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     双│
│ 201      ♀♀ 桃 红 满 天 下 ♂♂     周  │
│   期   ≈≈≈≈≈≈≈≈≈≈≈≈≈≈≈   刊  │
│                            │
│  2005年5月27日出版 1997年9月5日创刊  │
│                            │
│   北美华人性别与性倾向研究会(CSSSM)主办   │
└────────────────────────────┘
           本 期 目 录
──────────────────────────────
① 【新闻摘要】墨西哥友同广告引起争议
        印度女同性恋伴侣殉情自杀
② 【说三道四】健身房里对后殖民主义的胡思乱想
③ 【综合报导】粉色中国走出阴影
        印度同性恋者的恐惧与自憎
④ 【信息天地】美国精神病学会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
⑤ 【艺坛纵横】资深影人伊斯梅尔·默歉德辞世
──────────────────────────────
【新闻摘要】

◇ 5月19日,加拿大国会举办了联邦预算投票,该投票将决定对
现任政府的不信任议案是否通过,结果以152票赞成和152票反
对的结果。议长彼得·米利肯最后投了赞成票,这使得现任的自由党
政府得以幸存。

  很多观察家认为,该投票将决定加拿大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命运。
由于自由党政府将继续留任,同性婚姻合法化有望实现。

◇ 墨西哥最近一个宣扬对同性恋表示宽容的广告引起了争论。在这
个电台广告中,一位母亲问儿子:“亲爱的,你好像已经堕入情网。
我急切地盼望你能够带你的伴侣来家里吃饭,请问你的伴侣叫什么名
字?”儿子答道:“奥斯卡,妈妈。”儿子的回答显示他的伴侣是一
名男性。

  墨西哥法律禁止对少数族群的歧视,但对同性恋的社会歧视仍然
随处可见,并影响到卫生部门在艾滋病防治方面的宣传。

◇ 据《印度时报》报导,印度一对女同性恋伴侣因为面临分离而殉
情自杀,其中一人死亡,另一人幸存。

  21岁的高中教师拉努·米什拉和19岁的尼图·辛两年前结识,
但拉努的家庭要求拉努结婚,并要她在5月份就与男方订婚。拉努和
尼图决定双双吞下璜氨殉情,结果尼图当场死亡,拉努被送往医院抢
救后生还。

◇ 华沙市长莱克·卡克辛斯基于5月中旬表示,他将禁止今年6月
11日计划在该城市举办同性恋自豪游行,理由是自豪游行将于同一
日为爱国将领斯坦芬·罗维基纪念碑揭幕相冲突。

  虽然卡克辛斯基曾公开表示自己支持对少数族群的宽容,但同性
恋组织指出,他此番言语是为了取悦宗教团体。

◇ 5月中旬,几十名意大利同性恋者在市中心举行了象征性的同性
婚礼,以呼吁该国法律承认同性伴侣。

  天主在意大利影响深远,并且是梵帝冈的所在地。天主教会一直
反对同性婚姻合法化。
──────────────────────────────
【说三道四】

◆      健身房里对后殖民主义的胡思乱想

             二 言 

  从一年多以前开始,我明显感到自己的食欲和精力下降,很多时
候甚至不吃晚饭。这大概是人入中年的生理迹象吧。正好所在公司与
一家健身馆签约,让雇员享受优惠待遇,我于是就加入。

  每次锻炼,首先在跑步机上慢跑十分钟,然后依次使用锻炼全身
部位的器械,一晃一小时就过去了。我臂上挂了一个MP3随身听,
这一心多用为锻炼增添了很多乐趣。

  过了一星期后,食欲开始恢复正常,精神比以往旺盛了不少。每
周和同伴打三小时排球时,也不觉得疲累。锻炼成了我的嗜好,一个
健康的嗜好。

  有朋友笑我是否想练成猛男好去勾人。我也曾经在多处读到,一
些亚裔男同性恋者为了获得和白人一样的身材,以增加自己的吸引力,
于是猛泡健身馆,以往以猛男形像来弥补种族身份方面的不足。这就
是白人种族在亚裔同志身上的后殖民主义影响。

  我加入健身馆时,也不否认想籍此使自己的体格更为诱人。不过
经过锻炼而显出有力质感的肌肉不仅爽眼,而且触摸时也更令人愉悦。
白人如此,黑人如此,亚洲人也是如此,这个跟前殖民后殖民好像没
有什么搭界。

  《同志亦常人》等影视作品里的健身馆总是猛男帅男成群,举重
挥臂间大家不时用眉目传情。但现实的健身馆里,一眼望去却是在大
街上所能见到的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男男女女。就我热衷的腹肌锻炼
课而言,同伴是一群家庭妇女,很多是希望恢复身材的产妇。

