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     双│
│ 124      ♀♀ 桃 红 满 天 下 ♂♂     周  │
│   期   ≈≈≈≈≈≈≈≈≈≈≈≈≈≈≈   刊  │
│                            │
│  2002年5月31日出版 1997年9月5日创刊  │
│                            │
│   北美华人性别与性倾向研究会(CSSSM)主办   │
└────────────────────────────┘
            本 期 目 录
──────────────────────────────
① 【新闻摘要】香港智行基金会获旅游事务署奖项 
② 【说三道四】透视蓝宇俱乐部
③ 【国际动态】中国500男子报名愿怀孕产子
        北大办”关注艾滋“讲座 艾滋病人无法进校园
④ 【信息天地】因为恋童所以禁欲?
        美国精神分析学会支持同性伴侣的抚养权
⑤ 【新书鉴赏】“东方恶之花”:《人妖时代》
⑥ 【同人笔林】寂雨阳光
⑦ 【爱知行动】“男男女女”读者之友俱乐部在京成立
──────────────────────────────
【新闻摘要】

◇ 为促进香港旅游业及经济复苏,香港旅游事务署主办“香港乐趣
多”行程设计比赛 (http://www.enjoyhk.gov.hk/flash.htm),让公
众人士及团体提交振兴本地旅游业方案。 智行基金会以团体方式参与,
以详尽、有趣及轻松的建议方案,获得颁发优异奖。 

  基金会干事杜聪表示:“奖项的意义在于官方机构承认同志社群
对促进香港旅游及经济的贡献。”

  同志消费力,向来是被本地社会有意或无意胬视的,当中有歧视
亦有胬视。同志数目庞大,她/他们的消费能力,即使在经济疲弱时
期,仍保持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杜聪表示,若香港举办“亚洲同志嘉年华”并开宗名义欢迎海外
同志来港消费,除有可观的旅游收益外,亦同时提升香港作为一个接
纳多元文化大都会的形象。 

  “香港乐趣多”行程设计比赛由香港旅游事务署主办,香港旅游
发展局、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及民政事务总署协办。

◇ 俄罗斯杜马下院的议员阿列克塞·米特罗法诺夫与其他几名议员
已经起草了一份议案,要求将女同性恋行为刑事化。

  米特罗法诺夫称女同性恋致使俄罗斯人口下降。“假如妇女不恪
守道德和伦理,人口出生率就不可能上升。”

  今年四月,已有部份议员要求将男同性恋行为刑事化。

◇ 由爱尔兰政府资助的一项调查报告结果表明,应该给予同性伴侣
等同于异性配偶的权益。

  该报告还要求将对同性恋者的暴力迫害列为仇恨性犯罪,让同性
恋者在就业和医疗保险等方面免受歧视。

◇ 德国国会下院通过有关决议,为在纳粹时期遭受逮捕和囚禁的大
约五万名同性恋者正式平反。
──────────────────────────────
【说三道四】

◆           透视蓝宇俱乐部

              二 言

  在电影《蝴蝶君》开头,当法国外交官加利芒赞扬宋丽玲在《蝴
蝶夫人》中的优美演出时,宋丽玲反诘道:“假如是一名金发女子爱
上了一名矮小秃顶的日本商人并为之守情……你肯定认定那女子傻得
透顶。”

  这句话貌似俏皮,却道出了一番平常心理,最近在中国同志中悄
然形成的“蓝宇俱乐部”就是如此。《北京故事》随着改编电影《蓝
宇》的成功,使蓝宇的形象进一步深入人心。蓝宇的遭遇令人唏嘘之
时,很多同性恋者恨不得自己成为蓝宇。

  蓝宇的专情固然令人赞同,但令我们感怀的仅是如此吗?当中国
同志竞相自认为蓝宇时,投射出却是对捍东这个人物的爱慕和幻想。
年轻英俊的“大款”捍东无疑是大家心目中的理想爱人,难怪看完
《蓝宇》后,喜欢捍东的人多于喜欢蓝宇。因此,当我们以蓝宇式的
纯情自居时,无非幻想着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不可或缺地兼具年轻、英
俊、成熟和富有等各理想特征,幻想着“让我成为蓝宇吧,但愿能象
他那样遇上捍东”。

