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       双│
│ 61    ♀♀ 桃 红 满 天 下 ♂♂      周 │
│   期   ≈≈≈≈≈≈≈≈≈≈≈≈≈≈≈     刊  │
│                              │
│  1999年12月6日出版  1997年9月5日创刊   │
│                              │
│    北美华人性别与性倾向研究会(CSSSM)主办    │
└──────────────────────────────┘
            本 期 目 录
──────────────────────────────
① 【新闻摘要】中国两岸逾41万人感染艾滋病毒
        昆顿·克里斯普去世
② 【生命伦理】创造爱的载体
③ 【综合报导】同性恋政治与美国总统竞选
④ 【历史回顾】查禁同性恋(一)
⑤ 【桃园拾趣】芦笛、牧神与同性恋
──────────────────────────────
【新闻摘要】

◇ 据香港《新报》消息,中国大陆和台湾近几年艾滋病患者数目
有大幅上升的趋势。据估计,大陆艾滋病感染人数已逾40万,而
台湾感染者已逾十万。

  大陆七成多艾滋病个案是因为互用针筒注射毒品所致,而不安
全性接触少于7%。相反,全球艾滋病的四分之三个案由不安全性
接触引致。

  台湾现在已发现两千三百多人感染艾滋病毒,估计未发现者是
四到五倍达到上万人。卫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长涂醒哲指出,很多
人还认为只有同性恋者才会得艾滋病,但事实上台湾感染者以异性
者居多。

◇ 被称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同性恋者的英国作家昆顿·克里斯普
(Quentin Crisp)于1999年11月21日在英
国曼彻斯特去世,享年90岁。

  克里斯普认为自己“不仅是个自我承认的同性恋者,而且是个
自我昭显同性恋者”。自年轻时,他就不顾人们的嘲讽、骚扰与殴
打,每天以化装后的姿态公开出现。

  1968年,克里斯普的自传《裸体公仆》发行,引起轰动。
1976年,由约翰·赫特主演的同名电视剧在英国公共电视台播
出后,影响极大。1992年,克里斯普在根据双性恋女作家弗吉
尼亚·吴尔夫的小说《奥兰多》改编的同名电影中扮演伊丽莎白女
王一世。

◇ 拉托维亚国会法律事务委员会于12月2日否决了家庭伴侣法
动案。人权与公共事务委员会起草的这项动案曾经两次遭到拒绝,
但动案本身促使公共媒体第一次针对同性恋议题进行了讨论。民意
测验表明,有三分之二的人认为同性恋是一种变态。


◇ 南非宪法法院于11月下旬做出判决,允许南非公民的外籍同
性恋伴侣移居南非。全国同性恋者平等权益联盟最初提出的该项建
议受到南非内政部的否决后,联盟向宪法法院提出了申诉。

◇ 捷克国会下院于12月2日以69票赞成、91票反对的结果,
否决了内阁提议的家庭伴侣法。内阁于今年3月提议该法案时,受
到了除基督教民主党以外的所有党派的同意。内阁估计将在明年再
次提议该法案。

◇ 乔治娜·贝耶于11月下旬被选为新西兰国会议员,成为新西
兰历史上第一位变性人国会议员。贝耶目前是卡特顿市市长。 
──────────────────────────────
【生命伦理】

◆           创造爱的载体

             ·二 言·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青春与美貌的追求,源出于自然之
心,无可厚非,但现实中的爱情并非如《泰坦尼克号》里那般,只
是金童玉女间的特产。时常看到一些老年夫妻,虽已香消玉陨,却
仍有着无止的缠绵与关爱。可见,天长地久的爱情并不只包含肉欲。

  起居和生存等要素可以构成爱情的重要载体,爱情不仅表现在
鱼水之欢中,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异性恋者在追求男欢女爱的同
时,往往做出了终身的考虑,而这种考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和
法律的保障,然而这些条件都是同性恋伴侣关系在目前阶段所不能
够享受到的。社会和法律条件的缺乏使同性恋伴侣关系缺乏异性恋
关系中所常有的一些必要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同性恋者在爱情的
追求中侧重于青春与美貌也就不足为奇了,就好像吃饭,本来想点
全套菜,但如果只有米饭供应,那就只要以此来充饥了,但若因此
责怪食者没有品味,似乎有失公平。社会保障的缺乏和对青春美貌
的过度追求或许使同性恋关系在爱情的本质上显得更加浪漫凄美,
但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脆弱与短暂。

