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       双│
│ 58    ♀♀ 桃 红 满 天 下 ♂♂      周 │
│   期   ≈≈≈≈≈≈≈≈≈≈≈≈≈≈≈     刊  │
│                              │
│  1999年10月25日出版  1997年9月5日创刊  │
│                              │
│    北美华人性别与性倾向研究会(CSSSM)主办    │
└──────────────────────────────┘
            本 期 目 录
──────────────────────────────
① 【新闻摘要】中国艾滋病患者明年将逾百万
② 【说三道四】谁有权衡定同性恋是性变态?
        附:方刚致同志的公开信
③ 【综合报导】法国将使同性结合合法化
④ 【历史回顾】摩门揭密  
          ──摩门教、杨伯翰大学与少数民族并谈
⑤ 【资讯空间】(中国)心理医生接诊同性恋现状的初步调查
⑥ 【艺坛纵横】明星演同性恋(3)
──────────────────────────────
【新闻摘要】

◇ 据新华社报导,中国明年有预计超过一百万人感染艾滋病毒,
而且增长速度惊人,引起中国官方严重关切。 

  中国专家指出,除非政府拿出有效措施遏止此一不治之症,否
则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数在明年将超过一百万人。中国医疗部门的官
员最近在一次研讨会上呼吁当局,进行一次全国性的性教育计划已
实属必要。 

  北京的专家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增添13913位的
艾滋病患,同一时期因艾滋病而死的人数达二百四十一人。 

  统计显示,目前中国艾滋病毒的带原人数达四十万人,其中七
成是因药物注射而感染。中共卫生部官员警告说,如果政府无法立
即预防,艾滋病将演变成大陆最严重的“社会癌症”。 

  由于因性交而感染艾滋病毒的比例在大陆增长快速,预料将使
艾滋病疫情进一步扩大。 专家称,传统上中国人避讳谈性的问题,
而今需要正确处理何谓安全的性教育。 

◇ 东京地方法院于10月18日作出判决,将已故著名小说家三
岛由纪夫的所有书信版权归于三岛的家属,其中包括他的遗孀和儿
女。

  作家福岛次郎是三岛生前的同性情人之一。1998年,文艺
春秋出版社发行他的新作《三岛由纪夫──剑与寒红》,里面收录
了三岛写给福岛的十五封情书,详细透露了两人之间的同性恋情。
三岛的家属想方设法收回了部分售本,并对三岛的书信版权所属提
出了诉讼。

  三岛由纪夫的作品包括《金阁寺》和《海涛之声》等,他的成
名作《假面的告白》描述了一位同性恋少年的成长过程。1970
年,三岛和他的学生兼恋人森田正胜一起剖腹自杀。

  鉴于本次是日本法庭首次将个人书信的版权判归他人,福岛次
郎准备向东京最高法院提出上诉。

◇ 10月19日,巴布韦的基督教组织福音团契会见了宪法委员
会成员,要求将禁止同性恋的条例列入全国宪法。津巴布韦的刑法
目前将鸡奸罪判处七年徒刑,但没有明文禁止同性间性行为。

  福音团契还要求将兽奸与人工流产列为非法,但宪法委员会的
法律司长表示禁止同性性行为的诉讼难度太高,因此立法会有问题。

◇ 巴西圣保罗的一位14岁的中学生最近因向一名16岁的同性
学生示爱而被要求离校。虽然校长称他是一名好学生,但如果该学
生继续留校的话,将影响到他的学业评估。

  这位学生表示不想离校,并写信给当地报纸,质问为什么异性
学生间的类似示爱不会招致麻烦。
──────────────────────────────
【说三道四】

◆       谁有权衡定同性恋是性变态?

           ·万延海·

  1995年初,青年作家方刚出版了他的系列作品,其中一本
名为《同性恋在中国》的书1999年初引发了名誉侵权的诉讼。
根据媒体报道,一名徐姓男子认为书中一个人物指的是他,并认为
方刚侵犯了他的名誉权,因为方刚把这个人物说成是同性恋者,导
致了亲朋好友和社会对他的歧视,他的女友□开了他,他经营的一
家酒店的生意也一落千丈。医生提供的证明甚至说明他还出现了精
神病理症状。1999年9月30日,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法院下达
民事判决书(1999)宣民初字第528号,宣告徐某诉方刚侵
犯名誉权一案成立。判决书中写道:“本院认为,公民的名誉权受
法律保护。同性恋目前在中国被认为是一种性变态行为,不被公众
接受。”这似乎成为该判决的依据。本文并不试图说明本案正确的
判决应该是什么样的,只是要分析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法院上述判决
的依据是怎样的模糊不清,甚至没有意义,因此更不应该依此做出
任何判决。

  首先,中国的范围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澳门。我们知
道,上述不同的地区对同性恋的认识和态度是差别很大的。虽然我
国实行“一国两制”,但是法庭判决没有说明上述对同性恋的认识
是制度上的,还是舆论上的。其次,笔者想要询问的是,法庭理解
的认为“同性恋是性变态”的认识主体是谁,是国家的制度吗?如
果是,请法庭出示有关的法律文件。是民意调查的结果吗?如果是,
请说明引证资料的出处。是同性恋者们的共同认识吗?如果是,请
说明是哪些同性恋者?是精神病学家吗?如果是,请说明精神病学
的学科边界是什么,精神病学家做出学术判断的原理是什么,这些
判断在什么情境下是有意义的,还要说明,精神病学家除了需要处
理医院的病人和开展社区精神卫生保健外,他们/她们可以管辖的
事务是哪些。是心理学家吗?如果是,请说明心理学家的学科边界
是什么,心理学家做出学术判断的原理是什么,这些判断的适合情
境。是法学家吗?是道德学家吗?是宗教学家吗?是法官们的共同
认识吗?

  没有说明认为“同性恋是性变态”的认识主体,北京市宣武区
人民法院的上述判决可以说是极其不慎重的,有违法律的尊严和严
肃性。

  最后,“性变态”是一个什么意义,法庭没有解释。是法律文
件中限定的意义吗?如果是,请出示这样的法律文件。是法学界的
共同认识吗?如果是,请出示有关的资料,比如教科书、内部文件
等。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吗?那么,要知道,保护生物多样性正是今
天生态主义者的常识,单一性才是可怕的。是遗传学意义上的吗?
达尔文告诉世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的常态,没有变化,
就没有今天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和人类文化。是精神病学意义上的
吗?世界卫生组织第10版疾病诊断标准声明,性倾向本身并不是
精神障碍。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签约国,应该遵守这一人类
科学共同体的声明。那么,我国精神病学界是怎么解释“同性恋是
性变态”的?中华精神科学会拒绝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认为“同
性恋是性变态”,其理由是同性恋者不能或不愿组建家庭并繁衍后
代,当然中华精神科学会理解的家庭是传统意义上异性恋家庭。笔
者认为,中华精神科学会的这一判断是错误的。首先,家庭的概念
已经发生变化,比如单亲家庭或其成员并不被认为是一个“性变态”
的家庭或个人。第二,许多同性恋者可以和异性组建家庭,而且繁
衍后代,笔者认识的男同性恋者就有好丈夫和好爸爸的,只是大多
数同性恋者更加愿意和同性建立伴侣关系;目前,许多国家,比如
瑞典、丹麦、荷兰、挪威和法国,同性恋家庭受到法律承认,一些
国家的部分地区,同性伴侣关系受到承认。第三,根据中华精神科
学会的逻辑,北京市26%的□婚率的男女们以及那些独身人士和
不要孩子的夫妇是否都是“性变态”?第四,根据《浙江精神卫生
通讯》于1997年下半年组织的一次关于同性恋的讨论,可以发
现,我国精神卫生专家们的态度是差别很大,“同性恋是性变态”
的观点并不占据主导地位。而且,重要的一点是,即使中华精神科
学会目前认为“同性恋是性变态”的观点是正确的,其意义只是精
神病理学意义上的,说明同性恋者很脆弱,需要帮助,而不是什么
丢人的事情。

