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     双│
│ 93    ♀♀ 桃 红 满 天 下 ♂♂    周 │
│   期   ≈≈≈≈≈≈≈≈≈≈≈≈≈≈≈   刊  │
│                            │
│ 2001年3月16日出版  1997年9月5日创刊  │
│                            │
│   北美华人性别与性倾向研究会(CSSSM)主办   │
└────────────────────────────┘
            本 期 目 录
──────────────────────────────
① 【新闻摘要】中国将同性恋非病理化
② 【说三道四】同性恋者的法律权益与社会承认
③ 【综合报导】中国新婚姻法引发社会争论
        台湾高中同性恋团体建立受阻
        墨西哥城举行同性集体婚礼
④ 【信息天地】《亚那斯报告》对同性恋的调查结果
                《心理学、精神病学和同性恋》选译
                    第13章:天堂之惑
⑤ 【艺坛纵横】51届柏林电影节的同性恋影展:
          得奖的电影真无奈 没得奖的电影更精彩
⑥ 【爱知行动】中国第一届女同志文化艺术节通知
                同性恋世界运动会报名开始
                附:悉尼同性恋世界运动会开始活动
──────────────────────────────
【新闻摘要】

◇ 中华精神科学会即将于今年4月推出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
断标准》(第3版)将基本取消对同性恋的分类,仅保留有心理障碍
的同性恋者为诊断和治疗对象,自我感觉良好的同性恋者和双性恋者
将被视为正常。1997年的中国刑法改革取消了“流氓罪”,一般
被认为是同性恋非刑事化的举措。这说明,同性恋在中国已经取得非
罪非病的地位,基本上做到了与发达国家同步。

◇ 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的教育董事会于3月6日以全票赞成的
结果,决定聘请同性恋专业教育者,以改善校园内对同性恋学生缺乏
宽容的现象。董事会是针对该事项举行了三小时的听证会后做出的。

◇ 3月2日,美国著名电影演员简·方达向哈佛大学教育学校捐赠
1250万美元,以资助有关性别在人们接受教育时所起的作用的研究。
据悉,这笔钱将用于成立一个研究中心,致力于研究孩子们获取知识
及学习的能力是如何被性别所影响的。而这笔捐赠中的250万美元将
给予今后该中心的负责人。当方达谈到捐资的动机时,这位1972年奥
斯卡最佳女主角的获得者告诉记者,自己经历了女性成长所有阶段,
深知其中甘苦,尤其是传统赋予男女两性的不同社会角色对女性仍然
有极大影响,因此深信这一研究意义重大。
──────────────────────────────
【说三道四】

◆       同性恋者的法律权益与社会承认

                         ·二言·

  同性恋者都盼望在社会上获得完全平等地位的一天,但很多人因
为认为自己在有生之年看不到这一天而陷入悲观。

  法律在一定程度上是民意的体现,因此同性恋者的法律权益和社
会的宽容是分不开的。同性恋者的法律权利包括平等就业权、住房权、
公开从军权,以及婚姻权等,而婚姻权的获得则自动带来配偶间的财
产继承权、共同医疗保险购买权、离异后要求赡养费等一系列权利。
可以说,争取法律权益的目标比较明确。

  在同性恋者权益的进步方面,如果非要以“全社会承认”作为工
作成败的衡量标准,那么这个工作注定是在走向失败。即使同性婚姻
完全被合法化,社会上仍然会有一定百分比的人瞧不起同性恋者,就
象华人在美国享有明文上的平等权益,但歧视仍然存在。但因为其中
牵涉到的个人偏好和心理感受已经远远超出政策所能管制的范围,否
则将侵犯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会在更大程度上限制公民自由。所以
说,所谓的同性恋“解放”永远只是一种幻想而已,就象绝对的民主
也只是一种幻想,因为钱多的人注定能够施加更多影响(例如化钱资
助有利于自己的政策的广告,组成利益集团进行政治游说,等等)。

  法律如果能够保障同性恋者的基本权益,将为同性恋者提供更大
的生存空间。对于许多同性恋者来说,这份生存空间足以为他们提供
生活所需的一切,犹如一个“独立王国”,比如有一定规模的社区或
者社交圈,就业、住房、劳保和婚姻权得到保障,法律规定我有平等
的权益,我并不用在乎周围人怎么看我,他们也不能因为我的性倾向
而在工作上加以阻挠,因为一旦这样的事情发生,我可以诉诸于有关
规定。但如果一位同事因为我是同性恋而拒绝邀请我去参加他的私人
晚会,我何必因为得不到他的“承认”而觉得自己的生活是一种失败
吗?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有足够数量的朋友交往,跟这位恐同
同事“老死不相往来”,于我何损?

  一方面,社会越来越走向宽容,人们对同性恋者渐渐见多不怪。
另一方面,随着同性恋社区进一步扩大和公开化后,即使与异性恋者
在社交上“绝缘”,同性恋社区本身就是个巨大的经济市场,因为需
求预示着利润,而利润则会创造供应。比如说,欧美国家的同性恋杂
志几乎就是由同性恋者一手操办的,完全以同性恋读者为订阅客户,
全然置恐同势力的反感于不理,因为法律保障了起码的出版权和发行
权。目前还出现了少量以同性恋者为客户的养老院。可以说,同性恋
社区在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可以实行“自给自足”,不必看恐同人士
的眼色行事。

  恐同人士以前、现在和将来会一直存在,但他们对我们感到不愉
快,这是他们自己的问题,没必要让他们的问题成为我们的问题。比
如说,我向同事亮明身份时,他会提出一些问题,我会做一番解答。
如果他能够接受,这当然很好;如果他不能接受,这也无妨,因为我
的生活和心情用不着取决于他的态度。但如果他在工作上进行刁难,
那我肯定会诉诸于有关规定,或者通过某种渠道反映问题。
 
  我们应该明白,权利要靠自己去争取,但我们无需看旁人的眼色
而活。
──────────────────────────────
【综合报导】

◆        中国新婚姻法引发社会讨论

  爱情、性和婚姻是任何社会的热门话题。但对于北京来说,目前
在这方面的讨论已经超出它们本身的范围,成为政府鼓励公民参与立
法过程的题目,同时教育人民理解现代化国家法律干涉私人生活应当
到什么地步。

  最近几个月来,中国电视上经常出现类似西方国家表达人们日常
感情生活的白天节目。受委曲的妻子谴责丈夫有外遇,母亲诉说单独
抚养子女的艰难,观众不得不考虑爱情、离婚和家庭暴力问题。