  与同性恋关系的脆弱性具有一定相关意义的是公厕行为──这
也是目前无聊小报的猎奇记者经常出没的场所。本人觉得,对于同
性恋者的公厕行为,不仅需要看到同性恋者本人在性欲方面的需要,
还需要需要看到这种行为产生的社会原因。

  对于异性恋者来说,双方能够在学校和单位等场所互相结识对
方,亲戚朋友也会热衷于牵线做媒,而这方面的机会对于同性恋者
来说,在目前几乎是微乎其微,因此公园、酒吧以至公厕等地就成
为结识同类的场所也就不难令人理解了。公厕里男女分行,这在一
定程度上又给同性恋者提供了一定便利。设想一下,如果公厕里男
女共用,恐怕现在也轮不到异性恋者来谴责同性恋者的“滥交”了。
说到底,同性恋者只是将公厕这个公共场所做了一番变相利用而已,
就好象坐人的沙发变成了睡人的床。

  虽然本人不赞成用泛道德主义的观点去看社会现象,但我确实
觉得很多同性恋者在情不自禁追求肉欲的同时,内心并不坦然,原
因就在于同性恋情缺乏一种为社会所认同的载体,使肉欲的欢愉凸
显出情爱的短暂与单薄,加剧了对前路的无望。

  如果希望改变这种短暂与单薄,可以从几方面去努力。一是追
求社会的承认,为巩固自己的关系寻求某种强制性的社会保障,同
性婚姻即是目标之一。然而,这种进步的获得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
力,对于许多同性恋者来说,它只是一番海市蜃楼,连望梅止渴的
心理功用都不具备。

  即使同性婚姻是一个遥远的幻想,社会也可以从其它方面为同
性恋者创造相遇的机会,比如说允许同性恋者公开征友,设立同性
恋者活动中心,使他/她们在非性爱的场合下相互结交,而这一切
措施在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实现的。

  另一方面,同性恋者也应该努力扩充自己的生活内容。一个人
的时间和心理空间是有限的,如果爱情占据了过多的空间,那么一
旦缺乏或者丧失爱情,就会觉得人生无望。自我能力和内涵的扩充
不仅有利于驱赶缺乏爱情而引致的心理空虚,而且爱的能力是相辅
相成的。正如经济能力可以成为爱情的重要载体之一,精神内涵的
培养也有利于丰富爱情的内容。在社会未能为同性恋情提供法律保
障的情况下,怨天尤人于事无补,同性恋者应该试图自己努力去寻
求和创造爱的载体。
──────────────────────────────
【综合报导】

◆        同性恋政治与美国总统竞选

           ·Roger 编译·

  在他18年的参议员生涯里,比尔·布莱德利很少提到过男女
同性恋者的权益,而他在退休前所做的最后几件事中,就包括反对
一项承认同性婚姻的法案.

  但是今年,这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却成为全国对同性恋平权最
直接的支持人。他建议重新修订1964年颁布的《民权法案》,
以使其涵盖同性恋者,但即使同性恋权益活动者们都对此主张的成
功表示怀疑。

  布莱德利的新动向使得全国主要的同性恋杂志《声音》评价这
位前新泽西州参议员已经比民主党众议员巴尼·法兰克站得更
“左”,而这位众议员本来就是一位公开的同性恋者。

  然而,布莱德利的这番举措使得副总统戈尔开始担心会在某些
大州丢失选民,而对同性恋者重新开价以获取支持。戈尔允诺要放
松政府针对军队中的同性恋者的“不问不说”政策,。他在上周说:
“对扩展人类的自由和尊严而言,性倾向是一个主要课题。”

