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     双│
│ 95    ♀♀ 桃 红 满 天 下 ♂♂    周 │
│   期   ≈≈≈≈≈≈≈≈≈≈≈≈≈≈≈   刊  │
│                            │
│  2001年4月12日出版 1997年9月5日创刊  │
│                            │
│   北美华人性别与性倾向研究会(CSSSM)主办   │
└────────────────────────────┘
            本 期 目 录
──────────────────────────────
① 【新闻摘要】美国恐同电视节目停止制作
        比利时考虑使同性婚姻合法化
② 【说三道四】评陈彦方答《三联生活周刊》记者问
        附:专家解释:同性恋者不是精神病病人
③ 【生命伦理】同志生命的骄傲
④ 【综合报导】中国:同性恋正常了
        同志网站: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⑤ 【信息天地】美国同性性行为发生率增高
         “治疗”同性恋倡导者说:同性恋没有错
⑥ 【同人笔林】墓草诗歌作品选(二)
──────────────────────────────
【新闻摘要】

◇ 派拉蒙公司发言人于3月29日表示,引起美国同性恋社区强烈抗
议的“劳拉博士”节目在上周拍完最后一集后,已经停止制作新的节
目。

  “劳拉博士”自去年首次播映以来,受到同性恋社区的强烈抗议。
节目主持人劳拉·斯莱辛格博士在以前的广播节目中曾称同性恋为
“生物性错误”,“偏离常态”等,并反对同性恋者的平等权益。

  针对劳拉博士的言论,同性恋社区展开了长达一年多的抗议活动。
当派拉蒙决定将劳拉博士搬上电视时,同性恋社区敦促Sears和美国
航空公司等各大公司撤下了广告,并要求消费者拒绝购买那些出资在
节目中播出广告的公司的产品。派拉蒙公司承认,广告收入甚微是
“劳拉博士”节目受撤的主要原因。

◇ 比利时卫生部长马格达·阿尔佛特于四月上旬表示,同性婚姻合
法化将有助于消除对同性恋者的歧视。“政府认为婚姻权是公民的基
本权利之一,婚姻权是将同性恋伴侣和异性恋伴侣一视同仁的最终表
现。”她在声明中表示。

  政府内阁将于四月底讨论同性婚姻合法化事宜。比利时目前实行
的家庭伴侣法允许同性伴侣在政府登记,并享受一系列等同于异性配
偶的权益,但同性伴侣的结合在法律上并不被称为“婚姻”。

  比利时邻国荷兰于4月1日起,允许同性伴侣登记结婚,并享受到
诸如抚养权和财产继承权等所有平等权益。

◇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迪拜市的一个夜总会
因为举办“同性恋之夜”而被警方关闭。那天晚上,该酒吧举办了
“易装小姐”竞赛,并聘请了一名英国易装唱片骑师播放音乐。

◇ 美国总统布什于4月上旬任命斯克特·艾维尔兹为白宫全国艾滋
病政策办公室主人。这是布什任命第一名公开的同性恋者担任白宫官
员。艾维尔兹是名天主教徒,反对流产,但在同性恋议题上,支持就
业平等法,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并且反对童子军拒绝录用同性恋领
队。

◇ 美国摩门教会主办的杨伯翰大学校方于3月13日宣布。对两名
同性恋学生作出处分。其中一名学生已被勒令退学,另一名学生控接
受其他男人的礼物,进入互联网同性恋聊天室和与其他男子外出而被
勒令休学两学期,但该学生声称自己并未发生任何同性恋行为。

  摩门是美国基督教会中最强烈反对同性恋的派别。杨伯翰大学不
允许学生谈及同性恋。
──────────────────────────────
【新闻摘要】

◆      评陈彦方答《三联生活周刊》记者问

            ·万延海·

  福柯说:精神病人的症状是精神病学家描述的。

  日前,中华精神科学会副会长陈彦方教授接受《三联生活周刊》
记者采访,发表了一些颇为偏颇的谈话,笔者做如下简要评价,并随
后附录这篇采访报道。以下评论仅仅根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并
不一定能够反映陈彦方教授的真实看法,可能也是“离科学与准确有
点远”。

1、记:有报道说,你们在制定新标准时,至少跟踪51位同性恋者
    一年以上的时间?
  陈:是的,这里面的就发生过6例性心理障碍的。

评论:首先,CCMD-3工作组测试的这51名同性恋者并非随机样本,
不是在同性恋者人群中随机抽样得到,而是随意样本,主要是刘华清
大夫深入采访同性恋人群获得。这个样本代表性很差,不能反映总体
的情况,而且确切的说,同性恋没有总体这个概念;同性恋者与同性
恋者是不同的。在研究过程中,有6名同性恋者主动找到刘华清大夫
的医院,其中两名是因为家长知道孩子同性恋的情况后,要自杀,孩
子把家长带到了医院求诊;患病的不是同性恋孩子,而是异性恋家长。
有两名同性恋者感到压力太大,希望改变性倾向,但是和医生谈话后,
意识到自己需要面对自己的同性恋。另外,根据同志朋友反映,一名
自我接受良好同性恋者因为长期忧郁去找刘华清大夫咨询,他的抑郁
并不一定就是性心理有关的。根据刘华清大夫,六个人的情况他并不
记得很清楚了。

  另外,中华精神科学会8000多名会员,CCMD-3工作组46名成员,
从1996年到2000年,长达5年的时间,只有刘华清收集了51名测试样本,
其他人竟然没有人收集到同性恋临床“病例”。如果不是刘华清深入
北京同性恋者圈内,收集到51名样本(其中6名临床“病例”也是通
过同志圈内消息间接找到刘华清的),整个工作组将在此问题上一无
所获。那么,中国同性恋者寻求医学帮助的比例是高、还是低呢?当
然,求助者高或低都不能做简单解释。“高”可能是中国同性恋者中
出现精神问题的人确实多,也可能说明中国精神科医生服务良好周到。
“低”的可能性和上面相反。

2、记:你们制定这一标准还做过什么工作呢?
  陈:我们在美国也进行过调查。在调查美国同性恋组织时,发
    现他们曾就美国精神病学会取消“同性恋”,而抗议他们
    不为同性恋者提供医学服务。
  记:这很有趣。

评论:美国同性恋组织如果抗议精神病学家不为同性恋者提供精神医
学服务,并不是抗议美国精神病学会取消“同性恋”诊断单元。同样
的情况是,异性恋不是精神疾病诊断单元,但是异性恋者会出现精神
疾病或性心理障碍,需要求助精神医学专家或心理学家。陈彦方教授
显然没有把同性恋者作为一个普通人看待。出现问题的是那个人,而
不是那个人的“同性恋”、“异性恋”或“双性恋”。