  人人渴望爱情,而且这种渴望带有强烈的幻想成份:幻想自己能
够依偎在恋人的怀抱中忘却一切烦恼,幻想爱人的出现能够完全排遣
情感的孤独,解决自己生活上的所有问题。恋人是感情的寄托,是躲
避烦恼的避风港。捍东就是这种理想恋人的类型。

  然而,在现实的爱情和生活并非总是风花雪月,日常生活也许更
多地围绕于柴米油盐之间,恋人的出现也许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烦恼,
恋人也许会失业,恋人的生活起居习惯也许和自己有所不同,因此需
要双方的磨合,恋人也许爱恋着他人,需要自己在情感上有所容忍。
更常见的是,恋人也许并非富有,英俊更无从谈起,此时你是否有能
够象蓝宇那样愿意做出牺牲?

  幻想自己是蓝宇,折射出小鸟依人的被动和懦弱心态。虽然蓝宇
的年轻美貌也是人所羡慕,但人人争当蓝宇的普遍心态也说明了在现
实生活中,成熟的品性往往更能够吸引人。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恋人象
蓝宇一般专情,何不让自己拥有捍东的那份成熟的气质与自强的气概?
──────────────────────────────
【综合报导】

◆       中国500男子报名愿怀孕产子

  男人生小孩这个想法并非天方夜谭,完全可能在中国首席变性大
师、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性别重塑外科中心主任陈焕然博士的“男妈
妈”工程的帮助下成为现实。 

  凤凰网消息,香港文汇报23日报导说,据陈焕然博士介绍,让男
人生孩子技术上不成问题,就是把胚胎放入男人腹腔内的特定部位,
随时监测怀孕男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并补充女性激素,以完全摹拟女性
怀孕时孕母体内的内环境。孕期将满时,对怀孕者施行剖腹产。男人
生孩子实际也要经历正常女性母亲所受的痛苦,风险要比女性高出很
多。 

  现实中的“男人生孩子”也并非陈博士首创,据《星期日泰晤士
报》报道,1999年有了世界上第一个怀孕的男子。这个叫做索拉尔的
男子曾在一部科幻片里看到一位健壮的男人怀上了孩子,当时就想,
“为什么我和我的同性恋伴侣米格尔不尝试一下呢?”当他轻摸着自
己鼓起的肚皮时说:“我有种瓜熟蒂落的感觉,真让人高兴。”

  早在2000年,陈焕然博士也开始酝酿“男妈妈”工程。去年十一
月正式开始在“中国变性之路”网站(www.transexroad.com或
www.spscenter.com)上征集“男妈妈”志愿者。全国有四、五百人
报名,仅北京就有八十多人,后从报名者中精选出四位候选人。“男
妈妈”报名条件:1)具备拥有一个带有自己遗传基因和特征的孩子
的强烈愿望。2)20万元左右的资金,以承担自己的手术费用。3)
对自己将要进行的事必须有充分的了解并勇于献身科学,具备一定的
冒险精神。 

  他们分别是希望做“男妈妈”的五类人的代表:一、前卫派,他
们是正常男性,但他们希望挑战世俗、体验丰富的人生,他们认为
“孕育生命的过程不一定仅仅属于女性,一个男性也可体验这一过程”,
这类人占报名总数的近百分之三十;二、代妻生子派,妻子不能或不
愿生育,两人又希望拥有亲生的孩子,于是由丈夫代替妻子完成生育
儿女的天职,这类占百分之廿;三、变性人;四、两性畸形的病人;
五、男性独身或者同性恋者。 

  据介绍,生孩子对男性的伤害包括生理、心理上两类。陈博士曾
对志愿者讲:“首先你要在生育过程中承受着生理、心理上的改变。
生理上恢复不成问题,心理上的风险远大于生理上的风险。另外,你
所生的孩子的适应也将是长期的,因为绝大多数人是妈妈生的,你的
孩子将会成为别人眼里的‘另类’。”这些由爸爸生出的孩子将会面
临许多法律问题,而“男妈妈”工程也不得不面临许多法律的空白,
陈博士已经专门请了律师,同时陈博士也表示不会因法律问题没有解
决而停止工程计划。“法律总是滞后的。只要不违反现有的法律框架,
就可以去做。”

