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     双│
│ 96    ♀♀ 桃 红 满 天 下 ♂♂    周 │
│   期   ≈≈≈≈≈≈≈≈≈≈≈≈≈≈≈   刊  │
│                            │
│ 2001年4月27日出版  1997年9月5日创刊  │
│                            │
│   北美华人性别与性倾向研究会(CSSSM)主办   │
└────────────────────────────┘
            本 期 目 录
──────────────────────────────
① 【新闻摘要】美国多数父母愿意与子女谈论同性恋议题
        泰国将允许变性人领取新护照
② 【说三道四】从毛宁事件和非病理化看同性恋在中国
③ 【生命伦理】选才还是选美?
          ──评中国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中的弱者歧视
        附: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修订10余种情况不能录取
④ 【综合报导】一夜情是生命杀手
          ──北京一被感染艾滋病毒者警告同志圈
        俄罗斯:这里的同志运动静悄悄
⑤ 【信息天地】建立自己的心理学
⑥ 【同人心语】他们相亲,他们相爱
⑦ 【同人笔林】墓草诗歌作品选(三)
⑧ 【爱知行动】2001年全球华人同志交流大会即将登场
──────────────────────────────
【新闻摘要】

◇ 根据美国旧金山水平线基金会完成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有76%
的父母认为可以和孩子谈论同性恋议题,67%的人认为同性恋者和常
人无异,56%的人认为对同性恋的偏见和歧视不符合道德。但有61%
的父母表示,只有当孩子提出同性恋议题时,他们才会触及它。

◇ 泰国政府于4月中旬实行新规定,允许变性人在护照上同时附贴
手术前和手术后的照片。
──────────────────────────────
【说三道四】

◆    从毛宁事件和非病理化看同性恋在中国

白山:各位听众,毛宁是中国著名的流行歌手,去年11月下旬,他在
北京被人刺伤,成了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在对毛宁被刺事件进行报
导的过程中,许多中国媒体都闪烁其辞地提到了毛宁被刺与其作为一
位同性恋者的关系问题。最近,《今日美国报》等媒体也谈到了中国
的同性恋问题。该报特别指出,毛宁被刺把他作为一位知名的社会人
物,同时也是一位同性恋者的情况摆到了人们的面前,并促使人们进
行思考。对于同性恋问题或者同性恋者,人们尽管有着不同的看法,
但是同性恋者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活生生地存在于世界上的每一个国
家。中国在过去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将同性恋列为病态,把同性恋行为
看作是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行为,然而最近,中国对同性恋的看法有
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据《美国之音》记者肖华报道,中国精神病科
学会在新的诊断手册中的精神障碍列表里取消了同性恋一项,这意味
着中国社会对同性恋者的进一步宽容和开放。在今天的《新闻人物》
节目里,我们就来谈谈毛宁,谈谈中国的同性恋情况。

  毛宁来自辽宁省沈阳市,出生于1969年,今年32岁。在中国流行
歌坛,毛宁属于青春偶像型,很受人们的喜爱。他的许多有名的歌曲,
如《涛声依旧》、《蓝蓝的夜,蓝蓝的梦》和《晚秋》等都很脍炙人
口。在过去的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从广州到北京,唱遍了中国的大
江南北,受到人们的欢迎,也获得了许多中国歌坛的重要奖项。然而,
正当他的音乐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去年11月下旬发生的被刺事件似
乎使他的演唱事业一下子跌到了谷底。他除了闭门养伤,谢绝一切公
共活动,连他的获奖晚会也没有参加;另外还有报道说他可能会出国。
然而这一切却并不是因为他被刺,而是因为中国媒体的报道中提到了
他的同性恋倾向。在这一事件过去四个月以后,中国对于同性恋的态
度有了重要转变,中华精神病科学会改变了过去的一贯方针,不再将
同性恋视为性变态。今天,《美国之音》记者白山就这一问题采访了
北美华人性别与性倾向研究会总协调人二言先生。

二言先生,能否请你谈一下中华精神病科学会做出这一重要改变谈谈
它的背景?

二言:可以。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精神病学界内部一直有人士呼吁
将同性恋剔除出疾病分类,与国际医学界的有关标准接轨。同性恋社
区内也有许多人士,他们或者对自己的性倾向感到坦然自若,或者接
触到国际学术界的研究信息,得知同性恋倾向并非疾病,因此拒绝精
神病专家的“帮助”。1996年,中华精神病科学会成立了特别小组,
探讨同性恋非病理化事宜,该小组展开了专门研究,在同性恋社区中
搜集调查样本,分析同性恋者的心理状态,并与国际同行保持联系和
交流。新标准对同性恋态度的转变,就是这些方面联合努力的结果。

    尽管新标准受到了同性恋社区的欢迎,但它仍然保留了对“自我
不和谐的同性恋”的诊断标准,我觉得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改
进。

白山:如果说中华精神病科学会做出这一改变表明中国的医学研究取
得和国际接轨的话,那么这一改变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应该是非同小可
的。

二言:可以这么看,可以说这个是很好的开始,但要求社会真正改变
对同性恋的看法,则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很大的努力,并不是一纸官文
所能促就的。不过现在同性恋者被摘掉了“病态”的帽子后,同性恋
者亮明身份的障碍就少了,因为相当于官方声明的新标准表示,同性
恋并非“颓废”或者“堕落”,对它的道德谴责也就失去了理论根据。

白山: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研究员李银河女士说,不再将同性恋看作
是一种病态心理,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进步,中国现在做的实际上是
美国28年前做过的事情,但是这并不表示中国做这件事情晚了,因为
在美国的一些州,同性恋仍然被认为是非法的。二言先生,您居住在
美国,是不是请你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呢?

二言:可以。美国有二十几个州的刑法仍然规定,鸡奸行为属于非法,
虽然这个法律也针对异性恋者,但普遍认为是针对同性恋行为的,因
为要求取缔该法律的呼声往往来自同性恋社区。我居住的弗吉尼亚州
的议会在前一阵曾讨论是否应该取消该法律,结果在共和党议员的强
烈反对下而未能通过。不过这些法律一般只具有象征作用,比如我在
路上随时能够看到贴有彩虹图案的汽车,有的同性恋者还在窗户外悬
挂彩虹旗,但警察从来不会冲进他们的家进行逮捕或骚扰。再比如说,
亚利桑那等州也有反鸡奸法,但这些州还选出了同性恋国会议员。所
以,反鸡奸法仅是基督教传统的遗留性象征,已不再具有实施的可能。

  欧洲联盟和加拿大等国在人权宪章中规定,性倾向不能成为歧视
的理由,所以同性恋者如果在住房和就业方面受到歧视,可以诉诸于
法律,美国现在有十几州和某些地区也设立了类似的法律,但还没有
上升到制定有关联邦法律的程度,所以在这方面并没有欧洲和加拿大
先进。

白山:据报导,毛宁目前身体恢复很好,有望复出。但是也有报导说,
毛宁如果真的要重新公开演出,恐怕最需要训练的还是他自己的心理
承受能力。二言先生,同性恋虽然一般被人看作是一个社会现象,但
是归根到底还是一个个人的问题,是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面对
家人、朋友、同事,如何面对社会的问题。请问,你在这方面有什么
看法呢?

