活在一个他无法知觉的牢狱里,(矩阵)是心
灵的牢笼。”尼尔的叛逆,是对他所在的矩阵(即社会规范)的叛逆。
不过绝大多数人身处这种规范中,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受的束缚,他
们习惯性地上班、下班,循规蹈矩被视为履行公民职责,殊不知这番
循规蹈距正是无形中所受的束缚。

  记得在第一集里,当崔妮蒂等人将尼尔解救到锡安后,尼尔经历
了一段痛苦的解构过程──他的手指触摸到一面流体状的镜子后,身
体被摄入了镜内,随即不由自主地滑入了一个封闭的管道,最后掉在
一个盛满浆液的透明缸内,此时你看到赤身裸体的尼尔身上插有几条
黑色的曲管。矩阵就是用这些无形的曲管来控制人类,但矩阵内的人
对此毫无知觉。缸内的尼尔正处於迷茫时,一个甲壳状的机械手给他
拔去了这些曲管,尼尔这才卸下了来自矩阵的规范,获得了自由之身
──矩阵对他的人身和思想控制终於在锡安城里被解除了。

  不难看出以上表达的寓意,我们绝大多数人经历着成长─上学─
工作─结婚─生育的人生道路,等子女长大后,又周而复始地重复这
个过程。其实这种生活规范很像一套社会编程,让人们从呱呱坠地开
始,就自觉地去服从,很多人习惯于跟随周围人的生活,不会想到去
叩问自己的心灵愿望,而只是对现实做出服从。至於尼尔,让我拿同
性恋的例子来做一番说明,很多人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心灵的愿望与现
实相悖,所以很容易产生“这个世界于我,究竟为何物”的疑问。他
们中的某些人脱离了主流社会的规范,自由地选择与愿望一致的生活
方式时,就进入了所谓的“圈内”,此时再回头看自己曾经有过的迷
茫与挣扎,或者看到那些仍然在现实与愿望间挣扎的同类人,就能够
意识到所谓的同性恋圈子就好像锡安城,而外部世界则是受到机器控
制的矩阵,即虚拟世界。圈外的人看圈内,看到的可能只是满目苍凉,
甚至惨不忍睹,就象尼尔等人在虚拟的矩阵里的着装帅气逼人,而一
回到锡安后则衣衫褴褛,吃得也是难以下咽的稀饭糊糊,对照非常鲜
明。

  那些在圈子里“混”久的人往往呈现出对婚姻(包括同性婚姻)
的相对淡漠,同时对多性伴即“滥交”和性工作即卖淫表现出较大宽
容,这些往往被视为对於主流道德的反叛,甚至被斥为“腐朽堕落”。
但不管是反叛还是“腐朽堕落”,这种心态确实是基於对婚姻、性行
为和性交易本质的透识,而假如心处主流道德的茧缚中,是难以有这
番透识的,比如那些和同志圈子接触不多的人就是如此。所以就同性
恋而言,圈内与圈外,就犹如锡安与矩阵之间的对比和对立。

  诚如墨菲斯说:“我所给的只是真相。”言下之意,他不保证真
相一定令人感到愉悦。虚拟世界里有着摩天大楼,有着整洁漂亮的广
场。而在现实世界的锡安城是一片苍凉。难怪塞佛试图叛离锡安,重
回矩阵,因为他实在无法忍受锡安城里的艰苦、单调与贫乏,他对崔
妮蒂的一厢情愿也没有获得任何回报,因此三思之下,还是选择回到
矩阵去享受虚拟的浮华,通过舍弃自由来换取身心安逸。

  以上这番说解都是来自《黑客帝国》第一集的内容,沃查斯集兄
弟在编写这部电影时,并没有设想到以后要编写续集。续集引入了矩
阵升级、人格化的先知是程序的产物等概念,与第一集的内涵拉开了
很大距离,所以我倾向于将第一集和两部续集分开理解,而两部续集
之间的连贯性很强,完全应该被剪辑成一部电影。

