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       双│
│ 43    ♀♀ 桃 红 满 天 下 ♂♂      周 │
│   期   ≈≈≈≈≈≈≈≈≈≈≈≈≈≈≈     刊  │
│                              │
│   1999年3月29日出版  1997年9月5日创刊  │
│                              │
│    北美华人性别与性倾向研究会(CSSSM)主办    │
│                              │
│    【总编】二言  【编辑】杨青 一菁 刘星 苏辰   │
└──────────────────────────────┘
──────────────────────────────
            本 期 目 录
──────────────────────────────
①  【新闻摘要】捷克内阁批准家庭伴侣法
         美国同性恋军人持续遭受骚扰
②  【说三道四】认同与面对
            ──一封写给朋友的信
③  【她山之石】女同性恋先天性初探
④  【艺坛纵横】同性恋在奥斯卡颁奖仪式上
⑤  【桃江连程】戏剧大师伊恩·迈克伦
         迈克伦谈同性恋
⑥  【同人心语】天问
⑦  【同人笔林】美丽在唱歌
         情诗
⑧  【爱知行动】大陆女同性恋者通讯《天空》创刊
──────────────────────────────
【新闻摘要】

◇         捷克内阁批准家庭伴侣法

  捷克共和国内阁于3月10日批准了家庭伴侣法,准备给予同性
伴侣一系列原本只有异性夫妻才能享受的社会和经济权益。除了基督
教民主党以外,其它各政党(包括共产党)都参与了该法案的草拟。

◇        法国参议员被同性恋组织亮相

  法国新上任的参议员伯特兰·德拉诺于2月初参加了在巴黎举行
的反家庭伴侣法大游行。该游行由天主教会主办,旨在抗议政府给予
同性恋伴侣一系列等同于异性夫妻的权益。

  巴黎的同性恋组织“行动”曾秘密写信给德拉诺,要求他出来为
同性恋者说话,然而这封信被公布后,德拉诺的同性恋身份也被暴露。

◇  加拿大政府准备允许联邦雇员的同性伴侣享受配偶劳保金

  加拿大政府向国会提出议案,将允许联邦雇员的同性伴侣在雇员
死亡后,享受配偶劳保金。联邦雇员包括政府部门、军队、警察等。

◇          瑞典摄影师受到攻击

  瑞典摄影师伊利莎白·奥森的十二幅有关耶稣的摄影作品在瑞典
全国的巡回展引起轰动,每日吸引一万多名观众。作品中的耶稣穿着
高跟鞋,与异装癖者相处,还有一幅作品将耶稣描绘成艾滋病患者。

  然而,500名游行者于3月14日在诺尔科宾博物馆前举行抗
议。当混在旁观者人群中的奥森被抗议者认出后,后者向她扔石头。
奥森赶紧撤离,但并没有受伤。

  2月3日,瑞典国会发言人宣布,应一些议员的要求,奥森的作
品不久将在国会展出。奥森称她创作这些作品的目的在于纪念一位死
于艾滋病的朋友。

◇        美国同性恋军人持续遭受骚扰

  虽然克林顿上台后美国军方开始实行“不问不说”的政策,以便
于同性恋者正常从军,但美国去年有关同性恋军人受骚扰的投诉共达
400起,比1997年增加了120%。共有1145名军人因同
性恋性倾向而被迫提前复员,这比1997年增加了15%。

◇     挪威女主教因支持同性恋牧师而遭抗议

  3月15日,挪威女主教罗萨玛丽·科恩因招回女同性恋牧师丝
丽·桑德而受到28名神职人员的抗议,他们签署了联名信,表示拒
绝继续从科恩那里接受精神启示。桑德因于1997年6月公开与她
的同性伴侣结婚而被挪威教会停职,但科恩于6个星期前恢复了桑德
的牧师职位。

  同性婚姻在挪威属合法,但教堂婚礼和抚养孩子方面还有限制。
神职人员在挪威属于国家雇员,因此受到反歧视法的保护。

◇   纽约同性恋者继续被禁止参加圣派特利克节大游行

  3月17日是爱尔兰人及其后裔最重视的天主教圣派特利克节,
美国各地举办了庆祝游行,但纽约的同性恋爱尔兰人组织被禁止参加
游行。大约100名同性恋爱尔兰人组织的成员及其支持者上街抗议,
有17人遭到警察逮捕,其中包括公开的同性恋州参议员汤姆·德温
以及新上任的女同性恋市政委员克里斯汀·奎恩。

  与此同时,在爱尔兰举行的圣派特利克节上,同性恋组织被允许
参加游行。

◇       七十万人参加悉尼同性恋狂欢节

  二月份在澳大利亚悉尼举办的同性恋狂欢节总共吸引了全球七十
万人参加,其中包括女同性恋电视连续剧《吉娜:骁勇的公主》女主
角露西·劳列斯。今年的狂欢节得到了包括可口可乐公司在内的多家
企业总共八十万澳元的赞助。

  据研究表明,外国观光者在狂欢节上的每日花费为347澳元,
比澳大利亚本地人高出30%。

◇     美国各州同时展开同性恋者平等权益呼吁

  3月下旬,美国同性恋组织在五十个州政府同时展开主题为“平
等从家里”开始的呼吁。游行者在州立法部门前进行示威,表示反对
仇恨性暴力犯罪,要求取得配偶待遇,并且呼吁反歧视法的通过。

◇        西班牙同性恋经济市场发达

  在过去两年中,西班牙共有927家新企业由同性恋者开办,或
者专门为同性恋者服务。

  据调查表明,西班牙二百万的成年同性恋者中,大多数人的收入
高于全国公民的平均收入,而且没有抚养孩子的负担。在某些年龄段,
同性恋者的收入高出异性恋者40%。57%的同性恋者拥有电脑,
其中22%的人上网,而在一般人口中,只有26%的人拥有电脑,
其中7%的人上网。

  很具声望的EL PAIS报纸评论说:“由于同性恋者被看成
是文化的先锋队,所以人们会很及时地向同性恋者跟进……同性恋者
一染发,很多年轻人就会效仿。三年前在同性恋舞厅开始流行的乔乔
音乐,现在已经风靡于全国各大城市的舞厅。”

◇       同性恋电视节目在英国引起争议

  英国第四频道电视台于二月底开始播出有关同性恋的连续节目《
同性恋如平常人》,引起同性恋社区内外一片争议。该节目追随三名
同性恋者的日常生活,旨在让人们了解到同性恋者的日常生活。然而,
除了大胆的裸露镜头外,第一集节目还描绘了一名29的男子如何勾
引一名年仅15岁的男妓。

  英国政府现在正在考虑将同性恋的合法年龄从18岁降低至16
岁,使与异性恋的合法年龄一致。同性恋组织认为,在这个敏感时刻
播出该项节目,不利于取得公众对于同性恋者的支持。他们还指出,
该节目将男同性恋者描写成只追求性满足,女同性恋者都想抱孩子,
这会对大众起误导作用。更有争议的是,有关卖淫的那段节目并非象
节目所说来自实地拍摄,而是雇佣演员扮演。

  电视台表示并不想理会这些争议。“如果我们播放异性恋的类似
节目,难道会引起什么争议吗?”