3、陈:我们在美国调查过曾经是同性恋者,但后来经过精神科或
    临床心理学家的医学帮助,改变为异性恋者的。他们回顾
    过去的同性恋状态,自己认为过去是不正常的,所以,他
    们抗议的是从精神病诊断标准里取消同性恋名称。

评论:在美国,所谓“前同性恋者”(EX-GAY)运动基本是基督教
极端右翼团体发起的,比如“关注家庭”(FOCUS ON THE FAMILY)。
他们/她们是一些宗教狂热分子,他们/她们确实有病,而且病入膏肓,
按照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主任医师张彤玲给某教派顽固分子的定
义是“类妄想性亚文化信念”(崔军强,新华社,2001年2月3日)。
根据美国《南方之声报》2000年9月21日报道,基督教极端右翼团体
关注家庭的成员、前同性恋者团体Exodus International(Exodus国
际,Exodus表示离开,并有圣经中“出埃及”和《出埃及记》的意思。)
理事会主席John Paulk在一家同性恋酒吧被人碰见并拍摄下照片。
John Paulk曾经在《纽约时报》上说出自己脱离同性恋的经历,并在
封面有他的照片。他对记者说,自己进酒吧是为了用厕所。但是,他
显然呆的时间太久了。一名同性恋者问他,“你是同性恋吗?”他说
“是的”。一名同性恋者发现他后,就给同性恋组织“人权运动”打
电话,人权运动成员到来后,就给他拍摄了照片。他的妻子自称原来
是一个女同性恋者,后来通过祷告改变成异性恋者。

  下面这段文字摘自美国儿科研究院、美国咨询学会、学校行政人
员协会、美国教师联盟、美国心理学会、美国学校健康学会、多信仰
联盟基金会、全国学校心理学家协会、全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和全国教
育学会关于“青少年和性倾向”的声明,或许能够回答一些人强调的
同性恋性倾向转变为异性恋的情况,而我们知道,在世界各地,越来
越多的“前异性恋者”“出埃及”为同性恋者,但是这些同性恋者并
没有声称他们/她们以前的异性恋是一种疾病,要求精神疾病分类中
包含“异性恋”诊断单位。

  “性倾向是一个人身份的一部份,而一个人的身份是有许多成份
组成,比如文化、民族、性别和性格特徵。性倾向是一个人对另一个
人感受到持久的情绪的、浪漫的、性的或爱情的吸引。性倾向是一个
连续统一体。换句话说,一个人并不一定必须要么是同性恋者,要么
是异性恋者,而是可以对两种性别的人们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吸引。性
倾向发展是一个人终生的事情──不同的人们在各自生活的不同点上
认识到他们/她们是异性恋者、同性恋者或双性恋者。”

  “性行为并不一定要等同于性倾向。许多青少年──许多成年人
也一样──可能在没有任何性经验的情况下认同自己是同性恋者或双
性恋者。其他年轻人和同性别人士有过性经验,但是他们/她们不认
为自己是同性恋者或双性恋者。这种情况和青春期特别有关,因为这
个时期是探索的时候──探索是这个发展阶段的特点。”

  “同性恋和双性恋青少年走过的发展道路和异性恋青少年走过的
道路既相似又差别很大。所有的青少年都会面临某些发展的挑战,比
如发展社交技能、思考职业选择、适应同伴小组。男女同性恋和双性
恋青少年还必须在家庭、学校和社区里面对有偏见的、歧视性的和暴
力的行为与资讯。这种行为和资讯负面地影响著男女同性恋和双性恋
年轻人的健康、精神健康和教育。”

  “因为恐惧、受其他同学威胁以及个人秉性在学校受到伤害,这
些学生比异性恋学生更容易失学。推广“修补治疗”和“转化祈祷”
有可能加重他们/她们受到骚扰、伤害和恐惧的危险。”

  “基于上述原因,男女同性恋和双性恋青少年的经验常常是孤独、
害怕被丑化、缺乏同伴或家人支持。由于总体文化偏见导致男女同性
恋者和双性恋者基本上处于隐蔽状态,男女同性恋和双性恋青少年几
乎没有机会看到积极的成年人榜样。正是由于孤独和缺乏支持,部份
导致了男女同性恋和双性恋学生,和异性恋学生相比,比较高比例的
情绪挫折、自杀企图、危险的性行为和滥用毒品。”

  “因为他们/她们对被骚扰或伤害应有的恐惧,男女同性恋或双
性恋青少年不太愿意寻求帮助。因此,重要的是他们/她们的环境应
该尽可能地开放和接纳,以便于这些年轻人和别人分享思想和忧愁时
感到舒适。为了创建一个接纳的环境,学校员工需要理解性倾向发展
的性质,并对所有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给予支持。”

4、对待采访,陈先生确如他自己所说“很耐心”,但很多报道,在
陈看来,“离科学与准确有点远”。

评论:一个对同性恋研究甚少的“科学”团体(中华精神科学会)的
代表以“科学”和“准确”自居,显然缺乏“科学”精神。

5、记者(以下简称“记”):现在很多媒体报道新版的《中国精神障
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将重新定义同性恋,同性恋在新版《标准》里不
再被认为是精神病病人,那么,同性恋者是什么呢?正常人?

  陈彦方(以下简称“陈”):不能这样推导。正定义与逆定义不是
经常能划等号的,要划等号必须证实。

评论:《标准》只是定义了疾病的分类,同性恋是否正常和精神学家
无关。或许,同性恋者并不希望把自己描述得那么“正常”。“酷儿
理论”不是就强调同性恋者以及所有人类成员的与众不同吗?

6、陈:我们认为同性恋者不是精神病病人。如果按照一般人理解,
精神病病人被叫作“疯子”,这个定义则认为,同性恋者不是“疯子”。

评论:荒唐。精神疾病分为严重的和轻度的,前者如精神分裂,失去
理智,不能自我控制,世俗称为“疯子”,而轻度如神经衰落和神经
官能症,就不能称为“疯子”。同性恋者当然不是“疯子”,虽然一
些同性恋者依然被周围邻里视为“疯子”,或者被逼“疯”了,部分
原因就是中国精神病学会对同性恋者的歧视立场导致的。

7、陈:我们精神科大夫认为:同性恋中有的人在个人性指向或性
    发育过程中,曾感到焦虑、抑郁,甚至痛苦,或者感到犹
    豫不决,有的希望改变为异性恋。这样的情况,我们将提
    供精神科医学服务。
  记:我理解您的意思是,同性恋者中仍有部分有问题……
  陈:有情绪冲突或者障碍者,我们就认为他们具有性心理障碍。
  记: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同性恋者不一定是异常,但并不等于
    所有同性恋者都是正常?
  陈:当然。他们中间有部分发生了性心理障碍。

评论:难道没有异性恋者感到“焦虑、抑郁,甚至痛苦,或者感到豫
不决,有的希望”结束异性恋伴侣关系,这些人的性心理障碍为什么
没有被贴上“异性恋病”的标签,其中一些还被归咎于“同性恋”了。

8、记:同性恋发生性心理障碍的概率与一般比较,是高是低呢?
  陈:当然是高。本身他的性指向就特别嘛。
  记:有调查数据吗?
  陈:对此目前并没有精确的统计数据,但就精神科的从业医师
    来看,这可以有一个自然推定。

评论:同性恋者发生比较多的心理问题是因为社会压迫,而不是性倾
向特殊。许多特别的人类群体没有出现精神障碍。这种例子太多了。
陈彦方的自然推定究竟依据什么呢?是正见还是愚见?

