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      双│
│ 63    ♀♀ 桃 红 满 天 下 ♂♂     周 │
│   期   ≈≈≈≈≈≈≈≈≈≈≈≈≈≈≈    刊  │
│                             │
│   2000年1月4日出版  1997年9月5日创刊  │
│                             │
│    北美华人性别与性倾向研究会(CSSSM)主办   │
└─────────────────────────────┘
            本 期 目 录
──────────────────────────────
① 【新闻摘要】英国女王首次允许同性伴侣出席圣诞晚会
        同性伴侣的子女未能自动获得英国公民权
② 【综合报导】世纪之交,中国成为艾滋病大国
        台湾高雄同志团体向市政府请愿
③ 【历史回顾】伊斯兰教对同性恋的态度
④ 【桃江连程】人文主义的伟大先驱德西得乌·伊拉斯莫
⑤ 【艺坛纵横】《洛拉与小孩比利》的风波
⑥ 【爱知行动】欢迎加入爱知行动项目电子信箱通讯组
──────────────────────────────
【新闻摘要】

◇ 据英国《伦敦邮报》报导,英国女王今年首次允许随从携带他/
她们的同性伴侣参加圣诞晚会。晚会的请柬写明参加者可以携带一名
宾客,女王的高级随从特意说明,同性恋伴侣也包括在内。据说女王
在最近几年中,对同性恋随从的态度转向了支持,因此亲自批准了这
个要求。

◇ 据法新社报导,ANSA通讯社的一项民意测验表明,超过一半
的意大利已婚男子在去年夏天有过婚外恋。夏天是妻子和儿女们外出
度假的季节。

  有一半的妻子在调查中表示,她们可以原谅丈夫与另一名男子有
外遇,但60%的男子表示,他们不能容忍妻子与其他女子有外遇。

  该项测验同时发现,男子们普遍认为变性人对他们的吸引力不亚
于女演员和空中小姐。

◇ 据《纽约每日新闻》报导,拉丁歌星里基·马丁最近公开表示,
非常有兴趣与英国著名歌星乔治·迈克尔合作。“多年来我一直崇拜
他,他棒极了。我也非常喜欢乔治的微笑。”

  在此之前,乔治·迈克尔曾公开表示,自己对拉丁帅哥里基·马
丁情有独钟。在他的新专辑《上世纪的歌》中,迈克尔翻唱了六十年
代黑人女歌手尼娜·西蒙的《我宝贝喜欢我》,在歌中特意表达了对
马丁的爱慕,而马丁则回答说:“听到有人喜欢我,总是令我高兴,
何况这是世界上最有天才的歌手对我作出了这番表示。”

◇ 据英国内政部于元月1日证实,同性伴侣德雷维特和巴洛通过代
理母亲生下的双胞胎婴儿没有自动获得英国的居住权,虽然父子女们
已经被顺利准许入境。

  共同生活已达11年之久的德雷维特和巴洛花了32万美元,请
一位美国的代理母亲代为生育。在此之前,两位父亲的精子和一名志
愿者捐献的卵子已经在试管里得到了结合。

  英国政府表示,法律依然认为代理母亲是孩子的亲生母亲,但会
考虑到“如何为孩子的利益着想”。鉴于此事尚未有过先例,政府希
望能够慎重行事。

  两位父亲已经向布莱尔首相和内政部去信请愿,但同时表示已经
做好了打持久官司的准备。
──────────────────────────────
【综合报导】

◆       世纪之交,中国成为艾滋病大国
 
            ·万延海·

  1996年2月17日,家注河南省新野县的6岁儿童李宁,在
玩耍中从5楼搂顶掉下摔伤,送到新野县人民医院后。因伤势严重,
急需输血,于是,当天傍晚及18日、21日、23日,孩子先后4
次输入由新野县血站提供的400毫升血液。
    
  但李宁的病情仍未好转。3月31日,又转入南阳市中心医院传
染科诊治。当天,医生对李宁抽血化验,4月2日化验出结果:李宁
血液中带有艾滋病毒!

  如果不是宋鹏飞到北京复查,山西临汾不知还要有多少人遭受这
可怕的厄运!1998年2月,16岁的少年鹏飞因手术需要输血,
当班医生没有通过正常途径从中心血站调血,而是由相熟的“血头”
找到以卖血为生的文某,并于当天两次输血1350CC入宋某体内。
事后发现输血者文某竟是一名艾滋病毒携带者。
    
  事后经卫生部证实,山西因非法采血供血已有132人感染了艾
滋病毒。

  艾滋病是一个新的传染疾病。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种疾病
如此深刻地影响人类的生存和思想。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或称
艾滋病病毒引起,因为侵袭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导致死亡,从而引
起人类的恐慌和积极的行动。艾滋病被人类社会发现是八十年代以来
的事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和疫苗能够真正控制它。因为艾滋病
病毒已经在世界上广泛蔓延,日前,专家们呼吁,把艾滋病流行称为
“全球灾难”。
    
◇ 全球三千万人感染艾滋病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皮奥日前指出,到今年年底,将有
超过33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数目比加拿大全国人口还多。
    
  皮奥说,非洲的新生婴儿有一半感染艾滋病毒,但是国际社会却
未能动员起来应付这种病。他说,虽然西方大国愿意应付科索沃之类
的危机,它们却未曾尝试过以同样的努力应付艾滋病。“艾滋病正在
削减公司的生产力,太多人病得无法工作,非洲的中产阶级十有八九
正在消失。”
    
  非洲至少十个国家的艾滋病毒感染率已超过人口的10%。
    
  截止1997年底,亚洲的泰国有78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成
年人感染率2.23%,而印度有41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成年
人感染率0.82%。
    