  与此同时,一项民意测验问观众:“你认为同性恋性爱镜头可以
在电视上播放吗?”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可以播放,在16岁至24岁
的人中,66%的表示可以,在24至35岁的人中,70%的表示
可以,在34至44岁的人中,67%的人表示可以。

◇   旧金山同性恋者要求重新放宽对公共澡堂的限制

  在艾滋病猖獗的八十年代初期,美国旧金山每年有8000人受
到感染,这使市政有关部门对公共澡堂采取了严厉的管制措施,很多
澡堂因无法赢利而受到关闭。

  3月24日,旧金山部门同性恋者要求重新放宽对于共同澡堂的
限制。“在现阶段,人们已经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那些严厉的
措施)是对民权的侵犯,毫无科学根据,并表示出对同性恋的恐惧。”

  市政部门表示,他们无意放宽这方面的管制。

◇    美国69名卫理公会神职人员受到教会起诉

  美国卫理公会的69名神职人员于1月16日在加州萨克拉门托
参加了两名女同性恋者的婚礼,并对她们表示祝福。为此,这些神职
人员受到了教会的起诉,因为卫理公会章程明确表明:“教会人员不
得参与、教会场所不得被用于庆祝同性恋者的结合。”

  教会的梅尔文·托贝主教表示不同意上述规章。他盛赞婚礼上的
两名女同性恋者:“她们是耶稣基督忠诚的追随者。我们为她们祝福,
为什么要在这里接受审判呢?我们接受审判仅仅是因为她们是同性恋
者!”

◇        洛杉矶将允许同性伴侣登记

  洛杉矶地区有关部门于3月23日以四票赞成、一票反对的结果,
同意同性恋伴侣在官方注册。该注册并不等同于家庭伴侣法,因为它
只是提供一纸证明,并不给予同性恋伴侣任何权利,但当地的商业和
企业部门对此表示了欢迎,因为该项规定便于他们为雇员的同性伴侣
提供配偶福利。

◇       耶路撒冷同性恋活动中心开张

  3月18日,以色列耶路撒冷开张了该城第一个同性恋活动中心。
该中心包括信息台、宗教研究室、同性恋支持小组、青少年同性恋活
动中心、艾滋病测试所和大赦国际同性恋者权益分部等。虽然在开张
前,一些宗教人士表示了反对意见,也收到了带有威胁色彩的匿名电
话,但在开张过程中,没有任何暴力事件发生。
──────────────────────────────
【说三道四】

◆           认同与面对
              ──一封写给朋友的信

             ·Kodvs·

  如果你已经能够以平静的心态去认同自己,那还有什么更大的困
难呢?在你自己的心目中确定好的目标,没有人能够阻止,除非你自
己做出了改变(尽管可能并不心甘情愿)。为了不受外界的干扰,为
了不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在
这个社会中,屈服者永远都是弱者。变得更强,可以自己避免受到别
人的操纵,可以让自己有能力去面对困境。

  站在不同的位置上,问题的严重性是不一样的。当我们站得比较
高的时候,过去我们认为十分严重的问题那时就根本不成问题了。因
为在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很强,并有能力去维护自己的选择与权利。

  如果走定了这条路,那么向家人亮相是迟早的事,除非你们根本
不生活在同一个星球,或者你与另一半并在于追求天长地久的爱情。
首先,你一定要确定你的另一半是否也如你一样,愿意为爱而共同面
对未来的风风雨雨,这是最关键之处。毕竟有两个人协同作战,力量
和信心都会比较大。其次,我觉得应该先评估一下家人对这件事的接
受程度。其实家人是否能接受,从长期的与家人的相处中,也应该能
大体上预测得到。

  你需要与你的另一半牢牢地站在同一条线上,一定要真心、坦诚,
这将会为未来冲出困境带来最大的信心。因为,这个爱的世界只属于
你们两个人,你们要把这个空间构建得尽量牢固。而这份动力,一方
面来自于真爱,另一方面也来自于你们对未来目标的确定。

  如果你已从另一半那边得到了支点,那么要尽量抓住机会向家人
传达这样的信息,即你和他在一起是最幸福的。其实家人的担心也是
从此而出,你只要让他们知道,其它任何选择都没能让自己和他在一
起相比,那么基本上从根本已消除了家人的担忧。从他们的内心深处
解开了这个结,这是第一步,但这样还不够,因为你的家人与你一样,
都会面对其他的亲朋好友。这件事可能会令他们感到尴尬,所以他们
或许仍然不能够接受你们。不过不要紧,因为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无
私真纯的。大部份父母宁愿自己受过,也会让自己的子女过上幸福的
生活。从这一点看,你必须带给父母足够的信心,让他们相信你们在
一起能过得很幸福。以上两步,实际上应该算作一步,因为你所做的
工作就是让家人对自己充满信心,第一步过于精简,而第二步则是一
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不过,上面所说只是针对较为开明的父母,所以
看上去似乎比较容易。话说回来,人世百态,一切还得小心谨慎为妙。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想问题并不是那么复杂难解。让另一半
带给你勇气和信心,为了自己的幸福,有些事情始终都要去面对。你
们爱得是否够深、是否够真,这正是检验的好机会。让自己更强,没
有什么人能够动摇自己。行得够正,自然不会有流言蜚语。爱是圣洁
而伟大的,在爱的世界里,除了你们俩,不会有别人。
──────────────────────────────
【她山之石】

◆         女同性恋先天性初探

  同性恋是先天形成还是后天作用的结果?这一直是个倍受争议的
议题。虽然已经有研究表明,男同性恋者的脑部与男异性恋者的脑部
存在着一些区别,但有关女同性恋者的生物变异直到1998年3月
才由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丁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中首次被提出。该报
告指出,女同性恋者的听觉系统,尤其是她们的内耳,与女异性恋者
有着区别。共有240人参与了该项实验,她们事先通过详细的问答
表明了自己的性倾向,然后在外耳道上安装了一个微型麦克风来测试
听力反应。

  德克萨斯州奥斯丁大学的实验心理学教授丹尼斯·麦克法顿(
Dennis McFadden)是该项实验的负责人,以下是他接受《沙龙》杂志
记者采访时的谈话记录。

记者:你是否是第一位发现女同性恋者和女异性恋者有着显著的生理
区别的研究人员?

麦:据我所知,这是有关女同性恋者的生物特征的首项发现。你也许
知道,已经有研究表明,男同性恋者的脑部结构与男异性恋者有着区
别,但对于女同性恋者来说,我们的发现属于第一次。

记者:你们的发现究竟是什么?