  可见,将亚裔同志健身视为后殖民主义影响的,肯定是那些没有
品尝到健身的乐趣和益处的人。 
──────────────────────────────
【综合报导】

◆        粉色中国走出阴影

  四年前,中国才将同性恋从疾病分类手册中剔除,如今同性恋活
动家试图用互联网和其它高科技手段来建立社区。

  但即使中国的同性恋者小心翼翼地出柜,他们承认自己在逆流而
上。

  北京最近举行了一次有关性别身份的聚会,而这样面向女同性恋
者的沙龙在中国还是新鲜事物,而它也是互联网的产物。

  “假如没有互联网将大家联合起来,这些沙龙、酒吧和舞厅也不
可能存在,所以说互联网对女同性恋文化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取了英文名字西尔维亚的一名23岁的女士说,她和女朋友一起参加
了该聚会。

  “现在有了一种崭新的认识朋友、交女朋友和开始新生活的方式。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每个都以为自己是在世上很孤单,无法找到其他
同类人。”她说。

  但同性恋网站仍然处于灰色地带,并可能受到官方干涉。

  “一些同性恋网站被服务器方面关闭,他们有时候会给一些理由,
比如和一些同性恋不相干的理由,但实际原因还是因为同性恋话题的
敏感性。”女同性恋活动者小鲜说,“我们还在摸着石头过河,比如
我们能够做什么,什么是被允许的。政府没有明确的书面规定,更多
的是潜规则,所以你必须去尝试,去看看能够做什么。”

  最近的一次同性恋电影节在一个废弃的厂房中的一间小屋中举行。
本来该电影节在大学里举办,但由于受到校方干涉而不得不转移地址。

  被放映的电影多数在中国境内拍摄,很多并没有公映过。其中一
部讲述一名男子和一位火星人之间的爱情故事,由北京电影学院的教
师崔子恩导演。他由于表明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而无法在过去十五年
里执教。

  崔子恩认为,政府认为性少数者和持不同政见一样具有威胁。
“两者都是禁忌。”他说,“同性恋代表一种不同的性政治。这种身
体政治被体制所完全排挤,而我们的国家在政治上追求同一,但同性
恋本身就代表一种不同。”

  在南部中国的一个城市,我看到了地下同性恋文化的另一景。当
迪斯科灯打出眩目的红绿蓝色,音乐开始响起时,一名易装表演者穿
着红色的比基尼登场。

  其中一名表演者是名叫元宾的28岁男子,这位苗条男子来自农
村,他说自己从小就喜欢穿女孩的衣服。他谈到,观众对他的反应基
本上是正面的,但有时也会有些不愉快。“当我们表示时,有时顾客
会有不良反应,他们觉得无法忍受我们,于是开始言语攻击。我们很
喜欢自己所做的事情,但有时候对这些观众反应也感到有些气不过。”

  酒吧里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伤心和受歧视经历。“我无法对父
母讲明一切。假如其他人得知的话,我父母也觉得很丢面子。”元宾
说。

  在台上,元宾每天勇敢面对他人的歧视和官方的非难,但在个人
生活里,他仍然躲在沉默之墙的后面。

(转载于BBC新闻)

◆       印度同性恋者的恐惧与自憎

  在南亚地区,同性恋一直是个禁忌话题,但在某些地方已经出现
了开放的迹象。

  41岁的马拉比卡在政府部门里担任电脑工作者,但多年来一直
过着双重生活。她在工作单位里用真名,而用假名出现在业余帮忙的
一个女同性恋互助团体里。她和同性伴侣在加尔各答东边的一个公寓
里共同生活了半年。她的同性伴侣也一样过着双重生活。

  “当我们刚开始去银行申请房屋贷款时,银行说我的朋友不能作
为共同申请人,因为共同申请人必须是配偶。去年,银行终于放宽了
限制,我的伴侣也成了共同申请人。”马拉比卡说。

  在社会风气保守的印度,同性关系仍然被列为非法,因此象马拉
比卡这样的女同性恋者一旦亮明身份,确实走过了一条漫长而神奇的
道路。

  目前,已经有一些大城市出现了同性恋社区的开放迹象,但恐同
情绪仍然非常严重,而印度又是一个父权思想极为深重的社会,因此
女同性恋者在承受社会责难和法律惩罚方面的处境更为不佳。在很多
省份,她们受到家庭和外人骚扰后,有人选择了自杀。