二言:现在歌坛上同性恋艺人不少,比如英国的艾尔顿·庄、乔治·
迈克尔,加拿大的K.D.兰等,他们的事业并没有因为亮明同性恋身份
而受损。当然现在中国公众对同性恋还不是很了解,所以很难预料毛
宁复出后,歌迷们是否会一如既往地热爱他。不过我想举一下香港影
视明星张国荣的例子,他亮明同性恋身份后,歌唱事业并没有受到任
何不良影响。除此之外,他还一直成功地穿梭于同性恋和异性恋的电
影角色,并受到观众的广泛认同,这目前在世界影坛还是绝无仅有的,
因为在欧美国家,许多同性恋演员亮相后,就只能锁定出演同性恋角
色,或者扮演那些在银幕上没有任何爱情生活的小配角,比如英国的
Rupert Everett就是如此。我想张国荣的这般境遇出于两个原因,一
是他本人对同性恋倾向坦然自若,毫不愧欠,你只要看一下他于2000
年的演唱会就能知道,这番不亢不卑的潇洒就连使那些想指责他的人
也觉得无可奈何,不攻自退;另外,中国文化中没有不具有象西方基
督教传统那样的根深蒂固的反同性恋教条,很多人对同性恋没有先入
为主的成见,所以听说某人是同性恋,也不会觉得有何反感。我觉得
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优势。

  如果说欧美国家的同性恋者主要面对的是宗教冲突之外,那么中
国的同性恋者最难过之关则是家庭。很多父母从来没有听说过同性恋,
而同性恋者又不愿意与异性组建家庭来履行传宗接代的义务,所以他
们觉得自己很愧对父母,但又无能为力。即使一些得知子女是同性恋
者并对此加以接受的父母,也担心子女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同性伴侣而
孤独终身。同性恋者由于迫于社会压力和偏见,绝大多数不愿公开身
份,这就是使他们相互结识的机会微乎其微,特别是那些生活在中小
城市或者农村地区的同性恋者。

  目前国内的一些街头小报只对猎奇感兴趣,将同性恋者描绘成在
公厕寻求短暂刺激和满足的性欲狂。我想指出的是,一来这种情形并
不是同性恋社区的全况,二来同性恋者如果缺乏相互结交的公开场所,
他们就只能去这些场所认识同类。也就是说,他们是被“逼”往公厕,
被迫“偷偷摸摸”。还有,同性恋社区内频繁发生的一夜情、伴侣关
系脆弱以及艾滋病的威胁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种爱情不但得
不到社会的承认和法律的保护,而且饱受排挤和谴责,比如同性恋者
被开除学籍或者剥夺工作权利但又无处申诉,等等。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经说过:“如果灵魂被赶往了黑暗,罪
恶就会滋生。然而,有罪的并不是犯恶的人,而是制造黑暗的人。”
所以,当有人谴责同性恋“堕落”或者“道德败坏”时,应该思考一
下这种情形产生的社会原因。我觉得国家、社会和媒体在这方面有责
任做一些工作,让公众客观地了解到同性恋者的存在,并为他们追求
个人幸福创造一些有利条件。

白山:二言先生,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采访就到此结束,谢谢你的
时间。

(《美国之音》3月20日)
──────────────────────────────
【生命伦理】

◆       选才还是选美?
          ──评中国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中的弱者歧视

            ·楚 钧·

  歧视是衡量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有力尺度,消除歧视一直是人类
文明发展的重要目标。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应该做到人人平等,
每一个人的生命和尊严都得到充分尊重。在一个虚弱或野蛮的社会,
歧视就会占上风,这方面的突出例子就是纳粹德国以“玷污德意志血
统”为借口,对犹太人、同性恋者和吉普塞人展开了疯狂的歧视和迫
害。但这番歧视性的“优生学”做法不是纳粹的专利,它存在于现今
的每一个社会,因为每一个社会都有对自己缺乏信心的人,他们需要
歧视某些人群来达到自身心理的平衡。被歧视的对象总是那些无力捍
卫自己权利的弱势人群,他们或者不占据统治地位(比如妇女、清朝
时的汉人等),或者在人数上不占优势(比如老年人、同性恋者、残
疾人、穷困的乡下人、没有形成势力的外来移民,等等)。

  歧视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但共同的特点是对人的不平等。比如在
入学或就业方面制定与工作能力和要求无关的其它指标来实行区别对
待。一个最详尽和突出的例子就是4月25日在《中国教育报》上公
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体检标准。这个标准罗列的大多数“标准”实
际上是剥夺病患者、甚至相貌不理想者受教育权利的歧视法则,在人
类进步新纪元的今天,这种赤裸裸的歧视居然作为国家政策招摇过市,
实在令人寒心。

  由于条件所限,我国大学生仍然实行集体寄宿,所以精神病、肺
结核、活动性肝炎患者在未治愈或病情还没有得到控制时暂时不能上
学,还是合情合理的,但在被大学拒绝的人群中还有: 

“先天性心脏病(经手术治愈或房室间隔缺损不超过0.5厘米,生长发
育、营养状况良好,能参加体育锻炼者除外)、频发性期前收缩心电
图不正常、心肌病及其它器质性心脏病”,“血压超过18.66/12kpa
(140/90毫米汞柱),低于11.46/7.46kpa(86/56毫米汞柱)。单项收缩
压超过21.33kpa(160毫米汞柱),低于10.66kpa(80毫米汞柱);舒张
压超过12kpa(90毫米汞柱),低于6.66kpa(50毫米汞柱)”,“支气管
扩张病;幼年时患过支气管哮喘病,上高中后仍复发者”,“各种恶
性肿瘤、各种结缔组织疾病(胶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
尿崩症、肢端肥大症等)、血液病(单纯缺铁性贫血除外)”,“慢性肾
炎、急性肾炎治愈不足两年者”,“肺切除超过一叶;肺不张一叶以
上”,“类风湿脊柱强直;慢性骨髓炎”,“青光眼、视网膜和视神
经疾病(陈旧性或稳定性眼底病除外)”,“两上肢或两下肢不能运用
者”。

  具有以上各种残疾状态的人士本来已经很不幸,他们的一生将在
与这些残障做斗争中度过,如果社会还要剥夺他们受高等教育的权力,
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歧视和排斥吗?为什么癌症患者不能一边治疗一
边学习?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可以正常地学习
和工作,为什么不允许其中有能力的人干一番事业?我曾见过世界植
物病理分子生物学的大师、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的杰夫·单格教授,
他下肢瘫痪,每次学术会议都是摇着轮椅上台发言,但其研究总是站
在生物学研究的最前沿,每次演讲都博得雷鸣般的掌声。如果单格教
授出生在中国,就会因为对瘫痪者的“合法”歧视而无法迈进大学的
门槛。当我们感叹为什么中国奇缺这样的学术大师时,我们有没有审
视一下“高校招生体检标准”?真正的科学或人文巨匠少之又少,高
校在招生的时候应该不拘一格,广络人才,现实生活中的大师都不是
十全十美的超人,他们很可能是腿瘸者或血压超过了140/90毫
米汞柱,或者他们的支气管难免有括张。

  其它专业的录取禁忌同样可笑而又令人扼腕。篇幅所限,笔者只
能举几个例子。“甲状腺机能亢进已治愈一年,无症状者,专科专业
不能录取到烹饪工艺、西餐工艺、面点工艺、烹饪......专业”,这
条规定实在令人喷饭,甲亢病人有个症状就是食量很大,不能当厨师
可能是怕他们偷吃,但一则现在食物已相当便宜、二则人家都治愈一
年了,再对他们实行限制实在没有道理。“行路步态跛行,着装后脊
柱侧弯、驼背;面部有较大面积(3×3厘米)疤痕、血管瘤或白癜风、
黑色素痣者,不能录取到教育学类各专业、外交学、法学、外国语言
文学类各专业、广播电视新闻、新闻学、音乐表演、表演各专业”,
我们要问一下,表演类专业中的美男美女成群并不令人惊奇,但学习
作曲和乐器演奏难道也需要有一副漂亮面孔吗?贝多芬耳聋,却是人
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还有,外交真那么需要美人吗?晏子个头
奇矮,却是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外交家。外交最需要的是实力和智
慧,外貌实在无足轻重,只有国力不强的国家才会在外交上摆花架子
取悦于人。再者,为什么只有相貌出色者才配学说外国话?是不是洋
文学就是比土文学门槛儿高,行路步态一跛就垮不进去了?我们号称
教育治国,但为什么又对愿意从事教育工作的有志青年进行这种带有
人格侮辱的“选美”?“男性考生身高低于170厘米,女性考生身高
低于160厘米,不能录取到体育学各专业”,这下可好,我们中国体
操队的大多数健儿已经被拒于体育学院的门外!

  也许有关人士并不是出于歧视病弱者而出台这样一个标准,但它
实际上构成了对弱势者赤裸裸的歧视。在很多情况下,癌症患者确实
没有精力完成大学学业,但录取应该本着考生的成绩和能力而定,做
到人人平等。癌症病人考上了,交了学费就有资格上学,完不完成学
业是他个人的选择。还有,色盲者学化学确实有困难,学校可以建议
他们改学其它专业,但不能拒绝他们进入化学系学习,选择什么专业
最终应该取决于学生自己。在欧裔男性中红绿色盲比例特别高,我在
美国认识许多红绿色盲的人从事化学和生物学研究,有一个还是有机
合成的学术带头人。他们没有沦为“体检标准”的牺牲品,从而使自
己事业有成。

  教育部制定这样的“标准”,可能出于很多实际考虑,比如医疗
费用、学习障碍等,但是实际的问题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对策。
用这么一个“标准”进行一刀切,将一群人的学习权力一齐剥夺,实
在无视病弱者的尊严,无视人人平等的准则,这就是歧视。我在美国
当助教时,有一堂课需要学生操作电脑,但一个有视觉障碍的学生无
法读电脑屏幕,主讲老师特意将电脑的每一幅画面都打印出来,让她
对整个过程有个了解。参照一下这样的例子,我国的教育部门制定的
“标准”难道不令我们感到愧疚吗?