◇ 流行病学家说,中国艾滋病已经达到100万
    
  1999年7月初,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全国记协共同主办的控
制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研讨会上,卫生部疾病控制司陈贤义副司长
在会上透露,今年第一季度新报告艾滋病毒感染者412例,这表明
我国共报告感染者已达到13051例。
    
  陈贤义在会上利用多种数据说明中国内地的31个省、自治区及
直辖市已全部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吸毒
者占感染者的三分之二,在性病患者、暗娼、嫖客及有偿供血员中亦
有发现。报告感染者最多的前六个省份依次是:云南、河南、新疆、
河北、广东和四川,男女比例为4:1,年轻人占了绝大多数,79%
的感染者为20岁至40岁的强壮年,他说专家估计实际感染者已达
40万人。
    
  我国艾滋病控制专家张孔来教授认为,如果不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下个世纪初我国艾滋病感染者数量将达100万,到2010年有可
能达到1000万。
    
  然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流行病学家迪特尔教授的估计却
更为严峻。根据他和他的学生们在中国的研究,1997年4月初的
一个下午,迪特尔教授在本校发表了关于中国艾滋病流行情况的演讲,
并呼吁美国社会在资源上帮助中国面对艾滋病流行的挑战。根据迪特
尔教授的估计,截止他发表演讲的1997年初,中国已经有100
万感染艾滋病病毒,他并预计,到本世纪末,中国将有200万人受
到艾滋病病毒感染。
    
  联合国宣布,截止1999年10月12日,全球人口达到60
亿,其中我国占五分之一多。若干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前任驻华艾滋
病官员曾经说过,到本世纪末,中国艾滋病病毒流行不会低于世界平
均水平。这是否暗示了,今天的我国早已经是艾滋病流行大国了?!

◇ 迟缓的政府反应
    
  1985年5月,一名外籍男子因艾滋病死于北京协和医院,引
发恐慌。
    
  本来,人类的恐惧反应既可以产生歧视和排斥,也可以导致积极
的行动。但是,卫生部负责官员却马上出来在《健康报》头版说明,
因为我国有优良的道德传统,没有吸毒和同性恋,因此艾滋病绝对不
会在我国蔓延。
    
  1990年初,我国云南瑞丽发现大量静脉吸毒者感染艾滋病病
毒。
    
  直到1992年,《健康报》还是不怎么报导国内艾滋病的情况,
虽然关于国际的报导很多。或许我国真的是一片净土,或许我国人民
灵魂的洁净使得我们不敢看见“阴暗面”。中国人那时还在隔岸观火,
嘲弄艾滋病对西方腐朽生活的惩罚。
    
  改革开放的20年,也是我国卫生保健制度发生深刻变动的20
年。基层卫生保健网络瓦解了,公费医疗也向市场型的医疗保险制转
变,然而新制度还远没有建立好。1992年11月,在印度召开的
亚太艾滋病大会上,我国卫生部负责官员再次夸下海口,其中之一是,
我国具有良好的卫生保健网络,艾滋病不会在中国蔓延。
    
  1998年2月,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召开艾滋病热线座谈会,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官员傅爱民先生告戒与会者,导致艾滋病流行失
控最危险的因素是政府知道应该做什么却不去做。
    
  1998年10月1日,《献血法》生效,取缔血液买卖。此时,
艾滋病病毒检测方法已经发现了13年。
    
  同年,安全套广告进入我国人民的生活。
    
  然而,我们还是要追问,还有哪些事情,政府应该做或马上做,
却不做或被逼著做。

◇ 《献血法》没有保护人民健康
    
  为了保障输血用血液不被艾滋病病毒污染,除了要对每一个献血
者进行艾滋病病毒检验,还需要认真选择献血者。因为艾滋病病毒进
入人体,到验血能够发现,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因此献血者必须
在过去三个月中没有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危险行为,以确保化验结果
的真实性。为此,献血必须没有受到经济或其它的压力,也就是,献
血必须是自愿和无偿的。还必须对自愿献血者进行教育,如果过去三
个月中有过艾滋病病毒感染危险行为,如没有使用安全套的插入性交
及共用没有消毒的注射针具,就告戒人们不要献血。在预防艾滋病病
毒血液传播中,自愿不献血非常重要。
    
  我国《献血法》要求献血自愿和无偿,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从地
方法规建立到具体执行,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地方法规和献血组织
工作都是违法的。行政干预、奖励和惩罚、乃至变相的血液买卖,如
果我们有一天需要审判肇事者的话,就从各地的立法者开始吧!
    
  艾滋病病毒通过性行为和血液传播,然而,在大势宣扬的街头献
血动员活动中,什么情况下不要献血的指示语根本不涉及行为。我国
血液筹集工作还处于艾滋病流行之前的阶段。

◆      台湾高雄同志团体向市政府请愿

  约一两个月前,高雄市一名男高中生不小心泄露自己是同性恋秘
密,结果惨遭男同学以集体强暴方式惩罚,事后家长获知小孩是同性
恋,一怒之下,竟然将他赶出家门。

  詹景岩先生由于主持同志广播节目而常接到同志打电话投诉悲惨
遭遇,他昨天在市政府教育局的会议中道出了许多同志不为人知的辛
酸。他说由于家人、同学的排斥,使得青少年中辍学离家出走比例甚
高。之前有一位男高中生被家人知道同志身分,结果被父亲毒打一顿
之后赶了出去,幸好有乡下的阿公阿妈收留他,才不至流落街头。

  他说他的一对同性恋朋友,日前在公园约会时,被两个男人以石
头攻击,口中还不断以不堪的言语怒骂他们。

  为同性恋争取被尊重及平等权,南台湾的同志公民及尊重同志的
团体,昨天站出来共同参与“性别解放千禧年”的国际论坛,同时也
以同志政策白皮书草案向市政府请愿,希望政府能够真正落实对弱势
人权的关怀。