  目前,“男妈妈”工程正在等待有关部门的论证与审批,这将可
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准又是等到临上手术台才能批下来,1990
年国内第一例变性手术就是这个样子。” 

  陈博士已经预感到“男妈妈”工程一旦激活对社会的冲击、阻力
一定会更大。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研究员葛晨虹说“如果是用治疗手
段去满足得到孩子的愿望,那么是可取的,但要是普遍放开就要慎重
考虑人种的繁殖、发展走向。毕竟女性怀胎是人类有史以来的自然法
则。即使是技术成熟后,还有一个社会理性的接受问题。“‘男妈妈’
将给两性、家庭、父母和子女的情感关系造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 

◆    北大办”关注艾滋“讲座 艾滋病人无法进校园

  5月25日下午,北大举办了一场“关注艾滋,珍惜生命”的讲
座。500多名关注艾滋病的北大师生以及社会人士早早就坐满了报告厅。
三个半小时的讲座气氛凝重而热烈。记者在讲座上听到了关于艾滋病
在中国的触目惊心的事实。 

  遗憾的是,组织者事先特意从河南睢县邀请来与师生们交流的两
名艾滋病感染者,却被北大校方以避免引起恐慌和骚乱而拒之校门外。
作为一所一向以崇尚民主、科学著称的最高学府,这样的举动,着实
让人们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 “如果北大发现自己校园里有艾滋病会怎么办”

  对于北大校方将艾滋病患者拒之门外这一举动,在学校和社会上
引起强烈反响。 

  国务院企业咨询中心丁小平教授29日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
的看法很简单:第一,无论感染者是如何感染上艾滋病的,社会都应
该给予他们关心;第二,如果北大还懂得点辩证法的话,他们应该知
道,让艾滋病患者进入会让更多的人不得艾滋病。”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刘志光教授不解地说:“不知道(北
大拒绝病人)是出于什么目的,(其实)让艾滋病患者参加这个活动
是很正常的。这种做法与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精神不相符。”

  而北大学生表示学校做法有悖北大精神,为失去这次同艾滋病患
者面对面交谈而倍感遗憾。 

  北大团委宣传部的一位同学表示,这种做法有背于北大传统精神,
我们北大人怎么连艾滋病都面对不了呢? 

  罗全喜同学说:“我们不能孤立艾滋病人群,这对整个社会将是
非常危险的。他们(指艾滋病人)一旦觉得不被社会所容纳,就会隐
瞒自己的病情,与大家共同生活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会将传染扩散
到最大化。”

  王健同学认为,这还是个观念问题,需要我们去重新认识,就像
过去对待同性恋一样。 

  一个不知名的同学插话说:“北大作为中国最高学府拒绝艾滋病
患者进入校园,这代表的是一种态度,是学术界、知识分子对待艾滋
病的一种态度。像北大这样的文化阵地应该承担起宣传艾滋病防治的
历史重任。”他认为,北大的态度会起到一种误导的坏作用。 

  记者到北大校办询问此事。校办一位姓胡的女士答复说,关于艾
滋病讲座的事他们知道,但对于不让两位艾滋病感染者入校园的事他
们不知道。 

  随后,北京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会长吴小栋打电话向记者表示,
北京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是北京大学红十字会的一个下属分支,不
让两名艾滋病感染者入校园的决定是北大红十字会领导做出的。主要
是出于为在场的500多名与会师生及相关人士的安全考虑。 

◇ “我们的敌人是病毒,而不是感染病毒的人”

  在北京师范大学,校方一听说有艾滋病感染者一起来,便是严词
拒绝,再无商量余地。结果只好让艾滋病感染者留在了校外。报告会
也是冷冷清清,气氛黯淡,师生俨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
 
  “吃一堑,长一智”,在南开大学,他们采取了“曲径通幽”的
方式。没通过校方,而是只在南开大学的医学院举行,这样,两名艾
滋病感染者才得以与医学院师生见面、交流,会场气氛十分热烈,师
生们被中国艾滋病现状以及艾滋病患者的处境深深震撼。 