  那些节目是有意安排的。那是共产党为了引起人们辩论新婚姻法
的部分努力,中国正在修改已经实施了20年的婚姻法,这个修改过程
让人们感觉到他们自己有权利参与。

  中国社会科学院家庭婚姻研究室主任李银河说,“其它问题太敏
感,不适合讨论,但这个问题没有那么敏感。人们敢于发表不同意见。”
她说,这次讨论最有意义的就是第一次给予人们参与制订法律过程的
感觉。

  对中国来说,关于修改婚姻法的辩论提供了探讨一系列情感问题
的罕见机会,包括“现代”国家的涵义究竟是什么,以及国家管制个
人行为到什么程度。

  中国最初的婚姻法是1950年5月1日生效,1980年修改,以反映毛
泽东之后的中国现实。自那之后,中国经历了20年的快速经济和社会
变化,也包括离婚率上升。1979年,中国离婚率为百分之三,1997年
已经达到百分之十三。在许多大城市中,离婚率超过百分之二十。在
这种情况下,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考虑修改婚姻法。

  在这次辩论中争议最大的话题就是通奸─滥交是否应当同包情人
同样对待,这种事情国家应不应当管。由于腐败官员和有钱的商人包
二奶日益普遍,辩论越来越激烈。一名女性婚姻法修正委员会成员说:
“有些人认为,我有钱,愿干什么就干什么。因此,他们公开养情妇,
把情妇还带到家里。”

  爱情、性和婚姻是任何社会的热门话题。但对于北京来说,目前
在这方面的讨论已经超出它们本身的范围,成为政府鼓励公民参与立
法过程的题目,同时教育人民理解现代化国家法律干涉私人生活应当
到什么地步。

  最近涉及高级官员及其情妇的一系列腐败案件引起人们的愤怒。
这些腐败官员其中之一就是前公安部副部长、全国反走私领导小组副
组长李纪周。他的情妇从臭名昭著的走私犯那里收取巨额金钱。

  1998年,比较发达的广东省首先考虑制订法规,把养情妇当作重
婚罪,当时引起全国媒体轰动,那部法规2000年通过。有些专家建议
根据广东的做法,修改的婚姻法要包括关于通奸的条款。根据上述建
议,丈夫和妻子都有义务要相互忠诚。如果一方不忠,受委曲的一方
就有权利寻求警察的帮助,“消除”问题。

  那一建议引起一场辩论风暴,有人反对,有人赞成。修改后的婚
姻法草案仅仅包括了这么一条:“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支持。”

  李银河欢迎这一让步。她说,原来的提法根本不适应现代化国家。
她估计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已婚中国人都在生活的某一阶段有过婚外
情。“这么多人,要让警察实施这一法律根本不可行。”根据李的说
法,相互忠实也不应当写进法律。她说,那是“道德声明”,不属于
法律范围。

  李银河认为,这次关于如何处理通奸问题的辩论也教育人们,法
律应当管到什么地步。“尽管我们对某些事情都很愤怒,法律未必都
适合处理那些问题。”她相信,辩论突出显示一种重要的观念,“政
府应当减少,而不是增加干预私生活。如果要让国家处理所有婚外情
问题,那就给予国家太大的权力。”

  但修改的法律的确包括了惩罚婚外同居的条款,受委曲的一方在
离婚时可以索取补偿。

  除了婚外情之外,婚姻法新增加的内容可以说是妇女权利维护者
的胜利。例如,法律明确规定反对家庭暴力,而家庭暴力问题在九十
年代中期才受到官方的重视。法律还规定,被拐卖的新娘可以终止婚
姻。法律规定夫妻在工作、学习和参与社会活动方面平等,任何一方
都不得禁止对方参与那些活动。

(选自《远东经济评论》2001年3月15日)

◆       台湾高中同性恋团体筹建受阻

  据《台北时报》3月8日报导,台北著名的建中男子高中就是否
允许校园同性恋团体的成立引起争议。

  建中高中通常招收在高中入学考试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去年
9月,该校校长吴武雄同意学生组建同性恋研究小组。然而,筹建该
团体却面临重重阻力,直到现在还没有正式成立。

  一些老师向负责筹建的学生建议,将该团体命名为“弱势族群文
化研究小组”,并认为此举将可以预防对学生的歧视,但学生却认为,
在团体名称中如果不加入“同性恋”一词,本身就构成了对同性恋学
生的不尊重。

  筹建小组中的有些学生公开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但也有些学生
表示自己“只是对同性恋及其有关议题感兴趣而已”。筹建活动停止
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表示兴趣的学生生怕被其他同学误认为是同性恋
而遭到歧视,也有一些人不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有一位
在筹建初期表现积极的学生也在最近一直请了病假,这也是筹建停止
的原因之一。

  教务长温贵林对于该团体的成立表示强烈反对。他认为学校的主
要目的在于教育学生,虽然他们不会压制同性恋,但也不希望提倡同
性恋。他声称,两年前他就曾经否决了学生要求建立同性恋团体的要
求,他今后还会这么做。

◆        墨西哥城举行同性集体婚礼

                        ·郑拓  编译·

  对于来自波多黎各的哈福毕业生米尔卡·尼格罗尼来说,2001年
的2月14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情人节。

  这位36岁的医学工作者出席了有200多对同志参加的在雅致的
墨西哥艺术宫台阶上举行的象征性的集体婚礼。

  “人们现在应该认识到,世上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家庭之外,还有
别的家庭组织方式。”她说,接下来她和伴侣象其他众多的伴侣一样
,在这个墨西哥史无前例的展示同志团结的仪式上互道誓言。

  3000多个人在这个星期三的晚上目睹了这个盛况。当中很多还挥
舞着国际通用的同性恋标志──七色彩虹旗。

  另外还有一些人身穿绣着纳粹标志的三K党的制服,以表达对反
对这次活动的墨西哥天主教会的抗议。

  但热烈的气氛充满了现场。对与会者来说,参加这次活动也是旨
在给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提案打气,这个提案将是墨西哥的第一个类似
法案,虽然它仅仅局限在首都。它的通过将确立普通合法婚姻的另一
种形式,给予在现有法律下未受保护的同性伴侣遗产继承权和其他社
会保障。它还适用于其他形式的非传统结合,例如老人和他们的照顾
者。

  “这是为了所有各种各样的家庭,它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尼格
罗尼说,她两年前搬到这里和她的墨西哥同伴一起住。

  她说她积极参与同性权益活动是她在贫困的边疆地区从事艾滋病
救助工作之后。

  在那里,她遇到这样的事:一个照顾了染有艾滋病的同伴15年的
同志,仍然被剥夺了接管伴侣财产的权力。“这太难让人置信了。”
她说。

  其他人说这次的同志结合,更具有象征意义,而不是法律意义。
“在墨西哥,同性伴侣是看不到的,尤其是女同志,”20岁的阿雷约
德拉·波利加说,她已经和她的同伴一起生活了好几年了。“这次活
动使我们能够对人说,‘嘿,这确实是我的同伴,我有证书作证。’”