  科学技术可以追赶,但一个社会最重要的并非技术,而是灵魂。
对弱势群体麻木不仁的歧视是一个社会的悲哀,因为这显示出她的人
民还没有学会平等,还没有学会同情,还没有学会善良。我们也许会
指责其他国家的文化伪善,但起码他们已经意识到歧视的错误,所以
还能虚伪装样。然而,我国领导社会意识形态的教育界将对弱者的冷
酷歧视规章化、合法化,就象连新衣也不穿的皇帝,毫无廉耻地在光
天化日之下招摇过市。我们这些童心尚存的人们是不是要大喊一声:
“哪里还有中国的良知?!”

附: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修订10余种情况不能录取 

〖中新网北京4月25日消息〗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体检标准有所修改,
中国教育报今天发表独家报道。标准对不能被录取疾病和生理缺陷,
以及部分专业的身体要求作出了详细规定。标准全文如下:

一、有下列疾病或生理缺陷者,不能录取:

1.先天性心脏病(经手术治愈或房室间隔缺损不超过0.5厘米,生长发
育、营养状况良好,能参加体育锻炼者除外)、频发性期前收缩心电
图不正常、心肌病及其它器质性心脏病。

2.血压超过18.66/12kpa(140/90毫米汞柱),低于11.46/7.46kpa(86/
56毫米汞柱)。单项收缩压超过21.33kpa(160毫米汞柱),低于10.66
kpa(80毫米汞柱);舒张压超过12kpa(90毫米汞柱),低于6.66kpa(50
毫米汞柱)。

3.结核病除下列情况均不能录取:

1)原发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已硬结稳定;结核性胸膜炎已治愈,
或治愈后遗有胸膜肥厚者。

2)一切肺外结核(肾结核、骨结核、腹膜结核等)、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治愈后两年以上未复发,经二级以上医院(或结核病防治所)专科检查
无变化者。
 
3)淋巴腺结核已临床治愈无症状者。

4.支气管扩张病;幼年时患过支气管哮喘病,上高中后仍复发者。

5.慢性肝炎病人并且肝功能不正常者(肝炎病原携带者,但肝功能正
常者除外)。

6.各种恶性肿瘤、各种结缔组织疾病(胶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
(如糖尿病、尿崩症、肢端肥大症等)、血液病(单纯缺铁性贫血除外)。

7.慢性肾炎、急性肾炎治愈不足两年者。

8.有癫痫病史、精神病史、性病史、夜游症。

9.肺切除超过一叶;肺不张一叶以上。

10.类风湿脊柱强直;慢性骨髓炎。

11.青光眼、视网膜和视神经疾病(陈旧性或稳定性眼底病除外)。

12.两上肢或两下肢不能运用者。

13.除上述各项外,有影响健康和学习的疾病,能否报考,由各省(自
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专业要求研究确定。

二、有下列疾病或生理缺陷者,不能录取的专业:
 
1.切除一肺叶两年以上,肺功能恢复良好,其它主要脏器(如肝、脾、
肾、肠、胃等)做过较大手术两年以上,功能恢复良好者;有心肌炎、
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史(14岁前患过
上述各种疾病确已治愈者,不在此列);甲状腺机能亢进已治愈一年,
无症状者,不能录取到地矿类、水利类、交通运输类、能源动力类、
公安学类、体育学类、海洋科学类、大气科学类、水产类、测绘类、
海洋工程类、林业工程类、武器类、森林工程类、草业科学类各专业,
及土木工程、消防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农学、法医学、水土保持与
荒漠化防治、动物科学各专业。专科专业不能录取到烹饪工艺、西餐
工艺、面点工艺、烹饪与营养、表演、舞蹈学、雕塑、考古学、地质
学、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工业设备安装工程、铁道与桥梁工程、
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公路与桥梁、铁道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
专业。

2.先天性心脏病偏房、室间隔缺损手术治愈两年以上(间隔缺损不超
过0.5厘米,生长发育、营养状况良好,能参加体育锻炼,经二级甲
等以上医院专科确定,无需手术者除外);动脉导管未闭已手术治愈
一年以上,目前心功能、体质状况良好者,不能录取的专业同第二部
分第1条。

3.重度下肢静脉曲张者,不能录取的专业同第二部分第1条。
  
4.任何一肢体不能运用,两下肢不等长超过5厘米;脊柱侧弯超过4厘
米;两下肢均跛行;显著胸廓畸形者,不能录取的专业同第二部分第
1条。
 
5.皮肤过敏症,幼年时患过支气管哮喘,上高中后未复发者,不能录
取到化学类、化工与制药类、药学类专业及香料香精工艺专业。
  
6.色弱,不能录取到化学类、化工与制药类、药学类、生物科学类、
公安技术类、地质学类各专业、医学各专业。生物工程、特种能源工
程与烟火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林产化学、农学、园艺、
植物保护、茶学、林学、园林、蚕学、生物医学工程、动物科学、动
物医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水产养殖学、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材料化学、环境工程、生态学、心理学、应用
心理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侦查学、学前教
育、特殊教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
考古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轮机工程等专业。专科专业与以上各
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专业。

7.色盲,不能录取的专业同色弱外,还包括绘画、美术学、艺术设计、
摄影、动画、博物馆学、应用物理学、天文学、地理科学、应用气象
学、材料物理、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探工程、冶金工程、无机非金
属材料工程、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等专业。专科专业与以上专业
相同或相近专业。
──────────────────────────────
【综合报导】

◆     一夜情是生命杀手
          ──北京一被感染艾滋病毒者警告同志圈

【e行为4月25日】本网编辑楚天北京报导:一名被检测出HIV阳性
(艾滋病病毒的英文缩写)的同性爱者日前向北京媒体发来求助邮件,
要求借助媒体查找与他发生同性性行为的同性爱者到医院及时检查有
否被感染。这位匿名的同性爱者说,是同性爱圈子中泛滥的一夜情让
他堕入了生命的渊底。

  此间《北京青年报》今天全文刊登的这封求助邮件说,我是一名
同性恋者,最近刚查出HIV阳性我很痛苦也很后悔,大约两个星期的
时间都是昏昏欲睡的状态,我反思自己的行为,想过自杀。

  邮件说,人体在发生性关系三个月后才能查出是否带有HIV病毒,
所以我回忆三个月之内和我发生过关系的人,我查找了我的笔记本,
将我联系过的人的电话号码找了出来,我不大确定是否对得上,在同
性爱的圈子里,一夜情是非常普遍的。我只希望大众媒体能帮助查出
化名叫Bob、Eric、Tom的人,他们有可能染上艾滋病。我认为同性爱
活跃分子,早晚都会染上HIV的。我很后悔。

  邮件最后呼吁社会能宽容同性爱,使得同性爱者不再苟且偷生,
做这种见不得人的活动,这样对社会和家庭及个人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期待着社会的宽容和理解。

  据悉,人体被艾滋病毒感染后,经过2-6年艾滋病的潜伏期后,即
走到生命的终点。这名因性滥而最终自食恶果的同性爱者,无疑又给
性行为不检点的同性爱者上了一课,然而,以生命为代价的这堂课却
让人不得不扼腕深思。纵欢于一夜情的同性爱者,该反省了吗?