麦:正常的内耳既能够发声,也能够接受和处理声音,这就是我们所
说的“耳波”(otoacoustic emission)。这种耳波有点象回声,只
要外面有一点声响,比如敲击、手指弹响等,那么正常的耳朵就会产
生一种回响。这种回响是因人而异的,但一个人内耳的回响在一生中
是保持一致的。女性的这种耳波回响往往比男性要强得多。

记者:为什么女性的耳波回响会强得多呢?

麦:女性耳朵的敏感性往往比男性强很多。她们的内耳往往更能够发
出更大的声音,虽然这种声音本身并不具备任何意思。

  我一直对这种差异的起源深感兴趣。很多年以前,我们曾经对孪
生的异性兄弟姐妹做了一番实验,结果发现女性的耳波与她们的男性
兄弟相比,强不了多少。我们从其它研究得知,一个人的耳波在一生
中是持续稳定的,即一个小女孩的耳波强度和她长大后的耳波强度是
一样的,因此这项研究暗示,有着男性孪生兄弟的女性具有较弱的耳
窝扩大器,即不能产生太大的回响。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种结果呢?
我们想,她们在处于母体的子宫内时,从孪生兄弟那里获取了更多的
雄性激素。

记者:但我们不能说有着孪生兄弟的女性成为同性恋的可能性一定会
高于一般女性,因此这一切又能说明什么呢?

麦:你说得对,没有证据表明,有着孪生兄弟的女性更可能成为女同
性恋者,但这确实启发我们去探求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的区别。于是
我们就做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女同性恋的耳波回响比女异性恋者
要小。确切地说,女同性恋者的耳波回响介于女异性恋者和男异性恋
者之间。

记者:那为什么有着孪生兄弟的女性不一定更可能成为同性恋呢?

麦:我们目前还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但是如果我们的研究结果正确的
话──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承认这些女性在母体子宫内吸收了孪生兄
弟的雄性激素,以至后来影响到她们的听觉系统和脑部结构的话──
她们所吸收的激素也许还不够多,因此控制她们性倾向的脑部结构还
不至于受到足够的影响,以致使她们喜欢同性。

  我们也可以设想一些其它的理由。比如说女同性恋者的脑部确实
受到了雄性激素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一定在子宫内产生,因此当她
们的听觉系统受到影响时,她们的脑部结构并没有受到影响。对于雄
性激素的接受也可能因性倾向的不同而不同,比如说,也许有其它生
物原因决定了一个人的性倾向,而同性恋和双性恋女性并不一定更有
可能接触到雄性激素,而是因为她们对雄性激素的吸收能力较强。

记者:女同性恋者的耳波回响和女异性恋者相比,究竟有多大差别?

麦:区别非常大,可以说极其大。男异性恋者和女异性恋者的差别有
五到六个分贝,而女同性恋者则处于两者之间。也就是说,女同性恋
者比女异性恋者要弱三个分贝。不过要记住,我们这里所说的是群体
间的区别,而耳波强度的分布是一个连续体,你不能从一个人的耳波
强度来推断她的性倾向,正如男子普遍比女子高,但你不能单纯从身
高来判定一个人的性别。

记者: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明,母体子宫是如何能够产生一个女同性
恋胚胎?我的意思是,胚胎如何具有较高的雄性激素,或者它如何对
雄性激素具有较强的吸收力?

麦:有很多可能性。母体的胎盘可能产生较多的雄性激素,发育的胚
胎也可能在发育过程中产生较多的雄性激素,虽然这些解释不是很令
人信服,因为女同性恋者和双性恋者的身体并没有呈现明显的男性化
特征。另一个猜测是,雄性激素也许在特定的时候产生,而这时候正
能够影响控制性欲的脑部结构和耳部结构。

记者:究竟是什么促使母体产生更多的雄性激素呢?

麦:压力,或许还有其它原因,但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压力是主要
原因。人们也从这方面对性欲做过研究。一些经典研究选择了在德累
斯顿大轰炸期间出生的婴儿为研究对象,因为这些母亲当时承受的心
理压力相当大。研究结果表明,出生的婴儿中后来成长为同性恋者的
比例很高,特别是对于女性来说。不过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最近有
一项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因为妇女对于压力的生理反应是因人而
异的。

记者:所以说上述的一些结论被推翻了?

麦:没有完全被推翻。处于压力下的妇女确实更容易产生雄性激素,
这是个公认的科学事实,问题是这些雄性激素是否足以影响到产生更
多的女同性恋者。

记者:除了雄性激素以外,还有其它什么因素可能促使女性胚胎的男
性化呢?

麦:对此我还没有任何主意。

记者:你们的研究结果使你感到惊奇吗?

麦:它并不令我感到惊奇,因为从逻辑上讲,它只是其它研究的一个
延伸而已。我从事视觉系统研究有30年了,从事耳波研究15年,
从事性别研究有六、七年,并有两年同性恋研究的历史,所以对这一
领域非常熟悉。如果你是第一次听说这个研究结果,也许会感到惊讶
──女同性恋者的耳朵难道与其他人也有区别吗?但如果你对我们的
研究领域有所了解,再来看我们的研究结果,我想一切就显得非常顺
乎自然。

  当实验刚刚开始时,我们对于发痕7b女同性恋者和女异性恋者的
生理区别并没有抱很大希望──这种研究以前还没有见到过──但我
们的赌注下对了。我们很高兴有这个发现,因为它带来了不少启示。

记者:比如说?

麦:它使我们了解到,听觉系统与性别和性倾向有着某种联系。

记者:你们的这一发现显然会引起很大争议。即使你没有兴趣研究同
性恋,也会有人拿它来为自己的政治行动做辩护?

麦:在开始实验之前,我确实有些顾虑,但自从研究结果被发表以来,
来自同性恋社区的反应相当积极。很多人告诉我,他/她们生来就感
觉到自己与旁人不同。我并不是说,同性恋的产生总是有着生物或生
理基础。我承认,有些女同性恋者之所以如此,也许是出于社会或者
政治原因。也许同性恋有着不同的种类,这给我们指出了以后研究的
领域。

记者:你们的研究结果是否支持了这么一种说法,即同性恋是先天性
的?

麦:先天性这个词的意味也许太强了些。多数神经学家认为,人的性
格和行为的几乎所有方面都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人的原
生性别(default)都是女性,如果没有一定的产前生化作用的影响,
每个人都会出生成女孩。而我们所说的这些生化作用就是指受到男胚
胎发育时所产生雄性激素的影响,即睾丸酮之类的荷尔蒙。但如果胚
胎从外界渠道获得雄性激素,那么即使她们是XX染色体──即胚胎
将发育成为女性──其生理机构也已经被男性化了。

记者:你是说男性化了?