  这次情人节举行的仪式对于男子汉气概是文化固有组成部份的墨
西哥来说无疑是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在宣扬同性婚姻权益的同时,
活动者们还把目标对准了公开反对这次活动的天主教会。

  墨西哥城的大主教诺贝托·利维拉·卡雷拉把这次活动比成“一
次狂欢节”,还说它的参加者是“对上帝给予的性别感到迷惑的人”。

  但是同志权益活动者们却抓住目前良好的政治时机来推动他们平
权运动。这时墨西哥刚刚选出历史上第一个反对派的总统。

  “这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最好的机会,现在是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代表180多个同志和其他社会组织的雨伞同居联合会的女发言人约兰达
·拉米雷兹说。

  但这些活动者们强调,他们并不是想推动实现全面平等的所谓‘
同性婚姻’的法案的通过,也不是要为同性伴侣争取领养孩子的权利。
“我们尊重现有的婚姻体制,我们不想重复这样的模型。”墨西哥城
市议会议员阿图罗·迪亚斯说。恰相反,他说活动者们想要“大多数
墨西哥人想当然就能拥有的权利”。

  去年秋天提出的一个类似的同性婚姻的法案在同性恋组织里得到
的支持很有限。他们指责这法案的提倡者议员阿曼多·昆特拉想通过
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来争得自己政治上的好处。

  “这里不是荷兰,墨西哥在同性婚姻问题上还没准备好。”这次
活动组织者之一、一个同志杂志的编辑说。

  活动者们把精力集中在建立一个非传统结合的法律架构。他们认
为这样会给保护同性伴侣不受歧视提供深远意义上的帮助。

  跟美国很多州还存在鸡奸罪的情况不一样,墨西哥的法律从没将
同性恋行为非法化。但警察常常以经不起辩论的道德罪的名义搜查同
志酒吧和同志碰头地点。

  “这是借口摸黑同性恋。”拉米雷兹说,真正的改变只能是在支
持者的努力下国会通过类似的法案之后。

  “我们已经走了这么远了,”她说,“剩下的只是时间的问题。”
──────────────────────────────
【信息天地】

◆    《亚那斯报告》中有关同性恋的调查结果

  当金赛和同事们报告说,有37%的男子和19%的女子在一生
中的某个时刻曾经在同性性行为中达到性高潮时,许多美国人深感震
惊。对于4%的男子来说,他们首次同性恋性经历是他们一生绝对同
性恋的开始,但有关绝对女同性恋的类似数据却不明朗,但许多专家
认为可能比男性要低一些。表格3.14说明了我们的男女调查对象
中曾经有过同性恋行为的情况,表格3.15则针对同性性行为的频
度进行调查。

表格3.14
──────────────────────────────
问:你有过同性性经历吗?

      男性    女性    职业女性  家庭妇女
      ──────────────────────
调查人数  1335  1384  635   263
      ──────────────────────
是     22%   17%   23%   10%
否     78%   83%   77%   90%
──────────────────────────────

表格3.15
──────────────────────────────
对“你有过同性性经历吗?是的”进一步提问

        男性   女性   职业女性  家庭妇女
      ──────────────────────
调查人数    294  235  146   26
      ──────────────────────
a)有过一次  5%   6%   7%    4%
b)偶尔发生  56%  67%  63%   84%
c)频繁发生  13%  6%   4%    7%
d)持续发生  26%  21%  26%   5%
      ──────────────────────
主动者(c+d)39%  27%  30%   12%
──────────────────────────────

  22%的男人和17%的女人承认自己有过同性性行为。职业妇
女和家庭妇女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职业妇女比家庭妇女更不具有传统
色彩。我们的数据并不能说明为什么职业妇女中有过同性恋经历的人
的比例较高。是否因为在成长早期就出现了缺乏传统色彩的个性使她
们在性生活方面更愿意冒险,在人生经历方面更容易打破传统社会角
色,还是因为职业妇女在与劳动世界的接触中,更有机会在性经历方
面面对不同的社会态度和信条?

  因为我们经常听说这样一个统计数字,那就是美国的男同性恋者
占美国男性人口的10%,我们试图对此提供更为更新的数据,来说
明同性恋者占人口的比例。表格3.15就是针对那些在3.14中
承认自己有过同性性行为的人的进一步提问。

  表格3.15在如何定义“同性恋”一词方面显示出一定困难。
虽然通常认为男性人口中同性恋者占据4%(同性恋团体则认为是9
%至10%),这是否意味着有过一次同性恋经历的人就可以被列为
同性恋者?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表格3.14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即22%的男子和17%的女性为同性恋者,这比多数统计结果要高。
在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将持续的同性性行为为标准,那么这个比例就
会大大减低,大约为6%。

  最准确的同性恋人口比例可以将从事频繁和持续同性性行为的人
归类为主动的同性恋者。如果是这样的话,9%的男性(22%中的
39%)和5%的女性(17%中的27%)可以被归为同性恋者,
这是个比较合理的比例。如果将职业妇女和家庭妇女做一番比较,同
性恋者的传统类型仍然得到了显示──7%的职业妇女(23%中的
30%)和1%的家庭妇女(10%中的12%)可以被归为女同性
恋者。

  用同性性行为来估计同性恋者占人口比例的困难在于,许多人事
实上是双性恋者,他/她们与两性都发生关系。在其它有关性行为的
研究领域,我们也注意到将性行为视为区分标签的做法并不严谨。在
我们的采访中,一些自我认同的异性恋者承认有过同性恋关系,也有
一些自我认同的同性恋者承认有过异性恋关系。一位双性恋者这样表
达自己对于两种性别的爱好:“为什么置一半的人群于不理?”许多
美国人也表达出以下观念:“管好自己的事。”他们对于性行为的标
签并不在乎。

  为了更好地显示性倾向之间的分界线,我们让被采访者自己阐明
性倾向。表格3.16显示,那些有着频繁或者持续同性性行为的人
将自己归类为同性恋者或者双性恋者。

表格3.16
──────────────────────────────
自我表明:性倾向

      男性    女性    职业女性  家庭妇女
      ──────────────────────
调查人数  1333  1411  638   278
      ──────────────────────
异性恋   91%   95%   91%   98%
同性恋   4%    2%    4%    1%
双性恋   5%    3%    5%    1%
──────────────────────────────

(摘自《亚那斯性学报告》第69-71页)