  这种悲剧不仅是同性爱者自已造成的,另一方面,正象这位艾滋
病感染者所说的那样,社会和传统势力的压迫也是使同性爱者只能躲
在阴暗角落偷欢而不敢光明磊落追求美好情爱的重要原因。

  中国官方最近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艾滋病毒感染者呈激增态势,
其中被感染的同性爱者的比例更居高不下。《爱知简报》负责人、中
国艾滋病研究积极人士万延海曾对本网表示,经常光顾同志酒吧、公
共浴池等公共场所的同性爱者,近三分之一的人数可能感染艾滋病毒。

  本网曾在今年2月23日发表题为《一夜情,同性爱的尴尬》的报
导,对同志圈子里的一夜情现象作出剖析和给出警醒,并以此呼吁同
性爱者洁身自爱,莫要游戏人生,提倡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       俄罗斯:这里的同志运动静悄悄

  雷切诺尔·弗克扎尔大街的一幢公寓楼里有一个特别的房间,里
面放满了俄文、英文和法文书籍,以及从报纸里剪下的消息,这些都
是关于同性恋的材料。到这个小图书馆来的人能够看到,西蒙·杜布
娃和弗吉尼亚·吴尔芙的书和俄国同性恋作家伊戈尔·孔、索非亚·
帕尔诺克和玛丽娜·维塔耶娃的书放在一起,他们很难在别处一下子
看到这些书。

  维护和管理这个同性恋档案库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因为生怕被单
位开除,她只愿向记者透露自己的英语缩名H.G.。她抚摸着那些书籍,
仿佛走过了数年沧桑。这里既有十九和二十世纪出版的诗集,也有一
些直到苏联解体后才被翻译过来的外国书籍。

  她从书架上取下一个大书夹,里面是俄国报刊有关同性恋的各种
报导,书架的另一格上放的是九十年代出版后又停刊的同性恋杂志。
目前莫斯科还有两份同性恋刊物继续发行,一本名为《岛屿》,另一
本是《有机女士》。刊物的风格很简单,只是用黑字白底的印刷纸张
装钉而成。除了这个档案室之外,H.G.还让那些无法寻得出版商的作
者将作品存放在这里,供有兴趣的读者阅读。这家图书馆于1995年开
张,每星期四下午四点到八点向读者们开放。有些读者也会带来资料
存放在这里,以扩充收藏。“我认为我们需要一个图书馆,而不是什
么争取权利的抽象的组织。”H.G.说。

  “她是我们运动的里程碑。”同性恋圈子里的知名作家娜塔利亚
·弗伦佐娃说。

  在提到“运动”这个词时,弗伦佐娃的嘴角飘出一丝嘲讽,因为
很多同性恋者认为,俄罗斯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同性恋运动。对于是否
需要这样的运动,人们莫衷一是。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曾经出现过运动的萌芽。”50岁的维克多说,
他不愿记者提及他的姓。他从属的一个组织专门搜集各报刊上有关同
性恋的报导。维克多将这些剪报放在这个档案室。

  “一些组织解散了,也有一些生存了下来,但多数都变成了联谊
社团。这当然很好,但它们并不从事社会工作。”他说。

  但其他人认为,没有太多的社会工作可以做。

  “没有人需要这些社会工作,因此它也就不存在了。”47岁的叶
甫盖妮·德布里扬斯卡亚这样谈到同性恋运动。德布里扬斯卡亚在八
十年代曾是持不同政见者,于1990年公开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这在
当时还相当少见。现在她在每周六举办一个女同性恋者聚会。“社会
运动已经烟消云散。”她说。

  九十年代初期,俄罗斯出现了很多同性恋组织,也出版了大量同
性恋刊物。那时有同性恋报纸《塔玛》,以及柴可夫斯基基金会、莫
斯科女同性恋文艺协会、翅膀、三角等组织。有些组织从西方国家得
到资助,希望能够掀起同性恋运动,比如德布里扬斯卡亚组织的“三
角”就从欧盟委员会得到了四万美元的资助。

  “九十年代的许多资助只是一种支持的表示,并没有明确的工作
目标,这是问题所在。”25岁的尼基塔·伊万诺夫说,他现在经营一
个有关同性恋文化、政治和社会的网站,日点击量达三万。

  也有人认为,随着西方同性恋运动模式在俄国的失败,以及西方
资金的撤出,俄国的同性恋运动也走向了消亡。自从1993年刑法取消
对同性恋行为的惩罚后,再没有人愿意从事志愿工作。“俄国早期同
性恋运动的领袖们不知道如何往前推进。”伊万诺夫在电子邮件中这
样说。

  也有的同性恋者认为还有工作需要做,比如伴侣登记和反歧视法
等,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两个都没有必要。他们认为,更重要的工作在
于教育公众。

  “恐同主义并不显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是隐藏的。”维克多说,
“如果你去广场上喊一句:‘我是同性恋!’有的人会嘲笑你,有的
人则会上来将你臭打一顿。”

  许多认为同性恋运动很有必要的人也认为,他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尤其现在国家的当务之急是车臣叛乱和日益分化的贫富阶层。就目前
来说,他们不想称自己为活动分子。“对同性恋的偏见来自各方面,
现在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维克多这样认为。

  在未来的几年内,H.G.希望编一本女同性恋作品集。德布里扬斯
卡亚希望在冬天过后,召集各个俱乐部和酒吧的主人,在莫斯科举办
一个有关同性恋的国际性会议。维克多希望开张一个同性恋活动中心
和同性恋信息发布网,他希望能够从西方国家得到资金,并对此加以
小心管理。

  墙上的钟敲响了八点,图书室里的人们很不情愿地开始离身,向
主人告别后,等待下星期再次光顾。

(转载自《莫斯科时报》3月27日)
──────────────────────────────
【信息天地】

◆          建立自己的心理学

           ·艾伦·赫尔曼·
            ·二言 翻译·

  虽然一些心理学家和宗教狂热分子千方百计试图倒行逆施,但绝
大多数同性恋活动家却忙于其它事务。自从美国精神病学会于1973年
作出将同性恋非病理化的决定后,同性恋者感到如释重负,因为他们
不用再与那些站在敌对面的专家对抗,现在可以将精力投入自己的心
理学建设中。

  同性恋精神卫生人士最早迈出了这一步。1973年后,他们走出隐
秘,亮明身份,并在各自的学术组织内成立同性恋团体。美国精神病
学会内一直有一个名为“同性恋精神病学会”的非正式秘密小组,成
员们于1975年正式成立了“男女同性恋和双性恋决策会”。

  非精神病专业人士则走得更快。1973年,在美国心理学会的会议
上,同性恋心理学家协会成立。1975年1月,该学会采取了比《疾病
诊断与统计手册》更前进的措施。美国心理学会在摈弃同性恋病态说
之后,立即表示(并敦促其他组织)为消除对同性恋者的歧视而努力:

  “同性恋本身并不影响一个人的判断、情绪稳定、可信赖度,
   以及其它社会与职业能力。在消除因将同性恋归为病态而
   引起的社会歧视方面,美国心理学会进一步敦促所有的精
   神卫生工作者起好带头作用。”

  除了在学会内部建立联系网络,为同性恋专业人士提供帮助之外,
这些组织还时刻留心社会上跟同性恋议题有关的各项活动,并敦促自
己所属的学会积极推动民权进步。今天,除了精神病学和心理学领域
之外,全美社会工作者协会、全美婚姻与家庭咨询协会、全美性教育
和咨询工作者协会内部也有类似的组织。全国同性恋者反酗酒协会则
包括来自各行各业的同性恋人士。

  自石墙暴动后,为同类人提供帮助的同伴咨询也成为同性恋运动
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咨询主要是由非精神卫生人士自己承担。纽约
的“身份之家”、波士顿的“同性爱诊所”和洛杉矶的“同性恋社区
服务中心”就是提供这类免费服务的机构中的三所。七十年代后,专
业咨询之昂贵收费并非同性恋者对之退避三舍的唯一原因,问题在于
这些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直到最近仍然试图“治疗”同性恋,同性恋
者对他们心存余悸,尽管他们所属的学会采纳了新的政策。《我们的
身体,我们自己》是1973年出版的妇女保健畅销书,这本书将有关女
同性恋和精神病学的章节取名为“强奸犯”,并警告读者“警惕那些
精神病专家和精神分析师,即那些受过医学训练的治疗师,因为那是
一个极具有反动性的精神病领域”。女同性恋活动家卡拉·贾更是直
言不讳,将治疗师斥为“一伙探入我们中间的骗子艺术家。你千万不
要轻易相信任何人”。多花些时间,慢慢能找到象样的心理治疗师。