“男女同性恋和双性恋青少年的经验常常是孤独、害怕被丑化、缺乏
同伴或家人支持。由于总体文化偏见导致男女同性恋者和双性恋者基
本上处于隐蔽状态,男女同性恋和双性恋青少年几乎没有机会看到积
极的成年人榜样。正是由于孤独和缺乏支持,部份导致了男女同性恋
和双性恋学生,和异性恋学生相比,比较高比例的情绪挫折、自杀企
图、危险的性行为和滥用毒品。”

9、记:同性恋什么时候成为了一个医学的问题?
  陈:中国的西医是跟着西方走的,西方这样定义了,我们当然
    也就这样定义了。再者说,中国的传统是不孝有三,无后
    为大。而同性相恋,自然无后。所以,我们接受西方的
    “同性恋为病态”也十分正常,没有与传统文化有什么冲
    突之处。

评论:原来,中华精神科学会的诊断标准也依据了反计划生育的封建
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难道不生孩子的人都应该接受医学治
疗吗?

10、记:有报道说,美国在28年前就不把同性恋看作是一种病态心
    理了。
  陈:是的。当时由于性解放运动,美国精神病学会就将同性恋
    从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里取消了。

评论:应该是27年前。美国精神病学会理事会1973年12月和中华精神
科学会2000年年底通过新的诊断标准,正好相差27年。随后的争论和
标准的颁布是另外一个事情。一些精神病学家总是非常不情愿的表示,
美国精神病学会1973年改变诊断标准是出于同性恋解放运动或性解放
运动,而不是出于“科学”严肃的探讨。是的!精神病学会必须接受
人类的挑战,而不是呆在自己的黑窝里,糟蹋人类。

11、记:很显然,按您前面的叙述,中国并没有“取消”。
  陈:对。我们对此是有所保留的。我们这种做法与世界卫生组
    织(WHO)的认定一致,WHO认为,同性恋者中具有性心理障
    碍的人,需要给予医学帮助。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
    (ICD10)中也纳入了同性恋,其表述为:同性恋者中也确
    实存在非和谐性同性恋需要医学帮助的人。

评论:陈彦方显然不愿意提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也包含了需要医学
帮助的异性恋者。这是对异性恋不和谐者不负责任,是同性恋霸权主
义。为什么要排斥异性恋者呢?

12、记:对待同性恋这一问题……
  陈:对这一问题,我自己觉得不能完全用媒体的眼光,而更应
    用专业的眼光来看待。
  记:但媒体要采用能够让大众理解的方式进行报道。
  陈:这确实很难,但如果过于简化,就容易形成误解。比如
    “正常人”。

评论:既然精神病学家用词和大众理解存在如此大的差距,是否精神
病学家也存在某种自己描述的精神分裂的症状“非现实感”呢?难道
中国精神科学会的用词不要考虑社会后果吗?精神病学家就可以和精
神病人一样呆在自己的非现实的环境中自娱自乐?

13、记:对媒体而言,同性恋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它是如何产生
    的呢?
  陈:我们精神科的大夫也很奇怪。同性恋者占人数的比例约2%,
    相比于我们要服务的对象,并不是特别大的人群。作为大
    夫,我们当然特别希望社会能够宽容看待同性恋者,但过
    分关注,也许未必妥当。

评论:中国对同性恋关注过分吗?哪里不妥?要知道,中国新闻出版
署还在不断下达同性恋新闻和出版的禁令,许多同性恋者,特别是同
性恋未成年人还继续生活在对自己缺乏支持和认同的环境中,出现许
多心理社会问题。我在想,从保护人权,特别是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
角度,有必要对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华精神科学会提起诉讼。

附:专家解释:同性恋者不是精神病病人
2001年03月28日17:40 三联生活周刊

  3月16日,记者的电话打到济南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陈
彦方家里,60岁的陈彦方先生对着电话却很迟疑。这位中华精神病学
会副主席、参与制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主要负责者
之一后来解释说:这两个星期,他已接到十多个记者的采访电话。对
待采访,陈先生确如他自己所说“很耐心”,但很多报道,在陈看来,
“离科学与准确有点远”。

  记者(以下简称“记”):现在很多媒体报道新版的《中国精神障
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将重新定义同性恋,同性恋在新版《标准》里不
再被认为是精神病病人,那么,同性恋者是什么呢?正常人?

  陈彦方(以下简称“陈”):不能这样推导。正定义与逆定义不是
经常能划等号的,要划等号必须证实。

  记:看来真正的专业人士与普通人对此的理解还是有很大的分别。

  陈:我们认为同性恋者不是精神病病人。如果按照一般人理解,
精神病病人被叫作“疯子”,这个定义则认为,同性恋者不是“疯子”。

  记:我记得新版《标准》对此好象有一个专门说法。

  陈:精神科基本定义是:同性恋作为一种性爱活动不一定是异常
的。

  记:我注意到您所叙述的定义里的用词是“不一定”。

  陈:我们精神科大夫认为:同性恋中有的人在个人性指向或性发
育过程中,曾感到焦虑、抑郁,甚至痛苦,或者感到犹豫不决,有的
希望改变为异性恋。这样的情况,我们将提供精神科医学服务。

  记:我理解您的意思是,同性恋者中仍有部分有问题……

  陈:有情绪冲突或者障碍者,我们就认为他们具有性心理障碍。

  记: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同性恋者不一定是异常,但并不等于所
有同性恋者都是正常?

  陈:当然。他们中间有部分发生了性心理障碍。

  记:同性恋发生性心理障碍的概率与一般比较,是高是低呢?

  陈:当然是高。本身他的性指向就特别嘛。

  记:有调查数据吗?

  陈:对此目前并没有精确的统计数据,但就精神科的从业医师来
看,这可以有一个自然推定。

  记:在这种情况下,您说正定义与逆定义不能划等号?

  陈:是啊。否则我们还需要制定同性恋的什么细则吗?比如正常
人,我们需要专门为正常人制定什么精神障碍与分类诊断的标准吗?

  记:同性恋什么时候成为了一个医学的问题?

