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       双│
│ 19    ♀♀ 桃 红 满 天 下 ♂♂      周 │
│   期   ≈≈≈≈≈≈≈≈≈≈≈≈≈≈≈     刊  │
│                              │
│   1998年5月12日出版 1997年9月5日创刊   │
│                              │
│    北美华人性别与性倾向研究会(CSSSM)主办    │
│                              │
│     【总编】二言  【编辑】杨青 一菁 刘星     │
└──────────────────────────────┘
──────────────────────────────
            本 期 目 录
──────────────────────────────
①  【新闻摘要】哥伦比亚同性恋权益运动近况
         加拿大最高法庭要求阿尔伯塔省保护同性恋者
         塞浦路斯主教攻击同性恋
②  【说三道四】从市场学看《爱伦》的停播
③  【生命伦理】父母的追悔
④  【读者文摘】爱情最美好之处
         ──谈王小波小说手稿《似水柔情》
⑤  【历史回顾】“医治”同性恋的13种“疗法”
⑥  【同人心语】变性丽人的情爱悲歌(上)
⑦  【同人笔林】这是我爱着的男人
──────────────────────────────
【新闻摘要】

◇        哥伦比亚同性恋权益运动近况

  哥伦比亚宪法法院于3月26日裁决,私立教会学校不得开除同
性恋学生。在这以前,两名同性恋学生曾因经济原因而停学,但当他
们申请复学时,遭到校方拒绝。

  法院在裁决书上写道:“同性恋作为一种人性状态,其特定的生
活方式应该和其它生活方式一样受到平等对待……法院清楚地看出,
作为被告的校长,其职责在于负责制定教育规划在使各方学生相互联
合,但他却从偏见和不宽容出发行事。”

  宪法法院还将对同性恋者能否执教的问题展开辩论,并作出裁决。
同性恋权益活动分子杰蒙·灵康对1979年制定的有关禁止同性恋
者执教的法令提出挑战,貌7b为该法令“违反了现代科学的准则”。

  另外,20多个同性恋组织将于5月17日在首都波哥大举行大
游行,并宣布6月21日至28日将是“首届国际狂欢节──庆祝文
化多元性周末”。

◇       意大利政党领袖攻击同性恋教师

  意大利右翼政党民族联盟领袖吉安弗朗哥·费尼于4月2日在接
受电台采访时说:“如果你问我一位公开的同性恋者能否执教,我的
回答是否定的。我知道这一回答会遭到知识界的强烈反对,但我相信
95%的意大利人和我的看法是一样的。”

  然而教育部长鲁吉·伯林格似乎是属于另外的5%,他说:“个
人自由受到宪法保护,我们不应该对它施加任何限制。”

◇    加拿大最高法庭要求阿尔伯塔省保护同性恋者

  阿尔伯塔一所教会大学的同性恋学生德尔温·里安德七年前被校
方开除,为此他对校方提出起诉。4月2日,加拿大最高法院以七比
一的投票裁定:阿尔伯塔省的《个人权利保护法案》没有关于性倾向
的条款,因而违反了加拿大的《人权和自由宪章》。该裁定命令阿尔
伯塔省立即将“性倾向”一词列入其人权条款中。

  “把同性恋者排除在保护之外,就等于对所有的阿尔伯塔人说,
以性倾向为理由来进行歧视是被允许的和被接受的。这种歧视对男女
同性恋者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最重要的是对他(她)们造成
的心理伤害。恐惧歧视自然会使人想法设法隐瞒自己的身份,而这给
同性恋者的自信心和自尊带来极度影响。”法院在裁决书上写道。

  原告德尔温·里安德今年32岁,当他得知这个裁决后,对记者
说:“我终于赢了!……在过去的七年里,阿尔伯塔省政府四处叫嚣,
闹到最高法院,企图继续延续对同性恋者的歧视,可谓竹篮打水一场
空。”

◇       以色列民政部门颁布同性配偶待遇

  以色列民政委员会已决定给雇员的同性恋伴侣提供配偶待遇和劳
保。至此,以色列的国家部门中只有国防部和军队还未提供这些待遇。
1992年的法院裁决已命令所有的私营部门为雇员的同性伴侣提供
配偶待遇。

◇         塞浦路斯主教攻击同性恋

  塞浦路斯正在申请加入欧洲联盟,但先决条件之一是遵守欧洲人
权法院的规定,将同性恋非刑事化。如果同性恋继续在该国被列为犯
罪,欧洲委员会将对塞浦露斯的申请不加考虑。对此,塞浦路斯希腊
东正教大主教克利索斯托马斯在《塞浦路斯邮报》上提出了对同性恋
的攻击:“如果我们不坚定立场,告诉欧洲这种纵容不但违反基督精
神,而且有悖于我国的道德标准,那么他们迟早会对我们说,如果要
入盟,我们必须人人成为同性恋者。如果你说同性恋没有错,那等于
是在鼓励同性恋,那么这里将遍地充满同性恋者……同性恋违反了创
世主的法令,也违反了自然之律。上帝创造雌雄男女是为了动物和人
类的延续,而同性恋与这个目的背道而驰。我们教会认为将同性恋非
刑事化违反了神圣与人的尊严。”

  据塞浦路斯大学于4月7日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表明,74%的
公民认为同性恋是错误的,但年轻人对同性恋显示出较大的宽容。接
受调查者中,18岁至24岁的人75%认为同性恋应该被非刑事化,
而60岁以上的人中只有8%的人持这种看法。

  欧洲联盟由15个计划走向联合的欧洲国家组成,其最高法院是
位于卢森堡的欧洲司法法庭。欧洲委员会由40个宣誓保护人权的国
家组成,其司法中心是位于法国斯特拉斯堡的欧洲人权法庭,旨在执
行1952年通过的《欧洲人权和基本自由保护条约》。

◇   以女同性恋为主题的书被选为新西兰最佳年度书籍

  女同性恋作家保拉·布鲁克斯的有关女同性恋青少年爱情故事的
《勇气、真理和前途》于4月9日获得《新西兰邮报》年度最佳儿童
书籍。

  “我一直想写爱情故事,但我不知道怎样来写爱上了一位男孩,
因为这不是我的生活经历。”布鲁克斯说。

  基督教传统党领袖格兰姆·卡匹尔称这项奖为“我们的孩子们所
要被迫面对的一种道德沦丧”。

◇        墨西哥城将举办同性恋论坛

  墨西哥城联邦立法委员会和市政厅将于5月13日至15日举办
“保护同性恋者权益立法论坛”。

  “对同性恋者的随意歧视、排除和隔离严重影响了他们生活的各
个方面,使他们遭受家庭的抛弃,社会的贬损,警察的敲诈与殴打,
被开除工作,被赶出住所,以至于被残杀而凶手却能逍遥法外。”该
城最大政党──制度革命党负责人大卫·桑切斯·卡曼科说。