  最后,关于同性恋是否应该被我国精神病学界认为是性变态,
我向各位推荐精神病学专家丛中博士的《同性恋是病态吗?》(注
1)。另外,关于世界精神病学界对同性恋的认识过程,我向各位
推荐美国心理学家KOUGLAS KIMMEL博士的一篇文章(注2)。那么
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法院究竟是在什么意义上陈述“同性恋是性变态”
或“同性恋被认为是性变态”?法庭说同性恋“不为多数人所接
受”。有民意调查的根据吗?是否是能够代表“我国”多数人的民
意调查?民意怎么认为“同性恋”?怎么认为“性变态”?是同性
恋者普通如此认为吗?那么,笔者要告诉各位,有许多同性恋者确
实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性变态的”,并以此为荣耀,“I AM 
QUEER,I AM HERE”,用王朔的话说,“我是流氓我怕谁?”,表
现了同性恋者敢作敢为的豪情气概,同性恋并不丢人。时常有人谩
骂别人“性变态”,法庭说的“性变态”是这种情绪的反映吗?

  关于我国精神卫生工作者(包括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同
性恋的态度,我向各位推荐丛中博士最近完成一篇调查报告《心理
医生接诊同性恋现状的初步调查》(注3)。关于同性恋的成因,
我向各位推荐一篇笔者去年发表的《同性恋先天性初探》(注4)。
我还附录了《浙江精神卫生通讯》上面的几篇关于同性恋的学者文
章(注5)。

  我期待著,北京市人民法院能够就“同性恋目前在中国被认为
是一种性变态行为”这一说法做出解释,否则,我有理解认为,北
京市宣武区人民法院倾向于认为并支持“同性恋是性变态”这样的
认识,并认为同性恋是丢人的、不光彩的事情。

  如果这样,我认为,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法院的上述判决及其陈
述的理由对中国(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同性恋者和双性恋者
们□成名誉侵权。

  同性恋有关的问题是复杂的、敏感的。我国卫生部有过这样的
意见,我国关于同性恋的研究是非常缺乏的。没有研究,就没有发
言权。

注1:见《桃红满天下》第4期
注2:见《桃红满天下》第1期,或《中外医学哲学》1998年
    12月,第1卷,第4期  
注3:见本期
注4:见《桃红满天下》第21期,或《中外医学哲学》1998
    年12月,第1卷,第4期  
注5:见《桃红满天下》增刊第11期

◆附:        方刚致同志的公开信

尊敬的女/男同志朋友:你们好。
                           
  现就一起与我们共同有关的诉讼向您通报情况,并请求您道义的支
持。

一、事件起源
                           
  1999年1月,一位徐姓先生向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法院递交了起
诉书,控告我的《同性恋在中国》一书侵犯了他的名誉权,提出经济索
赔6万元,并要求公开赔礼道歉。
                           
  《同性恋在中国》一书的第50页,我不点名地提到了北京一家歌
厅,高度称赞了这家歌厅于1993年2月14日举办的一次同性恋者
聚会,称其是对同性恋平权运动的巨大推动,其中提到:“这家歌厅的
经理是位30多岁的男同性恋者。”原告徐某说自己便是那位经理,在
法庭上明确否认自己是同性恋者,声称我的描写侵犯了他的名誉权。
                           
  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法院于1999年9月30日下达了民事判决书
(1999)宣民初字第528号,其中明确支持了当前中国社会部份
公众认为“同性恋是一种性变态”的观念,并依据《民法通则》第
101条判处我对原告构成了名誉权侵犯,要求做出经济赔偿,并在
《法制日报》公开赔礼道歉。
                           
  我个人认为,宣武区法院的判决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将引发一系列
悲剧性的连锁反应。中国法律此前没有关于同性恋性质的认定,而这一
判决则成为一个可悲的先例。
                           
  我认为,中国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是有争议的,越来越多的人对同
性恋者持平等姿态,法院不应该以法律的形式支持陈腐、落后的道德观,
而应该支持进步的社会观念。
                           
  需要提请您格外注意的是:原告在法庭明确否认自己是一个同性恋
者,法庭事后的判决也没有提及隐私权问题。我曾表示,如果原告或法
庭指控我侵犯了隐私权,我将主动认罪服法,放弃申辩。但是,本案的
性质显然不是保护一个同性恋者的隐私权,而是要界定同性恋是否等同
于不名誉或性变态。
                           
  判决书依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01条对“名誉权”
的规定:恶意“污辱、诽谤”某人。我认为自己在《同》书中对原告及
那次活动的描写是善意而非恶意的,我同样在法庭上辩称,同性恋者不
是性变态,不是不道德的,不是犯罪,与异性者是完全平等的,因此称
一个人是同性恋者便不存在“污辱、诽谤”的问题。只有认为“同性恋
=性变态”,才会理解为污辱和诽谤。《同》书描写那次活动以及原告
时,使用了高度称赞的语言,更不构成恶意诽谤。

二、我将为道义而上诉
                           
  我于1994年写作《同性恋在中国》一书,由于个人的局限与历
史的局限,书中有许多错误之处,对同性恋者也构成一些伤害。我自己
曾多次在各种场合及著作中检讨这一错误,在法庭上,我也明确就此书
不成熟之处向原告以及所有同性恋者道歉,并表示愿意承担道义上的责
任。但是,一个认为“同性恋=不名誉”的说法是我无法接受的。
                           
  一审判决下达后,我向法律界人士进行了咨询,一个普遍的看法
是:因为中国法制体系本身的原因,在上诉中获胜的希望极为渺茫。但
是,我还是决定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我的态度是明确
的:上诉并不是为了打赢这场官司,而仅仅是为了表达对“同性恋是性
变态”这一法律认定的反对,同时向社会各界传达进步的、科学的声音。

  我要求二审法院否认“同性恋是一种性变态”的认定,使中国司法
史上的这一污点得以洗涮,恢复同性恋者的平等权利与人格尊严。
                           
  我认为,我们在经历的是一个社会事件,我们在写著历史,每一个
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士都不应该放弃历史提供的这一机遇,将我们的态
度明朗、充份地表达出来传递出去,以推动文明的进步。这一判决与每
个同志的切身利益都是息息相关的,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将慢慢显现出
来。
                           
  如果说,方刚的《同性恋在中国》一书中曾有种种失误之处,我愿
意以此次注定失败的上诉做某种补救。

三、您可以提供的支持
                           
  我们在经历的是一个社会事件,而不是方刚个人官司的胜负。我们
正在书写著历史,我们每个人都在承担著一份社会责任,更应该为同志
利益在未来中国的扩大而努力。为了这份共同的责任与利益,我呼吁你
们:伸出援助之手!
                           