  陈:中国的西医是跟着西方走的,西方这样定义了,我们当然也
就这样定义了。再者说,中国的传统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同性
相恋,自然无后。所以,我们接受西方的“同性恋为病态”也十分正
常,没有与传统文化有什么冲突之处。

  记:有报道说,美国在28年前就不把同性恋看作是一种病态心理
了。

  陈:是的。当时由于性解放运动,美国精神病学会就将同性恋从
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里取消了。

  记:很显然,按您前面的叙述,中国并没有“取消”。

  陈:对。我们对此是有所保留的。我们这种做法与世界卫生组织
(WHO)的认定一致,WHO认为,同性恋者中具有性心理障碍的人,需要
给予医学帮助。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也纳入了同
性恋,其表述为:同性恋者中也确实存在非和谐性同性恋需要医学帮
助的人。

  记:有报道说,你们在制定新标准时,至少跟踪51位同性恋者一
年以上的时间?

  陈:是的,这里面的就发生过6例性心理障碍的。

  记:你们制定这一标准还做过什么工作呢?

  陈:我们在美国也进行过调查。在调查美国同性恋组织时,发现
他们曾就美国精神病学会取消“同性恋”,而抗议他们不为同性恋者
提供医学服务。

  记:这很有趣。

  陈:我们在美国调查过曾经是同性恋者,但后来经过精神科或临
床心理学家的医学帮助,改变为异性恋者的。他们回顾过去的同性恋
状态,自己认为过去是不正常的,所以,他们抗议的是从精神病诊断
标准里取消同性恋名称。

  记:我注意到您在回答我的所有问题时用词遣句都非常严谨。

  陈:普通人与精神科大夫对同一问题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比如
“妄想”,从精神科的角度来看,是有严格标准的,而一般人却可以
不这样看。

  记:对待同性恋这一问题……

  陈:对这一问题,我自己觉得不能完全用媒体的眼光,而更应用
专业的眼光来看待。

  记:但媒体要采用能够让大众理解的方式进行报道。

  陈:这确实很难,但如果过于简化,就容易形成误解。比如“正
常人”。

  记:对媒体而言,同性恋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它是如何产生的
呢?

  陈:我们精神科的大夫也很奇怪。同性恋者占人数的比例约2%,
相比于我们要服务的对象,并不是特别大的人群。作为大夫,我们当
然特别希望社会能够宽容看待同性恋者,但过分关注,也许未必妥当。

  记:这种关注本身夹杂着商业、社会心理与个人权利等等因素……

  陈:这就复杂了,已经不是一个精神科大夫可以给予回答的了。

  (记者李鸿谷)   
──────────────────────────────
【生命伦理】

◆          同志生命的骄傲

            ·二 言·

  单位里的两位中国同事半年多前几乎同时怀了孕,孩子产下后两
家开始良性攀比,周末的时光也都化在购房等事宜,连孩子的学区和
未来教育都已经纳入了考虑。

  她们的快乐令我深有感触。我觉得快乐可以有两个方面组成,一
个是过程,一个是结果。孩子既是她们爱情的结晶,又给予他们带来
进一步快乐。对她们来说,孩子是一辈子永久的骄傲。

  于是我又想到了自己孓然一身的生活。作为同性恋者,我们难以
象主流人群一样,沿着约定俗成的生活道路,通过喜结良缘来寻得欢
乐,通过生儿育女来创造骄傲。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但这也是我们拥有的机遇。当异性恋者
为结婚和生育的社会负担所羁绊时,我们却不必拘泥于此,因此我们
有更多的道路可供选择,有更多的渠道发挥创造。人类历史上同性恋
文化名人的比例高出他们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或许因为一旦脱离没
有家庭和孩子的拖累,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挖掘自己的潜能,
将自身的能量投入创造。将自身与世界相连,你会觉得天地无限广阔,
儿女私情虽然时时牵挂,但已不似先前那般焦灼如火,痛如切肤。

  几个星期前与一位慈善家的朋友会面,他多年来支持很多事业,
虽然作为同性恋者,他为无法留下子嗣以继承他的基因而感到遗憾,
但我觉得他今天取得的这般成就,很大程度上归根于几十年来无牵无
挂的生活方式,这份自由使他的视野更为宽阔,因为他并不着眼于家
庭和孩子等私人事宜,而每天的忙碌奔波使他根本无暇沉湎于自艾自
怨。作为一名同性恋者,他对社会做出了比异性恋者更多的奉献,拥
有比异性恋者更多的骄傲。

  作为同性恋者,我们遗留给世界的将不是自私的血脉,我们更有
能力和机遇拥有整个世界,这就是我们的骄傲。
──────────────────────────────
【综合报导】

◆         中国:同性恋正常了

  今年四月的某个时候,中华精神病科学会将发表新的诊断标准。
引人注目的是,几十年来一直被列入该标准的某项变态种类将有重大
改变,这个种类就是同性恋。从今年起,同性恋不会再被视为病态的
必然,这对中国广大同性恋者来说,无疑是个飞跃性的进步。这个进
步的发生和美国的一些中国同性恋活动家及其支持者的努力是分不开
的。
                  
  “这个变化是各方面努力的结果,”位于华盛顿的北美华人性别
与性倾向研究会的总协调人二言说,“在过去的几年来,我们一直源
源不断地为中国精神病专家和同性恋社会提供大量有关同性恋的正面
客观的信息。”

  在新的诊断标准中,同性恋将不被统划为病态,这对于精神卫生
界来说,是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直到1994年,中华精神病科学会
仍然表示反对接受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将同性恋非病理化的呼吁。
而中国现在的这番改革使他们在同性恋议题上与多数西方国家取得了
一致,而那些国家已经不将同性恋视为一种疾病。

  然而,学会没有对同性恋表示完全的接受。“他们仍然保留了
‘性指向障碍’这一条目,”前政府卫生部官员万延海说,“新标准
说性指向本身不一定是异常,但有些人可能对自己的性指向感到不安,
这些人也许希望对此加以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精神病专家可
以为这些病人提供“治疗”,以消除他们的同性恋倾向。

  这个保留类似于美国精神病学会1973年将同性恋非病理化的决定。
1986年,该学会删除了涉及到同性恋的任何分类。

  “中华精神病科学会内部存在着很多阻碍,”二言说,“许多精
神卫生人士未能接触了最新的科研信息,所以他们仍然将同性恋视为
疾病。新标准就是这两方妥协的产物。”

  活动家们认为,虽然新标准仍然认可“修补治疗”,但它对于中
国的同性恋者来说,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胜利。“仍然还有许多精神病
专家认为,脑叶切除、电击治疗、利用药物催人呕吐的厌恶治疗是正
确的方法,”年轻时曾经经历过这些治疗的美国活动家莱尔·亨利说,
亨利几年前在中国旅行时,特地拜会了中华精神病学会的有关人士,
“学会内部的许多人反对非病理化,孔孟传统对于同性恋也极为反对,
所以这只是第一步,但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使人们开始谈论同性
恋时,不再想当然地视之为疾病。”