◆                     天堂之惑

  在这个敢于认可同性恋的心理学新世界里,并非事事完美。1991
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同性恋专题组发表了有关心理治疗的报告,显示
出令人吃惊之余又不禁大失所望的结果。这份四页纸的报导调查了
2500多名美国精神病学会会员(绝大多数是临床医生)的实际临床实
践,结果表明,他们并没有遵循学会明文规定的政策,即不把同性恋
当成心理疾病来治疗。58%被调查的专家从事偏颇、过度、不当的治疗
方式。相比之下,只有5%的被调查者报告了对同性恋者表示亲善的临
床实践行为。而在这其中,同性恋医生本身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石墙事件20几年之后,许多精神病专家仍然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
“我坚信同性恋确实是人性错乱,而绝非单纯的不同生活方式。每一
个我所知道的同性恋者或者病人在精神上都乱得一团糟,”一位学会
会员这样写道。而另一个会员的见解则是:“同性恋绝对是不正常的。
它是过份强调生活中性的内容的产物,因而它将引至自我毁灭。”一
位女临床医生的心理医生甚至这样说:“女同性恋是原始人被长期囚
禁而产生的,是不成熟的,不健康的,令人作呕的。”

  时至今日,许多心理医生仍旧从病理学的角度来看待同性恋。美
国精神病学会的调查还显示,许多医生仍然把精神障碍归咎于同性恋,
即便在毫不相关的情况下也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同性恋上,并且不惜手
段地对其进行贬低。一位心理医生对一名为自己的性取向感到困惑不
堪的女病人问道:“如果你有一个子宫的话,难道你不觉得应该用它
吗?”一些医生说,不管求医者自己怎么想,他们都应该把异性恋当
作自己的自然本性,而否认同性恋就成为接受治疗的条件。有些医生
甚至在没有得到求医者同意的情况下,就擅自泄露他们的性取向。还
有一些医生咬定求医者当不了称职的父母。其他有失公允的例子没有
这么极端,但是同样令人不安。这些医生的共同点在于不理解同性恋
感情,主观地认为只有成人才会是同性恋,或者认为同性恋是求医者
最终能够得以摆脱的阶段。他们根本不知道同性恋者在日常生活中受
到了怎样的歧视。

  不过也不全是坏消息,同性恋专题组同时也发现了令人振奋的精
心行医的迹象。一些心理医生确实认为同性恋只是一种性取向,跟异
性恋没有什么两样。与此同时,这些宽容的专家也认识到恐同主义带
来的综合影响。他们努力帮助求医者在耻辱和敌视下取得自我认同,
并开始美好的感情生活。许多专家认真熟悉社区资源,以确保求医者
可以得到社会服务及支持团体的帮助。至少,对于这些心理医生来说,
同性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然而,即便从事最亲善同性恋治疗的医生和求医者也一直受到道
德问题的困扰。因为女同性恋者对于心理治疗极其依赖,她们往往也
是最先开始对其进行批评的。有些女同性恋者对心理治疗表示强烈谴
责,以至要求将其取缔。尽管自己本身就是心理治疗医生,希莉娅·
基辛格和若秋·珀金思指出,自从60年代开始,女同性恋们就彻底地
改变了她们对心理治疗的看法。作为鼓励女同性恋者探索内在的精神
世界的方法,心理治疗就必须鼓励她们忽略外部的政治环境。因为它
用一个感觉良好的承诺来取代社会正义,它给渴望真爱和关怀的人一
个虚假的人际关系,它对生存的需求只提供了一个充满困惑而又空洞
无物的回答,所以心理治疗和女权运动在本质上是相互冲突的。它强
迫女同性恋者们认为改变自己比改变社会更为重要。至少希莉娅·基
辛格和若秋·珀金思是这么认为的。

  大多数女同性恋者和临床医生都不认为放弃心理治疗是正确的,
但在这个治疗与被治疗的关系中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她们对此进行了
认真研究。是治疗师们对前来求助的女同性恋者滥施淫威吗?是他们
打着心理健康的旗号来推行白人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吗(
比如不正视感情的处世方法)?先不谈低收入和工薪妇女是否拥有这
个经济能力,是心理治疗使她们感到不安并且否认自己作为有色人种
的文化背景吗?心理治疗应该是一个紧急求助的权宜之计呢,还是一
个持续存在的生活常态?类似的无止境的讨论生气勃勃。凯里亚特斯
·卡汀在一个女同性恋研讨会上讲道,“不管往哪儿看,我都看到女
同性恋者去看心理医生,接着就给其他人当心理医生,然后自己再换
一个心理医生,和别人讨论她的心理医生,被心理医生虐待凌辱。如
果有任何一个新的话题在讨论中间被引进的话,那也将被用心理治疗
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

  近年来,脱口秀节目和政治丑闻使得公众意识到了各种虐待方式
的存在。女同性恋者心理治疗团体也就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和性虐待
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被曝光的治疗师和求医者的性关系也使女同性恋
社区内外对治疗师是否值得信赖表示怀疑。最近出版的一本新书声称
女同性恋者会受到出发点良好的心理医生的伤害,并提出了心理医生
与其女同性恋求助者之间的道德问题,此书引发了新的争论。身为美
国主教传教士并且发表了多本理论书籍的凯特·海沃德是名女同性恋
者。在此书中,她讲述了80年代末她与治疗女性恋的医生伊丽沙白·
菲露(假名)之间长达18个月的治疗经历。海沃德与菲露一见面就谈
得很投机。但是当海沃德一再要求两人在诊所以外也以朋友相处时,
菲露则以职业道德为由而加以拒绝,这段友谊开始走向破裂。海沃德
认为菲露的态度是“对友谊的蔑视和对情感的背叛”。她觉得这种在
精神上遭受毁灭和攻击的感觉无异于孩童时代被强奸暴打后心碎欲裂
地哀求生存。她描述了心理治疗带来的伤害如何使她在后来的几年里
痛苦地自我反省和自我康复。海沃德甚至觉得精神快要崩溃了。“虽
然我没有遭受性虐待,但是我的精神受到了虐待。我越来越清楚地认
识到,虐待及其所带来的破坏、伤害和暴力可能是缘于一个职业医疗
师拒绝真诚地和求助者交往;没有界限和界限太清会带来同样的伤害。”
菲露不愿成为朋友的事实表明她自己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并且更糟糕
的是不能正视面对求医者而无能为力的自责。

  我们很容易将海沃德看成一个以自我为中心、苛刻、在要求没得
到满足后就公然撒泼耍赖的女人。(她的名气足以使美国精神病学会
在1991年邀请她在会议上讲述其灾难故事。)但是,跳出她认为心理
治疗并不凑效的个人范畴,海沃德指出,传统意义上的道德规范以敬
业精神为名义,限制了医生与求医者之间的社会交往,进而保存了心
理治疗中压迫与被压迫的等级制度,引发了孤立的个人主义,并强制
渴求真诚交往的妇女相互分离。海沃德写道,这项禁止治疗师与求医
者成为朋友(或情人)的规定实质上是“白人男性在职业上表现对失
去控制权的恐惧”。虽然这种界限可以保护她们免受伤害,但女同志
与她们的治疗师并不应该被动地接受观点,相反地,她们应当积极主
动地从这些家长制的精神束缚中解放出来。