麦:我知道有些人用不惯这个词,但它其实只是个术语而已,用来描
述产生胚胎的某种发育状态,并不带任何贬义。已经有事实表明,有
些胚胎在发育期间变成了男性,这是如何产生的呢?因为他们接触到
了雄性激素。

记者:为什么与性别有关的荷尔蒙会因子宫而异呢?

麦:每个胚胎可以产生不同量的雄性激素,母体自己也会产生雄性激
素,肾上腺和睾丸就有产生雄性激素的能力。当然这些都可以是联合
作用。不管一个人的性别如何,他/她都有产生雄性和雌性激素的能
力,这不仅在发育阶段如此,以后成长成人后,也是如此。

  有一些疾病也能够产生不同量的雄性激素。比如说有一种叫“先
天性肾上腺增生”的疾病,就能够让肾上腺产生大量的雄性激素,而
肾上腺也因此变坏,在运作不良的情况下产生超量的雄性激素。如果
女性胚胎遇到这样的问题,那么她即使拥有XX染色体,也会发育成
我们平时所说的“中间性别”。这时,外科医生往往会马上通过手术
改变这种状况,让她回复到女性状态,因为从基因上来讲,她是个女
性。

  但当我们谈及这些疾病时,同性恋并不被归类在内。同性恋比较
常见,高到占人口比例的1%到10%。多数科学家认为1%是一种
低估,但要取得准确的数据非常困难,因为由于文化的原因,人们不
大容易开诚布公地谈论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听觉系统上的区
别呢?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虽然很可能是超常量的荷尔蒙引起的。
听觉系统被男性化并不令人感到多大的兴趣,但是控制性倾向的那部
分脑部同时受到了影响,那将是具有启发意义的发现。

记者: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我们能够说男性化是过量的荷尔蒙作用的
结果呢?

麦:科学家们往往行事谨慎,但在这一点上,我们认为已经有了一个
很有力的假设。我猜想大概有50%的可能性。干我们这一行的人会
说,这个假设很精致实用,也就是说,它与其它已知的事实相吻合,
并且能够对结果做出解释。我们会不会出错呢?当然可能!

记者:那么以后的研究是否将更注重于雄性激素呢?

麦:当然如此。我希望其他研究者也会对此产生兴趣,并且加倍努力
研究那些影响女性性倾向的脑部部分。

记者:你指那些部份呢?

麦:人体下丘脑作为控制性欲的部位,已经受到了一些研究者的注意,
但目前他们只是在男同性恋者和男异性恋者之间看出了区别。或许这
个部位对于女同性恋者来说,并不适用。

(原载于《沙龙》1998年3月10日)
──────────────────────────────
【艺坛纵横】

◆        奥斯卡颁奖仪式上的同性恋

             ·石洋·

  自从电影在一百年前被发明以来,电影圈内的同性恋一直是演艺
界无人不知的大秘密。随着社会的进步,同性恋日益受到暴光,在今
年奥斯卡颁奖仪式上也是倍受“青睐”。

  颁奖仪式开始前,各大明星纷纷踏着红地毯进入颁奖大厅。各位
女星纷纷亮出最新款式的时装,争奇斗艳。影迷们也可以在这时看到
自己喜爱的影星与谁结伴共行。在今年三月二十一日的颁奖仪式之前,
最引人注目的则是一对女同性恋演员安妮·海切(Anne Heches)和爱
伦·德约内尔(Ellen Degeneres)。两人携手款款而来,公开以同性
恋人的身份出席颁奖仪式,落落大方地接受记者采访。德约内尔一身
白色西服,俊朗飘逸,而海切则身着浅棕色的夜礼服,风姿绰约。有
线广播电视主持人评选她俩为当晚最佳衣着人士。德约内尔在前年成
为第一名在电视上公开同性恋身份的演员,最近已经转向电影业界发
展,并在新片《艾德电视》(EdTV)中担任重要角色。海切是当今好
莱坞的灿烂明星,在最近两年内因主演《摇尾狗》、《火山》、《七
日六夜》和《惊魂记》等片而名声大噪。她与德约内尔的恋情一直是
媒体跟踪的焦点之一。海切当晚上台颁发了奥斯卡科学技术奖,表彰
那些为电影技术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

  《神祗与怪物》(Gods and Monsters)是当晚最受同性恋者们关
注的影片,因为该片从剧情和制作人员几乎是清一色的同性恋人马。
《神祗与怪物》获得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配角三项提
名。该片改编自同性恋作家克里斯托福·布兰(Christopher Bram)
的小说《弗兰肯斯坦的父亲》,描述了英国同性恋导演詹姆斯·威尔
(James Whale)在晚年爱上一位年青园丁的悲剧故事,由英国著名戏
剧演员兼同性恋社会活动家伊恩·迈克伦(Ian McKellen)主演。获
得女配角提名的琳·雷德格莱芙(Lynn Redgrave)是英国著名演员凡
内莎·雷德格莱芙(Vanessa Regrave)的妹妹,三十年前姐妹俩同时
入围奥斯卡,结果凡内莎获奖。除了事业上的同行外,姐妹俩也是同
性恋权益的坚定支持者(凡内莎在默歉德·艾佛瑞(Merchant-Ivory)
制作的影片《波士顿人》中因饰演女同性恋角色而曾获奥斯卡提名)。

  《神祗与怪物》在三月中旬的独立制片电影奖角逐中,已获得最
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配角奖。《神祗与怪物》最终获得了奥
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比尔·康顿(Bill Condon)接受奖杯时,首先
向坐在台下的迈克伦和雷德格莱芙表示感谢,“这些天才使这一切成
为可能”。他然后感谢《神祗与怪物》的制片人、公开的同性恋者克
莱夫·帕克(Clive Parker),最后他感谢詹姆斯·威尔:“六十年
前,他因为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受到好莱坞的排挤。詹姆斯,这个
奖杯是属于你的!”

  颁奖仪式主持人乌比·琥珀(Whoopi Goldberg)刚出场时,身着
珠光宝气的王后装,自称“非洲王后”(源自经典片《非洲王后》),
并戏称去年有关王后的片子太多(如被提名的影片《恋爱中的莎士比
亚》与《伊丽莎白》等都有王后形象)。她最后说,这套服装就是从
一名“王后”那里借来,而这名“王后”正是大名鼎鼎的同性恋歌手
艾尔顿·庄(Elton John)。在西方,许多同性恋者以“王后”(
queen)为自我标榜,表示出对社会的叛逆。

  在随后的节目中,乌比提到了去年因在《布朗夫人》中饰演英国
女王、今年在《恋爱中的莎士比亚》中因再次饰演女王而连续两年获
得提名的英国演员朱迪·邓奇(Dame Judi Denci)。“看来明年她要
扮演男孩佐治了。”乌比说。男孩佐治(Boy George)是英国公开的
男同性恋歌手,曾为影片《哭泣的游戏》(The Crying Game)配唱主
题曲。