  学会于1996年成立了特别工作组,探讨非病理化事宜。“当我们
听到这个消息时,感到有机会促使学会朝有利于同性恋者的方向走。”
万延海说。以下就是采取一系列幕后努力,试图让学会认识到他们对
于同性恋的看法已经过时。

  万与特别工作组的成员取得了联系,并向各地的精神病科寄去简
报,对同性恋非病理化作出了阐述。1997年,他来到美国南加州大学
的女性研究学会和一学院,该学院为研究同性恋的学者提供进修机会。
一群来自大陆的同性恋学生和学者组织成立了北美华人性别和性倾向
研究会。“这个学术联盟向国内读者和专业人士译介了大量其它国家
的研究成果,并与中国的精神卫生界保持联系,帮助他们开展科研,”
万说,“研究会还敦促美国精神病学会和美国心理学会与中国的同行
建立联系,开展交流。”

  “当万和我于1996年在中国各地访问时,我们与许多精神病专家
展开了面对面的交谈,他们中的很多人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真正的、没
有认为自己有疾病的同性恋者,”亨利说,“我们也去了看了一些精
神病医院,与各城市的很多人进行了交谈。”

  特别工作组的成员可以对旧的诊断标准进行修改。比如说,研究
者不仅从精神病科,而且从一般的同性恋者中招募研究样本,使同性
恋者的状况得到了更全面的反映。“他们在有些方面做得很小心。”
万说。

  对于中国同性恋者来说,精神病学会为宽容消除了一个关键性障
碍。1997年,中国的刑法改革取消了流氓罪,而同性恋行为在以前就
是在这个罪项下受到惩罚。“同性恋曾经被称为变态,”二言说,
“现在终于有了一个官方声明表示它不再是个变态。中国自古以来有
尊重知识和学术的传统。如果学术界认为同性恋不是变态,人们会很
容易接受这个观点。”

  然而,要同性恋受到社会的接受,仍然面临着很多障碍。“中国
人将传宗接代视为传统义务,”二言说,“如果一个人不结婚或者和
同性结婚,他们是不可能有孩子的。很多同性恋者在这方面仍然有着
顾虑。”

  虽然中国的同性恋文化并不象美国那样发达,但对同性恋的态度
已经逐渐转向宽松。“社会对于同性恋日益显得宽容和支持,”万延
海说,“许多人对朋友、家人和同事亮明了同性恋身份,我本人就认
识很多已经完全亮相的人。”他说,目前有一个全国性的同性恋咨询
热线,还有一些自助性组织,比如“北京姐妹”等。互联网也是提供
信息的重要场所,二言估计现在大陆有好几百家同性恋网站。

  虽然新标准往进步方向迈出了一大步,二言认为以后的工作仍然
很艰巨。“下一步是如何将这些信息传递给精神卫生工作者,”他说,
“这需要投入很多努力,也许需要几十年才能发生根本改变。”

  但这丝毫都不削弱新标准的积极作用。“几千万同性恋者倾夜之
间得到了治愈,这是个了不起的进步。”万延海说。

(转载于《声音》4月24日,The Advocate)

◆     同志网站: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e行为】本网编辑楚天北京报导:每天打开自己喜欢的某一个网站
看看,就象每天回家推开熟悉的家门一样。打开的这扇门里面,有一
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聊天、社区、交友、同志新闻、情色图片,
各类资讯应有尽有。

  如今,每天在互联网浏览这些网站,已成了都市同性爱者的一个
生活习惯。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同志网站将单个隐藏在社会角落的同
性爱者联结在一起,也使他们与外面的世界挨得更近。

  一个通过同志网站找到爱人并与其生活在一起的同性爱者张忠国
说,怎样夸大互联网在中国同性爱者生活中的地位都不过份,它彻底
改写了中国同性爱历史。在以前,由于张忠国所接受的传统教育,和
从小父母社会给予的道德灌输,同性爱是伤风化的最下践的事情,自
从他觉得喜欢一个男人,他就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可耻孤独的人。而
家里又催促让他结婚成家。张忠国不得不背井离乡远渡重洋逃避来自
传统的压力。在国外,张忠国有机会接触到同性爱者和他们的生活方
式,这让他对未来重新鼓起了信心。有一天通过互联网,张忠国搜索
到了大陆的中文同志网站,他一下子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亲人,扑进她
的怀抱诉说自己的委屈和渴望。在聊天室、交友区,张忠国有意识的
物色自己的对象。几经曲折,他与一个人就是他现在的爱人相识并相
爱,是爱情促使他放弃国外优越生活和地位,又回到当年他判离的地
方,但这一次,三十岁的张忠国充满幸福。

  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更多人的命运,而诞生在中国大陆的同志网站
就是这些人重新认识自己和找到自己归宿的地方。

◇ 被岁月烟尘湮没的痕迹

  大陆同志网站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98年,也就是互联网在中国
刚刚进入百姓家的时间。成名最早的当属“花醉红尘”。由于当时同
志资讯的缺乏,同志生活空间的狭窄,它的出现就象为同志世界打开
了一扇窗户,一股自由、新鲜、充满诱惑的空气吹进了同性爱者死寂
的天空。它的访问量一度排在了网易非商业网站排行榜的前十名,与
其拼比的是基数更广大的公众参与的网站。现在30岁左右的同志大都
记得这家网站当年的人气之旺盛,以至于1999年,这家网站因站长个
人原因停止更新而成为同志圈子鼓躁一时的话题。在互联网有同志游
荡的地方,就有关于这家网站去留的讨论,更有些人将话题探入到网
站站长个人的隐私空间。

  此后,同志网页如雨后春笋般的从各个角落以各种面孔在互联网
中形成了一个可观的网络群。

  但是,这些网页绝大多数是在ISP或ICP公司提供的免费主页空间
放置自己的介绍材料,如照片、文字介绍、日记等等供网友查阅,规
模大些的,再链上聊天室、留言板、征友区、情色图片等栏目以吸引
浏览量。

  应该指出,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同志网站建立的初始都是按自己
的喜好兴趣来筹划的。由于目的性不是很强,还有建网站所耗费的大
量时间、精力,站长们个人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这些个人主页停留
在肤浅的哗众取宠阶段。也正是同志网页的先天不足,站长们遇到外
界稍微的外力影响,一个网站可能就会一夜之间消失。