  有这么多的心理医生仍然延袭把同性恋当成疾病来治疗的惯例,
对同性恋者表示亲善的治疗中仍然抹不掉道德规范的束缚,但这些并
非困扰着石墙事件以后这一代人的问题。就在心理治疗不再把同性恋
当作精神病开始,让整个社会不再那么畏惧同性恋时,1981年疾病控
制中心报告了第一起艾滋病病例。一霎时,世俗的自由主义者和集中
制拥护者,连同基督教右翼分子一起对同志社区的批评又重新开始日
嚣尘上。由于最初报告的病例绝大多数都是同性恋和双性恋者(也有
一些静脉注射的瘾君子和海地人),主流媒体的反应要么是因为病人
群体的社会地位微不足道而根本不加报导,要么就偏激地把疾病归咎
于同志社区本身。极端保守的多家专栏撰稿人、1992年美国总统候选
人派特里克·布坎南写道:“这些可怜的同性恋。他们向自然宣战,
其结果就是现在遭到了自然的严厉惩罚。”

  性滥交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连同同性恋正常化或宽容化会危及
“无辜者”(异性恋者)的各种警告表明,70年代辛辛苦苦争取到的
胜利果实正面临着被拱手相让的威胁。8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
由于艾滋病的关系,很大一部份美国人(85年盖勒普调查结果是37%)
对待同性恋的看法变坏了。虽然激进的防治艾滋病组织的出现和对政
客、医学研究者及公众的积极游说使得情况自1985年来有了显著改观,
虽然医学界已不把同性恋视为精神疾病,但是艾滋病的蔓延让我们看
到,美国社会对同性恋道德状况和文化背景的怀疑态度依然是错综复
杂和普遍存在的。具体地说,在疾病蔓延的最初几年里,同性恋者对
要求减少性伴侣和鼓励安全性行为的反应是:这和退回到把同性恋看
作是恶心和见不得人的旧时代没有什么两样;这种观点在全国关于同
性恋状况的辩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好在另外的同志活动家们号召立
即采取行动来制止这场健康危机,比如关闭作为色情场所而存在的同
性恋浴室。

  近年来从生物学而非心理学角度对同性恋起因的研究在同志社区
内也引发了不同见解。七十和八十年代,生物学研究在精神健康领域
解决了许多从心理学角度没有办法解决的难题。在以研究大脑的生理
结构和生物化学为主的神经生物学领域的进步重新引发了古老的先天
起因后天起因的辩论。这一次,先天起因看起来占了上风。生物精神
病学的普及是一个发展的趋势,它影响到专家们看待许多问题的观点。
狂躁症是大脑的化学变化而触发的吗?例如心理压抑等所谓的心理症
状有可能是天生的而并非心理作用吗?为什么诸如Prozac等药物可以
控制人的情绪以至于可以改变人的个性呢,其原理是什么呢?

  在生物学这个新时尚的影响下,性取向问题也开始受到重新探讨。
其中一个结果就是认真地研究了同性恋是先天而非后天的可能性,或
者说至少是先天后天并存的。当然,许多同性恋者一直就在坚持自己
生来如此,别无选择。但是这一次是科学家们认为同性恋更可能来自
于先天,而不是后天形成的。专家们在探索成因和尝试治疗时应该先
从生理角度入手而不是一上来就在精神领域乱弹琴。

  变性手术早就不再是什么新闻了。它暗示着至少性别定位是完全
关于身体的。1952年,克莉思蒂·乔金森(由男变女的变性人)把她
的故事卖给了《赫斯特报》,开始了她的舞台生涯,并写了一本自传,
从而一举成名。近些年来,尽管外科手术不是性学的研究中心,变性
继续让美国公众浮想联翩。或者说,科学家们已经开始从荷尔蒙、神
经、遗传等各方面探讨性别取向的问题。

  心理学家约翰·马奈是研究荷尔蒙如何影响性别定位,性别相关
行为和性偏好的先驱。他从60年代早期就开始研究两性人及生理性别
(由染色体、荷尔蒙和生殖器所决定)和社会性别(决定于一个人从
小被作为男孩还是女孩养大)不吻合的“自然的试验”。几乎所有的
案例都显示一个人的性别定位都是由其社会性别所决定的,改变一个
人的生理性别(比如通过变性手术)要比改变他的社会性别容易得多。
(这种强制性认为一个人要么是男性要么是女性的观点现在有时被称
为“核心性别定位”。)马奈的结论是,人的性别和性取向是在一个
人的早期发育过程中自然和社会在某些关键时刻相互作用的复杂产物。
一些荷尔蒙的作用可以塑造一个人的“生理学习”过程从而使他的行
为和定位“深烙脑中,不可磨灭”。马奈声称,如果一个女孩在胎儿
时期过度地受到了雄性激素的影响,长大以后,她将不会对典型的
“女孩”的活动感兴趣。

  通过动物试验,马奈还假定胚胎期间对大脑进行荷尔蒙处理会在
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性取向,但是它并非是决定最终结果的唯一
影响因素。孕妇怀孕期间发生的许多事情,如压力、食品、药物等,
都可能会使婴儿的大脑男性化或女性化进而决定了婴儿以后同性恋或
双性恋的倾向。正如人可以在未出生以前就开始学习语言一样--尽
管他们也不是一生下来就会说--许多人在出生以前,性倾向就已经
被决定了。他们也许没有一生下来就是成人意义上的同性恋,但是改
变性倾向对他们来说并不比把母语从英语变成汉语来得容易。

  当然了,荷尔蒙并不是孤立地起着作用。它们是由大脑的脑垂体
所控制的。于是科学家们开始对大脑本身进行了研究。荷尔蒙在一个
人的发育阶段及其以后的性取向中有什么作用呢?神经生物学家西蒙
·列维认为同性恋和异性恋的大脑实际上有可能是不同的。作为一名
从十几岁第一次接触弗洛伊德关于同性恋分析就加以同意的男同性恋
者,列维逐渐认为同性恋绝大多数起因缘于自然,环境因素在这中间
只起到了很小的一部份作用。他援引了家族同性恋史的统计数字。基
因完全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比基因与其他兄弟姐妹一样各不相同的异卵
双胞胎更有可能会双双成为同性恋。列维认为可以鉴别同性恋的精确
标志在近期之内可能会被发现。也许基因就是这个决定一切的因素。