  乌比调笑说,很多人喜欢模仿电影演员,“而当乔治·迈克尔试
图这样做时,却受到了逮捕。”这是个双重玩笑。英国著名演员休·
格兰特(Hugh Grant,在同性恋影片《莫利斯》中饰演克莱夫)于大
前年因在贝弗利山庄的公园嫖妓而受到逮捕,而今年英国同性恋歌手
乔治·迈克尔(George Michael)在贝弗利山庄的一个公园厕所内向
另一名男子示爱,不料那人却是个便衣警察。

  布兰顿·弗莱塞(Brendan Fraser)在《神祗与怪物》中扮演年
轻英俊的园丁,当晚他应邀对好莱坞的电影史做了简短的回顾。在他
出场前,乌比介绍说:“在《神祗与怪物》中,他使伊恩·迈克伦伤
心欲绝。”

  乌比在美国演艺圈内,支持同性恋者最为积极,曾参加华盛顿的
同性恋骄傲大游行。今年奥斯卡颁奖台词的撰写者中就包括公开的同
性恋者布鲁斯·维兰奇(Bruce Vilanch),难怪乌比开了这么多有关
同性恋的善意玩笑。

  颁奖仪式结束后,举办盛大的晚会,而艾尔顿·庄则举办了艾尔
顿·庄艾滋病基金会募捐会。他身着已故好友范思哲设计的服装,邀
请了歌星珍尼·杰克迅(Janet Jackson)和罗德·斯图尔特(Rod
Steward)等前来助兴,使募捐会人头挤挤。
──────────────────────────────
【桃江连程】

◆         戏剧大师伊恩·迈克伦

             ·二 言·

  “不管自己的意向如何,我逐渐认识到,个人生活一旦被公开,
就担负着某种社会责任。那些私下过着同性恋生活,在公开场合却对
此加以否认或者含糊其词的同性恋者,实际上在助长这样一种偏见,
即同性恋──不管是涉及他们自己还是别人──是一种耻辱。”

                   ──伊恩·迈克伦

  伊恩·迈克伦(Ian McKellen)于1939年出生于英格兰本利,
其父为土木工程师。虽然他的幼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但父母对艺
术的爱好使孩子们避开了战争的摧残。“在我家,弹钢琴的是我父亲
而不是我母亲。我的童年笼罩在肖邦、李斯特和柴科夫斯基的美妙乐
声中。”迈克伦后来回忆说。

  迈克伦对戏剧的爱好受到父母的鼓励,他从小就在学校的剧团里
担任角色。12岁时,母亲的去世驱使迈克伦在演戏中寻求安慰。“
在台上,你能够让自己的感情自由地迸发出来,而台下的人则深深地
仰慕你。如果我不是名同性恋者,我是不会成为演员的。”他说。

  迈克伦于13岁时第一次出演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在这期
间,一位同学的自杀深深地震动了他。

    “我不知道当时是如何得知他的死讯的,因为那时我们
  根本不谈论这种事。有人在外面的一个厕所门口发现他已经
  上吊自杀,下身穿着母亲的内裤。12岁的小小年纪就自杀,
  我似乎感觉到这与某种痴迷、性和苦难有着关联。在那时,
  我就迷茫这一切是否会降临到我身上,因为我越来越清楚地
  感到,虽然我也喜欢学校和教会里的女孩,但只有男孩才能
  令我激情迸跃。”

  从剑桥的圣凯瑟琳学院毕业后,迈克伦立志成为一名演员,“主
要是因为我听说在那个行业里能够碰到一些同性恋者──果然如此”。
1961年,他结识了中学历史教师布莱恩·泰勒(Brian Taylor),
开始了长达十二年的恋情。

  1967年,迈克伦在纽约上演了阿布佐夫(Arbuzov)的《诺言
》,并于次年因同时出演彼得·谢费(Peter Shaffer)《善意的撒谎
人》和《黑色幽默》而获得评论界一片好评。1969年,他主演了
莎士比亚的《理查二世》和克里斯托弗·马娄的《爱德华二世》,奠
定了他在英国戏剧界的重要地位。爱德华二世在英国历史上因不爱江
山爱美男而被罢黜王位,最后被迫害致死,迈克伦称这个悲剧人物是
他戏剧生涯中最钟爱的角色。

  1972年,迈克伦协助创办了一个名叫演员公司(Actors'
Company)的剧团,剧团成员可以自由挑选希望扮演的角色,平分收入,
轮流排名次序和扮演主要角色。1973年,迈克伦在爱丁堡戏剧节
上因主演莎士比亚的《李尔王》而获得杰出表演奖。

  1974年,因导师的邀请,迈克伦加入了皇家莎士比亚剧团,
出演了马娄的《浮士德博士》、肖伯纳的《美妙得难以置信》,以及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冬之传说》和《麦克白斯》。他
于1978年离开该剧团,在马丁·谢尔曼(Martin Sherman)的《
生命之不可承受之情》(Bent)中扮演一名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里的
同性恋囚犯(迈克伦后来在同名电影中扮演角色)。在此期间,他获
得英国戏剧界多项嘉奖,其中包括最显赫的劳伦斯·奥立佛最佳演员
奖,并被称为继奥立佛之后最出色的莎士比亚戏剧演员。他的单人剧
《我演莎士比亚》在英国巡回演出引起轰动,获奖无数。1979年,
他被封为大英帝国的总指挥官。除了繁忙的演出外,迈克伦还是许多
剧团和艺术组织的委员会成员,并一直担任牛津大学当代戏剧学教授。

  1981年,迈克伦再次来到纽约百老汇,在彼得·谢费的舞台
剧《莫扎特》中主演平庸无才而又妒贤嫉能的萨里利。淋漓尽致而又
恰到好处的表演使他几乎囊括了英国和美国的各大戏剧奖,包括托尼
奖最佳男演员。他在此时与一位名叫西恩·马西安斯(Sean Mathias)
的导演共同生活了八年,马西安斯导演了迈克伦主演的话剧《麦克斯》
(Max)。

  1988年,英国保守党政府颁布了臭名昭著的限制同性恋的第
28条款,在同性恋社区引起一片喧哗。当时英国广播公司的电视记
者邀请了一些社会名人,举办一次时事座谈会。在会上,一位具有强
烈保守主义倾向的来宾对同性恋大放厥词,这使在座的迈克伦再也按
捺不住,他即兴亮相,并强烈谴责第28条款的颁布,使那人顿时哑
口无言。“同性恋运动的最大失败在于没有一个持久的游说组织。”
迈克伦说。他马上参与建立了同性恋权益活动组织“石墙”,一跃成
为英国著名的同性恋社会活动家之一。针对这段经历,他后来回忆说:
“有很多没有公开身份的同性恋演员,他们在事业上雄心勃勃,也经
历过我走过的路,却对自己的性倾向保持缄默。虽然我为他们感到有
些惋惜,但我对此并没有多大问题。然而,使我不能容忍的是,他/
她们中的一些人却对外撒谎说,他/她之所以没有结婚的原因是因为
适合他/她们的异性对象还没有出现。在自我保护的过程中,我从来
不撒谎,我只是闪避这个问题而已。”