  即使在七十年代,亲善同性恋的心理治疗也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前
景。女权运动兴起时发展了一种名为“女性主义咨询”的方式,即大
家团坐在一起互相交流,这个方法现在为许多年轻的女同性恋者所接
受。以前的心理治疗师总是要女同性恋者剔光腿毛,注意发型,但
“女性主义咨询”则直接支持向传统的性别角色提出质疑。问题不在
于女性自己,而在于社会,这番咨询使妇女感到豁然开朗。几十年来,
人们(主要是男人)一直教训妇女不要违背传统的女性角色,但现在
身边的治疗师已经对这番训导发出了挑战,这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
尽管并非所有的女性主义咨询者都了解女同性恋或者对此加以支持,
但它确实是个很大的改进,许多女同性恋者纷纷加入,并在活动的过
程中使自己变成了治疗师。

  到了八十年代,那些在石墙暴动后长大的人受到专业训练后,进
入了精神卫生系统。这些同性恋者作出了决定,希望帮助其他同性恋
者,他们利用自己的职业身份,开始进行支持同性恋的研究,创立支
持同性恋的理论,并提供支持同性恋的咨询。他们在精神卫生界日益
公开,与此同时,对于尊重同性恋的咨询也日益受到欢迎,这些努力
使性心理学的发展日趋多元化,并不再象以前那样怀有敌意。女性主
义在有关性别身份的心理学方面展开了许多创造性的工作,使一整套
有关性承受表达、健康的性别发展和心理卫生的理论重新受到了定义。

  最终目标在于使心理学完全站在同性恋社区这一边。今天,在有
关领域内努力的同性恋专家们可以自豪地声称“支持同性恋的观点已
经在美国心理学界出现”。1989年,学术刊物《同性恋心理咨询》开
始了周期性发行,针对同性恋议题的专业组织也开始成立,比如美国
心理学会的第44分会,此外还有同性恋心理学议题研究会等。心理学
专家还向最高法院阐明了有关性爱自由对于心理健康的关键作用。他
们对于同行在同性恋议题上的态度进行了仔细监督,建议在同性恋研
究和表达语言上消除偏见。临床教育在以往一直对同性恋保持缄默,
现在也开始提到恐同情绪,并不时触及跟同性恋者切身相关的心理学
议题,比如支持的需要性,如何成为不带有色眼睛的治疗师等。在今
天的专业教育中,许多学生经常在课上接触到同性恋社会服务组织。

  总得来说,许多专家现在将同性恋视为一种有效而健康的性倾向,
并将许多与同性恋者生活有关的问题归咎于反同性恋的社会偏见和有
关政策,而不是同性恋本身。“要改变整个社会的态度,这是个十分
艰巨的任务,”心理学家斯蒂芬·莫林和艾瑟·罗斯布伦在最近出版
的《美国心理学家》刊物上说道,“心理学界在这方面的贡献是令人
骄傲的。”就连以前一直将精神病学视为敌人的弗兰克·卡美尼也认
为,心理学的权威已经不对同性恋社区构成严重威胁。“再将他们视
为敌人是徒劳无益的。一旦你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你就能使他们成为
盟友。”

  在过去的十五年中,对同性恋表示支持的有关帮助也提出了一整
套崭新的议题。这些议题往往由同性恋专家提出,但也受到了异性恋
专家的欢迎。与其探问人们怎么成为同性恋,专家们开始谈论同性恋
者的不同经历,并将这些经历视为事实,而不是某种需要解释的东西。
专家们仍然将注意力集中在男同性恋者身上,但有关女同性恋者的不
同生活阶段的研究不仅日益受到关注,而且包含各种话题,如事业发
展、工作行为、更年期和老年状况,以及女同性恋伴侣关系甚至饮食
失调等。在很多情况下,专家们本来对女同性恋一无所知,因为以前
专家们总是着眼于性倾向和性行为,使他们对女同性恋者的工作、衰
老、伴侣关系和健康等议题视而不见。

  过去十五中对同性恋生活的发掘并非都属于新式话题,但支持同
性恋的心理学观念使这些老生常谈显得更为“正常”。女同性恋母亲
就是这么一个例子。不久之前,研究者只是对女同性恋者的抚养权感
兴趣,许多法官受同性恋病理化观点的影响,仅仅因为一位女性是同
性恋就想当然地认为她是个不称职的母亲。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专家出
庭作证时,也往往谈及同性恋的成因,而不是关注作为当事人的母亲。
如果同性恋母亲在精神上属于变态,那么她肯定将对孩子造成伤害。
“对她们来说,性高潮比孩子和其它事情更重要。”俄亥俄州的一名
法官在判决书上这样写道。直到不久以前,多数法院判决都认为女同
性恋母亲将对孩子的性别身份发展构成阻碍。许多法官都倾向于相信
“传染”理论,认为应该“防患于未燃”,在母亲施加不良影响之前,
就阻止她们,免得日后孩子变成同性恋。 

  直到今天,有些法官仍然对类似的议题感到困扰,莎朗·波顿斯
的案件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波顿斯是生活在弗吉尼亚州的一位女同
性恋母亲,她的母亲声称波顿斯不可能成为合格的母亲,从而夺走了
女儿的抚养权。多名支持同性恋的精神病专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
者出庭反驳了同性恋者不适合当父母的理论,上诉法院于是推翻了最
初的判决)。最近一些年的研究着重在于推翻上述误解,并展示出同
性恋母亲也和平常人一样。就象五十年代艾弗伦·胡克博士展示了同
性恋者和常人没有两样,现在的研究也表明,同性恋母亲和异性恋母
亲之间并没有显著区别。

  比如,艾伦·列文于1993年完成的研究表明,女同性恋者想当母
亲,其动机和异性恋妇女一模一样。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女同性恋母
亲的抚养能力会亚于女异性恋者,或者会对孩子造成更多的伤害。只
要对孩子有爱心,家人的性倾向并不重要,而女同性恋者在亮相之后
如果仍然希望抚养孩子,那么她们就更会作出悉心安排,而这番努力
对于孩子反而更有利。列文的研究表明,女同性恋母亲不会对孩子的
性别身份发展产生影响,也不会左右他们的性倾向,更不会对他们的
身心健康产生任何不良影响。事实上,列文发现母爱的本能是比性倾
向更重要的因素。类似于列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被成功地应用到各个法
庭案例中,使司法程序不再只是将母亲的性倾列入考虑的唯一因素。
这些研究也为同性恋者或者同性伴侣领养孩子提供了支持性证据。同
时,这些进展也使人们不再将注意力集中在法庭上,而是开始关注家
庭、学校和邻居等事宜。

  除了探讨新议题,并对老话题赋予新意之外,支持同性恋的心理
学也显示出男女同性恋者的不同,并且对两组人的内部差异展开了探
讨。同性恋者的不同经历──即存在着各不相同的同性恋者──是今
天支持同性恋的心理学的中心话题。同性恋专家受到女性主义理论家
和研究者的启发,认为心理身份是一个多方面作用的结果,不能被简
单地归结至某个单一因素。性倾向确实非常重要,但其含义受到其它
方面影响,如性别、种族、宗教、民族和阶级背景等。心理学家们观
察了拉丁美洲裔男女、非洲裔男女、亚裔男女和印第安人的状况,探
讨不同的文化背景如何看待同性恋,以及这些看法如何对同性恋者的
自我感觉产生影响。

  应用心理学取得进步的最显著例子大概是现在心理学家已经将恐
同情绪作为研究议题之一。以前专家们一直试图找出同性恋的成因,
目的在于对此加以消除,而现在他们则寻找反同性恋情绪的来源,这
真是天壤之别。一些在这个新领域开展工作的专家们指出,对同性恋
的恐惧与对性别(特别是对女性气质)的恐惧息息相关。这些研究指
出,男性通过攻击同性恋者和妇女,试图来否认自身所含有的对情感
的依赖以及对人际亲近的感受。曾担任同性恋心理学家协会主席的格
雷高利·海瑞克对恐同心理作出了广泛的叙述。他提出了以下假设:
对同性恋者采取暴力攻击有助于人们认清自己的价值观,获取那些对
自己有作用力的人的赞同,并增强自信心。用他的话来说:“那些人
通过对同性恋者表示敌意来取得自我认同,因为同性恋者代表着与此
相反的身份。”如果恐同情绪如此深厚地决定着异性恋的雄性气质,
那么仅仅用法律来抵抗恐同行为不够的。如果恐同情绪具有心理起源,
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也在于心理调整。于是乎,我们需要建立一
套新的行为导则。