  人们如此惧怕和强烈排斥艾滋病患者,是因为人们对于艾滋病没
有正确的认识。错误的认识自然导致错误的态度。 

  最近有一组对北京、上海、大连、广州所作的调查表明,人们对
艾滋病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对艾滋病及艾滋病患者仍持不科学、不理
智的态度。有22%的人错误地认为身体外部接触或艾滋病人房间的空
气也会传播艾滋病毒。正是由于许多人对艾滋病不太了解,影响了人
们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另外有75%的人表示当确认自己身边的人
感染上艾滋病就采取坚决疏远和唾弃的态度。 

  人们为什么对艾滋病有如此强烈的偏见和歧视?张孔来教授说:
“主要有三方面的根源:一是受艾滋病与卖淫嫖娼连在一起的传统观
念的影响,认为艾滋病是社会道德堕落,世风愈下的结果;二是对艾
滋病相关知识缺乏了解而惧怕;三是人们社会责任心弱,认为关注艾
滋病患者是政府的事情,关我什么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面对歧视和偏见,不少有识之士发出了这样的呼吁:要重视,勿
歧视;防病毒,勿防人。 

  “不要歧视艾滋病人,对艾滋病人不歧视意识的确立,就像所有
文明标准的确立一样,每个人心中都要有。不允许他们在自己的生活
空间中出现,这是不道德的。”反歧视艾滋病患者志愿者濮存昕说。 

  北京佑安医院院长赵春惠说:“我们希望通过我们所做的工作,
唤起全社会都能够关爱这群特殊的病人、这些群体,同时能够唤起艾
滋病患者生的希望。更重要的是,全社会都来认识它、预防它,共同
与艾滋病作斗争。”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彼得·皮奥特在接受记者反歧视的
采访时言简意赅地说:“我们的敌人是病毒,而不是感染病毒的人。”

◇ “我们都死了,孩子怎么办?”

  记者决定去见见两位被拒于北大校门之外的艾滋病感染者,希望
了解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以唤起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和同情。其实,艾
滋病感染者对人们的歧视和偏见已经习以为常,他们只是恨自己为什
么染上了这个“名声不好”的病,他们最担心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
孩子。 

  12:35,记者透过会客室的玻璃门看到一个人走过来(后得知另
外一位因身体原因没来),身高约莫1.73米,年龄大抵四十来岁,步伐
虽不蹒跚却明显乏力。 他推门进来,绛红的皮肤和他无助的神情,记
者确信他就是记者要见的艾滋病感染者。 

  记者起身走向门口迎接并与这位艾滋病患者握手。他似乎并没有
把他的全部手给记者,但他已面露笑容。记者在他身边坐下,开始聊,
聊他、他的家和他们村。这时他很平静。 

  “我是河南睢县东关村的,我们很穷没有经济来源,卖血是我们
那里普遍的生财之道,我们那儿十几个村,卖过血的90%的人感染上
了。”他说,“我不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得的这个病,只是去年发病没
法干活了才去检查知道自己完了。” 

  “这之前,都做什么?”记者问。 

  “在外打工挣钱,可现在干不了,已经没有办法了,在村里,那
些没有感染或者说还没有发现感染艾滋病的人,都不跟我们这种人说
话。”

  “你的老婆孩子?……还好吧!”记者十分谨慎地问。 

  “她到今天已经死了一年零八天……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姑娘,
一个儿子。姑娘18岁,儿子14岁,现在连生活都没办法,更没法上学,
都在家里。”

  “孩子他们没有感染吧?”

  “没有。反正没发现。”他神情黯然,一副无助的样子,“我们
这一代已经这样了,没办法了,我们死了就死了,可,我们死了,孩
子怎么办?我现在最担心就是我的孩子。”

  “人一生什么事都可能遇到,车祸、空难、疾病,月有阴晴圆缺,
谁无悲欢离合?希望你能面对。你的孩子,相信政府、社会一定会关
注和帮助的。”记者安慰他。 

  “我能把我家的地址留给你吗?”这位艾滋病感染者被记者的一席
话所感动,眼睛闪现出些许希望。 

  “好啊。”于是记者取出记事本和笔,递给他。 

  他自然地伸过双手来接,突然,又收了回去,连连说:“还是你
写吧,我说。” 

  “你写、你写。”记者很自然地意识到他是怕别人嫌弃他,不愿
与他接触。 

  他认真地写起来。等记者接过记事本看的时候,心里不禁一阵酸
楚。在他的名字下面他特别注明“孩子赵龙”。这或许是一个即将死
去的艾滋病人留给我们这个社会的祈求,抑或是他留给孩子的希望。 

(转载自千龙网)
──────────────────────────────
【信息天地】

◆         因为恋童所以禁欲?