石洋:你刚才提到同性恋圈内与圈外的对比和对立,这个理解很有意
思。我特别注意到在第二集中,在尼尔和崔妮蒂等人出征之前,有一
场锡安城内万人狂欢的戏,崔妮蒂在此时也以露背装登场──这是她
在三部曲中唯一显露女性妩媚的时刻──然后镜头在两组戏中不断变
换。一组是在尼尔和崔妮蒂在岩洞里行鱼水之欢,另一组是岩洞里万
人群魔般乱舞。我觉得这组镜头可谓别具匠心,先是奔腾的鼓声响起,
众人起舞,随着镜头不断靠近尼尔和崔妮蒂相拥的肉体,鼓声转为强
劲的电子舞曲,群舞也过渡到模拟的性交动作,半裸的女性身体倏而
即逝。看到这里,我真可惜这部电影不是限制级的──当然这番可惜
之情也是出於我的自私,因为影片还需要照顾到青少年观众。不过我
当时确实在想,假如画面能再暴露一些,甚至搀入群交镜头的话,那
么通过色情来表现锡安城所象征的自由、无约束和反叛的寓意,真可
以谓点睛之笔。

二言:在第一集里,塞佛约干员史密斯在矩阵里的一家餐馆里会面,
商谈背叛事宜,塞佛用刀叉举起鱼肉说:“我明知道这个鱼根本没有
味道,但我还是喜欢吃这个。”干员戏称塞佛为“里根先生”,。联
想起我最近读到的一些有关里根的生平,真是一番耐人寻味的巧合。

  最近美国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制作了电视连续剧《里根一家》,
点明了里根总统因出於恐同偏见而延缓了艾滋病防治政策的及时出台,
这番描写招致了一些保守人士的抗议,他们找人在媒体上作证,表明
里根夫妇和演员洛克·哈德森是一生之交,他们早知道哈德森是名同
性恋者,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在哈德森因感染艾滋病而病
入膏肓时,里根夫妇非常关注他的健康,经常捎去问候。他们想要说
明的,里根并非外界所说的恐同分子,而在媒体上出面作证的就是哈
德森生前的最后一位男友。

  里根夫妇都曾经是演员,来自好莱坞,我觉得在私人的层面上,
他们可以成为同性恋者的挚友,但他们更强烈地盼望在政坛出人头地,
但一旦到了政治的层面上,这对夫妇就象塞佛一样,需要将自己来一
番改头换面,告别锡安城进入了矩阵,因为锡安城里缺乏他的所需,
虽然他明知矩阵中的一切只是虚幻的浮华。克林顿和希拉利之间也是
一样,两人刚下空军一号时,总是不忘亲密地拥抱在一起向前走,给
出一种和睦恩爱的形像,因为他们知道电视台的新闻摄像机正对着他
俩。

石洋:在第三集里,尼尔在火车站见到了印度人的程序员,他正带领
妻子和女儿,等待前往矩阵,他告诉尼尔,自己出於对妻子和女儿的
爱,准备回归矩阵。这番妥协让我想起了曾经有过密切交往过的一位
朋友,他本人并不信教,但我几年后遇到他时,他说刚从教堂参加礼
拜回来,我问起他对於教会的感受,他说这样做只是因为感到教会对
於他的子女成长有所裨益,所以不信教的他也带着子女去做礼拜。

  那位印度程序员是来自第二代矩阵,他对矩阵的回归并非完全出
於失望,但他们一家携带了人类特有的情感──爱,难怪他们的女儿
萨蒂在影片结束时成为新一代先哲。

石洋:你在前面提到过,《黑客帝国》借用了宗教内容或者框架,但
我并不认为这是一部宗教影片,当然信教或者了解宗教历史的人会对
其叙事结构产生共鸣。比如在第三集的结尾,尼尔通过落败打入了干
员史密斯的身体,导致了史密斯的内爆。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在里士
满居住时遇到的一位浸洗教会的女士。浸洗教会是各基督教派中最恐
同的,但该女士对於同性恋者的权益非常支持,我问她为何不干脆转
往其它较为开明的教会时,她的回答是:“浸洗教会已经够疯狂了,
它需要理智。”这位女士的表弟就是名同性恋者,她就是通过表弟了
解到很多有关同性恋的准确信息,从而改变了自己对於同性恋的看法,
拿这件事来做喻,你可以将该女士留在恐同情绪深重的浸洗教会,或
者其表弟对她的影响,类比于尼尔通过进入史密斯而去改变矩阵。相
比与第一集和第二集中的冲撞性对抗,尼尔在第三集中终於选择了
“渗透”。

二言:有意思的是,最近美国圣公会有了第一名公开的同性恋者担任
主教,我在看尼尔在《矩阵革命》中看似自愿被干员史密斯同化但最
终导致所有干员的毁灭时,就想起了那位主教以及他在教会内的支持
者,他对於圣公会甚至对於基督教会的影响是不可限量的。