  一些勇敢的人士还努力使精神分析向有利于同性恋的方向推进。
比如说曾在康乃尔医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精神分析培训和研究中心担
任教职的理查德·伊赛宣称,将男同性恋视为一种“正常而且有利于
成长”的“本能”更符合弗洛依德的设想,尽管二战结束后以他命名
的精神分析说坚持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病态或偏离常态。伊赛还指出,
同性恋病态说也对精神分析业的兴隆产生了消极影响,因为石墙暴动
后,许多对心理治疗感兴趣的同性恋者纷纷远离精神分析,转向其它
非精神分析方面的心理咨询。结果,正统的精神分析专家难以见到几
个对自己的性倾向加以认同并向同性恋病态说提出挑战的同性恋者。
男同性恋者拒绝精神分析专家的帮助,精神分析专家也拒绝了男同性
恋者。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伊赛在行医中却不断接触到对自己的性
倾向表示接受的同性恋者。这段临床经历促使他向所有的精神分析专
家提出呼吁,要求他们对求助者的同性恋倾向表示接受,所有来到诊
所的同性恋者都应该有权期望治疗师认为他们可以过上充实而满意的
同性恋生活。当然,目前同性恋治疗师最有可能持这种观点。

  作为精神分析师的经历也有助于伊赛对弗洛依德有关同性恋成因
的理论作出修改。他认为将儿子的同性恋成因归咎于恶毒的母亲的看
法是性别歧视的产物,因为实证研究已经表明,同性恋子女和异性恋
子女的父母在各方面并没有任何区别。伊赛仍然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
出发,认为孩童的同性性幻想在四五岁时候就开始。从这个线索出发,
伊赛认为孩童对父亲有着乱伦情结。正统的精神分析学认为,那些无
法越过这个戕父夺母阶段(弗洛依德称之为恋母情结)的孩童将成长
为同性恋,但伊赛认为这些孩童的首要性爱对象就是父亲。对于他来
说,这种性心理发展根本没有任何“变态”可言,它只是异性恋成长
过程的对称镜象而已。在这个肯定同性恋的精神分析说中,同性恋并
非“停滞发展”的结果,不能被视为不成熟或者变态,它非但不比异
性恋低劣,反而恰恰是一种平等和平行的性倾向。

  伊赛对传统的“治疗”方法也持强烈的批评态度。这些“治疗”
非但不能奏效,反而造成了伤害,因为它冲失了同性恋者的自尊心,
使他们无法拥有全面而充满爱意的伴侣关系。伊赛认为,弗洛伊德的
理论对于同性恋的起源仍然有解释作用,并且对于解释恐同情绪的来
源也有帮助,他认为这种情绪就是来自对妇女的仇视。他甚至对那些
提倡病态说的弗洛依德式的专家进行了精神分析,认为他们将异性恋
视为唯一正常的发展结果的看法源于“对那些来到诊所的个性被动但
同时具有女性主义思想的妇女感到焦虑,这些妇女的存在促使他们选
择了精神分析行业并得到有关训练”。可见,同性恋精神分析专家在
这方面可以更有作为!

  尽管斯蒂芬·莫林、艾瑟·罗斯布伦、艾伦·列文、格雷高利·
海瑞克和理查德·伊赛等在背景和意见上不尽相同,但他们是石墙暴
动后出现的一批新专家。作为同性恋者,他们开始了推翻有关同性恋
者身份和生活状况的种种成见。这些人士的努力与有组织的同性恋运
动相结合,使今天的广大同性恋者不再谈论“治疗”。现在至少在一
些城市,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同性恋者可以找到对自己表示支持
的治疗师,阅读对同性恋表示赞同的书籍,在日常生活中至少可以抽
出一部分时间逃离那种将他们视为病态或者变态的环境。只要看一下
同性恋社区的刊物,就不难发现许多有关心理咨询和“愈合创伤”的
服务广告,而在女同性恋刊物上,这些内容的广告远远超过其它种类。

  部分原因在于同性恋者更倾向于接受心理咨询,所以她们就更渴
望成为这些服务的消费者和客户。八十年代中期的第一个全国性女同
性恋者健康调查表明,接受过心理咨询的女同性恋者的比例高得出奇,
竟达73%。再没有哪个社群比女同性恋者更愿意接受心理咨询,而那
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年女同性恋者更有可能接受咨询,但她们并非唯
一的人群。种族、宗教信仰和个人收入似乎并不影响参与咨询的可能
性,而这种咨询也已经成为女同性恋社区的中心活动内容,并且越来
越趋向民主性。具有各种文化背景和收入状况的女同性恋者都加入了,
社区内的这个显著特征使这种咨询甚至成为玩笑的材料。一张在女同
性恋者和女性主义者中流传的明信片上这样写道:“让我们好好来一
次长谈,就象你参加咨询前那样。”

  同伴咨询等非职业人员参与的心理咨询服务在七十年代后仍然存
在,而其它形式的服务也出现了。八十年带,针对酗酒者、瘾君子和
情感依赖者的自助组织在同性恋社区内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了。只要
当事人表达出希望停止使用毒品或者酗酒,或者希望改变强迫式行为
(如饮食过度,赌博和对性生活的过度要求等),他就能参加这些组
织。各城市的同性恋活动中心经常举办这样的活动。在八十年代,反
酗酒的自助组织每周在波士顿的同性恋活动中心举办20次活动。虽然
这些组织并不对同性恋的病态与否发表观点,也不以明确以同性恋者
为服务对象,但它们确实为同性恋者提供了相互帮助和联络的场所。

  与职业“帮助”不同,自助组织分文不取,而且并不拘泥于精神
分析。它们并不探讨人们为什么成为酗酒者或者瘾君子,而是采取直
接了当的行为疗法,鼓励人们认识到有一种“更高的力量”可以帮助
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然而和职业咨询一样,它们也使用心理学语言,
强调人们必须时时关注自己,了解自身的动力,从情感经历中获得见
解。职业咨询和自助之间并没有比然冲突,所以同性恋者经常从两者
同时得益。

(译自《精神病学、心理学和同性恋》第12章)
──────────────────────────────
【同人心语】

◆         他们相亲,他们相爱 

             ·楚 天· 

  郭建军与李群二个月前就开始张罗着回山东了。8个月前,他们
分别从澳大利亚和山东淄博来到广州。在这里,他们相亲相爱,经营
着一个共同的家。 

  五一节,是郭建军第一次回去探望父母。那个远在千里之外的淄
博,是郭的老家,他把它称作是父母的家。就象出嫁的女儿第一次回
娘家,郭有些羞涩。 

◆ 关山度遍回首情正浓 

  2000年6月25日,郭建军从厂子里下班回来,象平常一样,他首
先打开电脑联上网收发邮件。在淄博那样一个传统的小城市,郭象这
个网络时代绝大多数同性爱者一样,通过互联网寻找自己的同族。有
些同性爱者在同志网站交友区留下征友留言,向别人推荐自己,并附
上在公众网站申请的免费电子信箱。往往一个言辞花哨的留言,会吸
引众多应徵者,但不管是留言者还是应徵者,根据自己的交友经验,
对网络交友都不太抱希望。对于隐匿在传统社会角角落落的同性爱者,
现实不允许他们公开地表达自己的愿望,除了在某些公厕或公共浴池
里寻些慰藉外。 

  而网恋,在这些人眼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成人游戏,通过每一
个虚拟的电子字节,游戏为这些寂寞的人在暗夜里编织爱情的梦想。 

  没有人愿意把它当真,包括此时打开电脑之前的郭建军。 

  几天前,郭将自己的征友留言在一家同志网站帖出后,陆续收到
几封应徵来信,他逐一认真回复,但是,从最初的每天收到十数封只
到最后只剩下一两封,只用了几天时间。这些人从互联网走入郭的现
实中,但只一个照面,这些人又离开他回到互联网上,相互没有留下
任何理由,连说声“再见”也显得多余。“互联网上的感觉代替不了
现实中的感觉,况且他们又缺乏耐心和诚意坐下来谈一谈。”郭总结
交友失败的原因说。“我几乎没有信心了,我的希望总是被这些善意
而又急切的同性爱者们一次次打击,我还能坚持多久?” 