  1991年,为了表彰迈克伦对英国戏剧的杰出贡献,英国政府
准备封他为爵士。封爵象征着英国最高荣誉,文艺界名人中如演员劳
伦斯·奥利佛、指挥乔治·索尔第、歌星艾尔顿·庄都被授予该项荣
誉。迈克伦同意接受封爵的决定遭到了当时同性恋社区一些人士的反
对。著名的同性恋导演德里克·加曼(Derek Jarman)在《卫报》上
发表文章,认为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政府对同性恋者压制有加,
迈克伦应该拒绝接受这样的政府授予的爵位。有关迈克伦是否应该被
封爵和是否应该接受封爵在报界引起一片争议,但对迈克伦最有力的
支持来自十八名电影和戏剧界人士,他/她们在大众媒体上发表联名
信,公开承认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并且盛赞对迈克伦的封爵是“英
国同性恋运动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公众人物再也不必因害怕有损事
业而隐瞒自己的性倾向”。

  戏剧家彼得·谢费也支持迈克伦的决定,他认为迈克伦接受封爵
“毫不掩饰他对政府有关同性恋的政策之嗤之以鼻……(相反),这
一切表示,政府不得不承认他的勇气和无畏的人道主义精神”。公开
的同性恋国会议员克里斯·史密斯也写道:“对同性恋者的攻击与日
俱增……在这种恶浪面前,我们看到象伊恩·迈克伦这样的杰出人士
树立起英勇的榜样。他们向世人宣告,自我公开至少也可以赢得千万
人的尊敬。”迈克伦自己则说:“接受封爵对我来说,犹如一种报复,
因为爵位给予你一定的社会地位,而你能够利用这种地位去干一些有
益的事。”

  亮相非但没有影响迈克伦的戏剧生涯,反而使更多的评论家和观
众开始对他刮目相看,并且加倍意识到他出色的艺术才能。“亮相使
我如释重负,我可以轻松地面对一切,把注意力集中在演戏上。”他
说。

  1998年,迈克伦在好莱坞举办了一个名为《亮相的骑士》(
A Knight Out,英文中与“外出一夜”谐音)的单人剧表演,为同性恋
组织和艾滋病组织募捐。他在节目中将同性恋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
故事和自己的成长经历巧妙地穿插起来,其睿智幽默得到舆论界的一
致赞誉。

  除了戏剧生涯外,迈克伦还探求在电影上的发展。1995年,
他与人合作改编了莎士比亚的《理查三世》,将十六世纪的宫廷斗争
搬到了二十世纪的纳粹德国。迈克伦因主演了冷酷阴辣的理查三世而
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在至今出演的十八部电影中,他只扮演
过三个同性恋角色。除《生命之不可承受之情》外,他因在《乐队继
续演奏》(And the Band Plays On)中扮演一名老年同性恋艾滋病患
者而获得艾美奖提名。1998年,他在《神祗与怪物》(Gods and
Monsters,又译为《上帝与野兽》)中主演三十年代著名的英国同性
恋导演詹姆斯·威尔(James Whale)。詹姆斯·威尔因导演经典科幻
恐怖片《弗兰肯斯坦》、《弗兰肯斯坦的新娘》和《隐身人》而闻名
电影界。《神祗与怪物》描绘了他在晚年时爱上一名年轻的园丁,并
与之发展纯洁友谊的故事。该片获得了美国最佳独立制片奖和以纯艺
术性为评分标准的全国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奖,迈克伦维妙维肖地将
丝丝温情融入人物的怪异性格中,伸缩自如,游刃有余,其入木三分
令人久品不厌。迈克伦在私下曾说,如果获奖的话,他将利用奖台来
批评好莱坞对同性恋者的歧视。虽然迈克伦最后没有获得奥斯卡奖,
但他几乎囊括了美国各城市影评协会颁发的最佳男主角奖,被公认为
1998年度的最佳表演。

  历史上演艺界中同性恋和双性恋人士不少,但很多人只是在死后
或者临死前,其性倾向才受到披露。伊恩·迈克伦在事业的巅峰时期,
勇于利用自己的才能和声望去促进同性恋权益运动的发展,其勇气深
值人们的敬佩。

◆          迈克伦谈同性恋

(以下为伊恩·迈克伦于1998年接受美国同性恋杂志《亮相》(
Out)采访时的部分谈话。)

记者:在《神祗与怪物》中,你扮演的角色与一位面谈者玩脱衣纸牌
游戏。在现实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经历吗?

迈克伦:(大笑)没有过。但我知道,《泰晤士报》的戏剧评论家威
廉·亨利,也就是发明“亮相”(Outing)这个词的人,玩过这种游
戏。

记者:《神祗与怪物》也触及了性交易这个带有诱惑色彩的行当?

迈克伦:在六十年代的伦敦,同性恋社区处于隐密的地下状态,我自
己并不喜欢那种状况。我在20多岁时,总是煞费苦心地想搞清我喜
欢的人是否是同性恋,整夜地想着如何发出暗示信号,但结果往往不
对。在一次同性恋大聚会上,当时最漂亮的一个在场者是个异性恋者。
我把他带回了家,但我们并没有同床。第二天,他对我说:“我也许
让你胡思乱想了。”

记者:这种隐密应该带有某种诱人的色彩吧?

迈克伦:我认识的许多老年同性恋者很怀念那段时光,但我并不喜欢
那样。

记者:同性恋文化中对青春和美貌的强调是否很令人担忧?

迈克伦:我记得在长大时,从来没觉得自己漂亮。在15岁和25岁
之间,我每天都觉得自己的皮肤上长出毛糙糙的东西,没人会喜欢我。
现在我回头看看以前的照片,突然觉得自己年轻时很漂亮。我碰到过
许多年轻人,他们并不认为青春是最美好的时光。他们没有钱,因此
无法干自己喜欢的事。他们喜欢在晚上出去跳舞,但我并不认为每次
在舞厅尽兴完毕后,他们总能找到如意的夥伴过夜。如果单纯地从体
格的角度来看,我当然喜欢比我年轻的性夥伴。但做爱之后如果要谈
话的话,情况往往就不一样了。

记者:你的家人一直知道你是同性恋吗?

迈克伦:我的继母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天哪!”她说,“我还
以为你要告诉我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呢。我知道你是同性恋已经有35
年了。”这是我亮相时所遇到的最美好的经历,因为我知道有那么一
位老妇,她无条件地关爱着你。

记者:你希望开始一个新的伴侣关系吗?

迈克伦:如果我开始一个新的伴侣关系的话,我会尽力保持它。我并
不怀念性的快感,但我怀念与伴侣一同观看日落。

记者:有人认为那些在同性恋骄傲大游行中头戴女式假发的男同性恋
者和骑着黑摩托的女同性恋者是同性恋社区的糟粕,你对此看法如何?