  马拉比卡和她的伴侣算是幸运了。“我们受过教育,并且在种姓
上有着优势。”其中一人说。

  马拉比卡的父亲是名工程师,母亲是个家庭妇女。她17岁时意
识到自己是名女同性恋。18年后,当父母急切地为她寻找婆家时,
她终于坦白了真相。

  “当时母亲说不懂我在说些什么,要他们了解这些确实需要时间。”
马拉比卡说。

  五年前,马拉比卡和另外五名女同性恋者创立了一个名为萨福的
女同性恋互助团体,取名自古希腊的著名女诗人。她们设立了一条热
线,出版杂志,还出面打一些人权官司。

  现在,热线已经成为她们通往印度女同性恋黑暗世界的窗口。多
数来电的女同性恋者说,她们在父母的逼迫下进入了包办婚姻,而当
她们告白自己的同性恋倾向时,往往会被丈夫、父母或者亲戚赶出家
门。很多来电者缺乏自尊,认为自己肯定有什么严重毛病。

 “我正常吗?我和其他女人一样吗?请告诉我。”一位身心俱惫的
来电者问道。

  另一位恐慌的男士则来电问:“我妻子说她是同性恋,你们能够
治好她吗?”

  萨福热线有一名心理学家把持,她给哪些惊慌失措的女士──以
及男士──提供咨询。

  该团体说,恐同情绪在印度非常严重。马拉比卡说,一旦父母得
知女儿时同性恋,她们就会去找医生。“医生一般会叫这些女孩去游
泳、做饭或者做针线活。‘这样她们就能够重新成为女孩了。’医生
会说。父母于是通常将女孩带回家,再将她们锁起来,禁止她与外界
接触。”

  很多被赶出家门的农村女孩逃到了城市。马拉比卡记得一位28
岁的女孩跑到加尔各答来和她的同性伴侣团聚,她目前在一家美容店
工作。四年后,一度疏远的父母来看望她,并接受了她与同性伴侣的
关系。

  在加尔各答这样的大城市,对同性恋关系的接受程度稍微好一些。
就像全球其它地区一样,印度也出现了日益壮大的同性恋运动。

  “现在大城市的开放程度好多了,但恐同情绪仍然非常普遍。”
31岁的剧场演员拉非吉尔·海戈表示。

  也就是说,像拉非吉尔这样聪慧年轻的男同性恋者一旦在媒体亮
明身份,他就会失去一些朋友,原因之一就是同性恋者仍然被视为具
有侵掠性。拿拉非吉尔来说,他的朋友圈里有一对所谓的“自由派”
艺术家夫妇,当后者在电视上看到拉非吉尔谈论同性恋话题后,马上
与他断绝了来往。“他们一得知我是同性恋,马上不再和我说话,也
不让他们的儿子和我交往。那位母亲还对我说:‘假如我的儿子变成
和你一样的人,我会去自杀的。’”

  不过同性恋者现在亮明身份确实比以前要容易一些,光在西班加
罗尔省的东部就有九个男女同性恋互助团体。1993年,拉非吉尔热心
参与了其中一个团体的创立,他说在过去的三年里,该团体的外展工
作接触到本省的五千多名男同性恋者。两年前,他还在加尔各答组织
了同性恋狂欢节,从那以后,该庆祝每年都举行。在持续四个晚上的
狂欢节上,有关同性恋的舞台剧被上演,一些成员开始辩论与社区有
关的议题,有关的书籍和杂志也在售卖。

  去年还有三百名男女同性恋者走上加尔各答的街头,举行了印度
历史上第一次同性恋者自豪游行。

  但同性恋者的生活并不容易,很多人会在工作单位受到嘲笑,找
伴也很难。绝大多数男同性恋者只是在灯光灰暗的街道和公园里游逛,
经常会有一些警察来找麻烦,无非就是为了得到一些钱财贿赂。

  “找伴非常难,我现在还没有一个永久伴侣。有时候我觉得非常
孤独。”负责一个互助组织的36岁的帕凡·达尔说,“而且还有很
多高危行为。这不是一个很愉快的境地。”

(转载于BBC新闻)
──────────────────────────────
【信息天地】

◆     美国精神病学会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

  5月22日报道,美国精神病学学会通过一项声明,支持同性婚
姻合法化,这是美国第一个医学学会就此议题表态。

  该声明是学会在亚特兰大召开的第158届年会上由顾问团体的
250名成员投票通过,这些成员来自各州和各地区,投赞成票的占
明显多数。学会的董事会将于7月份采纳该声明,作为学会支持同性
婚姻合法化的正式声明。

  “美国精神病学会支持从法律上承认同性民事婚姻。”该声明表
示,“异性恋关系通过民事婚姻得到法律承认……同性伴侣也因此承
受者州方施加的歧视,这些歧视对他们伴侣关系的稳定和心理健康造
成了不良影响。”

  学会曾于2000年通过支持同性伴侣的公民结合的声明,而新的声
明则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精神病专家们支持,歧视对精神健康非常有害,医务工作者容忍
歧视的行为不符合职业操守。“选择同性婚姻的伴侣应该被赋予平等
权益。”来自南卡罗莱纳州医科大学精神病学院的斯蒂芬·麦克罗艾
德-布莱恩特说。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还同时在声明中指出,该协会所支持的是
民事法律上的同性婚姻,而不是宗教意义上的同性婚姻,其立场与任
何宗教观点没有关系,因为学会对宗教意义上的婚姻不持有任何立场。