  我在此向同志社区发出呼吁:
                           
1,我呼吁同志社区停止关于《同性恋在中国》一书以及方刚个人功与
过的争论,而将过去的著作与方刚真正看作是一种历史的缺憾,以公正、
公平的眼光审视现在的方刚及其著作。我呼吁同志社区达成这样的共
识:我们都是在犯错误中前进的,最先做的事情总是不成熟的。
                           
2,我呼吁同志社区充份认清此案的性质:不是在保护一个同性恋者的
隐私权,而是在争论同性恋是否是“性变态”;不是在讨论《同性恋在
中国》一书以及方刚个人的功与过,而是在决定社会更快地进步还是停
滞甚至倒退。如果您所接触到的同志朋友中,有人未能对此性质有充份
认识,我呼吁您尽所能向其讲明这一事件。
                           
3,我呼吁同志社区对伤害同志权益的判决达成共识。宣武区法院在中
国司法史上第一次以司法判决的形式对“同性恋是性变态”这一陈腐观
念进行了支持,这在事实上构成了对所有同性恋者名誉权的真正侵犯。
因此,所有已公开身分或愿意公开身分的同性恋者,均可以起诉做出这
一判决的法院。
                           
4,我呼吁国内外所有女/男同志的声援,你们可以向中华人民共和国
最高法院、司法部、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它相关机构递交抗
议信;可以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及相关机构递交抗议信;可以
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发出声援信和抗议信。
                           
  此外,如果您愿意为此案的上诉提供其它证据、声援或资助,我也
在此向您表示感谢。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历史将记录我们今天所做的
一切。
                           
  此致
                      方 刚
                                            
                  1999年10月19日

我的通讯地址是:(102209)北京东三旗邮局12信箱
                方刚收
我的呼机是:65083388-1733
刘江律师呼机号:68368800-62588
 
注:此信原发布于广同论坛
──────────────────────────────
【综合报导】

◆        法国将使同性结合合法化

  从2000年1月1日起,在法国将只论成双成对,不论同性
或异性,成年即可依法组织家庭,享受法律保障的各项福利。

  由社会党控制的法国国民国会10月13日以315票对
249票,通过《公民互助契约》,重新定义组织家庭的内涵:性
别不拘,只要成双成对同居,即使没有依传统方式结婚,均可组织
家庭,依法取得减税及享受社会福利的优待。

  国会两院经过一年多论战,舆论及媒体亦就传统社会观念与现
代新潮展开激辩,对伦理价值的保存与人道理念的尊重,成了法国
二十世纪末社会革命的焦点。

  左派议员在开票后高呼社会革新□利,称此法律让“情投意合
者建立共同生活,合乎人道”,身为社会党人的司法部长伊丽莎白
·贵古说认为该项法案将有助于消除“对同性恋的歧视和不宽容”,
但坚持反对意见的守右派声称这项法案“破坏伦理”,会导致“道
德沉沦”,扬言将提交宪法理事会审查。

  公民互助契约涉及法国五百万同居者的生活名份,其中包括的
六十万名同性伴侣是法案中最引起争议的部分。根据该法案,包括
同性者在内的未婚伴侣今后可依法向法院登记,签署这项契约,即
可如同结婚夫妇享受减税优待及继承权利,亦可获得各项家庭补助
及社会安全保险福利,而传统上成婚是在教堂举行并由市长福证。
该法案也使伴侣分离变得更加简易,要求离异的一方只需将离异书
分别寄给对方和法庭各一份即可。

  因此尽管国会通过同性恋者组织家庭合法化的法律,社会舆论
却不可能就此停止争议,右派政党已在积极拉拢宗教团体、拥护家
庭协会及其它民间势力,准备从事街头抗争以舆论的力量向执政当
局施压,甚至扬言大选一旦获□上台,必将这项“丑陋”的法律丢
到垃圾桶,一个以基督教政治组织的发言人说:“政府现在允许了
二级婚姻的存在,这将给同性婚姻和同性恋者收养孩子大开方便之
门。”

  一些同性恋者认为家庭伴侣法暗示着同性伴侣的地位低于异性
夫妻,因此也表示了不满。

  这项社会变革法律可能带来的政治后果,对社会党领导的政府
是福是祸,目前尚难估量。首先,国会居多数的左派大力推动这项
备受争议的法案,势必引起重视社会传统价值的中间派选民的反感。
共和联盟的议员已公开要求反对该项法案的希拉克总统出马,拒绝
批准公布实施,让它胎死腹中,但希拉克为了放眼2002年的总
统竞选,无意卷入这场纷争。

  虽然瑞典、冰岛和比利时已经实施了类似的家庭伴侣法案,而
丹麦和荷兰两国更已将同性婚姻全面合法化,但鉴于法国在世界政
治中有着深刻影响,《公民互助契约》对推动全球同性恋权益运动
方面,将具有非凡意义。由左派社会民主党执政的德国政府也在考
虑实施类似的家庭伴侣法,而瑞士政府也于上月正式向议会提交了
类似法案的草案。
──────────────────────────────
【历史回顾】

◆       摩门揭密
          ──摩门教、杨伯翰大学与少数民族并谈

             ·二 言·

  提起杨伯翰大学,很多人会联想到该大学艺术团访华演出时在
舞台上翩翩起舞的俏影。杨伯翰大学自八十年代初与天津的南开大
学建立校际联系后,在中国的知名度一直不逊于哈佛与耶鲁等名校,
但杨伯翰究竟何许人也,很多人并不知晓。

  说起摩门教,一些读者可能从报章上略微了解到其一夫多妻制
的历史。把杨伯翰大学和摩门教相提并论,似乎风马牛不相及。本
文就向大家介绍杨伯翰大学所属的摩门教会的历史状况。

● 摩门教探密

  摩门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派别,产生于十九世纪初期的美国。与
其它教会不同,摩门教将自己特有的《摩门经》奉为与《旧约全书》
和《新约全书》同等至上的经书。当《圣经》和《摩门经》相冲突
时,往往以后者为准,所以《摩门经》事实上凌驾于《旧约全书》
和《新约全书》。除此之外,摩门教还有《信条与承诺》和《无价
珍珠》两本经书,据说也是神谕的集合。《摩门经》是摩门教的核
心经书,也是它摩门教会与其它教会冲突的主要来源。《摩门经》
究竟写了些什么呢?

  根据《摩门经》的叙述,一群犹太人为逃避巴比伦人的掠虏,
在首领尼法的带领下,远涉重洋来到美洲大陆。这群人后来分裂成
良善的尼法族和歹恶的拉玛奈特族。拉玛奈特族于公元428年在
纽约的帕尔米拉全歼了尼法族,但上帝对他们的胜利下了诅咒,使
他们的皮肤变成暗色,拉玛奈特族于是成为印第安人的祖先。在毁
灭之前,尼法族的首领摩门写下了有关他们部落文明的资料,并提
到耶稣在复活后不久曾经降临美洲大陆,并要求那里的臣民重建教
会,重塑信仰。这些历史都被记录在金页上。

  1823年,摩门的儿子摩罗乃现身造访一位名叫约瑟夫·史
密斯的人,告诉他说:“有一部被储藏起来的写在金页上的书,记
载着此大陆的昔日居民的来源和他们的史迹。”四年后,史密斯在
纽约州的库默拉山上挖出了这些金片。据说史密斯在翻译这些金片
上的文字时,写字的手受到神的力量的驱使,《摩门经》的英语版
就是这样诞生的。他还声称浸洗者约翰曾经显形,授予他圣职。翻
译完毕后,史密斯将金页放回山中。

  1830年,《摩门经》出版,副题为“耶稣基督的另一见证
书”。该年4月16日,史密斯和他的几位信徒正式成立了“后期
圣徒基督教会”,即摩门教会,约瑟夫·史密斯被尊为先哲。

  史密斯最早在纽约创立的摩门教会在教义上与主流的基督教会
发生严重分歧,其一夫多妻制更是倍受争议,因此处处受到排挤,
教徒们辗转俄亥俄州与密苏里州,最后来到伊利诺斯州的挪弗,暂
时站稳了脚根。他们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建立了全州最大的城市,
但周围的地区也因此将挪弗视为邪恶之地,时时发生冲突,摩门教
会开始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1844年,史密斯和他的兄弟们被
控违法而入狱,一群暴徒在当晚袭击了监狱,杀死了史密斯兄弟。