  这场前所未有的对同性恋者选票的争夺,在加州表现得最为淋
漓尽致。3月7日,加州选民在就具有潜在决定性的总统初选投票
时,同时将表决是否支持一项禁止同性恋伴侣结婚的动议。预计这
将引发美国历史上数量最大的同性恋者投票,并将影响谁会赢得初
选和获得提名。

  大卫·米克斯那是加州的一位支持戈尔的重要的同性恋活动家
.,他说:“同性恋选票居然已经成为民主党联盟的重要组成部份,
这一令人惊讶的比例表明同性恋问题已经走到了多远。如果民主党
在三月得到的支持很低的话,那么唯一一个支持民主党的社会群体
必将来自同性恋者社区。”

  所以戈尔和布拉得利频繁造访加州的同性恋领袖,并且相互竞
争选民,两位还造访了洛杉矶的同性恋活动中心,以表示对于同性
恋者平等权益的支持,这在九十年代初还是同性恋活动家们所万万
没有想象到的。

  同时,某些共和党总统竞选人也在向同性恋者大献殷勤。参议
员兼亚利桑那州共和党人约翰·麦凯恩说,他对于和“园木屋共和
党人”(一个同性恋共和党人团体)共事“并不感到羞耻”,并在
竞选班子中公开纳入同性恋成员。但是一般来说,共和党人没有走
得像布莱德利和戈尔那样远。

  按照某些估计,同性恋选票大概占选民的百分之五。但是在某
些最重要的州,包括加州和纽约,这个数字可能更高,这些州是民
主党的必争之地,尤其是如果共和党赢得德州和佛罗里达的话。

  尽管没有对加州的同性恋选票作过科学的调查,但有明显的证
据显示,布莱德里在同性恋者中大有收获。去年六月,他与加州的
同性恋活动分子会晤了若干小时,这使得戈尔猛然醒悟。

  然后,这位前参议员于去年九月采取了一个甚至让他的同性恋
支持者们感到吃惊的行动。他对《声音》杂志说,国会“应该将性
倾向加入到64年的《民权法案》中去,那将会表明对同性恋者的
歧视和对其它弱势受保护群体的歧视是完全一样严重的。”

  杂志把布莱德利的立场和许多的同性恋领袖的立场作了对比,
其中包括法兰克都更倾向于提出一项单独的反歧视法案,而不是修
改那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民权法案。

  《声音》华盛顿特派记者克里斯·布尔最近就同性恋事务采访
了布莱德利和戈尔。他说:“布莱德利还没有做过任何实际工作,
但他却一下子在同性恋社区超过了戈尔七年来的努力。这一招很高
明。”

  布莱德利的发言人埃立克·豪舍说,布莱德利并没有“刻意突
出”同性恋者权利,而是把它当成是他对公民权利的支持的逻辑性
扩展。

  但是布莱德利的立场对同性恋选民的影响还是巨大的。一位热
心于同性恋权利事业20多年的好莱坞经纪人比尔·墨拉慕德说,
很多同性恋者本来都已经“跳上了戈尔的战车”,他本人也为戈尔
的竞选捐了一千美元,但是当布莱德利公开自己的观点、并亲自给
他打电话寻求支持后,墨拉慕德开始相信这位新泽西州的参议员比
戈尔更热烈地信仰平等权利,并为这位前戈尔支持者将与其他人一
起共同为布莱德里在好莱坞举办一个捐款会。

  “并不是布莱德利自己选择要在同性恋问题上得分,对比他以
前在参议院时的表现。”墨拉慕得说,“而是这个国家的政治气候
和6年、12年、18年前不同了。”

  但是有些观察家认为,布莱德利提议重修64年《民权法案》
是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一些民权领导人,包括杰西·杰克逊等
人,对布莱德里的建设提出疑问。他们担心如果重修64年《民权
法案》的话,共和党控制的国会有可能会削弱法案。法兰克在一次
采访中也表示,重修《民权法案》是不合实际的。