  史密斯在影片里的角色是干员,即Agent,我觉得这个称谓非常贴
切。很多人将他看作是个具体的人物或者坏人,其实不然,即他是某
种势力的表现或者象征,他只是担任执行指令的工具而已,比如教会
或者神职人员等就是上帝的干员。

  我对於第二集中史密斯能够不断自我复制的镜头深有感触。比如
他先和尼尔进行一对一格斗,然后你见到他可以将经过的路人──其
中有上班族,有家庭妇女──都复制成自己,加入了攻击和压制尼尔
的队伍。

  以上的镜头让人想到了教徒,他们虽然年龄、性别和社会背景方
面不尽相同──电影里他们可能是西装革履的上班族,也可能刚从食
品店采购回来的家庭妇女,而在现实生活中甚至包括你的父母、兄妹
和朋友──但一旦受到同一本经书或语录的洗脑后,他们就犹如被塑
成了一致的面目,蜂拥而上地加入压制异己的队伍,就象电影中众多
面目相同的干员史密斯发起对尼尔的群攻。

石洋:来自规范的压制是贯穿《黑客帝国》三部曲的主题。我觉得影
片中机器拿人来作电池的隐喻(metaphor)尤其值得回味。设计师说,
第一代矩阵呈现出完美的数学结构,这无疑让人想起了伊甸园,但这
代机器没有关注到人的自主意识──也就是蛇的诱惑──会反抗机器。
第二代矩阵采用法国人梅洛文奇设计的暴政体制,这种方式再次被证
明无效。第三代则选择了曾令人类感到相对满意的二十世纪末,这个
时代与暴政相比,显得更为人道一些。而人类在第三代矩阵里,也能
够更有效率地为机器提供能源。

  我觉得第二代与第三代矩阵之间的演变真是个绝妙的隐喻。前几
天我在公司里上班时,接到了有关“家庭日”的活动通知,即公司安
排某一天让职工带子女来上班,还为孩子们准备了礼物。看着这封公
司电邮,我豁然开朗──我们自己就生活在第三代矩阵里!不管是社
会保障制度的确立和完善,还是公司推行灵活上班时间制,或者为雇
员的同性伴侣提供配偶待遇等,这些改进犹如《黑客帝国》里的矩阵
升级,其目的在於让人能够更有效率地服务于机器。

二言:当然,即使第三代矩阵的出现,仍然无法排除第二代矩阵的某
些程序继续蜷缩在某个角落里苟延残喘。一年前我经过新泽西州时,
一位朋友开车带我经过一幢封闭的旧式厂房,他告诉我这里面其实是
个血汗工厂。可以想象里面一些亚裔奴工在工头的监督下,从事着低
于最低合法工资的工作,就象狄更斯小说所描绘的社会情形──这就
是梅洛文奇暴政制度的残云。

石洋:可以说,《黑客帝国》用科幻的形式来解读现实世界的很多方
面,诚如《英雄》借刺秦来影射当代中国的政治现实,但编导刻意呈
现出模糊,并将之作为商业大片推出,使得它们面向尽可能多的观众
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争论纷呈,甚至出现谩骂和赞扬对立的局
面。

二言:无独有偶的是,《黑客帝国》的编导沃查斯基兄弟和《英雄》
的编导张艺谋对於影片究竟要传递什么信息都三缄其口,这就给予观
众足够的想象、思考和争论空间。对我来说,这也使这两部作品比那
些主题鲜明、基调明确的影片更有看头。很多影片所要传达的信息太
过鲜明,包括那些受到舆论一致好评和赢得诸多奖项的影片。在这些
影片中,编导往往明白无误地向观众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但这
同时也限制了观众的思考,使人只能被动地进入影片,即使有些影片
所要表现的人物可以非常令人感兴趣,或者所蕴含的主题是饶有争议
的。比如说,不管是《哭泣的游戏》还是《现代启示录》还是《对她
说》等,观众总能够清楚地感觉到编导的意图和立场所在,所以编导
和观众之间是一个“授”与“受”的关系,或者说编导已经代替观众
去思考。而《黑客帝国》和《英雄》则刻意呈现一种模糊,我觉得这
样能够刺激或迫使观众主动投入到影片中去,同时也是对观众的挑战,
而互联网上对这两部片子的很多恶评就是因为评论者无法应对这种挑
战,觉得自己受到了影片的愚弄。当然,假如你只是希望完全不动脑
子地欣赏银幕的画面,这两部电影也能够同样给予你享受和满足。