  史密斯死后,摩门教会内部发生了权力争斗。史密斯的遗孀坚
持认为,其子应该成为教会的领袖,但遭到其他教会领袖的反对。
这一派后来迁往了密苏里州的独立城,因为他们坚信基督将在那里
重新降临人间,这就是现在的“后期圣徒重建耶稣基督教会”。虽
然他们声称自己是唯一正宗的摩门教会,但由于至今才拥有大约三
万名成员,所以一直无足轻重。

  另一派摩门教徒在继任领袖杨伯翰的带领下,离开挪弗,赶着
牛车和马车,经过长途跋涉,于1847年7月来到了犹他州的盐
湖城。杨伯翰看着盐湖城大山谷,说道:“这就是我们要来的地方。”
教徒们于是扎营建房,在这个荒无人烟之地建立了摩门王国。美国
国会不久将犹他州并入美国领土,并任命杨伯翰为州长。杨伯翰于
1877年去世时,将其拥有的高达两百五十万美元的家产悉数留
给了幸存的十七名妻子和五十六名女儿,而当时摩门教会已经发展
至大约十四万成员。

  如果《摩门经》里记录的史迹确有其事的话,应该与《新约全
书》里的记载发生在相同时代。《伊萨亚》第29章曾经提到另一
本经书的存在,而耶稣在《约翰》第10章第16节中也提到还有
“另一群羊”,这两处描写成了摩门教证实自身存在的重要依据。

  对于非基督徒来说,虽然经书中的很多训导能够给予人启迪,
但它充其量是一部民间传说,就好象中国人喜读《西湖民间故事》,
但不会天真地相信雷峰塔下真的压了个白娘子。然而,虔诚的基督
徒深信经书中的一切确实有过真实的发生,摩门教徒同样也对《摩
门经》笃信不疑,深信美洲大陆确确实实发生过书中记录的一切。

  不管《摩门经》来源如何,它的真实性却频频受到怀疑。首先,
《摩门经》承袭了詹姆斯国王时代的英语风格。众所周知,詹姆斯
国王版的圣经于1611年才被翻译出版,而《摩门经》上记录的
事情远远早于这个年代。詹姆斯国王版中的一些翻译错误,《摩门
经》也照搬不误。此外,《摩门经》中多次提到公元初期的美洲居
民掌握了炼铁技术,美洲大陆当时还有大象,这些描述显然与史实
不符。总而言之,《摩门经》并不象摩门教会所声称的那样,记录
著他们祖先的真实事迹,倒更象后人杜撰的传奇故事。美国考古学
权威机构Smithsonian博物院曾多次声明,摩门教会所宣称的诸项摩
门遗迹并不符合该博物院的任何历史考证。

  杨伯翰在摩门教会的巩固和扩展方面功不可没,目前全美最大
的私立大学杨伯翰大学就是以他为命名的,但他在宣教中着重阐明
的两点却在后来成为摩门教会的深重负担。杨伯翰曾说:“他(指
基督)并非圣灵所致孕。”他认为上帝带着多名妻子(其中一名就
是夏娃)来到人间,借亚当的人身与圣母玛丽亚发生了肉体关系后,
导致了耶稣的出生。另外,杨伯翰竭力发扬光大的一夫多妻制,尽
管以男丁不旺为借口,但也成为摩门教在公众眼里的奇耻大辱。

  虽然摩门教会在各种宣传场合总是把自己描绘成一个倍受迫害
和不公正待遇的教派,但他们对于一群过路移民的袭击已经成为教
会历史上最昭彰的污点。1857年9月,一群富有的移民从密苏
里州和阿肯色州出发,前往加州。当杨伯翰得知他们将经过犹他州
时,怂恿教徒们伪装成印第安人袭击了这组车队。当遭到抵抗时,
这些摩门教徒卸下伪装,假装好意地将移民护送到盐湖城,然后对
120名移民斩尽杀绝,掠夺了全部财物,只留下七个孩子的活口。
杨伯翰为表彰带队的约翰·李,赏赐了几名女子与他为妻,但要求
他对这场袭击守口如瓶。联邦政府后来派遣官员到盐湖城调查时,
受到摩门教徒的百搬阻挠而未获任何进展。美国政府不得不撤换杨
伯翰的州长职务,由联邦军队压阵,迫使他交出了李。李被捉拿归
案后受审,他在被处死前大骂杨伯翰为“世上最背信弃义的歹毒之
人”。

  摩门教徒的艰苦创业精神在各基督教会中可谓出类拔萃的,教
会还订立了繁复的清规戒律。他们认为身体和智慧是上帝的赐予,
因此不得加以损害,所以酒与咖啡受到严厉禁止,连带有咖啡因的
可口可乐等软饮料都不许沾口;只允许教徒间通婚,而且婚前不能
发生性行为。教徒还不得观看任何带有暴力或者色情的电影或者电
视。由于这些清规戒律的存在,摩门教徒经常被认为具有良好的个
人操守,因此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在招收人员时,对于摩
门教徒似乎情有独钟,里根于八十年代执政时,政府部门中摩门教
徒的人数比例远远高于他们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例。

  教会还实行严格的什一税,每月的第一个星期天在教堂做礼拜
时,教徒们将月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给教会。在众目睽睽之下,不交
钱的教徒往往会感到承受着周围人的压力。教徒们每月还禁食一天,
将省下的伙食费用捐给教会。教会并不将这些捐资直接用于各项开
支,而是积累了悠久的投资历史。虽然摩门教只是美国基督教会中
的小型教派,但敛积了相当雄厚的财富。

  在全球众多的基督教会中,摩门教的发展速度最快,目前在全
球已经有八百万成员。除了美国本土以外,在南美、欧洲和亚洲等
地都有追随者,香港还有摩门教的圣殿。教会内部有个不成文的规
定,鼓励年轻的教徒在上大学或者结婚之前,先去外地进行两年的
自费传教。犹他州设有专门的培训中心,帮助这些刚刚高中毕业
的年轻人进一步了解经书。被派往国外传教的人还需要接受专门的
语言速成训练。在美国各地以至全球某些地方,人们会看到一些男
男或者女女成双而行,男的普遍身着白衬衣和黑裤,女的则是清一
色长裙拖地。他们往往在路上友好地上前与人交谈,或者挨家挨户
地敲门,不厌其烦地讲授福音,说服人们入教。虽然摩门教在历史
上一直被视为邪教,而且年轻的传教士们由于生活经历有限,因此
响应者甚寡,使这种努力的成功率只有千分之二至千分之三,但这
份执着使摩门教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基督教会。

  历史上,摩门教在中国的影响并不久远,但也并非一无痕迹。
当毛泽东主席于1976年去世时,中美两国尚未建交,但当时向
中国公开致唁的美国人士中,就包括杨伯翰大学的一名教授。八十
年代初,中国教育部门的官员应邀访美,对多所大学进行了实地考
察。美国大学生普遍衣着随便,或者旁若无人地以奇装异服招摇过
市,但杨伯翰大学的男生个个身着西装,女生则长裙过膝,这番整
洁统一的保守打扮给中国官员留下了良好印象,以至使他们将该大
学当作了全美高等学府的楷模。不久,杨伯翰大学与天津的南开大
学建立了校际联系,该大学的舞蹈团连年访华演出,使这个在美国
学术界毫无地位的摩门教大学在中国声名大噪,以至很多人视之为
与哈佛和耶鲁等大学齐肩的顶尖学府。

● 摩门教对少数民族的歧视

  摩门教对于少数民族的歧视,在众多基督教会中是最突出的。
教会鼓励教徒们早婚早育,妻子在家只能充当“贤内助”,应该严
格服从丈夫的领导,出门工作的已婚妇女往往被视为有失天职。目
前在美国只有摩门教会与南方浸洗教会明文强调妇女在家庭中的附
属地位。1976年,美国国会准备通过《平等就业修正案》,使
妇女在就业方面免受歧视时,摩门教会就是当时最首当其冲的反对
力量。当时的教会领袖斯宾塞·金博尔甚至声称,《平等就业修正
案》的通过可能会为同性恋者的平等就业大开方便之门。