  1991年,乐维在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引起了极大争议的文章。他报
告说男异性恋者大脑的某一个部位平均起来要比男同性恋者相应的部
位大一些。他认为,可能是由于怀孕期间荷尔蒙的影响,控制性行为
的神经机制在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是不同的。“男同性恋就是没有被
女人吸引的脑细胞。”他直接说道。同行们对列维的研究进行了批评。
他们认为列维只研究了因艾滋病而死亡的男同性恋者的大脑,因而有
可能是艾滋病而不是同性恋倾向影响了大脑;女同性恋和双性恋者都
不在列维研究范围之内;列维在分析方法和研究结论上都还存在着许
多弱点。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关于性取向的新科学与其一直试图取代的心
理分析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两者都从一个人的早期发育阶段寻找原因,
或者是出生以前,或者是婴幼儿时期,好象两三岁以后发生的事就不
可能再有什么影响。虽然两者都用科学术语来装饰自己并宣称忠于科
学,他们都有明显的社会暗示。过去的分析角度是通过治愈幼年时的
创伤来把同性恋变成异性恋。现在的神经生物学则提出了恰恰相反的
观点:同性恋是基因和大脑化学的产物,因而是不可改变的。正如同
50年代的同性恋支持者们希望心理学的进步会让人们包容同性恋一样,
今天许多同性恋权益倡导者相信生物学会发现同性恋的起因。(当然,
也不能排除这门勇敢的新科学将引发新的恐同行为的可能:比如说,
基因咨询将可能会提供如何阻止出现“同性恋儿童”的信息,或者
“同性恋胎儿”将有可能会成为非法堕胎的牺牲品。)如果可以说明
同性恋是通过荷尔蒙进入大脑层的基因结构而形成的话,乐观地来看,
它将最终证明同性恋者们并非简单地“选择”来进行非正统的性行为,
故意过不合常规的生活,或者是蔑视传统的性别规则,他们是生来如
此,身不由己。希望会有这么一天,科学将会说服异性恋者们相信,
他们一直错怪了同性恋。最终他们将会同意同性恋者们应该享有同等
的尊重,法律的平等和社会的承认。毕竟,如果同性恋是“自然”的
话,难道它不也应该是“正常”的吗?

(选自《精神病学、心理学和同性恋》第13章)
──────────────────────────────
【艺坛纵横】

◆    51届柏林电影节的同性恋影展:
         得奖的电影真无奈 没得奖的电影更精彩

                          ·廖燃·

  泰迪奖(Teddy)是柏林电影节专门为影展中各个单元反映男女同
性恋题材的电影所设的一个专门奖项,从1987年首次颁发以来,奖掖
了格斯万桑(Gus van Sant)、阿莫多瓦(Pedro Almodovar)贾门
(Derek Jarman)等众多导演,对确立同性恋电影在主流影坛上的地
位,推动同性恋电影的发展,居功阙伟。但一般主流媒体多对泰迪奖
视而不见,避而不提。一直到1998年,关锦鹏以《愈堕落、愈快乐》
夺得泰迪最佳故事片奖,中国人才知道有这个奖的存在,但实际上它
当时已经颁发了12年,今年,则是第15届。

  这次柏林电影节的泰迪奖,汇聚了来自21个国家的18部故事片、
10部纪录片,9部短片,它们题材不同,风格迥异,从各种不同的历
史文化角度,诠释同性恋者在不同国度和社会制度里的生活情形,以
及他们同异性恋者一样多姿多彩的爱恨情仇,完全颠覆了美国同性恋
影人在过去二十年间刻意以酒吧、桑拿、性工业为生存空间、以“娼
妓文学”和“悲情文学”模式为基础经营起来的同性恋色情商业文化,
打破了美国同性恋者醉心的以健身、皮革、纹身、戴环为标志的同性
恋身份认同的局限。

  但是,泰迪奖也和金熊、银熊奖一样,因为过于强调“政治正确”,
因此“内定”传言一直甚嚣尘上,“黑箱作业”批评不断,导致在2月
18日晚发奖仪式上,当主持人宣布那些冷门作品、黑马影人夺得奖赏
时,众人面面相觑、如坠五里雾中,不是冷场就是嘘声四起,场面相
当尴尬。例如获得最佳故事片奖的《Hedvig and the Angry Inch》和
最佳短片的《Ere Mela Mela》被影展的观摩单元安排在最冷僻的时段,
根本没有人能看到,颁奖的理由当然也就随评委信口开河,随意演绎
了。获得最佳纪录片奖的《禁果》并没有任何特殊之处,但因为说的
是津巴布韦的女同性恋成长经历,自是难得,得奖原因大家也心知肚
明。相反,Bruce Weber的《杂粹》(ChopSuey)由于发行公司的强力
运作,被安排在影展的最佳时段和最好的影院上映,气派十足,气势
如虹。但“一见不如百闻”,众人大呼上当,最后竟也被评委硬塞进
“特别推荐”奖项,真令人啼笑皆非。

  以上这些得奖的电影让人很无奈,但没有得奖的电影其实很精彩,
限于篇幅,这里只能挑选几部介绍。

  意大利电影《遗忘的天使们》(IgnorantFairies)说的是一个中
产阶级的亡夫妇人在追索丈夫过去的感情生活时,意外发现丈夫竟然
是一个同性恋的故事。身为医生的安东尼娅发现过去七年丈夫竟然瞒
着她一直在外边频频跟情人相会!为了探寻其中秘密,她循迹访查,
却发现丈夫的“二奶”原来是个男人!导演由此在我们面前展现出罗
马贫民区内一个由艾滋病患、同性恋、变性人及土尔其移民等典型的
社会边缘人组成的一个奇异温馨的大家庭的生活图景,一如成年的
“艾丽丝游记”。导演要告诉我们的是这些社会边缘人的生活其实比
安东尼娅优裕丰厚,却冷淡隔膜的中上阶级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温
馨友爱。

  导演奥兹培提克(Ozpetek)是一个土尔其移民,对已婚同性恋
者的感情走私情有独钟。他在意大利电影圈打滚多年,直至1997年才
得以《土尔其浴室》在康城影展“导演双周”里引起注目,影片史无
前例地狂卖整个欧洲加美国市场。相隔两年以后,他以这部电影第一
次正式参赛国际影展,运镜和场景调度的技巧明显更加成熟,爱情故
事在如侦探电影般的戏剧结构中慢慢展开,充满了悬念,演员表演也
都可圈可点,但导演在影片中急于表白的概念太多,却又理不清基本
的线索,让人看来不知所以然。例如导演为了证明同性恋者内心感情
更丰富,对爱情更坚贞,安排了很多安东尼娅和亡夫男友米歇的对手
戏,末了,却又安排安东尼娅在撞见米歇跟另外两个同性恋者做爱的
不伦场面后,让米歇向安东尼娅认错,两人拥抱狂吻。

  导演企图正面表现同性恋者的生活无可厚非,但他非要人相信同
性恋者的生活比异性恋者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令人向往则未免
太离谱。在本届影展评审团成员明显过于保守的情形下,惨遭淘汰,
连一个小奖也没捞到!