  虽然郭建军不再对能否在网上找到爱情抱太大希望,但总有那么
一丝诱惑在牵引着他每天打开他的电子信箱,看看有没有再有人给他
写信。 

  今天,信箱显示有一封新邮件未读取,郭建军没有太高兴,谁知
道这封新邮件不又是一次失败呢。 

  郭建军没在太在意那人在邮件里说了什么,他只是礼貌而简单地
回复那封邮件。懒得想太多,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嘛。郭说。 

  第二天,同一个邮址的新邮件准时到达郭建军的信箱。那人居然
又回信了。邮件说,他叫李群,是在留学澳大利亚并已在此工作的广
州人。信中还附了他的身高、年龄、体重等基本情况的介绍,并阐述
了他对同性爱的认识和追求。邮件说他是一个对爱情执著付出的人,
希望能与郭建军深入交往下去。话语不多,但是诚恳。邮件最后问询
郭建军对婚姻家庭的看法。这次郭仔细地读了他的来信并认真地给予
回复。他说,他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和传统的地方,他希望能逃脱社
会强加于他的面具,但是目前,不能肯定能找到相爱的另一个人,他
对是否会被逼入传统婚姻无法决断。可是他在努力。郭最后说。随即,
鼠标轻点,这封邮件瞬意消失,它的去向无影无踪,就像它的到来令
他毫无准备。对着空空的电脑屏幕,郭建军回味着李群的来信和他自
己的回复。 

  第三天,郭建军一到下班的时间就加快了回家的步伐,他猜测应
该有一个人在等他。这一次,他收到李群寄来的照片,一个清曜而端
庄的小伙子,浅浅地笑着,背后是一方异国的海。郭说,那片海好蓝,
那个笑容令他心动。 

  是的,郭建军的网恋就这样开始了,在一个漫不经心的日子里。
一件改变郭命运的事情正在酝酿发生,而作为主人公的他却没有想到
那么深远。 

  此期间,也正好是郭建军工厂调休时间,这给了他更多上网的方
便。来往越来越频密的电子邮件在从澳大利亚至中国山东这两个远隔
重洋的空域穿梭着,两颗同样空虚和充满渴望的心在这里碰撞。每晚
二到四个小时的越洋电话,他们互吐心事,交换着对未来的设计。让
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是,他们因为对方的出现将完全抛弃与异性结
婚的念想。 

  因为互联网和一个生命的召唤,郭建军和李群做出一个大胆的决
定,他们要构恐属于二人的家。对中国社会来说,这是个判逆的家,
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必须要承担面临的一切压力,包括传统。 

  距离他们交往不到一个月的7月15日,郭建军和李群约定见面地点,
北京,成为他们走进现实的第一站。李群从澳大利亚直飞北京,与此
同时,郭建军坐着火车同时赶到北京,然后乘车来到北京国际机场,
迎接他的还没见过面的“情人”。 

  那个清曜的身影一出现在通道口,郭建军就看到了。“我第一眼
就觉得他应该是我的人,我无法回避,我很激动,当着那么多的人我
流下了眼泪,因为爱情可触摸的真实。我真想一下子抱住他。”郭接
过李群的行李,他们在北京住了两周。  

  显然,在北京共同渡过的十四天,让郭建军和李群都感到满意,
他们据此做出下一步的计划。能够生活在一起,是他们整个计划的最
终目的,而目的地选在澳大利亚,那个爱情自由的国家。二周的假期
满了之后,李群没有回广州老家探望一下父母,甚至连他们电话都没
打,便赶紧飞回澳大利亚。他用了十二天办理回国相关手续,如辞掉
在当地的工作,但仍保留移民身份,这样做是为了将郭带回澳大利亚。
按照澳移民当局的的规定,具有澳大利亚移民身份的人可以将自己的
同性伴侣带来,但必须同居至少一年时间。由于郭琰出国的难度较大,
只能李群暂时先回国,完成澳当局的相关规定程序。 

  他们是少数网恋成功的同性爱者之一,但严格地说,这一次见面
并不能说他们网恋已经成功,因为,对于遥隔万里的两个年青人来说,
横亘在他们之间的物理距离,必须要有勇气和技巧来面对。 

  现在,李群将郭建军接到广州,一起在外租房,并教给他英文,
以便他能很快适应在澳大利亚的生活。除此,李群还与澳驻广州领事
馆保持联系,随时向领事馆提供证明他们幸福生活的资料。领事馆里
讲英文的外国人,祝福他们成功,在他们眼里,象郭李这样的中国同
性爱家庭比他们国家少见多了。 

  郭建军和李群除了感谢互联网,并没有太多的感谢外界。“投我
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在他们认为,真
诚的付出,自然会得到相应的回报。这番话对于那些仍沉迷在网络游
戏间的同性爱者们来说仍有示范意义。  

◆ 天涯路远为爱情走到底 

  “真不知到怎么搞的,自从到了广州,我的表达越来越丰富了。”
有些拙于言辞的郭建军说。“其实,现在我经常想到我的妈妈:她从
没有对我爸爸有什么爱的表示,但他真的很爱他,也爱我们的家。妈
妈经常为了家,和我爸爸吵架,我过去一直不理解她的作法和动机,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我开始理解了。这种理解让我更加懂
得如何去爱一个人,也更珍惜我和李群现在的这个家。” 

  “高兴的时候能见到他,不高兴的时候也能见到他,就像我的手
足,偶而别拗,但仍血脉相通。”郭建军用这样的话来描述他和李群
之间的关系。 

  他说他印象最深的一次吵架,是因为他办护照的事。当时,护照
的办理遇到了小麻烦。他原单位不给他开介绍信,一定要让他辞职。
对于刚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扎下根来的一个新生的家来说,工作对保证
生活质量是何等重要。因为这,他们的心情都受了影响。一天晚上,
他们在一个广场上散步时吵了起来。郭建军激动地说了一句:“出不
去就不出去,在国内过的也很好。”这句话刺痛了李群的心,在他对
未来的设计中,两人应该比翼双飞,怎能这么一点挫折就扛不住呢。
对他来说,什么都可以放弃,只有所爱的一个人不能。当初,他为了
能让郭建军顺利出去,放弃了在澳大利亚的一切,决心用一年的时间
来处理国内郭建军这方面的事情,不就是为了能和心爱的人长相厢守
吗?而现在,郭建军却显得这样脆弱,未来真的如此不堪一击吗?李
群想到这儿,背转身离开广场一个人回家了,这是他们相爱以来唯一
的一次负气离开郭建军。 

  “我们都很痛苦,我知道他为我付出那么大的代价,而我是这样
普通的一个人。对于爱情,他下的赌注很大。不是每个gay都敢赌。”
郭翻出保留着的他们从前所有的邮件,眼睛禁不住湿润了。“我们都
在赌,和生命赌和自己赌,就看赌的技巧如何了。我有信心,我和李
群最终是命运的蠃者。” 

  两个人经历那场护照风波后,彼此对生活更多了一些耐心和宽容,
当生活因琐碎变得平实而普通,爱情的魅力才真正显现出来。郭建军
说,他们之间的争吵还会发生,“李群有时摔东西,我总怕他摔了值
钱的。这种感觉是不一样的,没成家时可不是这样。”郭用“成家”
这个词比喻他为结了婚的男人,他说他现在就是结婚了的感觉,这是
一种对家的亲近和对爱情的责任感,虽然没有象别人一样举行传统婚
礼,但那又有什么影响呢。 

  因为离李群父母家近,郭建军有机会拜见李群父母,老人家对李
群的这个“好朋友”感到满意,成熟、随和,而落落大方。这令老人
对在外生活的儿子感到放心。即将来临的五一节假,郭也将带李群见
自己的父母,以同样的“朋友”身份。称谓对相爱的人不再显得重要,
重要的是,双方父母对他们的生活感到满意。 

  郭建军和李群没有告诉双方的父母他们相爱,他们说现在还不准
备告诉家人真相,真相对于他们对于这个社会未必是件好事,真相需
要铺垫和距离,如果他们去了国外,会考虑告诉父母的,距离和时间
会最大限度的减少社会对于父母的压力,这样做也是为父母着想。 

  也许只有父母令他们在见面这件事上显得顾虑重重,在他们那个
传统世界中,他们在等待各自的儿子娶妻生子,与其他人一样。 

  “也许这是出国前最后一次看望他们了,我尽量地避开这样敏感
而充满压力的话题,我会在心里祝福父母平安,天涯路远,我有自己
的路要走。”郭建军说。  

  今年八月,郭建军和李群将向澳大利亚驻广州领事馆递交出国相
关申请文书,按照澳移民当局的规定,郭建军和李群离开中国还有四
个月或更长一点的时间,对这对相爱的同性爱者来说,这个时间既短
又长。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如果不是互联网,也许他们用一生也无法
抵达爱情的终点。(尊重本人意见,文中人名为化名)
  