  一夫多妻制恐怕是摩门教永远也无法抹掉的劣迹,约瑟夫·史
密斯本人就拥有至少27名妻子,而杨伯翰更使一夫多妻制正规化,
他曾说:“只有建立一夫多妻家庭的人才能进入天堂。”他自己就
拥有25名妻子。美国国会于十九世纪后期通过了《爱德蒙兹┄塔
克法案》,宣布一夫多妻制为非法。教会生怕被剥夺财产,不得不
于1896年公开宣布,停止实行一夫多妻制,但犹他州至今仍有
三万名原教旨的摩门教徒,继续过着一夫多妻的生活。当然,这些
人无法去政府部门领取结婚证书,只能在教堂内举行婚礼,使一夫
多妻的家庭在当地社区里得到承认。虽然美国法律严惩重婚罪,但
这种摩门家庭在形式上与自愿性的多伴侣结合毫无差异,因此法律
对此无能为力,难怪与五名妻子同居的格雷顿·哈德森大言不惭地
声称:“我一点也不惧怕法律,我甚至都不去管它。”

  由于摩门教不鼓励妇女就业,因此多婚制家庭里的妻子只能靠
丈夫的收入生存,这就注定了一夫多妻成为富裕家庭的特权。一些
妇女从小在摩门教义的熏陶下成长,也把身为人妾视为命中注定,
但她们当中很多人都含有一本苦经。今年39岁的康尼·鲁格是一
个多婚制家庭中的第六个妻子,已经有了两个十几岁的孩子,她说:
“在一夫多妻制的家庭里,妇女根本没有权利可言,每一个多妻之
夫都不同,每一个一夫多妻的家庭也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
就是男人是家中的绝对权威,他制定家规,他说的每一句话就象法
律,谁都不能违背,他甚至有一个很强的信念,那就是他可以直接
与上帝通话,上帝告诉他谁该与谁结婚。女人什么也不要说,什么
也不要问。男人们压制妻子的感情和思想,使她们不知道该想什么
该相信什么。如果一个女人从小就不能做出自己的决定,那么长大
后也就没有自己的思想,她就是丈夫的附属品。女人只有义务和责
任,男人就只会享受。女人要生孩子,要照顾家庭,可男人对家务
一概不管。摩门教男人有一种思想,那就是妻子和孩子越多,他们
的权力也就越大,也就越值得炫耀。而且,他们也希望他们的孩子
长大后也都生活在一起,最好的办法就是兄弟姐妹在一起结婚,这
就导致了乱伦的现象和性虐待的产生。”

  1999年5月,一位名叫玛莉·安·金斯通的16岁女子在
犹他州戴尔希尔镇的一辆卡车停车站里大哭求救。她父亲强迫她成
为32岁的叔叔的第15任妻子。她曾经试图逃跑,但被家里人捉
住后多次遭到毒打,最后遭到叔叔的强奸后,被强行过门。现在有
关方面虽然准备对金斯通兄弟提出起诉,但金斯通家族是犹他州和
摩门教会中最富有的家族,资产总值高达一亿五千美元,而且当地
人都认为玛莉逃婚简直是“不识抬举”,因此取证和诉讼谈何容易。

  除了对妇女的歧视外,有色人种也一直被摩门教会认为是受到
上帝诅咒的族群。《摩门经》将印第安人盖棺论定为歹恶的拉玛奈
特族人的后代,虽然教会在最近几十年来受到民权运动的冲击,不
得不发表一些修正性的声明,但教徒们日读夜诵的经书已经给印第
安人打下了永远挥之不去的歧视烙印。
  
  虽然普通的白人教徒只要年满十四岁,就自动成为亚伦,即最
低教阶,年满二十岁可成为长老,但黑人教徒在很长的时期内一直
不能取得这两种资格。摩门教在全美的大城市里设有堂皇的圣殿,
而黑人一直不允许涉足这些圣殿。摩门教认为罪人受苦是对他们前
世不良人生的惩罚,而黑人被认为是圣经中的杀兄恶人凯恩的后代,
在前世曾与魔鬼为伍,反叛上帝,因此今世理应永远受到歧视。直
到1978年,当时的教会领袖金博尔声称受到上帝的指谕,为黑
人去咒,黑人才被授予教阶,并获准进入圣殿。

  摩门教对于少数民族的歧视还表现在对同性恋者的敌视上。虽
然已经有个别学者通过研究表明,约瑟夫·史密斯当初对同性关系
相当容忍,而且这种宽容一直持续到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但当今
摩门教会对于同性恋的敌意在各大基督教会中是最强烈的。他们认
为:1)同性恋行为不具有生育的功能,因此是违反自然的;2)
人们只有通过异性婚姻中获得全面的性生活;3)同性恋倾向必须
通过禁欲或者与异性结婚来受到压制;4)由于同性恋倾向和行为
是一种后天行为,是可以受到人为控制的,所以有可能压制同性恋
情感;5)从事同性恋行为构成了巨大罪恶,应该被开除出教。

  在七十年代之前,同性恋在许多国家被列为非法或者病态,警
察和医生就足以有效地压制同性恋,因此教会一直扮演着从属的反
对角色。但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同性恋的正常性逐渐受到承认与
正视,同性恋在西方各国相继被非刑事化和非病理化,同性恋解放
运动蓬勃兴起,原先一直采取压制和漠视态度的主流文化在各个方
面都开始呈现出宽容,这种发展使教会人士顿感反对同性恋为己任。
著名乡村歌手安尼塔·布莱恩特首先在佛罗里达州打出“救救孩子”
的旗号,开始旗帜鲜明地反对同性恋者的平等权益,各基督教会纷
纷加入,摩门教会也不甘落后。

  1976年,摩门教会修改有关教规,规定有着同性恋倾向的
人都应该被开除出教,而在这以前,只有那些有过同性恋行为的人
才会遭此对待。现任十二门徒理事会主席的鲍伊德·K·派克在同
一年的一次公开讲话中,鼓动年轻教徒同性恋者以拳脚相加,并认
为所谓性倾向不可改变的看法是“恶毒的”。杨伯翰大学设有一个
名叫“史密斯家庭中心”的咨询机构,在那里为同性恋者提供电击
疗法和厌恶疗法。《声音》杂志曾于1978年刊登了以下这篇读
者的来信:

    “让我来说一下最近一个‘成功’地完成了全部疗程的
  学生的故事吧。他是个优秀的在校生,人缘很好,但总是感
  到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烦恼。他对教会非常忠诚,但与其中一
  些人士交谈后,他更感困惑。最后,他终于小心翼翼地走进
  了杨伯翰大学的咨询中心,接受了一系列测试与面谈,以及
  一些条件反射和催眠治疗。每次走出咨询所,他总感到恶心,
  浑身颤抖,双臂上有着电灼的痕迹。这样的治疗持续了两年,
  他深信自己有了改变,同性恋肯定已经被甩掉了。”

    “此后不久,他遇到了一位名叫鲍勃的男子。鲍勃才华
  横溢,英俊而富有智慧。我的那位朋友对鲍勃一见倾心,同
  时感到过去两年的治疗不管如何痛苦,都无济于事。他和鲍
  勃很快成了好朋友。”

  近年来,虽然摩门教会也采纳了其它基督教会所采取的“恨罪
恶,但爱罪人”的态度,即认为应该帮助同性恋者脱离同性恋行为,
但在反对同性恋平等权益方面却更是大张旗鼓。1992年,杨伯
翰大学的一些教员联合同性恋研究与治疗协会(简称NARTH),
从事有关治愈同性恋的研究,但由于研究方法和测量结果漏洞极大,
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批驳,以至无法在任何正规刊物上发表。然而,
NARTH却将它奉为至宝,在大众媒体上炒得火热。