  格斯万桑这次以《心灵访客》(FindingForrester)参赛,内容不
脱他最钟爱的年轻男孩情感世界题材,是描写一个十七岁的黑人学生
和白人作家同性相恋的成长经历。故事温馨,技法不俗。尤其是扮演
剧中青春少年的美国黑人劳伯布朗,充分展现了作为演员的天分,是
一个值得期待的新星。但是格斯万桑已是功成名就的导演,泰迪奖当
年首次颁奖就是颁给他的《五种杀你自己和我新朋友的方法》。在僧
多粥少的情况下,不论是正式影展还是泰迪奖,都忍痛割爱。

  来自泰国的《人妖打排球》(IronLadies)制作成本只有15万美
元,却是去年泰国上座率最高的电影,在港、台、日本上演也获得极
大的成功,让导演兼制作的Thongkongtoon赚得坛满钵满,笑得合不
拢嘴。这次在柏林影展的观摩单元上演,场场爆满,万人空巷。导演
是拍商业广告出身,因此这部纯商业片噱头处处、“笑”果十足。最
重要的是,它完全突破了美国同性恋电影离不开的娼妓题材和性爱框
框,只以一支在泰国1997年全国排球联赛上夺得冠军的人妖排球队的
成立、发展的真实故事为主轴,正面展现了人妖以自己不男不女的生
活为荣的心态。难得的是,影片中的人妖都是由非人妖扮演,这些演
员在导演调教下,细腻逼真,轻松自如,令人信服。但在泰迪奖上,
最后却屈尊跟没有人看的《杂粹》并列为“特别推荐奖”,让全场观
众大为不满!

  无独有偶,阿根廷在市场单元展示的也是一部去年参加威尼斯和
多伦多电影节,在阿根廷夺得票房冠军的同性恋电影:《烈焰焚币》
(PlataQuemada)。这部电影以阿根廷六十年代两个专门打劫银行的
盗匪真实故事为基础,表现了这些打家劫舍、杀人不眨眼的江洋大盗
的侠骨柔情,淋漓酣畅、荡气回肠地展示了阳刚之美。

  安桀尔和纳呢是一对盗匪,两人一样的英俊酷帅,外人都以为他
们是双胞胎,但他们不是骨肉相连的兄弟,而是生死相依的恋人。安
杰尔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有一天,他在冥冥中听到神的召唤,对
这种逾越宗教规范的爱情充满了犯罪感,开始疏离纳呢,两人感情出
现危机。紧接着,两兄弟接到一个打劫银行的计划。安杰尔为了斩断
纳呢对他藕断丝连的情怀,纳呢则希望通过再一次合作能挽回安杰尔
的心,所以两人都接受并全力投入了这场打劫行动。在逃亡过程中,
伴随着对生死未卜的忐忑,是两人对爱的不断追求和拒绝。绝望的纳
呢在影院、公厕流连,跟男人做爱,甚至去嫖妓女,企图忘却安杰尔,
但是“抽刀断水水更流”。最后他们反而在这个妓女告发下被军警包
围。两人突围不成,最后把打劫来的百万美元通通烧光,两人在烈焰
中相拥自尽,画面极为壮美。电影意味深长地显示男女之爱充满奸诈,
而只有同性之间的爱才最忠诚。

  这两部片其实都是传统的商业片,其成功之处在于他们运用传统
的警匪片或喜剧片形式包装同性恋题材,打破了同性恋/异性恋的二
元分界,堂堂正正在主流电影市场上上演,而不是象那些美国同性恋
电影那样,一边鼻涕一把泪一把地诉说同性恋不被主流社会“理解”
的可伶,另一边却又力图宣扬一种跟主流社会价值观念格格不入的施
虐/受虐的所谓同性恋美学(gayness),自我设限,划地为牢,因
而始终走不出顾影自伶的同性恋圈子,如此恶性循环,把同性恋解放
运动引进商业盈利的死胡同。

  跟美国同性恋电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国家电影对同性恋题材
的表现早已突破“靓仔+性爱”的商业模式,转而深入探讨同性恋者
内心世界。由葡萄牙国家电视台资助独立导演洛德利久斯(Joao
PedroRodrigues)拍摄的电影《幻象》(O Fantasma)就以表现欲望
的残忍和被拒绝的无奈,大大拓宽了施虐/受虐同类题材的表现空间。
19岁的斯基欧是里斯本一个跟垃圾车收垃圾的工人,养着一条狗,整
天以逗狗为乐。渐渐地他的行为也象狗:他喜欢邂逅陌生人,跟他们
在公厕等地做爱,玩施虐/受虐的游戏甚至窒息性性爱,并强奸警车
里被绑匪捆绑的警察。他看上了一个游泳运动员,遂四处跟踪他,在
泳池淋浴里偷窥他洗澡,甚至闯进他的房间,在他的床上撒尿,并残
忍地捆绑折磨他,直至最终被捕。这部影片几乎没有对白,但影像十
分强烈,导演以一种看似随意的结构,让观众跟着无所事事的斯基欧
在夜色中的里斯本四处游荡,在一切都无可预测的故事发展中,制造
出强烈的悬念和戏剧冲突。

  美国同性恋者一直刻意塑造一种以施虐和受虐为特征的同性恋色
情文化,而“受虐”一词(sadism)便是由法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色情
作家萨德侯爵的名字转化而来。这一次,柏林影展的观摩专栏上演了
根据萨德候爵生平故事改编的电影《鹅毛笔》,由著名导演菲利普·
考夫曼(Philip Kaufman)导演。考夫曼专工男女情欲纠葛,一贯
“语不惊人死不休”,过去曾导演过《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捧红了
丹尼尔·戴路易斯与茱丽叶·毕诺许,随后,他的《亨利与简》又捧
红了邬玛·舒曼。这次,他请来一票著名影星,如杰佛瑞·洛许
(Groffrey Rush)、凯特·温丝蕾(Kate Winslet)与华昆·费尼克斯
(Joaquin Phoenix)等,出演片中主要角色,增色不少,是一部非常
不错的电影,已获得金球奖的最佳男演员奖及各影评人协会奖项。