  同志公民权推动联盟筹备小组于12月20日在教育局举行“性
倾向平权国际论坛”,会中针对同志平权运动在欧、美、亚、各国及
台湾发展现况与困境及对二十一世纪同志平权展望与远景等议题做研
讨。

  国际同志人权委员会专员丹尼尔·李在会中指出,目前对同志权
益侵害的最严重的是同志的生命权不被尊重,许多国家的同性恋者还
是没有人权可言。在回教国家律法中,两个男人间的性行为要被判死
刑;伊朗的法律中,女同志第一次被发现将被鞭打一百下,到了第四
次就处以死刑。李同时指出,国际同志人权组织重要工作就是,致力
于让人们避免对同志歧视与恐惧,并尽力保护同性恋者和艾滋病患者
基本人权,希望藉由人权基本主张督促政府尊重人民、保护人民、完
成人权实践社会条件。他说,同志人权绝不是争取性方面权利,而是
勇敢说出自己性倾向与认同,希望各国政府认同每个人都有性的主导
权,并保障其隐私,而能有合法游行、集会结社权利。

  李并提出美国的统计数据表示,同性恋青少年的自杀率是一般青
少年的两至三倍,几乎每五个小时就有一个同性恋青少年自杀,另外
25%同志在身份曝光之后,曾遭受到家庭暴力,不仅如此,在外游
荡的青少年游民中竟然有高达40%是同性恋者。

  台湾性别人权协会秘书长王苹则表示,在台湾,不管是在文献或
法律上,同志好像不存在一样,当他们收集这方面资料时,不管是法
令的规定或是法愿审理的案件,可提供的资料都相当贫乏。

  同志公民权推动联盟筹备小组提出一份同志政策白皮书草案,希
望高雄市政府能够比照原住民成立同志人权委员会,以公共部门资源
建立整体性的同志公民服务体系,建立同志文化园区、同志文化会馆、
同志福利服务网、不仅要确定同志的合法公民身份,并参与公共资源
的分配。

  针对他们的说法与要求,新闻处长姚文智同意,在高雄电台开辟
同议题节目,而社会局长陈菊则表示,将努力结合教育局及民间团体,
促成同志张老师谘询服务。

(摘录自《台湾新闻报》1999年12月21日,《台湾日报》
高市新闻版12月21日)
──────────────────────────────
【历史回顾】

◆        伊斯兰教对同性恋的态度

            ·游 谦·

  1998年9月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突然宣布逮捕副总理兼财
政部长安华,他指出安华是一位同性恋者,并且“鸡奸”前私人司机
阿济山等人,然后下结论说:“我无法接受一位‘鸡奸者’成为这个
国家的领袖。”事情爆发后,马哈地总理的亲信干部在马来西亚发起
一连串的反同性恋运动,强调同性恋违反伊斯兰(俗称回教)文化。

  什么是伊斯兰文化呢?伊斯兰这个宗教有一个特徵就是一切都必
须以经典为依据,所以这是它之所以与犹太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宗
教共同被称为经典宗教(scriptural religions)的原因。因此要讨
论伊斯兰文化也必须从伊斯兰宗教经典《古兰经》与《先知圣训》著
手。简单的说,大部分的教士(Ulama)认为经典上明文禁止,所以
穆斯林(俗称回教徒)必须弃绝同性恋与同性性交,但事实上并不一
定如此。

  《古兰经》第七章记载说:“ …… 鲁特,当时他对他的宗族说:
‘你们怎么做那种丑事呢?在你们之前,全世界的人没有一个做过这
种事的。你们一定要舍妇女而以男人满足性欲,你们确是过分的民众。’”
第二十六章记载说:“当日,他们的弟兄鲁特曾对他们说:‘你们怎
么不敬畏呢?我对于你们确是一个忠实的使者。故你们应当敬畏真主,
应当服从我。我不为传达使命而向你们索取任何报酬;我的报酬,只
归全世界的主负担。你们怎么要与众人中的男性交接,而舍弃你们的
主所为你们创造的妻子呢?其实,你们是犯罪的民众。’”

  传统的穆斯林根据对这几段经文的理解,认为先知鲁特谴责他的
族人“舍妇女而以男人满足性欲”和“与众人中的男性交接,而舍弃
你们的主所为你们创造的妻子”指的就是同性恋的行为,因此阿拉伯
文就把“癖好男男性交者”称为qaum Lut或简称Luti(意思是“鲁特
的族人”),并且把“男男性交癖好”称为liwat(意思是“鲁特的族
人的行为”),到了近代更把这两个字跟“同性恋”(homosexuality)
与“同性恋者”(homosexuals)划上等号。马来西亚文用meliwat这
个字眼来描述安华的罪状,正是受了阿拉伯文的影响。

  先知穆罕默德离世后,跟随者把他的言行编成《先知圣训》。圣
训里对于同性性交的行为有很明确的立场,例如:“当一个男人跨在
另一个男人的上面时,真主的宝座都会震动”、“男人不可以进入别
的男人的身体”、以及“如果看到有人作鲁特的族人做的事,杀了那
个主动跟被动的”等经句。

  后来穆斯林逐渐增多,伊斯兰教士乃根据他们对《古兰经》、
《先知圣训》与“信徒社群共识”(Ijma)的理解订出「伊斯兰法」
(Shari'ah),作为“信仰社群”(ummah)共同的生活规范。由于教
士们的见解各有不同,因此对同性性交的相关规定也很不同。