  1994年,摩门教会发表公开声明,指出:“只有夫妻间通
过婚姻达成的性关系才算合适。任何其它形式的性接触,包括苟合、
通奸和男女同性恋行为等,都是有罪的。”同一年,夏威夷的摩门
教会与向来不共戴天的天主教会终于找到了共同语言,一起成立了
“夏威夷的今日看未来”组织,成为当时夏威夷同性婚姻合法化争
议中的主要反对力量。摩门教会还从杨伯翰大学请来了一些人士出
庭作证。这些人士一概从宗教立场出发,试图证明同性恋者不可能
成为出色的父母,但在辩方律师的步步追问下,纷纷败阵。最后法
庭作出判决,认为同性婚姻合法化有利于加强家庭关系,同性恋者
也能够成为称职的家长,因此同性婚姻合法化愈早不愈迟。但摩门
教会筹集了六十万美元的资金,展开巨大的宣传攻势,促使夏威夷
的公民投票最终否决了同性婚姻。同时期在阿拉斯加的有关同性婚
姻的争议中,摩门教会也投入了五十万美元的资金进行反对宣传。
加利福尼亚州将于2000年举行公民投票,以决定是否应该修正
婚姻法,使婚姻严格定义为男女之间的配偶关系,以防止在其它州
登记的同性伴侣要求加州承认其配偶关系。摩门教会敦促加州的七
十四万成员,“力所能及地贡献时间和精力”,反对同性婚姻。教
会已经募集了三百六十万美元,准备展开大规模的反同性恋宣传。

  但是诚如其它基督教会里发生的变化,同性恋议题的公开化也
使摩门教会发生了分化。一些同性恋者感到摩门教义与自己的本性
格格不入,退出了教会,另外一些则索性另起炉灶,试图寻求性倾
向和宗教信仰之间的调和。1977年,洛杉矶、盐湖城和杨伯翰
大学的一些同性恋摩门教徒开始秘密聚会,于次年成立了“尊严:
男女同性恋摩门教徒”,并定期召开全国会议。该协会宣称同性恋
性关系与摩门教义不相矛盾,因此成员们都被摩门教会开除出教。
1979年,联合会成员参加了洛杉矶和华盛顿地区的同性恋自豪
大游行,正式走向公开,给予摩门教会当头一棒。

  除了同性恋教徒自身脱离教会以外,教会中对同性恋表示理解
和支持的人士也感觉到恐同政策的落后与僵化。1999年7月,
当摩门教会敦促加州的成员反对同性婚姻时,盐湖城的三十多名教
徒公开宣布集体退出教会,以示抗议。

  伟恩·斯考的次子布莱德是名同性恋者,他苦苦祈祷多年而无
法改变自己的性倾向,失望之下前往洛杉矶寻求自由,不幸染上了
艾滋病,于1986年去世。布莱德的去世对斯考夫妇造成了重大
冲击,斯考经过重重思考后,写下了以下这些发人深省的话语:

    “当今社会的文化与教会对同性恋的反对如此强烈,
  谁会自愿选择这条充满痛苦的生活之路呢?况且,象布莱
  德这样在严格的摩门教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一直希
  望与教会能够和谐相处,一直希望自己的所做所为符合教
  会的训导。如果同性恋是一种选择的话,那么他们对教会
  的忠诚之强烈,肯定足以压倒同性恋倾向。目睹了许多同
  性恋者为了改变本性而经历的种种痛苦后,我们不再相信
  同性恋只是一种误入歧途的情感……”

    “我们从圣经中多次了解到,随着人类在真理追求方
  面的不断进步,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也会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其中包括训条的变化)。摩西之律在很多场合下已属过
  时;《旧约》中一些被认为合适的惩罚方式已经不再符合
  基督教之爱的表达;保罗对婚姻的谴责之词受到了更正;
  现在妇女所享受的平等地位在保罗看来肯定是不可思议的;
  黑人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平等地位……”

    “同性恋是否也经历着一种相似的情形呢?人们目前
  对它的鄙视是否只是由于缺乏了解?圣经中谴责同性恋的
  章节是否只出于文化上的偏差,而非真理的表达?这种偏
  差是否因为是无知和异常现象的恐惧而导致的不宽容?我
  认为圣经不能排除这种不公平和非正义的存在……即使那
  些先哲们也可能犯错,而且他们总是注意到某些话只在某
  种情形下适用。如果摩门教会承认自己也是处于一个理解
  和寻求神圣之爱的进程,它决不会因此而失信于人的。”

本文涉及的专有名词翻译如下:

 后期圣徒基督教会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摩门经》 Book of Mormon
  《信条与承诺》 Doctrines and Covenants
   《无价珍珠》 The Pearl of Great Price
   詹姆斯国王版 King James Version
       尼法 Nephi,又译为李海
      尼法族 Nephites
    拉玛奈特族 Lamanites 
      摩罗乃 Moroni
  约瑟夫·史密斯 Joseph Smith
      杨伯翰 Brigham Young,又译为布里格姆·扬
  斯宾塞·金博尔 Spencer Kimball
 鲍伊德·K·派克 Boyd K. Packer
 安尼塔·布莱恩特 Anita Bryant
  十二门徒理事会 Quorom of 12 Apostles
       挪弗 Nauvoo
夏威夷的今日看未来 Hawaii's Future Today
尊严:男女同性恋摩门教徒 Affirmation: Gay & Lesbian Mormons
后期圣徒重建耶稣基督教会 Reorganized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 Day Saints

参考文献:
·John Heinerman & Anson Shupe,The Mormon Corporate Empire : 
The Eye-Opening Reporton the Church and Its Political and 
Financial Agenda 
·Brigham Young,Interviewed by Horace Greeley, from The 
Norton Book of Interviews,W.W. Norton & Company, Inc. 49-54.
·Bob Larson,Larson's New Book of Cults,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Inc.308-317.
·The Mormons and Homosexuality, from Religious Tolerance.org.
·Wayne Schow,Homosexuality, Mormon Doctrines and Christianty: 
A Father's Perspective,from Que(e)ring Religion: A Critical 
Anthology, edited by Gary David ComstockSusan E. Henking,The 
Continuum Publishing Company,255-265
·A Heteresexual Solution: A Dilemma for Gay Mormons,from 
Long Road to Freedom: The Advocate History of the Gay and 
Lesbian Movement, edited by Mark Thompson,170.
·Anastasia Hendrix, Catholic Funds Back Gay-marriage Ban, 
The Examiner, October 15, 1999.
·任秋凌《美国一夫多妻制部落大揭秘》,选自《生活时报》1999
年5月26日
·雨声《美国还有一夫多妻现象》,选自《环球时报》1999年6
月18日
──────────────────────────────
【资讯空间】
 
◆      心理医生接诊同性恋现状的初步调查

        泰山医学院精神医学教研室 丛中

【摘要:目的初步调查心理医生接诊同性恋来访者的状况。 方法对
47名心理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同性恋来访者占心理咨询病人
的1.5%,他们来询的主要心理问题是不能自我接纳和社会压力。经
采用认知、精神分析及综合性心理治疗后,同性恋者的心理健康状
况有所进步。精神医学专业的心理医生倾向于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精
神疾病,应该列入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系统(CCMD),而
心理学专业的心理医生的观点则与之相反。 

结论:该研究结果提示有心理问题的同性恋者可以从心理医生那里
得到理解和帮助,同性恋是否精神疾病的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此研究为泰山医学院精神医学教研室科研课题,刊等在《中国
行为医学科学杂志》1999年第3期。】