  举办论坛的原因是在于据当地的媒体报导,越来越多的同性恋墨
西哥人因不堪忍受国内的不宽容气氛而逃往美国寻求避难。

  “由于身心受到伤害而离开祖国,者不仅打乱了个人的心灵,而
且伤害了国家的尊严。”桑切斯说。

  该党将展开保护同性恋者权益的宣传,呼吁同性恋者是社会中“最
容易受伤害的族群之一”。立法人员将向所有关心这项工作的非政府
组织、公民、职业人员和调查者徵求建议,以改善同性恋者的状况。
与此同时,同性恋组织也在筹办一系列有关教育、性多元化、人权、
健康、劳保、社会参与、立法和禁止司法人员滥用职权等讲座与活动。

◇    德国女同性恋者被允许与其纳米比亚伴侣相守

  纳米比亚最高法庭于4月3日批准允许一名德国同性恋者在该国
的居留权,因她与其纳米比亚的同性伴侣处于长期关系,并对纳米比
亚做出了贡献。这项裁决推翻了内政部先前否定居留权的决定。

  纳米比亚人丽莎·福兰克争论说内政部的移民署不允许她的同性
恋人居留该国的决定违反了有关使她的平等、隐私和自由免受歧视的
宪法权利。

  纳米比亚总统萨姆·纽约玛曾经多次攻击同性恋者。1997年
4月他称同性恋者“不应该堂而皇之地打搅我们社会。”1996年
12月,他曾说:“同性恋者必须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抛弃,我们必须
采取一切措施谨防和打击对下一代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势力。”
──────────────────────────────
【说三道四】

◆        从市场学看《爱伦》的停播

             ·二 言·

  情景喜剧《爱伦》是不仅是去年美国娱乐界的一件大事,而且在
全社会轰动。四月份《爱伦》播出亮相一集,创下了最高的收视率,
女主角爱伦·德约内尔获电视艾美奖的最佳剧本(她自己编写了高质
量“亮相”一集),此外还获最佳女主角提名。除了来自基督教会的
反对意见外,《爱伦》“亮相”普遍受到舆论好评,更令同志圈骄傲。
作为第一部以同性恋者为主角并反映同性恋者生活的情景喜剧,《爱
伦》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

  但自“亮相”那集播出后,《爱伦》的收视率开始急剧下跌,虽
然此后推出了一些佳集(如第一百期里两度奥斯卡奖得主、英国著名
演员艾玛·汤普森克串“亮相”,风趣而韵味十足),但今年三月中
旬美国广播公司(ABC)临时决定暂停播出,这不仅对爱伦本人,
也是对同志圈的一个打击。然而《爱伦》的停播,并不是节目本身的
质量问题,而是市场作用的结果。

  《爱伦》自五年前开播以来,曾一度最列为最受欢迎的情景喜剧,
但后来收视率从第四位下跌到四十几位,究其原因,是因为从来不见
爱伦与哪位男士撞出浪漫火花,虽有男士追求,但往往以爱伦的冷淡
和无反应告终,令观众的期望一次次受打击。在这种情况下,ABC
开始考虑暗示爱伦是名女同性恋者,消息传出后造成了一定轰动,激
起了人们的好奇心。在经过三个月的“千呼万唤”,爱伦终于在去年
四月“不抱琵琶不遮面”地面对广大电视观众喊出了“我名是同性恋
者”,引起举国喧哗。

  当时创记录的收视率在很到程度上是媒介在此以前竭力鼓动,把
公众的好奇心推到了最高点,但好奇心得到满足后,如果没有新的刺
激,往往不可能持久。比如在一个以异性恋占主导的封闭环境里,当
传言某人是名同性恋者,可能会激起周围很多人的好奇心(毕竟好多
人自以为还没有见过同性恋者),于是大家都想看看同性恋者究竟是
什么样,但看完后,他们的兴趣很快就会殆尽。至于同性恋者的幸福
与否,对于多数只着眼于猎奇的人来说并不重要。《爱伦》造成的轰
动效应在短时间内确实强烈,但情景喜剧作为一种定期节目,光靠“亮
相”这一针“强心剂”不可能维持观众那份已经得到满足的好奇心,
因为很多人对人物爱伦的个人生活并不会抱有很大兴趣。

  美国以同性恋者为主角的电影《鸟笼》和《亮相前后》去年轰动
一时,曾在几个星期列票房第一,就是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除了
由大明星担纲外,前片是利用了观众对易装者的好奇,后者的男主角
虽然也有“我是同性恋者”一句,但根本没有触及人物的感情世界。
尽管人物与观众的性倾向不同,但观众从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剧中人物,
自我感情并没有受到震憾,保住了感情上的安全感。另外,电影故事
片并非连续剧或系列节目,无需定期推出,所以靠同性恋这针“强心
剂”后就能捞回制作成本。

  如果自“亮相”那集后,《爱伦》主要反映同性恋以外的生活,
也许能保住很多异性恋观众,但新拍的《爱伦》基本上围绕者女主角
的感情生活,特别是她与女友之间的感情纠纷,严肃性与教育性远远
高于其它情景喜剧。情景喜剧本来在于让人放松消闲,但《爱伦》却
迫使多数异性恋观众进入一个他们无欲触及的思考境地,这种严肃性
固然能吸引一部份知识观众,但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未免曲高和寡,
“看着太累”。更重要的是,同性恋的主题本来就给节目框定了一个
相对狭小的观众圈,即同性恋者将成为主要观众。

  男同性恋者和女同性恋者是坚实的政治同盟,具有很多共同语言,
但是由于男男交流与女女交流在情感上是两条平行线,女同性恋者的
感情纠纷较难引起男同性恋者的同感与共鸣,反之亦然。同性恋电影
节就是个典型的情形,反映男同性恋者的电影很难吸引女同性恋者进
场,而同时男同性恋者几乎不会光顾以女同性恋为主题的电影。这种
情感表达的两极分化是由性别不同而引起的心理结构与主观感受的差
异,而这种自然分化并不是教育和说服所能改变的。很多男同性恋者
对《爱伦》所传达的社会信息感到欣慰,但对爱伦的感情纠葛并不以
为然。据笔者的观感,很多男同性恋者确实关注“亮相”那一集,因
为毕竟是大众电视的破天荒之举,但对爱伦的谈情说爱并不抱有强烈
兴趣。