  现在,同样多的曾经让同性爱者留恋不已的网站再也找不到它们
的踪影,没有了去向的网站挂在有一天不小心被网民翻出来的某个角
落里,它的名字仅是被岁月烟尘湮没的痕迹。

◇ 来自互联网的声音

  与同志网页一批批地消失形成对比的是,越来越多风格新异、个
性鲜明的网站悄然登场。在中文门户网站新浪里只要输入“同性爱”
三个字,就可以得到3大类57个网站的结果。而在搜狐网站,相同结
果却达到401个。

  这些网站中时间较长的也不过1998年才出现的。其中较著名的有
“爱情白皮书”、“阳光地带”、“广州同志”及新近推出的“同志
交友”网站等。

  这些网站之所以今天羸得各自大量稳定的网友,其主要特点包括,
比较早前一批网站在制作设计上更加精良、在资讯传播上更追求品位、
在网站特色上更强调功能实用,而更重要的,它们比以前的网站在定
位上也有了较强的目的性。
 
  “爱情白皮书”网站(gaychinese.net)1998年初由一对男同性
爱者建立,网站建立的宗旨就像她的名字一样直截:是对爱情的宣言,
也是对社会的宣言。

  网站最初将这对爱人的恋爱故事搬上网,向更多的同性爱者宣示
爱情存在之幸福,也向社会彰显同性爱情之纯洁庄重。现在,这对爱
人每天将搜集到的国外同志进步信息介绍给国内,也将国内的同志新
闻提供给更多的人,他们每天编发的国内外同志新闻在同类网站中最
多。新闻资讯是这家网站内容最充实的部份。

  相比之下,“阳光地带”(boysky.net)网站则侧重于时尚社区
的功用,它的社区和交友栏目吸引相当比例的青春期刚过的年轻同志。

  而作为南方唯一一家同志网站的“广州同志”(gztz.org)自筹
建以来,几经改版,仍没能留住南粤之地以外的网友。在最近的一次
改版中,可能是为了吸引眼球,它大量转载其它媒体的公众社会新闻,
作为一个面向特定人群服务的同志网站,大量公众社会新闻的出现有
些喧宾夺主,使这个网站显得不伦不类。同性爱者之所以忠实于某一
个网站,主要取决于这家网站能提供给他在别的地方所得不到的东西,
而那些公众社会新闻,在所有的中文新闻网取之不绝,那儿也许比这
儿更丰富更刺激速度也更快。所以,广同的这次改版应该说流失了不
少网友。后来,可能它自己也发觉改版的累赘,索性连首页面每天可
怜的同志新闻也一并取消,留一些轻吟浅唱不知人间岁月的桃语艳辞,
懒懒地向偶尔来过的访问者递一个媚眼。不过,这些来客大多喜欢它
“天空”栏目的文学作品。

  至于后来者“同志交友”(gayseekfriends),乾脆什么也不要
了,从它的域名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就是提供同志交友信息,将原
来各个网站人气最旺的交友栏目抽出放大作一个交友网站,由此,可
以看出目前同志网站定位向日趋专业化方向发展。

  这种目的性明确、定位专业化的发展已在同志网站和同志友好网
站中露出端倪。

  同志友好网站e行为(eact.net)在其网站专设的“行为边缘”之
“中国同志报导”栏目中始终坚持自行采写新闻报导,以观点辛辣、
文风清新的原创风格在同志新闻中独树一帜。这个栏目体现了该网站
关注弱势、维护良知的舆论话语权的定位。在1999年11月至2000年8
月,e行为对“中国首例同性爱名誉侵权案”连续追踪报导引起社会
各界的反响和关注。在今年中国新婚姻法修订征集社会意见期间,这
家网站又跨地域、超长度地推出四集“边缘情感系列报告”,呼吁中
国新婚姻法制定过程中多听取来自同性爱者的意见和建议。e行为对
中同同志事业所做出的努力也赢得各界的好评和支持。

  可喜的是,同志自身的维权和改革意识也已觉醒。在以同志网站
为代表的参与行动中,更表现出它们一代网站少有的勇气。

  在中国新婚姻法修订征集社会意见期间,“爱情白皮书”网站向
国家有关部门发去同性爱争取新法律权利地位的倡议书。此举不论会
否被相关部门认可采纳,但作为少数族群的觉悟意识,作为一种表达
自己声音的方式,也令人敬佩。

  这种觉悟的缘起,正是以互联网为桥梁,以同志网站为纽带,以
时代进步为背景的情况下产生的。

◇ 在互联网里燃烧的青春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对同志网站的前途作出乐观的估计。

  “爱情白皮书”网站的两位站长Kevin和Kelin每天天不亮就要起
床打开电脑联上互联网搜集当天的同志最新消息。他们要赶在最迟不
超过早上七点钟将网站更新完毕。为此,他们不得不利用几乎所有业
余时间,利用家里和工作单位的电脑为他们的网站忙碌着。

  而维护网站除了占用他们大量的时间、精力,还需要他们付出不
菲的经济代价。

  一个网站的正常开支包括这几部份:域名费、服务器(虚拟空间)
费、上网费、电话费、技术维护费,这些都不包括自己搭进去的时间
和精力,而所有接受采访的网站站长们都没有提到的另一项最重要的
费用──作者稿费及转载作品的版权费,这个才是网站真正的生死咒,
如果相关法律完善的话。

  据了解,大陆同志网站普遍采用的国际域名费一年150元钱,如
果为了保证网站运行不受影响,一台独立的主机,不算主机成本,仅
ISP托管费就达4万元,显然个人经营的网站对主机托管可望而不可及。
那么只能租用ISP们提供的虚拟主机服务了。就是这样,目前北京的虚
拟主机费用行情也是一年接近2千元钱。

  据“爱情白皮书”站长介绍,他们每年为这个网站投入总费用近
一万五千元,“阳光地带”与此相近,也为2万元左右,“广州同志”
则没有答复,而“同志交友”网站的回答却与此高额支出大相径庭。
据“同志交友”站长介绍,这家开办于1999年9月的网站,以前一直是
在免费服务器上运行,因为是“享受”免费服务的嘛,又不能要求人
家怎样,反而处处受服务商的限制和看他们的脸色,所以网站不得不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搬来搬去,也许被这种折腾闹烦了,站长无奈最
终于今年初租用了当地的虚拟主机,到现在为止,网站花费仅500多块
钱,主要用于申请域名与申请虚拟主机。“同志交友”如此低廉的秘
密是站长本职工作就是技术编程,网站程序可以自己开发(确实几家
网站中该网站的实用功能最强),利用工作之便,在办公室维护网站
更节省了他大笔的上网费和电话费。而所有这些费用,其他站长们无
一例外地自掏腰包。

  经济上的投入令这些站长们费思量。使用自己的独立主机,现实
是不可能的,租ISP的虚拟空间,却要受到服务商的种种刁难。

  在当下中国大陆,民众对同性爱的态度与期望的尚存在不小距离。
一些ISP服务商借口将同志网站关闭或删改的事情时有发生。

  “广州同志”网站因为服务器限制时有中断,网站某些功能最近
的一次中断至少有半年到现在还没恢复。该网站被迫关闭“爱人信使
在线发信”功能。而社区服务器及新闻服务器故障也出现了问题,“
预计在三月中旬才能恢复”,直到截稿止这个启事仍在。

  站长们不由地同声叹道:“做网站难,做一个好网站更难!”