(转载自《e行为》4月19日)
──────────────────────────────
【同人笔林】

◆         墓草诗歌作品选(三)

            ·悲观主义·

          痛苦
          快乐
          两个队
          进行着球赛

          心的足球场
          快乐每次射门
          痛苦总是防守那么紧

(选自《太行文学》2000年第5期)

            ·卡通一代·

          七十年代转世的青年
          生长在和平年代
          想吃几只烤白鸽
          让啤酒淹死无聊

          带女友看电影──
          纯情诗人正在杀人抢劫银行
          好够刺激好够创意的东西
          想一想自己也有机会
          人最怕的不该是死而是贫穷

          因特网上聊天
          给自己做次变性手术
          年龄再老一层
          选最丑最酷的狗做自画像
          追千里外的兔子
          问候海外的鸭子

          绿葡萄红草莓放进情人的阴道
          毛毛虫爬咬过十九厘米的阴茎
          中毒工作一个小时零五分
          捣出一大盘色奇味怪的果浆
          请生日宴会的狐朋狗友品尝

          轮廓分明 圆滑干净
          明亮的月亮向前倾斜
          黑夜审视着她的姿势

          操他爸的──
          我心中挤满了俗气
          有没有一位双性恋朋友
          用他不沾铜锈的泪
          为我幸福哭一场

          没酒的夜
          是真的黑真的冷
          我的爱
          和一盏灯情投意合
          和一颗流星相似

          午夜公园 同性恋的世界
          小A与老B相遇
          老B向小A提出问答题:
          自行车和我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冰箱和我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暖瓶和我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小A想过五分钟回答不出
          老B把手伸进小A裤子......
          小A想知道的答案是:
          自行车和我相同之处──
          都是被人骑的
          不同之处──
          自行车先打气后骑
          我是先骑后打气
          冰箱和我相同之处──
          都是放肉的
          不同之处──
          冰箱放进的肉是软的
          拿出后是硬的
          我放进的肉是硬的
          拿出后是软的
          暖瓶和我相同之处──
          都是放水的
          不同之处──
          暖瓶是先放水后放塞
          我是先放塞后放水

          一个自恋者在伤悲
          她不知该怎样
            用自身的土
            留住自身的水

          阿Q提着水果
          和女友坐在
          动物园的石凳上
          听女友喋喋不休
          谈吃喝谈穿戴谈住房谈地位
          谈钱谈钱谈钱谈钱......
          阿Q感觉自己身心已老

          阿Q提着空拳
          和男友坐在
          河边的草坪上
          听男友含含蓄蓄
          谈亲吻谈拥抱谈口交谈肛交
          谈爱谈爱谈爱谈爱......
          阿Q忘了自己是男是女

          雨夜IC卡呼126......
          电话里传来老玉的舌音
          我能渴望到什么?!
          半死的他说酒喝的太多
          明天来操不死的我

          老玉老玉
          我只是你的性工具
          女人满足了你的前面
          你给了她一个家
          我满足了你的后面
          你给我无尽的寂寞

          和第九十九位非女性的女友
          分手在免费公园里
          在玫瑰花装饰的假山上
          无名大诗人刻下座右铭:
              结婚是错误
             生孩子是失误
             离婚是醒悟
             再婚是糊涂
             同性恋是领悟
             单身是大彻大悟......
 
          雪花像头皮屑
          被风梳下来
          死神从不告诉年青人
          尸体是灵魂的衣服

          我隐约觉的自己
          心中黑暗的深处在盘算
          一旦能与太阳单独相处
          控制光明的欲望会压倒一切

          那么,太阳
          我恳求你
          运用你全部的意志力
          去改变我的一生
          让我自愿成为你实实在在
          完完全全的主人

(以上诗作选自《审视诗刊》)
──────────────────────────────
【爱知行动】

◆  2001年“四海同心”全球华人同志交流大会即将登场! 
 
  大家好!首先感谢贵单位于过去至今对台湾同志人权议题的关心
与支持,不仅使得台湾同志人权运动与处境,有着长远的进展,更使
得在第四届『全球华人同志交流大会』将于今年八月下旬,在台湾盛
大举行!

  华人同志交流大会创始于西元一九九六年香港,活动举行于每年
或每两年一次,本活动创始至今,由香港华人同志社群分别于一九九
八年、一九九九年于,共连续筹办三次。除已有高达十七个国家/地
区及数佰位来自全球各地的华人同志家人及相关社团参与纪录外,参
与活动人员性质及背景,分别从各个国家/地区的同志及社团到知名
作家、导演、学者、社会及宗教团体等。其后更有自国际最大同志人
权团体IGLHRC『国际同性恋人权委员会』和欧洲同志人权团体干部
代表参与。本活动在历届参与者的推动耕耘下,现已成为象徵全球华
人同志社群之指标性活动,亦是最重要国际性同志活动之一。

  本活动宗旨以探讨华人同志于世界各地、不同的环境里的同志人
权、文化、教育等运动以及同志个人和社群之生命体的体验分享交流。
活动内容除了讨论各项同志有关之议题,如同志与家庭亲人现身之经
验互动、中西文化之华人同志运动经验与方向、和相关于同志之人权、
政治、社福、教育、宗教和学术以及各地华人同志所关心的议题。

  活动内容进行项目精彩充实,除有二十数场不等之各相关议题研
讨座谈外,亦包括电影记录片播映、学术论文发表、徵文活动及出版
品展售、WORKSHOP社团展览及经验交流、大型晚会和派对节目表演、
运动比赛和各国华人同运领袖高峰会及记者会等。活动项目繁多,不
胜枚举。大会除历年定期举办外,平时亦透过网际网路电邮群组,互
通各国最新同志新闻及社团交流,现更亦逐渐推展成为网路及广播电
台(含网路电台)及无线通讯等多科技媒体结合网络,是目前华人同
志国际社区的的最大网络。

  因此,本大会的举办推动,不仅已形成凝聚全球华人同志力量及
其政治影响力外,在前次活动举行相隔两年后,在全球华人同志社群
于各国当地为同志运动多年的奋斗不懈努力后,现于新世纪初年的再
次举办,更有其『开创与实践』全球华人同志社区主义及社群愿景蓝
图之非凡意义!

   在此关键时刻和本会尚需要多方学习与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
非常需要贵单位与负责人能对此重要活动的大力支持和伸手援助。

  于此,本活动承办单位-台湾同志人权协会,正式诚挚邀请贵单
位加入主要协办单位/顾问团体。亦诚请您在接获本邀请函,能将此
意传达给贵单位全体同志,同时能填写加入『TongzhiConference 2001
活动回覆表』,让敝承办单位能够快速确实的顺利达成相关筹备工作,
以利完成此次全球华人同志社群之世纪重要任务。感谢万分!

  在此,祝福会务昌隆,顺利愉快!

 The Working Group of Tongzhi Conference 2001/TGLHRA 敬启
“TGLHRA”:Taiwan Gay and Lesbian Human Rights Association
=====================================================
 ※.『加入 Tongzhi Conference 2001 活动协办/顾问团体 回覆表』:

(1)团体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籍/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

(3)团体负责人或联络人:________________。

(4)团体单位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络方式:电话  _______e-mail ________。

(6)加入 活动协办/顾问团体 可赞助支援之资源填写表:

■. 请打∨(可复选)并说明之:

□ 捐款:计____/____元(当地币值/折台币计算)。

  举例:计 10000港元/计40000 台币。

□ 人力:计_____/_____(义工人数/专长说明)。

  举例:计 3人 / 专长各国语言口译工作或.....。

□ 物力:计_____/____(何种物资之说明!)。

  举例:计 电台全天定时广告时段/NOTBOOK电脑乙台。

□ 其他与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届全球华人同志交流大会筹备工作小组联络方式:(詹景岩)
▲活动赞助捐款划拨帐号:42082879,
户名:台湾同志人权协会
▲TEL:0931801528,0936-811132. 
E-Mail: egg999@ms31.hinet.net
▲The Working Group of Tongzhi Conference 2001/TGLHRA
──────────────────────────────
《桃红满天下》网址:http://www.csssm.org
来稿和意见请寄
电子信箱:taohong@aol.com
邮政信箱:P. O.  Box 2221
     Falls Church, VA 22042
     U.  S.  A. 

《桃红满天下》编辑部成员:
总编:  二言         编辑:杨青 有家 
网络维护:蓝波            楚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