  同性恋现象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同性恋者遇到心理问题时会
求助于心理医生。心理医生接诊同性恋的现状国内至今未见报导。
现将对47名心理医生接诊同性恋来访者状况的初步调查报告如下。

● 对象与方法
    
  被调查的心理医生系1998年5月在上海参加“中德高级心
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第三次集训的部份学员,他们来自全国各
地的高校或各大医院。调查问卷由作者拟订,包括心理医生的一般
人口学资料、学历、职业、从事心理治疗的年限、接诊同性恋的情
况、对同性恋的看法、同性恋是否为一种精神疾病单元等内容。调
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7份。调查结果输入计算机采用SAS软件进行
统计分析。

● 结果

一.心理医生概况:

1.一般资料:提供有效答卷的心理医生共47名,其中男29人
(61.7%),女18人(38.3%);年龄:25至53岁,平均36.9±7.2岁。
婚姻状况:未婚4人(8.5%),已婚42人(89.4%),离婚1人
(2.1%);民族:汉族46人(97.9%),朝鲜族1人(2.1%)。

2.学历及专业:学历 博士5人(10.6%),硕士13人(27.7%),
大学27人(57.4%),大专1人(2.1%),中专1人(2.1%)。最后
学历所学专业:精神医学13人(27.7%),心理学12人(25.5%),
临床医学16人(34.0%),思想政治专业3人(6.4%),教育学2人
(4.3%),哲学1人(2.1%)。目前所从事的主要职业:心理医生
22人(46.8%),精神科医生17人(36.2%),心理学教师3人
(6.4%),政治德育课教师1人(2.1),普通临床医生1人(2.1),
管理干部1人(2.1),其他2人(4.3%)。职称:初级8人(17.0%),
中级14人(29.8%),副高级24人(51.1%),高级1人(2.1%)。
学习并开展心理治疗的年限:1至28.5年,平均7.5±5.0年。

二.心理医生接诊同性恋者的情况:

1.接诊同性恋者的数量:
    
  心理治疗工作中,心理医生接诊同性恋者平均为7.46±8.96人,
最多的共接诊45人。平均约占心理门诊来访者的1.5%。其中男同性
恋者为6.21±8.42人,女同性恋者为1.53±2.37人,双性恋者为1.24±
2.03人。

2.同性恋者就诊的原因:
    
  关于同性恋者就诊的心理原因,心理医生选择下列条目的百分
率依次为:社会压力 60.5%,不能自我接纳 44.2%,家人不理解 
44.2%,对同性恋的恐惧 41.9%,咨询同性恋知识 39.5%,改变性定
向 32.6%,人际交往与就业 30.2%,被逼迫结婚 23.3%,寻求性伴 
18.6%,情绪宣泄 16.3%,性功能咨询 9.3%,性病健康咨询 7.0%。

3.同性恋者心理问题的类型:51.2%的心理医生认为心理障碍属于
自身心理内部的冲突(自我失谐);更多的心理医生(62.8%)认为
属于同性恋者与社会的冲突(自我和谐)。

4.心理医生对前来咨询的同性恋者心理健康状况的估计:
    
  55.0%的心理医生认为比异性恋者差,42.5%认为与异性恋者相
似,有1位(2.5%)心理医生认为比异性恋者好。

5.同性恋的形成原因:
    
  对同性恋形成原因的看法,心理医生选择下列条目的百分率依
次为:后天心理发育及教育 93.0%,被他人诱惑 41.9%,先天遗传 
37.2%,后天生理发育 30.2%,社会文化的产物 18.6%,其它原因 
11.6%,

6.对同性恋的心理治疗情况:
    
  关于心理医生接诊同性恋时所采用的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依
照心理医生所选择条目的百分率依次为:认知治疗 40.0%,精神分析
 25.7%,综合治疗 20.0%,行为治疗 5.7%,支持治疗 5.7%,系统家
庭治疗 2.9%。
    
  心理医生所选接诊同性恋的治疗目标依次为:自我接纳
(81.4%),适应社会(81.4%),改变其性定向(30.2%)。 
    
  治疗效果的选择百分率为:痊愈 2.6%,显著进步 15.4%,进步 
64.1%,无效 17.9%。

三.心理医生对同性恋者的社会学评价

1.心理医生对同性恋者的一般看法:同性恋者是遵纪守法的 65.0%,
反社会的 20.0%,淫乱放荡的 5.0%,道德败坏的 2.5%,智能低下的
 0.0%。

2.心理医生对同性恋者是否合乎道德的看法:合乎道德 8.7%,不
合乎道德 17.4%,与道德无关 73.9%。

3.心理医生对同性恋者是否合乎我国法律的看法:合乎法律 54.5%,
不合乎法律 38.6%,与法律无关 6.8%。

四.心理医生对同性恋是否医学化的看法

1.对同性恋是否精神疾病的选择百分率为:是疾病26.1%,不是疾
病但不正常 56.5%,完全正常 17.4%。

2.CCMD是否应列入或删除同性恋分类和诊断:是一种精神疾
病、应该列入 48.6%,不是一种精神疾病、应该删除 51.4%。

3.依据心理医生目前所从事主要职业的不同,将心理医生和心理
学教师合为心理学组,以精神科医生作为精神医学组,进行分组比
较(表1),结果显示,精神科医生更倾向与将同性恋者当做是一
种精神疾病,并应在CCMD中作为疾病列入,而心理专业工作者
则更多地认为同性恋不是一种精神疾病,应从CCMD中删除。经
X 2 检验,差异显著。

   表1.不同专业心理医生对同性恋医学化的看法比较
─────────────────────────────

          精神医学组(n=17)  心理学组(n=24)
          ───────────────────
          人数   百分数  人数  百分数X2
P
─────────────────────────────

1.对同性恋是否疾病的看法: p<= 0.005
是疾病        9  52.9   2   8.3
不是疾病但不正常   5  29.4  17  70.8
正常         3  17.7   5  20.8

2.关于CCMD: p<= 0.033
 是疾病,应列入  11  68.8   7  33.3
不是疾病,应删除   5  31.2  14  66.7
─────────────────────────────

● 讨论
    
  心理治疗与咨询在我国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心理医生一般是
心理学或精神病学专业的教师或临床医生。他们有些已经开始专门
从事心理治疗与咨询工作,有些则是在从事原有工作的同时兼职做
心理治疗。本文调查的47名从事心理治疗工作的人员中,专职心
理治疗师22人,兼职25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或各大医
院,学历水平高,最后学历所学专业多数是心理学、精神病学或临
床医学专业,半数以上已取得副高级职称,从事心理治疗的时间长,
7.5±5.0年,在我国属于水平较高的心理治疗师,他们的学术观点和
实际工作情况均具有较强的专业代表性。
    
  据金西的调查,美国成年男性绝对同性恋者在人群中的发生率
为4%;国内的调查结果显示,0.54%的城市已婚者和0.31%的农村
已婚者有过同性性行为 [1] 。本调查发现,心理医生接诊同性恋者约
占心理门诊咨询病人的1.5%,可见,在心理咨询门诊工作中,?同性
恋者并不少见。同性恋者前去心理咨询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主要
有:社会压力、不能自我接纳、家人不理解及对同性恋的恐惧等,
只有32.6%的心理医生认为同性恋者咨询的目的是要求改变自己的性
定向。由此看来,同性恋者的心理压力主要是由社会和家庭以及同
性恋者自身对同性恋的不理解、不接纳而产生的。51.2%的心理医生
认为同性恋者的心理碍属于自身心理内部的冲突(自我失谐);更
多的心理医生(62.8%)则认为系同性恋者与社会的冲突(自我和
谐)。心理医生在帮助同性恋者解决心理问题时大多采用认知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和综合疗法,治疗的主要目标是促使同性恋者能够接
纳自我和适应社会,改变其性定向不被作为心理治疗的主要目标。
多数心理医生认为同性恋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适应能力经过心
理治疗后有所进步或提高。对同性恋形成原因的看法,93.0%的心理
医生认为是后天心理发育及教育造成的,少数认为是由先天遗传或
后天生理发育所致。目前,在同性恋形成的真正原因尚未研究清楚
之前,心理医生大多采取后天心理决定论的观点,这使心理医生在
接诊同性恋时能够更加注意心理社会因素对他们的作用和影响,并
积极帮助他们更好地接纳自我、适应社会。
    