  由于网站站长都有自己的工作,做网站都是他们的业余时间来对
付。由于时间和精力所限,网站上不时出现污染视听的垃圾信息让他
们顾此失彼。“阳光地带”本来人气很旺的交友栏目由于无良同志散
播大量黄色等不堪入目的信息不得不关闭,直到最近才恢复。

  为了让同志领域保持一片鲜活的净土,为了同志这个弱族群体得
到心灵的安抚,为了同志事业光明的未来,这些先行者们正在互联网
上一点点地燃烧着自己的青春。

  也许他们同样需要悠闲地读一本好书、完整地听一首心仪已久的
音乐、像我们一样自在地在正午阳光里发呆或者和恋人一起到海边渡
假。但是,网站让他们不能安闲,这里让他们放心不下。既然迈出了
第一步,后面的路就是坎坷也要前行呀。e行为“中国同志报导”的
编辑如是说。

◇ 除了感谢我们还有什么?

  中国同志网站除了受外界影响压力大,自身的质素也参差不齐,
面对互联网这一新的话语阵地,同志网站显然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
应该扮演的角色,更无法在加强公众社会认知自己的过程中发挥积极
的舆论效用,也缺乏从更高的角度开拓同志事业的视野。

  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大陆同志领域中弥漫着的阴晦霉暗的气氛,
作为传播载体的同志网站是要负一定责任的。一、由于网站站长的监
管不力,致使那些不良信息得以透过互联网大面积扩散,给同志领域
造成不可低估的精神污染。二、由于中国同性爱者观念意识的差别及
来自传统伦理道德的压力,中国同性爱者对未来感到迷惘,同性情感
悲剧不可避免的舛难挫伤着他们的意志,有些人变得沉沦不振、玩世
不恭,伤人伤已。在主流社会上,同性爱者还没有自己的话语阵地,
而互联网时代,同志网站无疑弥补了这一角色的缺失。作为一个媒体,
同志网站应尽到媒体的责任,正确引导受众的意识形态,营造受众健
康、阳光、积极的舆论氛围。三、正是由于中国社会目前没有同性爱
者光明磊落之地位,同志网站责无旁贷地成为同性爱者代言人,网站
的形像及传播内容也是社会真实了解同性有者的一个客观桥梁,同志
网站对公众社会的影响不可小觑。

  遗憾的是,同志网站的先天发育不足,后天又停留在兴趣层面,
以上三个方面正是同志网站健康发展面临的难题。

  另一方面,同志网站还缺乏充足的物质资源支持,每天为个人生
计奔波的这些站长们,网站每一次发展使得他们捉襟见肘。任何一个
微小的变动,如站长换工作、失业、甚至兴趣消弥,都可能使一个优
秀的同志网站黯然消失。

  目前大陆所有同志网站均为个人站点,经济来源也为个人投资,
而与付出的高昂成本相比,得到的回报却可以忽略不计。

  在接受采访的四家网站中,只有“同志交友”的站长正面回答了
该网站的收益情况。

  这位要求匿名的站长说,网站是免费为大家提供服务的,不收取
任何的费用,因此网站到目前为止的从网友那里得到的收益为零。至
于广告连接,收入微乎其微,国内的广告代理商真正能付钱的可能根
本就没有,国外的点击率又太小,到目前为止,凭广告连接的收入是
66元,是以前瑞密的广告条给的,现在那个网站也不做了。目前正在
使用的这个广告条显示的广告收入是80元左右,倒时候能不能给是个
问题,我看可能性不大,如果真给的话,目前我网站每天的点击在6-
8个左右,也就是1.8-2.4元左右。而同时据他透露的数字显示,这家
网站的访问量在四家网站中排名是靠前的,由此可知其它网站的广告
收入是怎样的了。

  而据“爱情白皮书”网站站长稍早时透露,曾有境外同类商业机
构与他们联系过合作,当时他们很兴奋地等待一个商业模式的诞生。
但几个月过去了,此合作事宜再无下文。

  今天,这些站长们“羞于启齿”的回答,也正是同志网站可持续
发展的瓶颈。

  也难怪,就连中文门户网站都在为寻找羸利模式去说服投资商而
搞得焦头烂额,怎么指望才刚刚起步的专为特定人群服务的同志网站
呢?

  但是不管未来怎样,我们首先应该感谢现在,象张忠国一样感谢
我们正随手打开的每一个同志网站。正是或倒下或屹立的这些同志网
站,使千千万万中国同性爱者走出心灵的黑暗,找到了心灵的家园,
这,至少给了他们选择幸福的机会。

  而我们,除了感谢还有什么呢?
──────────────────────────────
【信息天地】

◆       美国同性性行为发生率增高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诸如《艾伦爱说笑》和《威尔与格蕾丝》等
电视节目中对同性恋生活的正面描绘可能帮助更多的同性恋者正视自
己的性倾向,同性性行为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这项全国性的调查发
现,与1988年相比,美国妇女于1998年发生同性性行为的可能性增加
了15倍,而男子发生同性性行为的可能性也增加了一倍。
   
  “这是个有关人们如何表达本性的问题,”同性恋反诬蔑联盟的
媒体主任凯瑟·雷纳说,这个组织在过去的几年内一直关注媒体如何
反映同性恋。她认为“文化环境的变化使同性恋者能够更安全、更自
如和更容易接受自身的性倾向。”

  来自衣阿华大学的艾米·巴特勒分析了1988年至1998年之间的全
国社会调查的数据,该调查由全美意见研究中心主持,每两年举行一
次,调查对象是18岁以上的成人。

  调查数据表明,1988年声称发生过同性性关系的男子为2%,1998
年上升至4%,而女同性恋行为的发生率从1988年的0.2%上升至将近
3%。该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性研究学刊》里。

  虽然该研究没有进一步探讨同性性行为发生率上升的原因,但巴
特勒认为媒体中对同性恋形象的正面描绘以及法律和经济等障碍的清
除“也许有助于人们认清自己的同性恋欲望,并根据这种欲望行事。”

  同性恋反诬蔑联盟的雷纳女士同意上述看法,她在接受路透社健
康记者时表示:“诸如《威尔与格蕾丝》、《墙壁无声》续集以及其
它含有同性恋人物的影视作品使同性恋形象以平和、毫无威胁的方式
进入人心。”