  另外一个公认的事实是,虽然男同性恋者被很多异性恋男子所看
不惯,但却容易获得同为弱势族群的女性的同情,但女同性恋者则没
有那么幸运。同性恋女子不理会男子的强权与优势,这不但使作为社
会强势族群的异性恋男子感受到威胁,而且使习惯于处于弱势的异性
恋女子也感到难以认同。《鸟笼》(Birgcage)与《亮相前后》(In
and Out)以及现在上演的《柔情另投》(The Object of My
Affection)能赢得广大女性观众,但至今还没有一部以女同性恋者为
主角的商业片推出,其原因之一就是市场太狭窄,不可能赢利。《爱
伦》过份描绘女同性恋者的生活,就等于失去了很多异性恋男性观众、
异性恋女性观众以及多数同性恋男性观众。女同性恋者占人口的比例
本来就相当低,靠她们来维持收视率几乎不大可能。

  美国情景喜剧的很大一部份观众是青少年,但自亮相那集后,
ABC迫于右翼的压力,在节目播出前贴以“未成年者不宜”的告示,
使很多家长不敢让子女观看此片,因此观众群大为减少。

  虽然《爱伦》停播对同性恋社区来说是个打击,但爱伦的亮相本
身就是社会进步的表示。虽然这种进步还没有达到可以令人欣慰的地
步,但爱伦与《爱伦》却迫使很多自以为身边没有同性恋者的人认识
到,同性者到处存在,只是他(她)们迫于主观和环境的原因不敢坦
白而已。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爱伦》播出持续了四年,但爱伦的亮
相使人物的形像改观,因为很多曾经喜欢该剧的观众现在不得不正视
其喜欢的人物是个同性恋者,光从这点来看,撇开收视率不谈,《爱
伦》已经是意义非凡。
──────────────────────────────
【生命伦理】

◆           父母的追悔

         ·Alexander D. Nakatani·

           ·石洋 翻译·

  我和妻子珍尼都土生土长于夏威夷,在密歇根大学就读时相识,
当时我攻读公共服务硕士学位,她攻读教育学学士学位。毕业后我们
在加州的圣何塞工作,现在我们已退休,定居在夏威夷。

  我写这封信的原因是因为夏威夷不久将举行公民投票,以决定是
否赞同同性恋婚姻。

  这里我想谈一下发生在我们家庭的事。

  我和珍尼曾经有过三个儿子,但现在已无一幸存。1986年,
次子格莱克在圣地亚哥与其他两名男子发生口角而被枪杀,年仅23
岁。

  我们的另外两个儿子格兰和盖尔都是同性恋者,但他们一直对此保
持缄默,直到临近高中毕业时我们才从他们的朋友那里听说。1988
年,在一段痛人心肺的八个月中,我们相继得知格兰和盖尔已感染艾
滋病病毒。1990年格兰去世,四年后盖尔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1988年,当得知他俩即将离去,我们开始审视家庭生活的各
个方面,试图解释这个悲剧的源由。从那以后,我们一直感慨甚多,
但珍尼和我最感痛心的是,从很多年以前开始,我们就一直不知觉地
伤害着格兰和盖尔。

  我们一直漠视格兰和盖尔从小到大都是同性恋者的事实。虽然他
们在童年和少年时期显露出的某些迹象早就应该使我们注意到他们特
殊的情感世界,但我们一直自欺欺人地试图对此加以否定,不敢也不
想面对现实。我们对同性恋不甚了解,即使有所听闻,往往也是贬损
有加。

  与异性恋的朋友相谈时,我们时不时地模仿同性恋者的举止来作
调侃,取笑同性恋者更是司空见惯,全然不知格兰和盖尔就在身边承
受这些污辱。当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同性恋者时,我们也没能告诉他们
这并不是坏事,我们依然爱他们。盖尔后来告诉我,家庭教育的缺陷
与社会对同性恋者的偏见和不宽容,使他们感觉到人格处处受贬。

  盖尔清楚地告诉我们,同性恋者仅仅因为他们的性倾向与多数人
不同,他们就一辈子承受这种无所不在的、具有强烈摧毁力的人格贬
损和心灵伤害,使他们倍受抛弃,孤立无助,抬不起头来。

  这种贬损和伤害发生在人际、心理、社会、家庭、文化、政治、
法律、宗教和经济等各方面及各种程度,并已经深入到我们社会的各
个角落。这种伤害之强烈使很多孩子从懂事起,就开始可能把某种外
界的贬损转化为自我贬损,从而认为这些人格贬低是针对他们而来的。

  如果没有足够的爱与教育,没有足够的认识和技巧来处理这种贬
损,孩子和年轻人很可能将这种外界的压力转化为内心的压力。在成
长时期,同性恋青少年想方设法消除他们内心这种与多数人不同的根
深蒂固的痛苦欲望,而这种痛苦并不是其他不具有这种欲望因此也无
需承受贬损与伤害的异性恋者所能理解和体会的。

  盖尔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在羞辱感的笼罩下,他试图通过沉默来
掩盖他的同性恋身份。他尝试各种办法改变自己,但都无济于事。在
这种绝望心态的驱使下,毫无社会经验的他踏入了同性恋的圈子,希
望在那里找到承认与安慰。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一系列高危行为,
最终使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盖尔在临死前,向我们坦言了这种人格贬损对他的身心造成的巨
大伤害。看着他在病床上奄奄一息,我们意识到自己也曾经参与对他
的贬损与伤害,禁不住感到不寒而栗──原来我们的手上就沾染着他
的血。

  我相信很多家庭也经历了或将会经历发生在我们家庭的这种不幸。
当个人、家庭、文化、社区以至社会制度推行和支持对同性恋者的贬
损和伤害,并把这种贬损和伤害视为合法的同时,我们就知觉地或不
知觉地将这种贬损的信息传给了众多子女,从而使很多年轻的生命遭
受本来可以避免的死亡。

  我们剥夺了这些同性恋子女的希望、快乐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而以困惑、绝望、自我否定、恐惧和孤立的情绪取以代之,我们说他
们应该为自己的性倾向感到羞耻,我们要求他们对自己的痛苦保持沉
默。

  反对同性恋婚姻就是这种贬损和伤害的强烈表现与延续,就是误
导异性恋子女继续歧视他们的同性恋同辈,就是继续让我们的双手沾
染同性恋子女的鲜血。

  对于那些以“救救我们的孩子”为口号而反对同性恋婚姻的人,我
要对他们说:“救救所有的孩子,不管是他们是否受到仇视与歧视。”