  历史上没有记载有任何人因著“同性性交”而被先知穆罕默德处
置的纪录,但是到了第三哈里发时期,就开始有一个人因犯了“鲁特
的族人的行为”被焚死。当时有些教士抱持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自
从先知穆罕默德以来就没有烧死人的传统,因此有些执法者就开始改
为从高处抛下以及用石头砸死。目前有二十六个伊斯兰国家宣布同性
恋为非法的行为: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巴林、孟加拉国、玻西尼亚、
伊朗、约旦、哈萨克、吉尔吉斯、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马来西
亚、毛利塔尼亚、摩洛哥、阿曼、巴基斯坦、卡塔尔、沙特阿拉伯、
苏丹、叙利亚、塔吉克斯坦、突尼斯、土耳其斯坦、阿联酋和也门。

  在伊朗、毛利塔尼亚、沙特阿拉伯、苏丹和阿曼,抓到同性性行
为判死刑;巴基斯坦判二年至终身监禁,并且加上鞭刑;马来西亚最
多可判二十年;阿联酋十四年;孟加拉国判七年;利比亚判三至五年;
阿尔加利亚判二个月至二年徒刑;但是在埃及、印尼和伊拉克三国没
有相关的刑罚。有些国家还订下二位同性别的人裸身躺在一起,鞭打
99下;男男亲嘴,鞭打60下等详细的法条。

  这样的罚则受到许多西方人权组织的关切,不断对伊斯兰国家喊
话,要求废止。有些位于欧美的穆斯林也组织压力团体,声讨这些迫
害同性恋者的国家,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法提哈基金会”(Al-Fatiha 
Foundation)与“同志圣战”(Queer Jihad)等组织。这些穆斯林认
为同性恋是真主创造的,不是自己的选择。这种性倾向乃与生俱来,
无法改变的,因为这是基因和荷尔蒙激发的。他们希望同性恋穆斯林
不要再躲在西式酒吧里,站出来和其他人一起礼拜真主。

  但是伊斯兰教士却认为同性恋是环境因素造成的,尤其是青春期
阶段的成长环境影响最大。每位穆斯林都有自由意志,大家可以自由
选择面前的两条或好或坏的道路,而且真主在早就给予我们如何选择
道路的知识,因此人类能掌控自己,远离同性恋。如果一个人躺在床
上,老是想著:“我很懒惰”,惰性就会一直跟著他,而且他的心理
和人生哲学就会跟著改变。嗜赌者能改变,嗑药者也能改变,只要向
他求助,真主早就在《古兰经》上应许不让邪恶征服我们。如果一个
人意识到他有倾向开始要做真主所禁止的事的时候,他必须赶快回到
伊斯兰社群找个有爱心又会关怀的人,请求协助克服这个困境,而不
是顺从坏的环境,选择坏的道路。

  1996年3月一个取名为“恐惧伊斯兰”(Islamophobia)的
宗教会议在英国召开,希望西方世界能对伊斯兰有更正确的认识,但
是在会中有一位巴基斯坦裔的人向大会提问有关伊斯兰如何对待同性
恋的问题。突然,上百位穆斯林冲向前包围他,威胁要杀死他,当时
台上的各宗教领袖没有人上前阻止。有一位穆斯林教士大叫说:“不
用问有关伊斯兰如何对待同性恋的问题,只要看大家的反应就知道了!”
结果会议遽然宣布结束。

  为什么穆斯林对同性恋的事题的反应会如此激烈呢?这当然不只
是环境影响与天生基因的科学争辩而已,伊斯兰从宣教初期就跟这个
事题有许多纠葛。自从穆罕默德在麦加建立基地开始,邻邦波斯(现
在的伊朗)的宗教就使穆斯林十分困扰,尤其是同性性交的行为更是
让阿拉伯人痛恨。在人数稀少的古代阿拉伯社会里,性行为如果不是
用来生殖就会被谴责,因为这可能会导致民族的灭种。但是后来伊朗
人几乎全数归信伊斯兰,波斯教早已式微,而穆斯林人口在东亚(甚
至世界)的数量也十分庞大,灭种已成为不必要的忧虑,因此在私人
领域里同性相交是被容忍的。在历史上,奥图曼土耳其攻占君士坦丁
堡(现在的伊斯坦堡)的领袖玛贺梅以及阿富汗入侵印度的主将加兹
纳威都被认为是同性恋者,但也都娶了几个太太并且生了几个孩子,
他们不但没有受到谴责,反而受到爱戴,他们的秘诀就是不公开宣扬
他们的性倾向,不公开向伊斯兰法挑战。

  其实这正是伊斯兰法的用意所在,这个法律系统表面上虽然对同
性恋很严苛,但是事实上并不是刻意用来对付这种性倾向的人。举例
来说,在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同性性行为者需处以死刑,但需被告公
开承认四次后才算数,或有四位公正的穆斯林见证才能定罪。因此,
除非同性恋者在四个人面前做爱,或公开宣称他就是同性恋者,否则
定罪的可能性非常小。

  从本世纪初开始,伊斯兰复兴运动和穆斯林自觉运动一波一波地
兴起,同性恋又被赋予新的形象。摩洛哥等伊斯兰国家因为成为西方
男同性恋者买春的地方,引起穆斯林世界的强烈反弹。在伊斯兰的许
多文化圈里(例如:北非、阿富汗、巴基斯坦),同性性交被视为是
凌辱敌人的方式,将他肛交以后,再大肆宣扬,表示说那个被动者已
经不再有男子气概了,让他觉得生不如死,因此在伊斯兰世界宣称同
性恋是西方人结束殖民统治后再次对穆斯林的凌辱。