  法庭和工作场所的变化也改变着美国人对同性恋的看法。巴特勒
指出,1990年时仅有六家公司为雇员的同性伴侣提供配偶福利,而现
在已经上升到好几百家。与此同时,好几个州允许离婚的同性恋父母
拥有对孩子的抚养权,25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已经取消了反鸡奸法。

  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妇女的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使她们更
有能力养活自己和家人。
               
  “男女收入趋向平等更能够使妇女考虑建立起不包括男子的家庭。”
巴特勒解释说。事实上,在过去的五年内,更多的妇女表示不再过单
纯的异性恋生活。1988年,超过90%的妇女说她们的性关系完全属于
异性恋,但这个比例在1998年下降到了86%。

  “在过去的几年内,女同性恋的曝光率大大增加了,”雷纳说,
“如果你看一下这项研究所引用的数据,就不难联想到1997年正是
《艾伦爱说笑》的女主角亮相的那一年,这是个历史性的时刻。”

  虽然法律、社会和经济等各方面的限制慢慢在放松,许多同性恋
者每天仍然面临着歧视。有一项研究表明,超过半数的美国人认为,
同性性行为“总是错的”。

  巴特勒要求人们不要将她研究中的百分比当作同性恋占人口的比
例,因为有些人可能会尝试同性性行为,但仍然视自己为异性恋者。

(参看《性研究学刊》2001年第37期第333-343页,Journal of 
Sexual Research;37:333-343)

◆       “治疗”同性恋倡导者说:同性恋没有错

  一位以“治疗”同性恋为目的而成立的福音基督慈善组织的创始
人说,他们的这番宗旨是错误的,因为同性恋属于“上帝赋予”。

  由于以上这番声明,这个名为“勇气信用”的慈善会将被福音联
盟开除。此慈善会的创始人杰瑞米·马克斯今年48岁,他在今年四月
的《同性恋基督徒》杂志上发表文章,表明自己的看法有了根本性的
转变。马克斯在以前表明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但于十年前为寻求伴
侣而结成了异性恋婚姻。现在他承认,以前认为同性恋“不是上帝给
予”以及同性恋“能够被治疗”的看法是错误的。

  他写道:“我认识到,我们将那些发生肉体关系的同性恋视为罪
恶的观念是错误的。”勇气信用成立于1990年,他们经常在成员家里
举办“安全家屋”活动,试图通过祷告和咨询来“治疗”同性恋。这
个组织现在仍然每周在伦敦举办有150人参加的会议。

  勇气信用一直教导说,男人是用上帝的形象来制造的,因此“生
来是异性恋”。成员们应该通过祷告来取得异性恋的“健全”。马克
斯说:“对于男女同性恋者来说,只能接受一种观点,那就是同性恋
不是上帝希望我们成为的样子。有着同性恋关系的人必须忏悔,并停
止这种行为。”

  马克斯说他对勇气信用的怀疑是在与另一名男子的关系中开始感
觉到。那时他还没有结婚,而且没有与那名男子发生任何肉体关系。
“那是一个非常具有愈合力的关系,它使我恢复了对上帝的信心。因
为上帝承认了我对同性的欲望,并让这种欲望加以实现,我也因此恢
复了自信和对上帝的信心。”
     
  “在此之前,我尝试了各种救赎的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到教会咨
询,祈祷,甚至去邪术等。一切都徒劳无效。”马克斯说,此番的立
场改变使他损失严重,因为福音基督会撤走了对他的一切资助,他被
迫解雇了人员。

  他计划在以后六个月的休养时间内,写一本有关“提倡‘治疗’
同性恋的基督神学”的书。他说:“我们希望能够逃离对性的强调。
人们结成异性恋婚姻并非为了性,而是出于爱。对于同性恋关系来说,
也是如此。”

  他声称在1991年时,他的福音基督教背景使他将同性恋伴侣关系
视为“不可思议”,所以他选择了与异性结婚,但他目前不想因为改
变了对同性恋的看法而离婚。“我的婚姻是基于友谊、尊重和发展的
爱上,而不是基于异性恋欲望。”他说。

  勇气信用目前拥有1200名成员,是英国唯一以帮助同性恋者“过
上上帝准许的禁欲生活”为目的的基督教组织。英国同性恋基督教运
动组织的秘书理查德·克尔科认为马克斯的此番转变“是个极具勇气
的决定”。

  福音联盟的负责人约翰·史密斯表示,将在两个月之内对勇气信
用的成员作出决定。“从目前看来,勇气信用不符合《圣经》对于同
性恋的训导。”他说。

(英国《每日电讯报》4月6日)
──────────────────────────────
【同人笔林】

◆         墓草诗歌作品选(二)

             ·潮·

          一个单身男子的夜
          床总是很大 
          像渴盼一场暴雨的沙漠

          他关上灯 想--
          许多的瓶子
          光滑滚烫的瓶子
          被冲动的棍子撞呻着
          痉挛的瓶口扣紧
          膨胀的棍儿
          瓶口向外飘着贞洁的花瓣

          他用铜枪
          射击痴笑的瓶口
          蝌蚪星在地铁站拥挤
          他用痛快淋漓的铜枪
          有节奏地射击
          射击深处 更深处
          蝌蚪星真的游进
          她泉水叮咚的荷塘

          他祝福她可爱的
          鱼儿
          和春天一起疯长 


            ·废玻璃·

          快乐的抑或生病的
          王国
            倒空的--
          绿 白 油 醋
          瓶 瓶 瓶 瓶
          子 子 子 子
          压碎在失恋的晚班车轮下
          寂寞又恐惧地眨下眼

          是千年前的红颜
          泪酿的醉永生吗!
          是灯红酒绿中的三陪小姐
          淫调的一夜疯狂吗!
          是无法忍受寂寞的自杀者
          情焚的满玻璃瓶灰烬吗!
          是庸女泼妇日日夜夜
          棵骂的一瓶瓶唾液吗!
          哦瘦 哦矮 哦同 哦大
           男  男  性  和
           人  人  恋  尚
          风中的
             药瓶子
                张圆冰唇
          压碎在逃亡的末站车辙底

          千千万万片碎玻璃呵
          弃满在条条交媾的柏油路
          嫉妒地等待 阴险地等待
          俊美的青年 跌倒 跌倒 跌倒
          痛饮他半是阳光的热血

          黄昏再黄昏后再再黄昏后
          有没有一辆车烂着胎离去!

(以上二首选自个人诗集《墓草的诗》)
──────────────────────────────
《桃红满天下》网址:http://www.csssm.org
来稿和意见请寄
电子信箱:taohong@aol.com
邮政信箱:P. O.  Box 2221
     Falls Church, VA 22042
     U.  S.  A. 

《桃红满天下》编辑部成员:
总编:  二言         编辑:杨青 有家 
网络维护:蓝波            楚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