  尽管这件事还有争议,公众对同性恋权益的看法在这十年里有
了很大的转变。1992年,盖洛普民意测验发现57%的美国人
认为同性恋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接受的,只有38%的人认为可接受。
今年同样的调查发现公众观点的转变,被调查人有46%至50%
认为同性恋生活方式是可接受的。

  这已经转化成了同性恋者的空前的政治力量。在1988年选
战中,戈尔在内的很多总统候选人都没有重视这个问题。1992
年,克林顿首先寻求了同性恋者的支持,但由于支持“不问不说”
政策而受到批评。一些保守人士认为,这项让同性恋者继续服役的
政策走得太远了,而同性恋活动家们抱怨说它不允许同性恋者公开
他们的性倾向。

  戈尔花了很多年试图改善他与同性恋者的关系。他与克林顿共
主七年使白宫成为是美国历史上对同性恋者最为亲善的政府,使同
性恋选民更加倾向于民主党,使共和党几乎变成了恐同阵营的代名
词,以致当同性恋共和党人在参加骄傲大游行时,甚至会受到其他
同性恋者的嘲弄与唾骂。戈尔在演员艾伦公开在电视上表明自己的
女同性恋身份后,对她大加赞许,他还邀请女同性恋歌手K.D.
兰在自己的生日晚会上演唱。戈尔夫人蒂波儿是位心理学家,一直
与同性恋社区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当布莱德利在今年早些时候采取
重要举措。宣布自己倾向于给予同性恋伴侣法律保护,包括给予婚
姻配偶所能得到的健康福利时,戈尔对此表示赞同。

  一些共和党候选人也开始向同性恋社区献殷勤。约翰·麦凯恩
作出了最具“决断性”的建议。他与有拥有一万一千名成员的“圆
木屋共和党人”会面,但是他的助手后来说,麦凯恩不支持同性恋
活动家倡议的一些关键立法,其中就有一项就是关于禁止就业歧视
的。

  德州州长小乔治·布什是共和党中领先的候选人, 他由于在德
州没有支持一项仇恨罪法案而受到同性恋者的批评,而这项法案特
别包含了对同性恋者的保护。虽然小布什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就有
关同性恋议题做出公开表态,但他表示愿意接受同性恋共和党人的
捐款,然而,他也表示自己不会打算雇用公开的同性恋者担任要职。

  亿万富翁史蒂夫·福布斯的夫亲在晚年时公开了自己的同性恋
身份。福布斯最近说,他会雇佣合格的同性恋者,只要他/她们不
试图作任何“政治声明”。

  共和党候选人加瑞·鲍厄和安伦·基斯对同性恋者的态度最严
厉。传教士出身的鲍厄称同性恋为上帝和《圣经》所不容,并公开
表示反对同性恋者的平等权益,而基斯则说“同性恋是一种可憎的
事物……把同性恋和种族相提并论是荒谬的”。

  从共和党中分离出去后加入独立党的电视评论家帕特·布坎南
也于11月下旬表示,欢迎同性恋者投独立党的票,只要“他们
(指同性恋者)同意我们的政治主张”。布坎南曾在1991年的
共和党全国大会上对同性恋者发起了猛烈攻击,迄今为止一直被人
为恐同主义的代言人。虽然布坎南最近的发言出乎同性恋社区的预
料,但他以往的种种言行已经使这番亡羊补牢的努力于事无补。

  在加州,由于有庞大的同性恋社区,竞选者密切关注著禁止同
性婚姻的投票。布莱德利和戈尔已经表示,尽管他们不支持同性婚
姻,但他们将对那项投票动议投反对票,因为这项动议具有分裂性。

  这使得试图使该表决获得通过的“保卫家庭运动”组织的发言
人罗伯·格莱兹亚指责布莱德利和戈尔是“伪君子”,因为后者试
图使美国公众相信他们支持男女之间的传统婚姻定义,但同时却从
同性恋社区拿了许多钱。他说:“如果他们试图让美国人民相信他
们是主流,那么就不该脚踩两只船。”