  1979年伊朗革命英雄霍梅尼推翻巴勒维政权后,更多次抨击
说同性恋是西方人堕落腐败的症候,同志人权运动是“迷西”
(Westoxication,阿拉伯文叫做 Gharbzadegi),是崇拜西方文化的
人的意识型态使然。因此,在柯梅尼取得政权后的几年内,有七十位
同性恋者因为企图成立同志组织而被处决,1992年有近百人在一
个私人舞会中被捕,全部判死刑,据一些西方人权组织的统计,这个
国家自从什叶派革命以来,已经处决了四千名以上同性恋者。他们行
刑的方法有:一、用大刀砍头;二、用石头砸死;三、用烈火烧死;
四、从高处抛下摔死。

  就在伊朗反西方的革命气氛稍加平息的时候,阿富汗又把同性恋
与迷西划上等号。国际特大赦在1998年5月上旬报告,说至少有
五位在伊斯兰法庭上承认同性性交的人被阿富汗的基要派“穆斯林学
生军”用传统的方式处决。他们被推倒下来的墙压在瓦砾堆里,当时
有数千个人在现场围观。经历三十分钟的等待时间后,发现有三个人
仍未断气,就把他们送医,等到康复后再把他们放逐。但是其中二个
存活的人在第二天就断气了,最后一位生死未卜。几星期后,他们又
以同样的方式处决了六、七位同性恋者。

  以经典研究的观点来看,《古兰经》多次记载的先知鲁特(Lut)
应该就是犹太经典(也是基督教旧约圣经)中的先知罗得(Lot),当
时亚伯拉罕的侄子罗德住在所多玛,伊斯兰信仰之父亚伯拉罕知道上
帝厌恶并且可能会毁灭所多玛与蛾摩拉时,他哀求上帝看在城中的义
人的份上而饶恕这两座城市,最后他得到上帝允诺,如果有十个义人
就不灭城。上帝开始差遣两个陌生人前往所多玛,并且受到罗得的接
待。但是所多玛人忽然包围罗得的房子,要求他把两个陌生人交出来,
并且“任我们所为”。罗得执意要保护他的客人,甚至愿意交出自己
的女儿让他们满足。所多玛人喝令罗得:“退去罢!”开始要攻破房
门。

  《古兰经》记载先知鲁特骂这些所多玛人:“舍妇女而以男人满
足性欲”;“与众人中的男性交接,而舍弃你们的主所为你们创造的
妻子”应该就是在这个状况下的谴责。至此,我们便能了解真主痛恨
的是所多玛人凌辱过路人,要把他们“肛交强暴”的恶劣行为。这跟
两情相悦的同性恋(或同性性交)毫无关系,强说《古兰经》禁止同
性恋,是对经文的误解。而英文把Sodomise当成“肛交”也是对所多
玛事件的误解。

  跟随过穆罕默德的人把先知在世的言行编成《先知圣训》当成
《古兰经》的辅助文献是值得称许的,圣训载明“如果看到有人作鲁
特的族人做的事,杀了那个主动跟被动的”应该很符合先知的言行。
而“当一个男人跨在另一个男人的上面时,真主的宝座都会震动”、
“男人不可以进入别的男人的身体”等记载应该是在禁止“鲁特族人”
的恶劣行为,而非指责两情相悦的同性恋(或同性性交)。

  穆斯林信仰社群稍具雏形的时候,教士们必须依据《古兰经》和
《先知圣训》来制订共同的规范,但是当时的“信徒社群共识”深具
“波斯教”、“灭种”、“肛交凌辱”的忧虑,加上对经文的认知落
差,使得伊斯兰法把所有“同性性交”都给禁止了。

  最近几十年,由于基因研究和行为科学的发展,人类对同性恋有
了更正确的知识,穆斯林本来有机会抛开taqlid(全盘接受传统)的
束缚,而以Ijtihad(根据理性知识诠释经文)来修订伊斯兰法的禁
令,但是伊斯兰世界却在后殖民时代激起了一股反西方运动,同性恋
又被波及而被贴上“迷西”的标签。以第三世界研究的角度来看,西
方同性恋者到伊斯兰国家买春的行为的确令人不满;现代的穆斯林同
志人权运动的确与西方人关系密切;腐败的巴勒维政权的确是美国扶
植的;阿富汗穆斯林学生军的确是美国极力打击的对象,但是把同性
恋(或同性性交)等同于“迷西”,然后把他们处以极刑,并不符合
《古兰经》的教导。

  熟悉伊斯兰文化对于同性恋的态度后,我们就能了解马哈蒂尔的
指控具有多大的杀伤力。以宗教的面向来谈,马来西亚以伊斯兰为国
教,安华又是“伊斯兰青年运动”的领导人,他的支持者大多来自穆
斯林社群,一旦被指控触犯伊斯兰的禁忌,他的支持度势必下滑,他
的群众也会分裂。以文化的面向来谈,安华的经济政策偏向西方强权,
被逮捕后又受到美国的强力声援,他一旦被指控是同性恋者,马国人
民就会怀疑他的政策是否是“迷西”后的个人主观决定,而不是为了
马来西亚整体著想,这将使得安华及他的支持者有理也说不清。

(本文刊登于《当代杂志》,作者为台湾中央研究院博士班学生。)
──────────────────────────────
【桃江连程】

◆      人文主义的伟大先驱德西得乌·伊拉斯莫

            ·二 言·

    “这种致心于智慧研究的人总是处处倒霉,特别是在生
   儿育女方面更是一无所成,因为上天要确保不让智慧的恶
   魔传遍全人类。”
           ──选自德西得乌·伊拉斯莫《愚人颂》
 