(转载于《檀香山广报》98年2月16日)
──────────────────────────────
【读者文摘】

◆          爱情最美好之处
             ──谈王小波小说手稿《似水柔情》

            ·艾晓明·

  在北京八宝山向小说家杂文家王小波先生告别的悼念仪式上,我
遇到导演张元,听他说,五月份,由王小波编剧他导演的影片《东宫
·西宫》,要在香港出影碟了。这个片子曾获阿根庭国际电影节最佳
编剧奖,是中国人在国际上获得的第一个编剧奖。我们在国内暂时还
看不到片子,但我找到了编剧王小波的手稿,小说形式的手稿,题为
《似水柔情》。故事是这样,在一个小公园里,有一个派出所,有一
个小警察来上班,他收到一本书,扉页上印着:“献给我的爱人”。
与此同时,所有的人都在窥测他的表情,在他们看来,小警察很动情,
很肉麻。而小警察这时就跑到外面去,(写书的人──阿兰在更遥远
的地方,编剧说他在香港),在他的回忆中,那个晚上重现了一遍。

  那个晚上开始是这样的,这个公园是个同性恋聚集的场所,容貌
出众、整洁乾净的小警察小史不知道他是公园里的大众情人。而他在
值夜班无聊寂寞时,就要到公园里抓一个同性恋来作伴。作伴就是消
遣对方的意思。这一天,他碰巧逮住的是阿兰。这件事是一个偶然,
但事情发展下去,这个晚上却很不寻常了。

  我们都知道,警察在社会上代表的是一种权力和规范,而在中国
内地,很长一段时间,同性恋是被当作社会丑恶现象的。我记得七十
年代末,我在一个煤矿中学教书,突然有一天在机关的墙上看到大标
语:打倒流氓鸡奸犯!当时同事们议论纷纷,为单位里又破了一个案
子激动不已。但如实相告,如果学生问我什么是鸡奸,我是不知道的。
我问一个已婚的同事,她也就是暧昧地一笑,并不告诉我。当时的偏
见和无知混在一起,这是题外话了。我只能说,就在八十年代,人们
对许多问题也还是抱视而不见的态度的,既不去了解,也不去研究,
诸如同性恋问题就是如此。这也正如小说的作者王小波在他和妻子李
银河进行的一项《关于中国男同性恋问题的初步研究》的报告中所说:
“现在我们都知道纳粹分子对犹太人犯下了滔天罪行,但是知道他们
对同性恋者也犯下了同样的罪行的人就少了。这是因为犹太人在道德
上比较清白无辜,同性恋者在多数人看来就不是这样的,遇到伤害以
后很少有人同情,故而处于软弱无力的境地。”

  在王小波的故事中,小警察是高高在上的审判者的角色,“被逮
住的同性恋就如一些笼子里的猴子。”阿兰向小史交代自己是怎样的
一种同性恋法,他就从童年讲起。这些个人的经验和想象是这个剧本
可能的不同凡响之处,编剧的想象力和他对同性恋者的了解将呈现在
这里。因为我们还知道,在中国之外,写同性恋的作品不乏其例。有
根据阿根庭作家普伊格的小说改编的电影《蜘蛛女之吻》,有以李碧
华的作品为本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有白先勇的小说《孽子》。
这些作品,《蜘蛛女之吻》较多地设计了同性恋者本身的想象层面,
是一部以独特想象来抗衡简单的社会偏见,营造出别致的艺术氛围的
作品,而后两部则较多与社会历史相涉。以《霸王别姬》为例,它在
国内有争议之处是因为涉及了同性恋,但引起观众共鸣之处则是它对
动乱时代个人悲剧的展示,并不是同性恋本身。因为在那个时代,任
何个人都可能卷入悲剧,不需要什么理由。同性恋也就是不成其为理
由的受迫害之任何理由的代码而已。而影片《霸王别姬》也就在它题
材涉及的特殊层面受到质疑。例如,香港学者也斯在谈到民族电影与
香港文化身分时,就认为,《霸王别姬》“似乎尝试‘透过主角性别
问题,看到中国人的悲剧’,仿如詹明信所说的,通过个人情感,竖
立一则国家寓言,正是第三世界文化的特色。但这个电影的问题也正
是出在个人情欲与国家民族文化的寓言性联系上。”“导演用非常煽
情的手法,把同性恋处理成受迫害而形成的牺牲,这代表了导演对性
别问题比较狭隘的看法。”另一位台湾学者廖炳惠认为,《霸王别姬》
在文类上是矛盾的,它在内容上虽然是采取戏剧的方式,来展现微妙
的性别关系,但在叙述方式上却是用史诗的叙述模式来对整体民族文
化历史的发展做一种宏观式的展现。这样做的问题会出在,“其中史
诗模式笼罩了艺术家的微渺存在及其性别认同,性别认同此一主题仅
是政治变化之下的小个案,而且被贬至边缘的地位。”这样,它没有
脱出刻板方式呈现同性恋的身分。

  王小波的《似水柔情》在很多篇幅中让阿兰这个同性恋男子作了
叙述主体,以十分直接的方式切入同性恋的内心世界。没有绕远路,
也没有言在此意在彼。他探讨的就是同性恋者对自己的辨识和他们因
其特殊的性别取向而与周围人的关系。阿兰讲述自己寂寞的童年,对
母亲的软塌塌的乳房的感觉,上中学时对“强奸”等字眼的恐慌,羡
慕女同学“公共汽车”……他的初次同性恋经历。有意思的是小警察
的反映,如果他是个异性恋者,他对阿兰的叙述应该感到索然无味,
但在故事中,作者给我们的推理是,与其说他憎恶阿兰曾经获得的快
感,不如说他憎恶这种快感与己无关。这就是说,他身上早就有同性
恋的种子,或者他早就是个同性恋而不自知。这样他和他的案犯──
消闲对象不平等的关系就变得复杂化了。他的伦理感情和价值观念是
厌恶轻视同性恋的,他和阿兰之间是好人和贱人、训人的人和被训的
人之间的关系。但在他收到阿兰的书,重新回顾那一夜的经历时,那
一夜的对抗总是带有各种认同的意味,就是说,实际上,像所有真正
的爱情一样,带有把自己认出来,认出自己潜在真相的意味。