  但是对于象法兰克这样的老牌同性恋活动家来说,这次民主党
初选的最大的信息是,候选人正在争论如何扩大同性恋者权利,而
不是如何去限制它们。当被问到关于民主党人为赢得同性恋选票而
作的努力时,他说:“我最大的愿望已经实现了。这是美国历史上
第一次人们把同性恋者看成是一个具有相同合法权利的社会群体。”
──────────────────────────────
【历史回顾】

◆          查禁同性恋(一)

◇ 萨福的情诗

  萨福(公元前610-580年)是希腊著名女诗人,写下了
几百首歌咏同性爱情和异性爱情的诗歌,被当时的希腊人称为第十
谬斯,女同性恋者(Lesbian)一词就是源自萨福居住的勒
斯博岛。

  但萨福的大量诗歌被后来的基督教会斥为淫秽之作。380年,
那西亚祖斯教皇称她为“污秽的女淫魔”,下令焚毁了她的全部作
品。1073年,教皇格雷高利七世再次下令,公开焚烧本来就已
经残存无几的萨福的诗作。至公元十二世纪时,仅有两首完整的诗
歌和一些残缺的片段幸存下来。

  1897年,考古学家在埃及的古墓群中发现许多被捣碎的纸
草,据考证,碎片上的文字就是萨福的诗歌。在被制成木乃伊的鳄
鱼和其它动物的体内,也发现了萨福的诗作。虽然这些作品经过修
复整理后,已获出版,但目前仅存的萨福诗作只有七百行,而她的
全部创作据说曾经多达一万一千行。

◇ 米开朗基罗的绘画和诗歌

  西斯汀教堂是罗马教皇的私人礼拜场所,米开朗基罗曾应邀为
其创作大型壁画《最后的判决》,但结果画中大胆的男性裸体在当
时引起了轩然大波,连同性恋诗人兼色情作家皮埃多·阿莱提诺都
感到惊恐万分。1559年,在米开朗基罗去世五年后,梵帝冈请
画家丹尼尔·德·佛尔特拉修改这幅壁画,佛尔特拉于是给裸体加
上了遮羞布,他自己也因此被戏称为“裤衩匠”。1563年,教
会通过的道德法规差点使《最后的判决》遭到全面毁灭,幸亏在一
些知名艺术家和贵族的抗议下才使它幸免于难。

  1933年,美国纽约海关查获了一批运自欧洲的艺术书籍,
里面印有《最后的判决》。海关官员从未听说过米开朗基罗何许人
也,于是判定这些书籍为淫秽读物而加以没收。此事张扬出去后,
财政部为此蒙羞,马上归还了所有没收书籍。

  除了绘画和雕塑上的成就之外,米开朗基罗也是名出色的诗人。
1623年,在他去世59年后,他的侄孙将他的诗作整理出版。
由于米开朗基罗的多数诗歌献给男性情人,其中带有强烈的同性恋
色彩,因此他的侄孙将作品中所有的阳性称谓改为阴性,并删去了
一些大胆的描写,最后还假称米开朗基罗创作这些诗歌的灵感来自
于好友维多利亚·克罗娜夫人。1960年,在米开朗基罗去世
350年后,他的诗作才被还以本来面目受到出版。

● 雷德克利芙·霍尔的《孤独之井》

  1928年,雷德克利芙·霍尔的女同性恋小说《孤独之井》
一出版,评论家詹姆斯·道格拉斯就在《伦敦周日报》中声称“宁
愿让少男少女们吞吃砒霜,也不能让他们碰这本书”。这番话使
《孤独之井》的销量徒增,但审查局没收了所有印本,并以淫秽罪
对小说提出起诉。法官在公开审判中,拒绝让包括著名作家E.M.
福斯特和弗吉尼亚·吴尔芙等在内的文化界人士出庭作证。虽然法
官在判决书中承认,《孤独之井》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但这方面
的成就只会加剧其恶劣影响,因此淫秽罪名成立。该书于20年后
才在英国被解禁。