  十四世纪肇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以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为主
要内容,被恩格斯称为“人类以往以来从未经历过的一次最伟大、进
步的改革”。除了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以外,文艺复兴也是
欧洲思想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其中南部复兴以《君主论》的作者马基
雅弗利为代表人物,而北部复兴则以《乌托邦》的作者、空想社会主
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和荷兰神学家德西得乌·伊拉斯莫为代表人
物。除了大量的著书与通信外,伊拉斯莫的《新约全书》新译本不仅
成为后来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石,而且使《圣经》首次受到宗教界内部
人士的质疑,在当时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伊拉斯莫也因此被誉为“荷
兰第一位巨人”、“人文主义的泰斗”、“欧洲文艺复兴的纪念碑”。

  德西得乌·伊拉斯莫(Desiderius Erasmus,1467-
1536)出身于鹿特丹,少年时曾在一家专为尚未皈依天主教的年
轻人所办的教会学校就读十年,在那里打下了良好的拉丁文基础。在
此期间,一位名叫鲁道夫·阿格里科拉的人文主义学者对于中世纪天
主教会所持的严厉批判态度萌发了伊拉斯莫心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使
他开始接受文艺复兴思想家所提倡的“新思维”,即从古希腊和古罗
马的文献中寻求智慧与启迪。

  十七岁那年,伊拉斯莫的父母双双在黑死病疫中去世,监护人在
侵吞了他的财产后,鼓动他进入了斯特尔的一家修道院。二十一岁的
伊拉斯莫刚进校时,其拉丁文修养就已经胜超过了老师,有一位老师
甚至批语说:“如果你下回再用如此优雅的语言作文,请加上注解。”

  修道院里死气沉沉的生活令伊拉斯莫深恶痛绝,他认为这种与世
隔绝的生活禁锢着智慧的发展,但他在教会禁读的古希腊著作中获得
了极大的精神解脱。他写道:“虽然这些是异教徒写给异教徒的,但
却充满了正义、神圣与真理。我的心禁不住呼唤着:‘神圣的苏格拉
底,为我祈祷吧!’”

  在此期间,伊拉斯莫爱上了一位名叫塞瓦提斯·罗杰的僧侣,他
为罗杰写下了以下这番热烈的话语:“我想在人的一生中,没有任何
事物能够超越友谊,友谊最令人珍惜,也最能令人嫉妒。”

  但罗杰对此番呼唤无动于衷。伊拉斯莫在离开修道院的时日里,
仍然经常给罗杰去信,而罗杰敷衍了事的只言片语足以令他欣喜万分。
“你怎么啦?……不要这么压抑自己,我已经完全属于你而丧失了自
己。你知道我的弱点:如果无人附依,我就会走向绝望。”罗杰仍然
没有反应。伊拉斯莫只好引用古希腊与古罗马神话中的同性爱恋故事
来表明心迹,还拿《圣经》中大卫与约拿单之间的挚爱来作喻。这一
切努力不但无法唤起罗杰的爱意,他反而要伊拉斯莫多加克制。

  心灰意懒的伊拉斯莫于1493年离开了修道院,成为坎布雷主
教的秘书,主教允许他去巴黎大学就读,使伊拉斯莫在那里获得了神
学学士学位。在巴黎生活期间,两位英国贵族子弟为学生拜他为师。
一位是天资平庸但英俊洒脱、体态健美的托马斯·格雷,伊拉斯莫对
于格雷的厚爱使格雷的苏格兰男仆甚感不快,以至处处刁难。另一名
学生是智慧超群的蒙特乔爵士四世。“跟着这么一位温和善良而可爱
的年轻人,我哪里不愿去呢?”伊拉斯莫曾这样写道。

  1499年,在蒙特乔爵士四世的邀请下,伊拉斯莫第一次访问
了英国,结交了柯列特和托马斯·莫尔等著名人文主义学者,他们鼓
励伊拉斯莫对《圣经》做一番仔细的考究。伊拉斯莫开始学习古希腊
文,准备对《圣经》做新的拉丁语翻译。

  1509年,伊拉斯莫再次离开意大利,前往英国。当他跨越阿
尔卑斯山时,萌发了创作《愚人颂》的念头,此书后来在莫尔的家中
写就。

  《愚人颂》在愚人的第一人称叙述中,嘲笑了天主教会和经院哲
学的顽固迂腐。愚人生活在自我幻想的世界里,在周围人的恭维中得
到幸福。这种愚人在社会各个阶层中都存在,而在艺术和学术界更显
突出,因为自以为是使他们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等级分明的天主教
会只容纳那些“脑子出了毛病的蠢人”,教皇、红衣主教和主教们就
是这种蠢人的代表。这些人并没有太强的宗教信仰,早已违反了耶稣
要求使徒们恪受的简朴原则,“极度自恋,而且对这种幸福沾沾自喜”。
他们不厌其烦地在宗教礼节方面力求做到一丝不苟,“该打几个结扣,
鞋带该如何系;衣袍组件的颜色如何,该用什么料子;腰带的长度和
宽度应该是多少……在判决日到来时,他们的辩护词听起来肯定非常
精彩有趣:有人会自夸如何通过只吃鱼来断绝自己对肉食的欲望;还
有人会声称自己每天主要在吟唱圣歌中度日……还有一个会夸耀说,
自己在几十年来从来没有摸过一分钱,只是戴着厚手套抓过。”这些
神职人员死后肯定得不到耶稣的原谅,但他们在世时却令人惊怕,因
为教民的很多隐私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他们总是在喝醉酒时互相抖露
这一切。