  我也说不出王小波是如何达到了这种效果,我想一个基本点是在
作者看来,同性恋并不构成犯罪,如果我们把阿兰与之发生性关系的
所有男性都换成女性,这个故事并无任何奇异。但与异性恋不同的是
同性恋并不被社会认可,这样同性恋者的心态就与异性恋不同了。当
他寻找恋爱对象以及爱人的时候,他的心态是被扭曲的。如果他认同
大多数人,他就必须与自己作对,纠正自己。但一种自然本能终归不
是像错误那样可以纠正。既如此,那么一个同性恋者只好退而求其次,
就是他自己承认自己贱。自轻自贱才能解决认同问题。这样他的爱情
就变成了在小警察看来一个又一个犯贱的故事,但在阿兰那里,这种
贱就是爱情的本质,因为它虽然是受虐一样并且是一个人喜欢、爱上
了受虐,但它是具有我们常人所不知的心甘情愿的一面。

  在阿兰的故事里,有一个层面是他经历的关于他自己和那个圈子
里的事,比方一个农村的小学教师对他的爱情。这是一种绝望的爱情,
也是一种绝望的奉献。这种绝望是贫穷。阿兰因其自身的年轻、漂亮,
决定要像爱一位帝王、一位百万富翁一样爱穷小子,并且因此感到自
身的富有,感到自己像一个神祗一样,可以在人间制造种种的意外。

  还有,对于在常人看来的性变态者,公园里的一个易装癖,小史
兴高采烈地拆开他的衣装带子,告诉他:你丫长痱子了。但在阿兰眼
里这种羞辱带有残忍的一面。残忍在于,对待杀人犯也比这体面,因
为你可以惩罚但不能羞辱一个犯人。这种感想对小警察却是个意外,
他没想到贱人也想得到尊重,就有哭笑不得之感。类似的意外发现和
哭笑不得的体会在这个晚上不止这一例。

  在阿兰的故事里,还有一个层面是他的书里的故事,就是很久以
后小史一边读一边回味的那本献给爱人的书。这样的结构在王小波的
作品中几乎是个品牌标志。他喜欢这种繁复的说故事方式,在他的人
物中,一个想象的世界几乎是不可缺少的。这个想象世界对人物的现
实处境是一个说明,也是一个补充,是人物对自己的注解,象征他的
欲望、匮乏和解脱。阿兰书中的这个故事发生在古代,说来说去总是
一个女子的被侮辱和摧残。这个女子是如此柔顺、温婉和美丽,这样
接受侮辱和摧残就变成了柔顺和美本身。在王小波的笔下,他就是这
样来理解一个同性恋男子的爱欲的,这种爱欲给常人的感觉是热爱受
虐,但在故事主人公那里则是唯一可能的爱与被爱的方式,所以这个
场面不免凄美;但王小波又不是认同任何一方的,他与两个自知和不
自知的人物都保持了距离,这个距离就是讽刺。他既写出人物(白衣
女人和刽子手)双方那种意识形态上的互相拒斥,又写出这种关系本
身的不同于异性恋之处──它只有在接受被虐的角色身分的情况下才
是可能发生的,从这个荒谬之处产生了受虐心理对虐人心理的反讽。
你看下面这个既凄美又讽刺的场面:

  阿兰坐在派出所里,感到自己是一个白衣女人,被五花大绑,
  押上了牛车,载到霏霏细雨里去。在这种绝望的处境之中,她
  就爱上了车上的刽子手。刽子手庄严、凝重,毫无表情,(像
  个傻东西),所以阿兰爱上他,本不无奸邪之意。但是在这个
  故事里,在这一袭白衣之下,一切奸邪、淫荡,都被遗忘了,
  只剩下纯洁、楚楚可怜等等。在一袭白衣之下,她在体会她自
  己,并且在脖子上预感到刀锋的锐利。

  她和刽子手从车上下来,在草地上走,这好似一场漫步,但这
  是一生里最后一次漫步。而刽子手把手握在了她被皮条紧绑住
  的手腕上,并且如影随形,这种感觉真是好极了。她就这样被
  紧握着,一直到山坡上一个土坑面前才释放。这个坑很浅,而
  她也不喜欢一个很深的坑。这时候她投身到刽子手的怀里,并
  且在这一瞬间把她自己交了出去。但是阿兰没有把这个感觉写
  进他的书。一本书不能把一切都容纳进去。

  作为异性恋者,我们大多数读者或许在这里要想一想,何至于因
为有一部份人的性别取向不同,就一定要领受一种贱民的身分,就只
有在认贱的情况下才能享受爱情。换一种角度,在一个社会的主流文
化形态之下,总是存在着与主流有所疏离的各种亚文化形态,就行为
方式、价值观念而言,不同与差异也是普遍的。这种不同,有多寡之
分,但如何能以多寡定贵贱?就算你派定少数人是贱民,这并不能消
灭这种分别,反而倒有可能在一种无可避免的共处关系中,被对方的
合作态度所羞辱。

  在这个晚上将近结束的时候,阿兰仔细化妆,以他邪恶的美丽诱
惑了小史。小史放走了阿兰,他明白,他可以回味这一夜,也可以不
回味。他可以招阿兰回来,也可以不这样。这件事的意义就在于,他
明白了自己是个同性恋者。他终于发现自己内心也有一种犯忌的冲动,
并且自己和阿兰是样的贱。

  这个故事还有背面的故事,就是阿兰和他的太太,太太在得知阿
兰进去了时,只说了一个字:该!但此后,她仍和他居住在一起。小
说对此种婚姻状况也有一个妙比:阿兰是个男人,这一点并不重要,
在骨子里,也是和她一样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之间的事,才
是真正的同性恋。我想,这是指他和她都同样地温婉顺从,都同样地
对各人的本能莫可奈何吧。故而后来当小史和阿兰两家人两对夫妇在
火车站分别时,也是一个滑稽的场面:两个妻子走到一起,两个丈夫
走在一起,其状有如两对同性恋。

  最后,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小警察被单位里的同事认为是最贱的人
了。要把他调走,但麻烦在于,“让你管男队,你老婆不答应,可也
不能让你去管女队啊。”作者说:“从这些话里,我们知道了同性恋
者为什么不堪信任:既不能把他们当男人来用,又不能把他们当女人
来用。”

  这个故事开始给人的感觉是滑稽,结尾却是对这个滑稽效果的疑
问。不仅不滑稽了,而且多少让人不安,有点伤感,为这些人物。他
们究竟做错了什么呢?还是那种的同性恋贱的观念有问题呢?正如王
小波所赋予阿兰的想法──一本书不能把一切都容纳进去一样,那么
留在书外的还有什么呢?卡尔维诺在他的《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这部小说中,对作家留在书外的思索给出种种描述,他说:“阅读就
是抛弃自己的一切意图与偏见,随时准备接收突如其来且不知来自何
方的声音。这个声音不是来自书本,不是来自作者,不是来自约定俗
成的文字,而是来自没有说出来的那部份,来自客观世界中尚未表达
出来且尚无合适的词语表达的那部份。”“一切书籍的下文都在彼岸
……”《似水柔情》的题目、阿兰这个名字,看上去似乎都有对易装
癖、反常性恋的婉转影射,然而属于书外的东西似乎不仅于此。同性
恋是一种具体的境遇,但人在生存和确定自己的立场时难免是要经历
种种被视为异类的境遇的。在这种情况下,书中对一种境遇的描述未
见得仅止于同性恋本身了。在遥远的地方,阿兰回忆过去,作者写到:
“他当然记得这些人,还有绝望。这就如经过一个站满了人的长廊,
站在你面前的人一声不吭地闪开了,一切议论都来自身后。这就如赤
身睡在底下爬满了臭虫的被单上。这是来自身后的绝望。”在小说的
结尾:

  小警察把阿兰的书锁进了抽屉,走了出去,走到公园门口站住
  了。他不知道该到哪里去。他不想回家,但是不回家也没处可
  去。眼前是茫茫的黑夜。曾经笼罩住阿兰的绝望,也笼罩到了
  他的身上。

  尽管如此,我不认为这个小说的主题是绝望。我倒是倾向于一个
不绝望的理解,犹如王小波的所有其它小说一样,在无出路的、以忍
耐俗世为终结的小说中,隐含着一个永恒的母题,是以反讽的形式,
对爱情这种东西,这种生命中堪称美好体验的东西的守护。犹如《黄
金时代》的结尾,陈清扬说:在那一瞬间她爱上了我,而且这件事永
远不能改变。在《似水柔情》中,隐含的,在彼岸的东西也是这个。
小说全是在一个回味的方式中展开的,它是对同性恋这个“恋”字的
一个界定,这个界定也体现在小说中的一句话中:爱情最美好之处,
是它可以永远回味。

1997·5·10
──────────────────────────────
【历史回顾】

◆       “医治”同性恋的13种“疗法”

            ·石洋 编译·

  从十九世纪以来,医生和宗教人士就一直试图同性恋欲望进行医
治,然而这种医治往往基于社会对同性恋的误解和不安,而不是所谓
同性恋的病理。事实上,没有一项疗法曾经奏效。

1.妓女疗法(19世纪晚期)

  通过与妓女性交,“性倒错”的男子可以感受对异性的欲望,然
而早期德国著名的性学家霭理士·海弗洛克认为“这种治疗往往被病
人不断回复的同性性交所打断,而且治疗有时还造成性欲错乱”。

2.婚姻疗法(19世纪晚期)

  如果“倒错者”有婚姻的选择,那么他们就能够变成“直”,即
成为异性恋者。纽约医学研究员威廉·哈蒙德曾给同性恋男子如下的处
方:“多与良妇交往,并努力从事一些抽象学科的研究(如数学等)。”

3.烧灼疗法(19世纪晚期)

  哈蒙德医生还建议同性恋者应该“每隔十天在颈部、脊椎和腰部
进行烧灼”来医治其同性恋欲望。

4.阉割/卵巢割除疗法(19世纪晚期)

  在二战前夕,医学界并不认为阉割是不人道的行为,很多医生认
为只要割除同性恋者的睾丸,就能消除其对同性的欲望。

5.禁欲疗法(19世纪晚期)

  如果同性恋是不能被医治的话,那么同性恋者只有选择禁欲,然
而天主教医生马克安德鲁·拉法洛维奇认为“以人们对宗教日益不在
乎的趋势,禁欲已变得越来越难”。

6.催眠疗法(19世纪晚期/20世纪早期)

  新汉普郡医生约翰·夸肯波斯曾扬言“对同性的这种不自然的欲
望就象花痴、手淫和通奸一样,可以用催眠来治疗”。

7.厌恶疗法(20世纪早期和中期)

  通过电击来奖励对异性的欲望,惩罚对同性的欲望。1935年,
纽约大学的路易斯·麦克斯医生说:“如果对同性恋者施以远远强于普
通程度的电击,那么他们对同性的欲望在每次治疗后都会大大降低。”

8.精神分析疗法(20世纪早期和中期)

  自从弗洛依德提出精神分析学说,不少精神病学家试图通过它来
“治疗”同性恋,虽然弗洛依德本人明确指出同性恋作为一种自然状
态,即不是病,也不是犯罪。1950年,爱德蒙·伯格谈到同性恋
是一种“心理受虐”,当事人无意识地陷入了一种自我摧残。治疗的
关键在于找到这种自我摧残的根源,比如培养对管教过度的母亲的反
感。

9.放射疗法(20世纪早期和中期)

  爱克斯光曾经被认为有助于减弱腺的过度分泌。1933年,纽
约的拉·佛雷斯特·波特医生感叹奥斯卡·王尔德如果晚生几十年,
“我们可以让他的胸腺接受爱克斯光放射,使腺部萎缩,从而抑制其
过份活跃的分泌。”

10.荷尔蒙疗法(20世纪中期)

  如果男同性恋者太显女气,或者女同性恋者太显得男态,那么从
理论上讲激素治疗可以使男性变得阳刚,女性呈现阴柔。不过连续的
治疗会引起不育和癌症等副作用。

11.脑叶切除术(20世纪中期)

  如果切除前脑的神经纤维,那么同性恋欲望(事实上还包括所有
的性欲以及正常的情感反应)就会被消除。脑叶切除手术在美国一直
持续到五十年代。*

12.美容疗法(20世纪中期)

  如果给予女同性恋者彻底的改头换面,让她们穿上典型的女性服
装,注意化妆和发型,就可以唤醒她们的女性意识,从而摈弃同性恋
欲望。可是,医生们似乎没有看到,很多女同性恋者外表和异性恋女
子毫无差异。

13.心理─宗教疗法(20世纪中期至现在)

  通过宣扬同性恋是罪,宗教人士试图培养求助者对上帝和耶稣的
负罪感,借此压制其同性恋欲望。

*:十年前在大陆上映的美国电影《弗朗西丝》,剧中主人公弗朗西
丝就是被迫接受脑叶切除,以压制她活跃的情感状态。
──────────────────────────────
【同人心语】

◆        变性丽人的情爱悲歌(上)

            ·谭智良·

       女儿国里人初长 木兰戏中性难分

  二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天,不知是上帝有意安排还是一时疏忽,蝶
衣作为一名男婴降生在黑龙江省J市一户普通人家。全家人欣喜万分,
因为他的前面已有了五个姐姐,父亲给他取了个很诗意的名字:“云
飞”。