  《孤独之井》在英国受到查禁的同时,美国的审查单位也没收
了八百多份印本,纽约的发行商还因“散发淫秽读物”而受到逮捕。
在法庭上,律师试图从该小说的文学成就角度进行辩护,并列举了
霭理士、肖伯纳和H.G.威尔斯等著名学者和作家对该书的肯定,
美国当时的一些文化界名人也应邀出庭作证,但法官拒绝将他们的
证词纳入考虑,最后在判决书上写道:“此书试图为那些企图捕获
社会里的正常成员的变态者辩护,因此不具备任何道德价值。”他
还指出,虽然全书没有任何淫秽描写,但其主题“却在于使人堕
落”,于是下令禁止该书的出版发行。然而,几个月后,上级法院
否决了该项判决,认为该书的内容虽然不令人愉快,但创作本身并
不是一种淫秽行为。由于这场官司在媒体闹得沸沸扬扬,《孤独之
井》的销量大增,共售出了十万册。

◇ 《霍拉提奥·阿尔捷的生平》

  美国作家霍拉提奥·阿尔捷(Horatio Alger,1834-
1899)擅长于创作贫民发迹题材的作品,在十九世纪晚期很受
欢迎。阿尔捷本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同性恋者,并偏好青少年男子,
他曾经因与当地一些少年有染而被赶出了麻省的布鲁斯特。

  阿尔伯特·梅耶斯于1928年发表的传记《霍拉提奥·阿尔
捷的生平》中,只字未提阿尔捷的同性恋,反而说他对轻浮女人情
有独钟。六十多年来,这本传记一直是研究阿尔捷的标准参考书目,
但梅耶斯于1974年公开承认,传记中有关阿尔捷的日记部分都
是他本人的杜撰,而他之所以这样做,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掩
盖阿尔捷的同性恋私人生活。

◇ 《儿童时刻》

  1936年,根据利丽尔·赫尔曼的话剧《儿童时刻》
(Children's Hour)改编的电影《这三个人》中,将原作中的女同性
恋三角关系改成异性恋三角关系。当时的电影法规不允许提及同性
恋,因此影评甚至不能提及该电影改编自话剧《儿童时刻》。

◇ 安德烈·纪德的作品

  1935年,纽约的一家出版社发行了纪德的自传《如果它死
去》,纪德在书中谈到在自己年轻时如何接受同性恋倾向。该书的
出版商因此受到逮捕,并被起诉。幸运的是,法官虽然同意纪德在
书中“暴露了自己的阴暗面”,但自传本身“从整体看来,并不淫
秽”。

  纪德于194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梵帝冈于五年后将他
的所有作品列入了天主教禁书名单。

◇ 《纽约时报》与戈尔·维多尔

  戈尔·维多尔于1948年发表了男同性恋小说《城市与柱
梁》。当时的《纽约时报》不仅拒绝刊登该书的广告,而且拒绝对
该书做出任何评论。该报的评论家奥维尔·普莱斯科特甚至声称,
他不会再去理会任何维多尔的任何作品。至到十六年后,当维多尔
的小说《朱利安》发表时,《纽约时报》才取消了禁令。维多尔后
来自嘲说:“要知道,同性恋是我在1948年发明的。”

◇ 《欲望号街车》

  在田纳西·威廉斯的原作中,女主人公布兰奇·杜布娃的丈夫
是名同性恋者,并在羞愧中自杀。该剧于1951年被搬上银幕时,
当时的电影法规不允许提及同性恋,因此布兰奇的丈夫被描绘成死
于个性虚弱。导演艾利亚·卡赞说:“即使电影法受到了改变,允
许表达同性恋,我也不会将它放入电影中。我不想看到它,我宁愿
选择残废或者虚弱,也不想暗示某种变态。”

◇ 艾伦·金斯伯格的诗作

  1957年,旧金山警方逮捕了诗人兼出版商劳伦斯·费尔林
格迪,因为费尔林格迪出版了同性恋诗人艾伦·金斯伯格的《狼嚎
与其它诗作》。警察局人士对记者说:“当我说这本读物淫秽时,
并不是说它隐含着淫秽,而是说它有着赤裸裸的下流用词。”但法
官最后判定金斯伯格的诗作并不淫秽,并在判决书中写道:“生活
并不被归入一条人人必须遵守的公式。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
我们也许是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但所用的模板可能不同。如
果一个人只被允许用一些乏味但不具受伤力的赞美用词进行写作,
那么言论自由又从何谈起?作者应该被允许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思
维与想法。”