  在《愚人颂》的结尾,伊拉斯莫提倡天主教应该返朴归真,就象
耶稣早期的使徒一样,从心灵出发,摒弃教会的繁文褥节。这番教诲
成为后来新教的宗旨。

  造纸术在当时已经通过阿拉伯人从中国传到了欧洲。《愚人颂》
藉着新技术的推广,在伊拉斯莫生前总共翻印出版了27次,并被译
成欧洲多国文字,成为他最著名的传世之作,流传至今。

  除了《愚人颂》之外,伊拉斯莫还将拉丁语和希腊语的格言整理
为《格言集》,并加以注释和用例。在为天主教会培养学者和神职人
员的同时,他督促学生们不要只着眼于《圣经》和天主教读物,鼓励
他们从古希腊的文献中吸取营养。与此同时,他与各国的同行保持稳
定持续的通信联系,传播自己的改革思想。1517年,他将德国宗
教改革运动领导人路德的文章寄给伦敦的朋友,在英国撒下了宗教改
革的种子。

  伊拉斯莫第二次访英时,总共在伦敦和剑桥居住了五年,对于英
国的人文主义思想发展起了重大的影响。英国的公立学校制度在很大
程度上反映了伊拉斯莫的理想:拉丁语和古希腊语的系统教学不仅涉
及翻译,而且包括作文。

  伊拉斯莫对于人类的最大贡献在于他重新编订的希腊文本《新约
全书》及其拉丁语译本。新译本不仅纠正了教会通用本中的许多错误,
而且为当时的人文主义者批判天主教的权威地位提供了有力武器。威
廉·汀德尔将新译本转译为英文,成为后来詹姆斯国王版的基础。路
德则将伊拉斯莫的新译本作为讲道稿的基础,并将它译成了德语。天
主教会的一些反对人士因此斥责伊拉斯莫“下了蛋让路德来孵”。

  当时以路德为领导的宗教改革已经在欧洲兴起,渊博的学识和崇
高的威望使伊拉斯莫成为激进和保守两派争相拉拢的对象。伊拉斯莫
一直在著书与通信中表达了对天主教滥用权威的反感,但他不希望民
众在动乱中丧失信仰,因此竭力反对造反,主张推广教育,从天主教
会内部开始改良,虽然他承认这将是个极其缓慢的过程。

  1518年,伊拉斯莫写就了《伟大的朱利安》一书,讽刺了教
皇朱利安企图进入天堂的徒劳努力,但同时反对当时由路德领导的宗
教改革所导致的流血和暴力。1524年,他写下的《自由意志论》
受到路德的强烈抨击,两人正式走向对立。宗教改革的猛烈进程使伊
拉斯莫的改良主张显得苍白无力。与此同时,天主教会内部也视伊拉
斯莫为制造分裂的罪魁祸首。1559年,罗马教廷正式将他的全部
著作列为禁书。虽然伊拉斯莫的主张与思想受到了埋没,但宗教改革
的种子已经在欧洲大地开花结果。
  
  伊拉斯莫为人谦和,一生过着简朴的生活,他曾写道:“事实上,
耶稣之轭应该给人以甜蜜,负担也很轻。如果耶稣的教诲没有受到人
为的重重披挂,他本能够让我们学会如何互相爱护。”他曾在《愚人
颂》里批判教会宣扬的不是爱心,而是暴力。“他们唯一的武器应该
是圣灵,但他们将此大肆挥动的同时,却颁布了大量的禁令,动辄谴
责这人,警告那人,还将人开除出教。除此之外,他们还象愤怒的公
牛那样,对那些反对者开战。”目睹当今世界上一些基督教徒借用
《圣经》来谴责和迫害同性恋者时,使人不禁希望教会能够出现更多
象伊拉斯莫这样有信仰有理智的哲人。

参考资料:
·Cowan, T.,Desiderius Erasmus,选自Gay Men and Women Who 
Enriched the World,William Mulvey Inc. 1996年出版,第
24-29页.
·Rowse, A. L.,Homosexuality in History: A Study of 
Ambivalence in Society, Literature and the Arts,Carroll & 
Graf Publishers 1997年出版,第6-10页.
·Russell, B.,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Simon & 
Schuster, Inc.1972年出版,第512-517页.
·《世界通史》中世纪卷第九章,刘明翰主编,人民出版社
1997年出版,第437至463页。
──────────────────────────────
【艺坛纵横】

◆       《洛拉与小孩比利》的风波

          ·劳伦斯·费尔伯·
            石洋 翻译

  《洛拉与小孩比利》是一部关于土耳其少年在德国成长的故事影
片,但该片在土耳其上映后,媒体间引起了激烈争论。38岁的导演
库特拉格·阿塔曼还受到了死亡威胁,但他对此颇为调侃地说:“我
们不要太夸张了,免得这一切让人听起来象另一出带有种族主义色彩
的《午夜快车》。不幸的是,同性恋者在土耳其的遭遇确实很悲惨,
人们应该看到这一点。”好莱坞于1978年拍摄的《午夜快车》描
写了一名美国年轻人因为贩毒罪而被关入了土耳其监狱,他在狱中受
尽各种欺凌,包括被狱卒强奸。

  《洛》片讲述的是土耳其人在德国的经历,但它在土耳其本土招
致的强烈敌意足以说明了同性恋者所面临的巨大社会压力。虽然去年
推出的《土耳其浴室的蒸气》已经间接地触及到同性恋,但《洛》片
更贴近现实。该片描述了16岁的少年穆拉与母亲和哥哥一起居住在
德国克罗兹堡的土耳其人居住区,哥哥对同性恋极度反感,母亲在家
中毫无地位。另一位哥哥洛拉是名同性恋者,已经在多年前被逐出家
门。洛拉的突然归来使家庭陷入了动荡,其中包括谋杀以及穆拉的最
终亮相。