石洋:从《黑客帝国》和《英雄》所遭遇的评论来看,它们确实启动
了一些观众的脑子。

二言:这就是贡献。
──────────────────────────────
【新书鉴赏】

◆      同志爱情小说《漂洋日记》出版
  
  同志爱情小说《漂洋日记》于2003年12月由长江文艺正式出版发
行。作为国内正式出版的第一本严格意义上的以同性爱情故事为题材
的小说,它的问世将是一次思想上的巨大冲击。

  这部小说以一种回忆式的口吻娓娓道来,真实地讲述了一个普通
的男孩子夏冬不同寻常的感情与生活经历。他在百般的挣扎中追寻自
我,试图在艰难的人世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小说选择生活中隐蔽
的一面,探讨了社会与自我、爱情与自我等深刻问题。此文行文真挚
动人,风格清新纯真,曾经打动了无数的网络读者,熨帖了人们敏感
多情的心。

  与之前市面上曾经出现过的同志小说相比,这本以第一人称叙述
的《漂洋日记》结构新颖,人物刻画生动细致,栩栩如生,更能称之
为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该书的作者小杰为留美网络人气作者,以
此书在网络上得到读者广泛的共鸣,获得如潮好评。
  
  世界在每个人眼中如此的不同,而该书无疑提供了另一种视野和
感受。它将引领读者走进一片熟悉又陌生的天空,感受不一样的人生
和思想冲击。该书的出版意味著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生活中真实存在
的同志群体。我们将会看到,社会更加宽容地对待游离边缘的同性恋
人群,接纳这些同样属于它的异色孩子。

  长江文艺出版社是大陆三大文艺出版团体之一,此次推出《漂洋
日记》这一长篇同志爱情小说,是一次投石问路的大胆尝试。

◇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男孩与男孩之间的爱情故事。清秀内向的男孩夏冬,童
年时在家中偶然发现一本没有结尾的日记,从此这本神秘日记里的故
事似乎在暗示夏冬的命运,逼迫他反抗,却又令他无法自拔。后来,
夏冬携带这本日记,飘洋过海来到美国,而伴随著艰辛曲折的漂泊生
涯,展开了一段真实感人却又扑朔迷离的恋情。那么这日记与夏冬到
底有何关联呢?日记的结尾又将如何?夏冬的未来呢?这就要请您从
书中找到答案了。或许,这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个夏冬,为了追求不
寻常的生活和爱情而挣扎著。然而他们的未来又将怎样呢?

◇ 作者简介

  作者小杰,生于北京,中学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后留学美国,
并获得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现任职于硅谷一家自控公司,负责亚太
地区的市场开发和管理。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漂洋日记》,《心
动少年时》,中篇小说《北京三日》,短篇小说《振》,《落落和宝
儿》,散文《父亲》,《金山夜话》等。

通讯地址:武汉市武昌雄楚大街268号,湖北出版文化城,
     主楼B座9层 长江文艺出版社
邮政编码:430070
联系人:韩敏
联系电话:027 87679363, 87679362,87679354
责任编辑:013871515045, 027 85666780
电子邮件: xiaojie@vip.china.com 
──────────────────────────────
【同人笔林】

◆        墓草同志诗歌选(廿二)

         ·致被埋没的老诗人·

       你出生于五十年代
       论名气你没有八十年代生的
       春树妹妹的名气大
       而你是写诗的老男人
       在民刊上从没发表一首小诗
       你说你勃起后比北岛的活儿还大

       没有人见过你的勃起
       所以你比朦胧更朦胧
       你说你现在还坚持写诗
       你说你现在还不急著出名
       也就是说你还苟且偷生著

       你躲进自家院子关上大门
       骂这个时代不是你的时代
       曾经属于你的八十年代啊
       你却睡的像一具女尸

2003.5.31

          ·天堂已被查封·

       我今夜什么也不给你
       请你去基督教借把钳子
       把十字架上的钉子一颗颗拔下来
       请你带我去洗桑拿
       然后借钱给我买件内裤
       我要到广告公司去打工
       第一件事是策划出版一本畅销书
       书名叫《天堂已被查封》

2003.6.18
──────────────────────────────
《桃红满天下》网址:http://www.csssm.org

电子信箱:taohongcsssm@yahoo.com(中英文兼容)

《桃红满天下》编辑部成员:
总编: 二言  eryan_lin@yahoo.com         
编辑: 杨青  宋诚
    杰夫  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