迈克伦:要我在游行时做出这番姿态,我恐怕没多大兴趣──我这辈
子就是靠演戏吃饭的。但对于很多在平时从事枯燥工作的人来说,这
可以说是一种奇妙的刺激和放松。我当然赞成带假发套,穿皮装。看
看那些上院的主教们,他们平时穿着僧袍,却对我的性倾向指指点点
──我只觉得这一切都很可笑。我不关心你是否穿着僧袍,只要剪裁
得体就行。

记者:你如何看待将来同性恋运动的发展,比如不再沉湎于西好莱坞
的一切,不再追求夏日与聚会等风光?

迈克伦:现在的同性恋者是这样描绘自己吗?他们也太聪明了吧。事
实上,现在的社会仍然希望我们只是集聚在同性恋居住区。你说的话
有一定道理,我并不想居住在同性恋居住区,我不想远离我的异性恋
朋友,就象我不想远离那些并不把戏剧看成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的
朋友。
──────────────────────────────
【同人心语】

◆            天 问

            ·秋 芒·

  午后的阳光焦灼地照射在铁轨上,铁轨反射出白亮亮刺目的光芒,
这明晃晃挟持着寒气的烈光,仿佛要飞起来直戳到我的双眼,把我击
倒。我不敢多看它,扬起头望着电车将会开来的方向。长长的仰卧在
车流中间的铁轨,象四条僵死的蛇,被扯得纤细地穿过路的中央,僵
直地伸向远方──既看不见起始,也寻觅不到目标。

  我呆立在站台上,郁郁地望着车轨延伸的方向。忽然,我的心砰
砰乱跳,人变得焦躁不安。我呆立在如磐硬的地面上,感觉四肢像被
抽去了骨髓,沉沉的胸膛抚着身体里的每一根神经,沉重地坠向地面
──那站在路边的颀长身影,是她!阳光洒在她光滑灵秀的脸庞,眼
镜上跃动的太阳光像两滚小火球,在我的心里燃烧着,不安地流窜。
车站上喧闹的人群和绵长的车龙好像已随风儿一同从我身旁飞走,消
失无踪了,空旷的街道上寂然无声,只有她。然而,我依旧站在这里,
依旧无法向她诉说我的喜爱──这煎熬了我三年的情感。我的眼前一
片模糊,所有的景象都消散无踪。一股苦涩的潮猛冲上喉咙,阴塞着
我,把我逼进窒息的感觉中。我伸直了脖颈,仰面朝天:海洋一样幽
蓝幽蓝的天穹,在这晴朗的季节里,也依然难以掩饰埋藏在它最深处
的悲哀。

  耳畔忽然响起金属碰撞发出的尖厉响声。似乎就在撞击越来越猛
烈即将推动控制的瞬间,响声嘎然而止,一辆电车已经停在我面前。
此时我才意识到我需要的只是一辆车──就从我在学校门前踟躇的时
刻起,只要一辆可以载我回家的电车。带我离开陌生的人群,回到只
有我的气息的房间,独自承受这痛苦,面对已经侵袭我的绝望。我紧
挨着车窗坐下,将头探出窗外。风从海面上吹来,裹携着涩涩的盐味
扑到我的脸上,胳膊上,穿透每一个裸露的毛孔,在身体里弥漫。

  今天是最后一次去学校。现在我已离开那个铺着陈旧地板的暗红
色砖楼,然而这破败的楼房将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因为那里满载
着都是她的身影。刚离开学校的时候,她正在打电话,我知道她一定
是把高考分数告诉她的父母。就在那一瞬,我忽然意识到那一刻的重
要:我可以等等她,和她一起走到车站──毕业前最后的一次。往后
的路必定不会相同,也将不再有常相见的日子了。三年来我对她的倾
慕,我心里的痛苦,要让她知道。常常在深夜里我会从温柔的梦里醒
来,眼里却已满是泪水。我是多么想要她了解我的心事!然而就好像
是一场旧戏的重演。我竟然又一次迟疑起来,犹豫着,我究竟在顾虑
什么?是因为你也是个女生?还是担心她会与你不同?每一次当我开
始问自己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陷入绝望之中,已没有勇气将
我真实的心灵对她坦露。这最后的机会,仍然──我无法摆脱一种无
形的障碍带给我的恐惧,还有对所有未来的忧虑。曾经,我感到再也
承受不了那份压抑的时候,一天晚上放学后,我找到她,可是当她就
站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张着口却似乎窒息了一般……

  电车在车轨上摇摇晃晃地前行,沿着一条唯一的路,只能向前。
我感觉自己就象这电车一样,总是走在原始的路途上。我仰面朝向太
阳,想寻找出不同的道路,可是它能指明方向,告诉我前方的世界吗?
酷烈的阳光直射在我的脸上,睁不开眼,却好像看到一匹受惊的马儿,
在阳光里狂奔:它高高地腾起在空中,猛扬着头,弯成弓形的身躯,
马尾的长毛象丝一样熠熠飘舞──这,不是她画的马吗?那幅铅笔画
的,自由的烈马?而今已是她留给我的唯一纪念。我的心一阵痛楚,
想哭,泪水却只拥挤在胸口。

  空气仿佛凝固了,狭长的街道今天格外阒静。回到家中,我冲进
房间,突然感到集聚在胸口的重压猛烈地翻滚,一浪又一浪。她的画
就立在书橱上,安静地,透进屋子里的最后一抹阳光,恋恋地轻抚着
它。画上的每笔仿佛都透出她的心思和才华。温柔地,牵扯着无数个
她的身影。我忽然一阵眩晕,再也无法支撑,趔趄着倚着桌角,紧紧
抱住头。身体像坠着千钧之石要把头颅炸烈……是否,我永远不能向
这世界宣布:我与你们不同!?……我伸手摸到桌子上的茶杯,紧攥
着,用尽全身的力量猛地摔向地面。深酽的沉茶水随着碎裂的瓷片弹
起四溅。坠着水珠的蓝白瓷片一块块尸横在地上,射出锋芒的光……
是吗?……我用最后一点的力气将自己摔倒在床上--湿软无际的沼泽,
被乌云沉沉地笼罩着,吸夺去所有的呼声;又被烈日炸碎,缓缓沉入
沼泽的大地。泪水从我的眼角涌出,淌过耳际,冰凉……

  我仿佛听到了马儿悲哀的嘶叫,从遥远的地方低徊传来,一声又
一声。

(原载于《天空》第1期)
──────────────────────────────
【同人笔林】

◆           美丽在唱歌

            ·飞 天·

     美丽在唱歌──即将发生的,关于
     两个女孩的故事
     从她们的口中流出:……那很久就存在……让它抚慰
       那些被压抑的苦痛的心灵……

     美丽在唱歌──它正在遥远的戛纳
     一场场放映──美丽在唱歌
     我的视力还达不到
     那即将发生的,其实
     已经在漫漫流淌──迂徊婉转地
       寻找各自的出路。假如幸运,遇着
       相同基因的,就会有交流,交流
       不断流淌……

     但又是谁,是谁在歌唱?
     是谁
     在黑暗里绝望的声音。寻觅着,寻觅
     一声
       回响?