  虽然土耳其已经成立了一些同性恋组织,并且有一些地下刊物,
但同性恋运动仍然举步维艰。在国会中占据40%席位的极端民族主
义派向来就有铲除异己分子的传统,受他们支持的青年队已经多次对
同性恋组织发出威胁,扬言要将任何有辱家庭门风的人斩尽杀绝。

  阿特曼表示,他拍这部影片就是出于反抗,目的在于揭露土耳其
社会文化中的阴暗面。土耳其的同性恋者普遍带有自恨自厌的情绪,
很多人在卖淫时被迫穿上女装,就象《洛》片中洛拉的男友强迫洛拉
也作这番装扮。“在土耳其,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是通过教育,
改变人们的观念。法律改革毫无用处,因为政府自己就一直在触犯法
律。”阿特曼说。

  虽然阿特曼在知识分子的家庭中长大,但亮相仍然是一个充满痛
苦的历程。土耳其确实出现过一些将男女形象混为一体的艺人,但他
们很少会对公众起到任何教育作用。“没有榜样,成长就成为一种痛
苦。”阿特曼说。

  在1980年的军事政变中,阿特曼因试图拍摄左派组织的活动
而受到警察的逮捕,在拘留所度过了难熬的38天。赴美途中,他在
阿姆斯特丹做了短暂的转机停留,在那里有了生平第一次同性恋性经
历。进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就读电影专业后,他于1994年拍摄
了《蛇的故事》。《洛》是他执导的第二部影片,曾获柏林电影节特
别奖,并被选为伊斯坦布尔国际电影节的参赛影片。阿特曼回国时,
向报界公开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

  “有一天,全国最大报纸用整面篇幅刊登了对我的采访。第二天,
我两番接到匿名电话。一名男人扬言要把我先奸后杀,因为我不仅是
个同性恋者,而且堂而皇之地对此加以宣扬。他还说,象我这样的人
污染了土耳其。”然而,阿特曼当时一直对此事守口如瓶,因为他生
怕一旦公开这番威胁,电影院会出于害怕会拒绝上映影片。“让公众
得知这个威胁就意味着:作为同性恋是一种危险。我那时正不想传达
这个信息。”尽管如此,阿特曼还是前往英国,后来只是隐名埋姓回
国探望了三天。

  《洛》片最终赢得了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奖和观众奖。该片在全国
八家影院上映时,吸引了众多的同性恋者、异装者和异性恋者一起排
队买票。伊斯坦布尔的同性恋组织成员基西说:“同性恋者第一次在
电影院里团结起来,这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洛》片确实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几名艺人公开表明了自己
的同性恋身份,一家电视台还制作了专门节目,呼吁人们同情和宽容
同性恋者。阿特曼对记者说,虽然目前他是土耳其唯一的公开的同性
恋电影工作者,但他至少还认识另一位没有公开身份的同行。

  阿特曼希望以后能够回到土耳其拍片。“总的说来,同行们对我
的反应算是肯定的,但你还是能够察觉出这么一种微妙的感觉,即
‘哪个搞鸡奸的家伙居然干得比我好’。如果我是异性恋,他们肯定
会觉得更安心一些。”他说,“《洛拉与小孩比利》打开了一扇窗户,
虽然还远远不够,但起码是个开始。”

(原载于《声音》1999年12月21日)  
──────────────────────────────
【爱知行动】

◆    欢迎加入爱知行动项目电子信箱通讯组

亲爱的朋友:您好!

  爱知行动项目电子信箱通讯组热情邀请您加入。
    
  北京爱知行动项目是一个关心艾滋病教育、性学研究及其相关权
利争取的民间公益项目,创建于1994年3月。目前,项目通过电
子网络开展部份工作,包括一个网站(http://aizhi.homepage.com)、
一份电子文摘周刊和一个电子信箱通讯组。网站上定期发表国内外艾
滋病运动的情况、研究报告、文摘和新书。您也可以把您的研究资料、
活动和呼吁发表在《爱知行动》网站上。电子文摘周刊大部份资料是
根据国内外报刊资料编辑,目的是为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
提供背景资料。目前正在建设的电子信箱通讯组目的是增强研究人员、
教育工作者、志愿人员之间的横向信息交流。一个通讯组就是若干个
电子信箱的连接。我们建立的这个通讯组允许每个参加者向所有其他
的参加发布信息,但是管理者对每个信息要检查,防止不适宜信息的
发布和信息泛滥。
    
  电子信箱通讯组关心的问题:包括艾滋病教育、病人的权利、政
府的责任、公共政策、社会工作、性教育、支持同性恋者权利、支持
女人的权利、支持其他弱势群体的权利、公共卫生、心理卫生、宗教
和道德运动情况、新书出版和社会活动等。
    
  参加通讯组有什么好处:可以持续得到国内外艾滋病运动的信息、
和其他人员分享信息特别是您提供的信息、一份电子周刊、爱知行动
项目其它信息。
    
  通讯组的信箱:aizhi@egroups.com
  网址:http://www.egroups.com
    
  如何加入:1)您给这个信箱(aizhi-subscribe@egroups.com)
发一封信就可以了,不要写任何东西;2)登陆到爱知行动网站上
(http://aizhi.homepage.com),上面有一个申请加入的栏目;3)
给管理者万延海(hiwan@public.bta.net.cn)发一封信,帮助加入。
    
  如何退出:您只有给这个信箱
(aizhi-unsubscribe@eGroups.com)发一封空白信就可以了。
    
  如何给大家发信:只有通讯组成员可以发信;您把您要发出的信
息发给这个信箱(aizhi@eGroups.com)就可以了。
    
  最后,谢谢您阅读这个信息。
    
  现在就加入吧!

  2000年好!

编辑:万延海
2000年1月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