  这次参加观摩单元的还有美国独立导演R.D.Robe执导的Don's 
Plum,由荷里活靓仔小生李奥纳多(LeonardoDiCaprio)出演。这是
李奥纳多在《泰坦尼克号》之前演出的电影,大红大紫以后,他认为
此片有损他的“光辉形象”,为此禀告法院,要求禁止该片发行,但
三年官司下来,李奥纳多败诉,此片终获上演,三年官司等于为此片
卖足广告,让全球影迷望到颈长!这次在电影节首演的盛况只能用
“万人空巷”来形容。

  另一部参加观摩单元的美国电影“Fluffer”一如所有美国同性
恋电影的最爱,是以性工业为题材,老土至极!故事说的是一个靓仔
到录影带店里租《公民凯恩》的电影录影带回家看,打开里边却是一
盒基佬色情带《公民叛逆》,靓仔暗慕里边男主角,遂循址到这家生
产色情电影的公司见工上班,借机接近他的梦中情人。但这位万人迷
却跟另一位脱衣舞女同居,于是影片扯出大段大段他们两人争拗的家
庭琐事及毫不相干的女脱衣舞表演。最后,这位万人迷因为色情电影
公司拖欠他的工钱一怒之下杀了老板,且拉上靓仔一起潜逃,为了诈
骗靓仔所携现金而跟他做爱,最后携款偷车逃之夭夭,把靓仔一人扔
在墨西哥沙漠当中结构、线索都交代不清,导演似乎应该再磨练一下。

  《性的爱森斯坦》(The Einsteinof Sex)是德国1999年摄制的
电影,赫斯菲尔德是二十世纪德国最有名的性学大师,这部电影便拮
取他生命中一些最重要的经历,以表现他对推动当代性解放运动的贡
献。这是一部中规中矩的故事片,但对许多不了解赫斯菲尔德生平,
特别是二十年代德国性解放运动的观众来说,是很值得一看的电影。
制片是普劳海姆(Rosavon Praunheim)过去导演过五十多部反映同性
恋题材的电影。
──────────────────────────────
【爱知行动】

◆           中国第一届女同志文化艺术节通知

  拟准备于2001年5月1日-4日在北京(具体会址另行通知)举行
中国第一届女同志文化艺术节。会议期间将有以下内容:

1.5月1日-3日,女同志主题座谈研讨会
2.5月1日-3日,女同志题材的电影观摩。
3.5月4日下午,时装表演(在北京地区的女同志有兴趣者请报名参加)
4.5月4日下午,集体婚礼(双方共同生活一年以上者可报名参加,并
 注明双方简单情况。)
5.5月4日下午,文艺晚会(愿意参加表演的请予报名,并注明节目及
 时间长短)
6.5月4日晚上,联谊晚会。

  愿参加会议者请在调查项目上注明(画√ )

  会议筹备和举行期间需要一定数量的会议工作人员(志愿者),
有意者请在调查表上注明。

注意事项: 

一、此表需在3月30日之前反馈给我们。
    地址: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外47号信箱   文化节组委会收 
  邮编:100011
    E-MAIL:lessky@etang.com
二、参加2,4,5,6项需交纳成本费用.我们将以收到的表格作为购票凭
证.
    (成人票:50元人民币。学生票:40元人民币) 
三、2001年女同志文化艺术节调查表, 一表一人, 复印有效, 

  敬请广为散发.

  有兴趣者也可以向《桃红满天下》编辑部索取表格。

◆               同性恋世界运动会报名开始 

  第六届同性恋运动会、体育和文化节在线报名已经开始。从3月1
日起,已经有数百人报名。目前为止,最热门的项目是马拉松、田径
。

1、在线报名地址是http://www.Sydney2002.org.au,方便、快捷、
安全和友好。

2、你将获得一个报名的“号码”(a registration 
number)。报名后,你可以用这个号码和你的密码(password)修改
你的资料。

3、每个人必须个人报名,即使你是一个体育队、歌唱团或乐队的成
员。

4、对于体育队、歌唱团和乐队,队长/负责人/联络人必须首先报名
,随后,他们/她们将获得一个团队编号(a team 
code)。每个人成员在报名时必须使用这个团队编号。

5、早期报名是2001年3月1日-10月31日。如果你报名的早,你可以
得到优惠,并可以有机会赢得往返机票。运动会正式的航班是快达航
空公司的。

6、来自澳大利亚以外的三名幸运者,将得到一张快达航空公司的往
返机票,从你最近的快达口岸飞往运动会。报名开始两个月后(在四
月底前报名,你可能获得),将抽出一名幸运者;报名号码是2002的
妇女是幸运者,报名号码是2002的男子也将是幸运者。

  大会组织者正在努力工作,力图让同性恋运动会迷人多彩。

首席执行官
Stuart Borrie

附:悉尼同性恋世界运动会开始活动

  今天,在悉尼发起了第六届同性恋世界运动会、体育和文化节在
线报名活动,活动同时在洛杉矶、纽约、芝加哥、温哥华、蒙特里尔
、巴黎和其它世界城市的午餐会上举行。

  刚刚举办完2000年奥运会,悉尼准备欢迎男女同性恋者、双性恋
者、变性者和异性恋者参加者和观众来到第六届同性恋运动会,这是
同性恋运动会第一次在南半球举办。

  在报名册上发表的一封新南威尔士州(悉尼市位于澳大利亚新南
威尔士州)总理Bob Carr的信中写道:

  “我代表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很高兴地邀请您于2002年11月来到
悉尼。”他说:“我们的城市热爱体育,并认为多样化是我们最伟大
的力量之一。你将受到热烈欢迎,我可以肯定,你此行将终身难忘。
”

  预计将有14000人报名参加第六届同性恋运动会,其中80%将通过
网络;还有25000人将为运动会访问悉尼。开幕仪式在2002年11月2日
举行。

  同性恋运动会内容丰富,是一项国际性体育和文化节,体育项目
包括滚木球戏、摔交、网球、橄榄球、曲棍球和划船等。运动会文化
项目包括游行乐队、歌唱团、诗会和一个两天关于戏剧和写作的会议
。

  “悉尼2002”首席执行官StuartBorrie鼓励人们早点报名。悉尼
长期以来成功地举办了许多男女同性恋者活动。

网站: www.Sydney2002.org.au

赞助者:
Gay.com,    Qantas,    Aussie Bodies,    Hertz,    American 
Airlines, HERO Magazine,    The City of Sydney.
──────────────────────────────
《桃红满天下》网址:http://www.csssm.org
来稿和意见请寄
电子信箱:taohong@aol.com
邮政信箱:P. O.  Box 2221
     Falls Church, VA 22042
     U.  S.  A. 

《桃红满天下》编辑部成员:
总编:  二言         编辑:杨青 有家 
网络维护:蓝波            楚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