  云飞长到两岁多的时候,母亲又为他添了个妹妹,这时家中发生
了变故。唱京剧的父亲与情妇私奔,永远抛弃了这个家庭,可怜的母
亲拖着七个孩子艰难度日。八口之家有七个女性,小云飞在这个“女
儿国”中一天天长大,这时谁也没有想到,这样的家庭环境对他的成
长意味着什么。

  母亲起早摸黑维持家庭生计,根本无暇照顾孩子。小云飞白天由
姐姐们领着跳皮筋,踢毽子,晚上七个人挤一个炕上,穿的永远是姐
姐们剩下的花衣裳,姐姐们还爱将他像自己一样打扮,扎上个小蒜辫。
邻居们都分不出他是男是女,都说他家有七个女儿,而他,在幼小的
心灵中也迷失了自己的性别。

  八岁时,母亲送他去京剧团学戏,团长问他学什么。他答:“学
旦角。”人家倒诧异了:“你不是男孩儿吗?”他摇摇头。而他的小
旦扮相非常漂亮,比女孩子还秀美。也许有父亲的遗传,他学得如鱼
得水,一把脆生生的嗓子把《玉堂春》、《拾玉镯》、《红娘》唱得
满堂红,成了团里的小童星。

  这一唱就是八年,他身心投入,沉浸于缤纷的戏服、五彩的脂粉
和千年一梦的戏剧中,分不清台上台下、戏里戏外,更莫辨雌雄。他
尤其爱唱《花木兰》,如果说有时他还想到自己是个男儿身,不如说
他认为是自己在女扮男妆,像花木兰。其实,还原为女儿身的种子,
早早就在他心灵深处种下了,这种子与日俱生,可怕地疯长着。

  数年后,当云飞看了电影《霸王别姬》时,哭成了个泪人儿。影
片中的主人公程蝶衣正是过于投入到戏中,人戏不分,雌雄颠倒,谱
成一曲人性悲歌。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因此,做了变性手术后,他为
自己取了个艺名:蝶衣。这是后话了。

       象牙塔里易性梦 男儿身怀女儿心

  云飞十四岁那年,含辛茹苦的母亲带着对丈夫的怨,对儿女的爱,
对人生的疲累撒手人寰。风雨飘摇的屋檐下,云飞与六个姐妹相依为
命,他幼小的心越发变得多愁善感了,常拿戏中的弱女子自比,自伤
自怜。

  十六岁时京剧团解散,云飞步入了社会。这时他越发“出落”得
像个清秀少女,留着长过耳背的头发,由于生理发育晚,变声期滞后,
说话声音更是女声女气的,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个姑娘。有好几次,他
去接上夜班的姐姐回家,经过偏僻小巷时,结果姐姐没被流氓拦截,
他自己反遭流氓调戏,而他惊叫起来,声音比女孩还尖。

  这时的云飞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变性梦,纠正“上帝的错误”;
另一个便是明星梦,追求艺术的人生。

  自京剧团解散后,云飞做过工人、售货员、小摊贩,还到一家建
筑工程公司应聘当上经理秘书。这其间他不停寻找机会,应考省话剧
院、青年剧团,可惜,过了一关又一关,最终都因他“太女性化”而
被无情地刷下来。

  一次次失败,一次次绝望,他越来越郁郁寡欢,越来越自我封闭,
这时候,只有一种途径能使他负重的心得到稍稍的解脱──穿上女性
服饰,把自己扮成心目中的女人。

  当时,姐姐们都出嫁了,他和妹妹同住。晚上,他把自己关在家
里,拿妹妹的衣服来穿,还戴上胸罩,描眉画眼,涂上艳艳的口红,
揽镜自照,摆出千种娇媚的姿态,自我沉迷在自制的幻境中,不能自
拔。他从中得到虚妄的满足。而白天,他又必须小心翼翼做人,生怕
自己的举止言谈遭遇旁人的冷眼和耻笑。随着年龄渐长,这种双重生
活压迫着他,令他喘不过气来,变性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只有变性才
能救自己于苦海,重获新生。他自己作出这样的“诊断”。

  1990年的夏天,幸运之神终于降临,二十二岁的他被北京某
艺术学院录取了。这时他已是一个身高一米七八的英俊小伙,在这所
俊男美女云集的艺术殿堂里,亦显得出类拔萃,吸引了众多女生的目
光。

  一天,舞蹈系的河北姑娘小凌脉脉含情地把借他的书还给他,他
打开一看,里面夹着一张粉红色字条。上面写道:“小飞,陪我看云
去。”他心中有数。这善良美丽的女孩,在面试的时候就对他一见钟
情。

  然而,云飞没有被“燃烧”,面对这一切,他只想逃。他陪她打
饭、温习,去看云,但那层隔膜终让小凌察觉到。她质问:“为什么
这样心不在焉?是不是不喜欢我?”可是,云飞又如何能告诉她:他
只是把她当成了姐妹。他的内心是女人,又如何能爱女人呢!

  他表面上维持白马王子的形像,内心却越来越女性化。性别角色
不能认同,他痛苦万状。在男生宿舍,他简直一天都呆不下去了。开
始他睡下铺,总感到被窥探的危险,就换到了上铺。晚上早早就跳上
床,深深垂下蚊帐。他怕看见男生光膀子,更怕去洗澡,常常等到夜
深人静,才心惊胆战去洗一回。

  他还偷偷买激素吃,甚至,他给自己做“手术”,拿细绳勒住阴
囊,想让它坏死。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苦闷得几乎要自杀!

  他的易性癖症,已是不可救药。

        义无返顾意如铁 易弁而钗梦成真

  1993年初,云飞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世界首例性器官互换手
术成功”的消息,主刀者是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主治医师夏兆骥教
授。他激动得立即跑到三医院,可是人家已下了班。他彻夜未眠,写
了封长信,诉说自己成长路上的痛苦和变性的决心。第二天早上他带
上信见到了夏兆骥教授。

  夏教授接待过上千名易性癖患者,非常理解他们的心情。但手术
之事非同寻常,他慎重地问:“看你个头、长相,是挺标准的小伙,
为啥……”

  “不,我是个女人!不变性的话,我没法活下去!”