  多数心理医生认为同性恋者是遵纪守法的,同性恋现象的存在
与道德无关、是符合中国法律的。也有的心理医生指出,中国目前
并没有制订专门针对同性恋的法律条文,故无所谓是否合法。心理
医生对待同性恋者的态度一般是接纳而非歧视的,这可能与他们的
职业伦理要求有关,因为心理治疗“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准则要
求心理医生必须设身处地地为来访者著想,尽力理解他们,并热情
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各种苦恼与困惑。
    
  目前,同性恋作为疾病单元,已从《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
(ICD-10)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第四版中删除。我
国制订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版(C
CMD-Ⅱ-R)仍作为性变态的一种类型排列其中[2]。关于同性恋
是否精神疾病、是否应该医学化的问题,本文的调查结果显示,
56.5%的心理医生认为同性恋者“不是疾病但不正常”;48.6%的心
理医生认为同性恋作为疾病单元在CCMD-Ⅱ-R中应该列入,
而51.4%的心理医生认为应该从CCMD-Ⅱ-R中删除。分组比较
的结果表明,其中精神科医生更多地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疾病应该列
入诊断系统,而心理学专业工作者更倾向于认为同性恋不是疾病、
应该取消同性恋的疾病诊断。这种学术观点的差异可能与各自所受
的专业教育以及所从事的工作特点有关。
    
  同性恋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对同性恋者
的影响、心理医生如何帮助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同性恋是
否应为一种精神疾病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张北川.同性爱,第1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年:50,57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编.CCMD
-Ⅱ-R,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1版,南京,东
南大学出版社,1995:110
──────────────────────────────
【艺坛纵横】  

◆          明星演同性恋(3)

            ·石洋 编译·

◇ 秀兰·麦克莱(Shirley MacLaine)于1958年因主演《有人跑
过来》(Some Came Running)而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1983年因《亲密关系》(Terms of Endearment)而获最佳女主角。
1961年,她在《孩童时光》(Children's Hour)中主演了美国电
影史上第一个公开的同性恋者形象,而她的钟爱对象则由奥黛丽·
赫本(Audrey Hepburn)扮演。在剧终,麦克莱因人生无望而自杀,
赫本理解麦克莱的情感,抗议镇上人带着鄙夷式的“同情”。

◇ 加拿大演员大卫·杜考弗涅(David Duchvny)因主要电视系列
剧《X档案》和同名电影而名声大噪,他在HBO的系列喜剧节目
Larry Sanders Show中客串本人,并故意模仿莎朗·斯东在《本能》
中交搭双腿的诱惑动作,企图勾引来访的男客。

◇ 汤米·李·琼斯(Tommy Lee Jones)善演硬派男子,曾因《亡
命天涯》(The Fugitive)中扮演探长而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
1991年,他在《肯尼迪谋杀之谜》(JFK)中扮演一名同性
恋文质彬彬而又拿腔作调的同性恋富翁,在剧中对凯文·贝肯
(Kevin Bacon)扮演的帅哥深有好感。

◇ 雪尔(Cher)是美国著名歌星,她于1976年公开表示情爱
对象是男是女都无所谓,一下子受到了三百多封求婚信,其中有七
十多封来自女性歌迷。雪儿也是个出色的演员,于1987年主演
《月色撩人》(Moonstruck)而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1983年,
她在《西尔克伍德》(Silkwood)中扮演一名女同性恋工人,获得奥
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

◇ 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大概是当今美国影坛最当红的小生,
他在《采访吸血鬼》(Interview with Vampire)中扮演双性恋吸血鬼,
其情爱对象为另一当红小生布莱德·匹特(Brad Pitt)。

◇ 苗瑞尔·海明威(Muriel Hemingway)是大文豪海明威的孙女,
曾在《曼哈顿》等片中扮演重要角色。1982年,她在《个人最
佳》(Personal Best)中扮演一名女同性恋赛跑运动员。

◇ 布莱德·戴维斯(Brad Davis)是好莱坞最早亮相的同性恋演员,
因于1978年主演《午夜狂奔》(Midnight Express)而获得奥斯卡
最佳男主角提名。改编者将原作的同性恋角色改成了异性恋,但保
留了同性强奸的描写。戴维斯于1983年在根据法国同性恋作家
热内的小说《雾港水手》(Querelle)改编的同名电影中主演同性恋
水手。

◇ 罗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是公认的好莱坞影坛传奇人
物,曾主演《忆往事》(The Way We Were)、《伟大的盖茨比》
(The Great Getsby)、《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等名片。
1965年,刚刚崭露头角的雷德福在《苜蓿花内》(Inside Daisy 
Clover)中扮演一名初抵好莱坞梦想成为明星的同性恋演员。在剧中,
电影公司安排他与一名女演员搞假结婚以瞒过媒体。

◇ 卡美伦·迪亚斯(Cameron Diaz)已经成为美国影坛的灿烂新星,
曾于1997年在《好友的婚礼》(My Best Friend's Wedding)中饰
演纯情的富家女而受到好评,在1998年的卖座片《玛丽有个秘
密》(There Is Something about Mary)中主演女主角玛丽,虽然该片
着重描述几位男子追求玛丽时的种种可笑经历,但玛丽在片尾点明
自己恋爱不如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自己的双性恋倾向使很多男
子望而却步。

◇ 保罗·纽曼(Paul Newman)已经成为美国影坛传奇,曾获八次
奥斯卡提名,最后于1986年主演《金钱颜色》而获得最佳男主
角。纽曼曾于1958年在根据同性恋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舞
台剧《热铁皮屋顶上的猫》(Cat on A Hot Tin Roof)改编的同名电影
中主演深恋队友的棒球运动员。七十年代时,纽曼一直希望将同性
恋畅销书《赛跑领先者》(The Front Runner)搬上银幕,并希望主
演其中的同性恋田径教授,但该项倡议因未获任何响应而作罢。保
罗在支持同性恋平等权益方面非常积极,他女儿的教父就是大名鼎
鼎的同性恋作家兼剧作家戈尔·维多尔(Gore Vidal)。

◇ 1990年,由同性恋导演加斯·凡·森特(Gus van Sant)导
演的《我私人的爱达荷》(My Own Private Idaho,又译为《不羁的天
空》)中两位相爱的男妓由好莱坞当时两名当红小生瑞佛·菲尼克
斯(River Phoenix)和基努·里夫斯(Keanu Reeves)扮演。

◇ 杰逊·普里斯利(Jason Priestley)因主演肥皂剧
《91210》而成为当代美国的青春偶像,他在新剧《共同点》
(Common Ground)中饰演一名同性恋青年。
──────────────────────────────
《桃红满天下》编辑部成员:
总编:  二言(美国)   编辑:杨青(中国)
网络维护:蓝波(美国)      小涛(中国)
文字校对:有家(美国)      苏辰(美国)  

《桃红满天下》可在下列网址阅读:
http://www127.pair.com/csssm/ (简体字、繁体字、映像版)
http://216.92.92.138/ (简体字、繁体字、映像版)
http://www.xys2.org/emag/taohong.html(简体字)
http://bbs.szptt.net.cn/(深圳BBS一网情深/精华区/知性感性/
同志论坛/桃红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