◇ 带“同”的词

  1961年,美国电影协会取消了实行三十年之久的有关禁止
在影片中提及同性恋的禁令,但学会于次年仍然不允许英国电影
《受害者》上演,因为在银幕上公开亮出了“同性恋”一词。

◇ 同性恋者征友广告

  1969年,伦敦著名的地下报纸《国际时报》首次将同性恋
者征友广告与异性恋者的类似广告放在同一栏目,但愤怒的读者马
上告诉了警方。警方袭击了报社,逮捕了该报的三名负责人,并控
告他们“企图诱惑读者从事同性恋行为,从而使他们走向堕落……
企图用带有淫秽和可憎含义的广告来激怒公众”。三名负责人都被
判罪。上院也以4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认为《国际时报》的
“腐化公众罪”成立,但对“激怒公共罪“却只字不提,以至使一
位评论家风趣地指出:“看来那些诱使我们堕落的事物并不令人激
怒。”

◇ 《乐队里的男孩》

  1970年,当影片《乐队里的男孩》上映时,芝加哥、旧金
山和波士顿等地的报纸拒绝刊登该片的广告,因为广告画中的左边
站着主人公,上写“今天是哈罗德的生日”,画面的右面是另一名
男子,并标明“这就是送给他的礼物”。

◇ 《夜总会》

  1975年,当美国广播公司首次在电视上播映电影《夜总
会》(Caberet)时,全盘删去了影片中主人公布莱恩与麦
克西米兰的同性恋情。

◇ 一首有关耶稣的诗歌

  1977年,伦敦的《同性恋新闻》刊登了一首题为“敢于自
言其名的爱”的诗歌,描写了一名罗马百人队长将受难得耶稣从绞
刑架上放下后,如何对他进行口交。报社的编辑兼出版商丹尼斯·
莱蒙以罕见的“亵渎罪”被起诉,罪则在于对耶稣和《圣经》的毁
誉。在审判中,控方一再将同性恋与恋童癖相提并论,而法官也置
该诗的文学价值于不顾,于是莱蒙的亵渎罪名成立。这是西方社会
中唯一一次由法院来判定亵渎罪的个案。

◇ 罗伯特·马波尔松普的摄影作品

  1989年,华盛顿的考克兰艺术画馆展出了同性恋摄影家罗
伯特·马波尔松普的摄影作品。除了他著名的花卉与人体作品外,
该展览还包括马波尔松普有关男同性恋者间虐恋行为的摄影,在另
一幅作品中,还有一名小女孩露出了阴部。保守势力的强大压力不
仅迫使画馆关闭了该展览,而且引发了全国性的有关国家艺术基金
应该如何被使用的争议,因为马波尔松普的部分创作费用就是来自
该基金。在艺术界的强烈抗议下,考克兰艺术画馆后来对于关闭的
决定做出了公开道歉,解雇了画馆负责人,并在匆忙之下举办了有
关历史上艺术遭到查禁的展览,以求亡羊补牢。

  1990年,辛辛那提的当代艺术中心不顾警方的威胁,展出
了马波尔松普的摄影作品。在展览开张的第一天,警方袭击了艺术
中心,驱赶走所有的参观者,并拍下了马波尔松普的摄影作品以作
为控告证据。艺术中心的负责人丹尼斯·巴里也遭到逮捕,并以淫
秽罪和滥用少儿图片罪受到起诉。经过长达六个月的审判后,巴里
和艺术中心受到无罪开释。一名陪审团成员说:“我并不是个艺术
专家,也不懂毕加索画的是什么,但我想那些从事创作的人肯定知
道他们所谓的艺术指的是什么。”

● 一份关于同性恋青少年自杀的研究报告

  1989年,由美国政府支持的一项有关青少年自杀的调查报
告表明,同性恋青少年占青少年自杀率的30%,自杀同时也是同
性恋青少年死亡的首要原因。然而,当时布什政府的卫生部长路易
斯·沙利文以该报告“破坏家庭结构”为由,不允许它公开发表。