  “变性不是那么容易,必须至少有四道手续:第一,精神病院开
具本人患有易性癖的证明;第二,需要得到父母的文字认可;第三,
当地派出所开具证明,同意病人变性后为其改换性别;第四,病人自
己写的变性申诉。”

  但这些没能难倒云飞。心理医生用电脑认真给他测试后,得出的
结论是“此人百分之百易性癖”。父母早亡,他请当护士的妹妹为他
签字,妹妹一向了解他,成全了他,只是不得不劝他考虑好如何面对
将来的生活和事业。“死了也好,只要能变成女人,做回我自己。”
他决然地说。而派出所那方面居然让他胡混过关了,他声称自己是“两
性人”,必须得动手术去掉一套性器官。此外他还设法筹到了八千元
手术费。

  1993年9月3日,经过17个小时的手术,夏兆骥教授又完
成了一次性器官互换手术:云飞与来自湖北的冯姓姑娘“各取所需”,
“互通有无”。手术非常成功。

  次日清晨,云飞──不,从此该称她为蝶衣了──从麻醉中醒来,
她轻抚隆起的乳房,心中流过一种异样的兴奋。啊,她拥有了梦寐以
求的女性的身躯,这是多么美妙的新生。窗外鸟鸣啁啾,仿若天堂之
音,她感到自己像个天使,想飞。

  住院期间,她努力适应这一夜之变,这对她不是什么难事。她可
以亮开嗓子说话,不再怕被别人笑“娘娘腔”而压低声音;她可以明
目张胆地调脂弄粉,更可以昂首挺胸走进女卫生间,享受到前所未有
的舒畅、自由。

  她成了一个真女人。护士小姐都称她为“大美人”,一位住院男
士吴先生居然被她迷住,给她送玫瑰花(这可是第一次有人送玫瑰花
给她),请她下馆子,还要买皮衣送她,说了好多甜言蜜语,大大满
足了她初为女人的虚荣心。

  两个月后,蝶衣以全新的面目出院了,重回繁喧的现实生活。然
而,等待她的是什么呢?

        校园家园两相弃 只影孤身闯红尘

  踏出洁白的病房,置身于大街上,蝶衣怯步了。做变性手术,她
凭的是二十多年积攒的韧性,怀着孤注一掷的偏执,置之死地而后生。
如今,现实一下逼近到她跟前,她无法逃避。

  11月2日下午,她悄悄回到学校,溜进原来的宿舍。舍友们傻
了眼,惊疑、嘲讽、震惊、讪笑……种种表情在他们脸上变幻着,蝶
衣越看越心惊,她央求他们别张扬出去。纸毕竟包不住火,随后两天
她足不出户,可是门外不时射进探视的目光──像看一头稀罕动物!
她清醒地意识到,学校非她久留之地。

  两天后,她卷起铺盖逃离了这个寄托着她梦想的校园,再也没有
回来过。

  回到东北家乡,正是朔风凛冽之时。

  几个姐姐闻讯赶到妹妹家,关严了门,一场“公审”开演了。

  一向是家庭主心骨的二姐当起了“主审官”,她逼问:“咱家全
靠你传宗接代,你把那玩意儿割掉了,怎对得起死去的爹娘?”她拽
住蝶衣往外拖:“走!赶紧跟我去医院做手术改回来。得找那大夫算
帐,看他干这让人断子绝孙的阴损事儿!”

  蝶衣死死抓住椅子,哭喊道:“这是我自愿的!”

  “你是死是活拉倒吧,以后别呆在家里丢人现眼!”

  平时挺呵护她的姐夫们闷头抽烟,另几个姐姐哭得眼睛通红。一
家子愁云惨雾。

  这家呆不了了,这城市呆不了了。所幸她当护士的妹妹收留了她,
还拖着身孕悉心护理她,用消毒灯为她清理刀口。这唯一的亲情是蝶
衣寒冬中仅剩的温暖,伴她度过这最艰难的时日。

  休养后,蝶衣戴上妹妹为她买来的假发,告别家乡,坐上南下的
列车,去珠海打工。她要远离熟悉她的人,到无人认识的地方,重新
开始,证明自己作为一个女性的存在。

        不羁俗世动真情 有缘相会多情郎

  蝶衣在珠海只呆了二十多天。

  她混迹于千万打工妹中,在某镇一家大排档找到了一份打杂的活。
  斜对门发廊的老板娘见她身材颀长窈窕,面容秀丽,又有大家闺
秀的风范,游说她到发廊做,说:“比你在大排档洗碗强百倍,又不
辛苦挣钱又多,运气好还能钓个大老板,以你的条件,啧啧啧……”
蝶衣暗自高兴,这女人居然没识出我的破绽,看来没白来一趟。自信
心回到了她身上,她当即辞了工,也谢绝了老板娘的诱惑,返回北京。
她想以女性的身份重考艺术院校,她要拾回失落的艺术之梦。

  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在北京一位好友家里,一位名叫刘军的
中央某新闻机构年轻记者闯进了蝶衣的生活,在她心中掀起了惊涛骇
浪。

  刘军身高一米八,英俊洒脱,思维活跃开放,记者职业更使他见
多识广,不为世俗观念所羁束。初次见面他对蝶衣颇有好感,及至蝶
衣坦言相告自己的曲折身世和变性经历,他深深被打动了,由怜生爱:
“我不计较你的过去,就当那是造物主的一次错失吧。我爱的是现在
的你。”

  这一刻,蝶衣醉了,醉在一片春光旖旎中,小时候扮演过的才子
佳人的故事在这个生机盎然的春日轰轰烈烈上演了。

  他们的感情进展很快,相识一个多月后,刘军郑重地对蝶衣说:
“我要带你回家乡,把你作为未婚妻介绍给父母。”

  对刘军的决定,蝶衣又惊喜又害怕,她疑惧地说:“回去可以,
先别告诉他们我的身份好吗?”

  刘军坚定地说:“不,我不是随随便便带一个女朋友回家,而是
带上我的未婚妻,我要他们接纳你。”

(未完待续)
──────────────────────────────
【同人笔林】

◆          这是我爱着的男人

             ·宋歌·

    这是我爱着的男人
    在自己的面前
    就请浑身赤裸吧
    将手自然下垂
    如此双足站立
    站立成一个人类

    然后

    请将手举起来
    举高一点
    举成投降的姿势吗
    向爱情投降?

    不,我只是想
    给自己爱着的男人
    穿上一件衣裳……

    是棉织成的布
    种棉花的季节
    你的汗水
    在阳光下闪光
    钉一架木质的织布机
    你的双手
    磨起了茧子
    棉布铺在剪裁台上时
    你的双眸
    拥有了一份温柔怜悯

    然后是针
    然后是线
    然后是你的牙齿
    将最后一个针脚咬断……

    就请站起身来
    双手自然下垂
    双足昂然站立
    所有这一切
    都不足以成为人类

    我的男人
    我热爱着的男人
    请举起手来
    穿上一件棉布衣裳
    可以回到人群中去了

    在人群中
    你回首的瞬间
    我知道
    爱
    从此在我们中间
    我绝对不是
    不是你的小女人
    在这个人世间
    我是爱着你的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