  美国最大的同性恋政治组织“人权运动”对学会的声明表示欢迎。
“我们对美国精神病学会的此番举动表示欢迎。我们的家庭,也就是
说同性恋家庭,却是需要家庭所能享受的平等保护。”人权运动的婚
姻项目协调人赛斯·基尔伯姆说。

  美国精神病学学会创立于1844年,目前该协会由来自全美国及其
它国家的近三万六千名相关领域会员组成,该协会在世界医学领域享
有很高的学术威望。该协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是
精神疾病医学界重要的权威性参考指南。1973年,学会把同性恋从精
神疾病的名单中正式删除,从而在科学以及医学上正式为同性恋倾向
平反。
──────────────────────────────
【艺坛纵横】

◆       资深影人伊斯梅尔·默歉德辞世

             石 洋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霍华德庄舍》和《长日将尽》等著名
文学影片的制片人伊斯梅尔·默歉德(Ismail Merchant)于5月25
日在伦敦一家医院去世,享年68岁。

  默歉德是默歉德-艾佛瑞电影公司(Merchant Ivory Production)
的创始人和合伙人之一,另一创始人詹姆斯·艾佛瑞(James Ivory)
为著名导演。两人一共合作了四十多部影片,获得了六个奥斯卡奖。
在去世前,默歉德还在为新片《白女公爵》奔波,该片的导演就是艾
佛瑞。

  默歉德于1936年出生于印度孟买,1958年到美国,在纽
约大学攻读了商业管理的硕士学位,但他的真正爱好却是电影。1961
年,他的处女作《创作女人》被美国送往戛纳影展。在赴电影节的途
中,默歉德结识了电影专业的学生艾佛瑞,从此开始了长达四十多年
的爱情和艺术合作。他们的创作组还包括出生在德国的犹太人剧作家
鲁丝·普拉沃·贾布瓦拉,贾布瓦拉的丈夫也是名印度人。

  这个被影坛称为“创意铁三角”不仅构建了默歉德-艾佛瑞电影
公司的主要制片、导演和编剧人员,而且一同居住在默歉德购置的纽
约州的庄园住宅。公司的初衷是在印度拍摄英语片,以推往国际市场,
首作就是根据贾布瓦拉的小说《家居者》改编的同名电影。

  从七十年代晚期开始,默歉德-艾佛瑞公司的作品出现了转型。
他们首先将美国双性恋作家亨利·詹姆斯的《欧洲人》和《波士顿人》
等小说搬上了银幕,好评如潮。这些影片色彩鲜丽,置景豪华而细腻,
情节展开以对话和室内场景为主,旨在展现人际隔阂和人物的心理内
爆。英国老牌演员凡内莎·雷德格莱夫因在《波士顿人》中的出色表
演而获得奥斯卡提名,这是同性恋角色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提名。

  从八十年代初开始,默歉德-艾佛瑞公司将目光投向英国同性恋
作家E.M.福斯特的作品,《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一炮打红,获得
三项奥斯卡奖,包括贾布瓦拉的最佳改编剧本奖。

  继《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后,默歉德-艾佛瑞于1987年上马的第
二部福斯特作品是《莫利斯》,这是福斯特讲述二十世纪初的一名男
同性恋者在压抑的社会环境里追求个性自由的半自传体小说。默歉德
和艾佛瑞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公开了两人的同性伴侣关系。该
片由艾佛瑞等人改编,艾佛瑞导演,结果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获得了
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音乐的奖项。此片被很多评论家视为同
性恋影片的珠穆朗玛峰,至今未受超越。

  九十年代初,默歉德-艾佛瑞公司出品的《霍华德庄舍》(根据
福斯特同名小说改编)和《长日将尽》(根据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
同名小说改编)获得极大好评,“默歉德-艾佛瑞制作”成为艺术电
影的品牌和代名词。《霍华德庄舍》获得三项奥斯卡奖,《长日将
尽》获得十一项提名。该公司后来的作品包括《巴黎的杰弗逊》、
《活过毕加索》、《金碗》、《离婚者》等等。

  默歉德不仅是名出色的制片人,同时也涉猎导演领域,作品包括
《监护下》和《财产者》等。《监护下》曾囊括印度电影奖项,并代
表印度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角逐。   
──────────────────────────────
《桃红满天下》网址:http://www.csssm.org

电子信箱:taohongcsssm@yahoo.com(中英文兼容)

《桃红满天下》编辑部成员:
总编: 二言 eryan_lin@yahoo.com         
编辑: 杨青 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