     还有谁需要
     这样一个故事
     自遥远的地方讲述,穿越电离层,传入
       我的耳朵──导演与主持人的声音

     是“美丽在唱歌”
     ──我不停地写着这个电影的名字,在纸上:
     横行,竖着,反面,正面。最后还有,一条无法测出
     代价的最大力──它划出一迹迹血痕
     溢出纸面……夜在靠近

     那不是视力的问题
     原本,一切是常态
       常态!
     是否,反反复复地写
     就能
       解决?!

◆             情 诗

             ·海伦娜·

  你,颠狂的浪女,你,差怯的情女,你,静柔的处女,你,姣好
的靓女,所有万花锦簇于我明媚的春天争芳斗艳的女子,我从生与死
的彼岸携来这阕别调,我为沉溺于血红色爱海的少女们再三吟咏。

  活着的女人哟,让我潜入紫水晶的棱心咏唱这首诗,让我在你无
浆的清澈的湖水下畅饮这首诗吧!

  我为你甘香的晨曦饮醉,我为你绰约的峰峦饮醉,我为你精雅的
云母和纹石饮醉。我迷醉于你海藻样的长发、清凉的臂膀。有如万岩
雪崩般奔涌喷吐的热情。我为你那些成熟如麦浪的日子欢欣!

  活着的女人哟,我爱你丰盈的海样的柔情,你润泽的原野的挚情,
你深吻如风样的多情,你变幻如音韵的激情。我也为你倦怠的无情和
冷漠的舒心意荡神驰,为你静止的极光的贞洁和波动的海涛的决绝而
哀毁哭泣。我也在每一次日影昏花南风吹梦的时刻为你那失散于风影
中的名字再次叹息!

  我愿作你渡轮的过客,拽网的渔民,作你海峡的游宾,悬谷的野
僧,我愿成为那个每逢鸟声清寒雨声间歇时邀你入梦的陌生人!

  我愿溯游你的源头,经历迷光清影;我愿鼓瑟按笛,共享那情欲
惊变的昼夜;我愿化身为园中的一朵并蒂莲,当你想起时便依偎你鬓
边;我也愿投生为一只脆弱的尺蠖,在你的枝叶间穿梭流连……

  让我们如雷电交缠,如灵凤比翼,在水际在云巅,划下曾经沧海
的痴怨缠绵,把属于他乡的吉卜赛姑娘引向你的道路,把一扇银红的
月牙门对嫦娥敞开。最后的不舍的希冀交付在你脚下,让你温存的欲
念和隐秘的渴求从无性的土地上生长,而我在漫天的金雨中为我的爱
人再三歌唱。

  活着的女人哟,照亮幽冥的归途吧,引导我选择莫测的未来吧!
我把我的心寄放在你手上。

(原载于《天空》第1期)
──────────────────────────────
【爱知行动】

              天 空

          第1期 1999年3月

【发刊词】 自由的天空,我们的梦想…………………………编辑部
【名人小传】萨福的婉歌……………………………………………二言
【情感驿站】天问……………………………………………………秋芒
      无悔人生………………………………………………洪涛
      美丽在唱歌……………………………………………飞天
      美丽,早已发生………………………………………阿莲
      情诗…………………………………………………海伦娜
【电影与女同志】
      女同性恋影片揭开柏林国际电影节帷幕
      同性恋偶像……………………………………石洋(编译)
      安妮·海切:我是同性恋怎么了…………   陈安丽
      自梳
      性关系
【女同志团体介绍】
      紫凤凰/我们之间/亚洲女同性恋联盟
【留言板】 坏小孩/麦子/依伊
【简讯】  比利时同性恋青少年自杀比例高于异性恋青少年
      悉尼同性恋者要求得到配偶待遇
      第一次大陆女同志会议召开
      瑞士教堂为同性恋者举办婚礼
      哥伦比亚最高法庭宣布禁止解雇同性恋教师
      法国一半公民赞同同性恋伴侣法
【爱知行动】关于组织《桃红满天下》中国大陆邮递阅读的通知
      「第二届全球华文同志文学奖」资料

【发刊词】
         自由的天空,我们的梦想

             编辑部

  在这个异性爱主流的社会文化中,同性爱者的地位一直处于边缘。
长久以来,异性爱的思维方式深深地烙印在许多人的心中,更透过大
众媒体、社会环境,给多数人造成了一种普遍的淡漠或歧视同性恋的
情结。使得同性爱者不得不自我压抑,使得生活中的不愉快,心理上
的不安定时常发生。同性爱者的感情故事也成为了一种不能被分享的
秘密。

  可喜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资讯的发展,还有同志工作者们的
辛勤努力,同性爱者渐渐接收到了来自外界的目光。由“似乎不存在”
到“被人发现”的过程,漫长而艰辛。但是在这其中,我们始终没有
听到女同志自己的心声和呼唤。的确,在现在这个社会情况下,我们
没有地方去表达自己,更谈不上完整地去表达自己。

  出一本我们女同志自己的内部通讯,是我们很久以来的共同梦想,
是希望能够为我们自己的女同志创造出一个全新,平和,安全的空间。
用我们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经验,轻松自由地展现我们自己的一切。
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自己的生活。我们厌恶社会对我们造成
的刻板印象。我们不愿意再继续社会对我们的误解,我们对我们自己
本身的误解。我们渴盼与相同的朋友尽情地交流,相互倾诉。我们希
望听到我们自己的声音,我们希望看到外面的世界。

  《天空》希望可以打开一个让我们感到自由,快乐的空间,不再
有压抑,不要有负罪感。我们坦率地说,我们是女同志。我们愿意为
所有的女同志做事。让每一个发现、认同自己是同志的女人,都有一
个美好的开始。爱女人是我们的选择。帮助女人是我们的义务,也是
我们的责任。

  《天空》欢迎参与,积极投稿,题材不限。我们很希望看到女同
志谈谈自身对社会歧视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也欢迎纯文学作品,或是推荐与女同志有关的好文章,让更多的人来
分享。

  稿件字数不限,要求字迹清楚,恕不退稿。发表时可用真名,也
可用笔名。

  是否记得那支曾经打动过很多人的《风雨无阻》呢?“让我走出
一片天空,让你尽情飞舞,放心地追逐。”

  来吧,朋友,这里就是你向往以久的天空。

  Let's be the happiest Lesbians!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邮政局47号信箱
邮政编码:100011
联系人:Beijing Sisters
电话热线:010-62352187(周二、四19:00-22:00,
              周六12: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