◇ 《冠军就是我们》

  1992年,美国新泽西州克利弗登的圣心学校决定在毕业典
礼上演奏英国“皇后”演唱组的歌曲《冠军就是我们》,但当校方
得知“皇后”演唱组的主音歌手弗莱迪·默库里是名同性恋者、并
于上年死于艾滋病时,下令拒绝让学校乐队演奏《冠军就是我们》。
一些学生对这项决定提出了抗议后,校方索性取消了整个毕业典礼。

◇ 《鹤的失落语言》、《同志神父》与《霸王别姬》

  1993年,英国电影《鹤的失落语言》本来有着大胆的男性
全裸镜头,但当美国公共电视台播放该片时,相爱的两男都被套上
了短裤。

  1995年,英国影片《同志神父》在美国上映时,剪去了一
分半钟的同性情爱镜头。1997年,《光猪六壮士》上映时,两
男接吻的镜头嘎然而止,背景音乐也突然中断,原来美国发行商为
了迎合主流观众,剪去了这组镜头。

  1994年,中国影片《霸王别姬》在美国上映时,发行商以
影片太长为由,剪去了十五分钟的镜头,其中有关同性恋的描写首
当其害。
──────────────────────────────
【桃园拾趣】

◆         芦苇、牧神与同性恋

           ·石洋 编译·

◇ 芦苇的传说

  在希腊传说中,卡拉默斯(Calamus)意为“芦苇”。
卡拉默斯与美少年卡普斯相爱。有一天,两人在米安德河共浴时,
卡拉默斯提议竞泳。卡普斯在游泳时不幸溺死,后变形成一种奇怪
的果实(卡普斯的希腊文原意即为“果实”)。卡拉默斯悲痛欲绝,
形容逐渐枯槁,变形为芦苇。

  古希腊人将芦苇用来制成弓箭和书写工具,传说中的牧神所吹
奏的排萧也是由芦苇制成。1855年,美国民族诗人瓦尔特·惠
特曼将《芦笛集》编入《草叶集》诗集时,间接地传达了同性爱情
的信息。 
◇ 牧神的传说

  在古希腊神话中,上身为人、下身为羊的牧神出没于森林、洞
穴、山丘、大河与溪流,是创造力、音乐、诗歌与性爱的象征,同
时也是恐慌与恶梦的标志,英文中的意为“恐慌”的Panic一
词,就是源自牧神(Pan)。

  传说中的牧神垂涎于沐浴的水精,但他也同样钟情于美少年西
帕里苏斯、达夫尼和奥林普斯,并特别喜欢在中午时向弟子们教授
吹奏排箫,并试图以此勾引。在早期的陶器图案中,牧神从一个形
如胀大的阴茎的石柱中冲出,张开双臂,扑向一个年轻的牧羊人,
他勃起的阴部令后者惊慌失措。

  在文艺复兴时期中,牧神与耶稣以及古希腊传说中宙斯的孪童
加尼米德,标志着被爱者与爱者的合二为一。十九世纪的法国象征
派诗人、诗人蓝波的情人保罗·凡莱恩曾将牧神相比于耶稣。二十
世纪初,西班牙著名诗人费德里哥·加西亚·洛加在《回复凡莱
恩》一诗中,继续将牧神与耶稣相提并论。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器乐曲《牧神的午后》,描写了牧神在午
睡时梦见与水精交欢的情形,即是现代芭蕾的叩门之作,也是少数
几部以男性为主要表现对象的芭蕾舞作品。著名舞蹈家尼津斯基
(俄国文化名流迪亚吉列夫的同性情人)将该作品搬上舞台时,大
胆地在结尾处揉进了手淫的动作,在当初引起渲染大波。
──────────────────────────────
《桃红满天下》编辑部成员:
总编:  二言(美国)   编辑:杨青(中国)
网络维护:蓝波(美国)      小涛(中国)
文字校对:有家(美国)      苏辰(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