      香港大学精神医学系 吴敏伦(教授)

  没证据说禁欲或性开放是恋童癖的原因,自愿禁欲的人,可能本
身性欲已经不高,毋须发泄,要发泄亦有很多较易的方法,不必恋童,
除非先有这倾向。
 
  近日在国外和香港都揭发了一些神职人员性侵犯儿童的个案,引
起大众对恋童癖的成因和影响作广泛讨论,但其中不乏误解和偏见。

  恋童癖在现行精神病学分类中是精神病的一种,但亦有精神学家
反对,认为只是一种性习好或倾向。无论如何,恋童癖的成因,可以
是先天或后天的。

  从先天来说,其实每一个人天生都会对某一年龄范围内的人特别
有性兴趣,只不过这范围大多集中在青春期至中年期,天生偏差了,
便变成对未成年或老年人有性兴趣。

◇ 没证据指禁欲是恋童成因

  恋童癖的后天成因则在于性自信受打击,如有过不良性经验、性
教育错误或不足、有性功能障碍等,以致这人只敢向性要求较低及性
知识较少的儿童寻求性发泄。

  文化差异可以影响恋童行为的多寡。古代中国有以恋童为时尚的
时期,大富人家,都以能蓄几个恋童为荣,但他们却未必真有恋童癖。

  没有证据说禁欲或性开放是恋童癖的原因,自愿禁欲的人,可能
本身性欲已经不高,毋须发泄,要发泄亦有很多较易的方法,不必恋
童,除非先有这倾向。在欧美性开放的地区,都有很多恋童团体,作
半公开或地下式的活动,上网便可以看到。

  至于会否在某些职业或团体内有较多恋童癖者,由于调查上的困
难,还未能确定,理论上则有可能,但理由不止一个。

◇ 因为恋童所以亲近儿童?

  最直觉的理由,是恋童者当然会喜欢从事容易亲近儿童并得他们
家长信任的行业,以便行事遂其欲望,所以他们会选择做小学教师、
神职人员、褓姆、童话大师等(有可靠资料显示《爱丽丝梦游仙境》
的作者LewisCarroll和《小飞侠PeterPan》的作者JamesBarrie都是恋
童癖者)。

  相反的看法,则可以是某些职业或团体,由于有很高的道德要求,
患恋童癖或其他「变态」性倾向的人,便要加入这些团体,借助严厉
的道德规条甚至禁欲,来压抑他们的倾向,又或试图以爱去化解他们
对目的物所存的欲。这个心理反向作用,是一种常见的心理自卫机制,
而且效果一般甚佳,然则,在这些团体或职业内的恋童癖者,又应该
比外面其他不试图压抑的恋童癖者对孩子更安全。

  恋童癖者会侵犯儿童吗?这要看侵犯的定义。如果说不顾及儿童
是否或能否知情同意便劝诱他作任何事,都算侵犯,那么,恋童者的
行为确属侵犯,但同样,劝诱儿童上学、吃饭、睡觉等的父母也应是
侵犯。如果说造成身体伤害的才算侵犯,则大部分恋童行为是不造成
身体伤害的。恋童者的心态是恋,即如异性恋一样,出发点是对对象
心灵和身体的欣赏和寻求互相参与的性娱悦,并非以伤害为目的,如
果有伤害,亦只会是由意外或无知所造成。至于心理伤害,确有报告
谓后果严重深远,但是否直接由那侵犯造成,还是由社会对儿童性行
为的极端禁忌反应所致,或是由于其他原因,也未有定论。

◇ 因为恋童所以禁欲压抑?

  恋童癖可以是一个社会问题,但处理这问题,必须对它的来龙去
脉和社会千头万绪的性观念有较深入和客观的认识,才不致将事件情
绪化,反应过激只会对社会做成更大的分化和破坏。适值立法会现正
把《防止儿童色情物品条例》提出作公开咨询和辩论之际,人人能冷
静面对和了解这些涉及儿童性行为的事件,便更形重要。

(转载自《明报》)

◆     美国精神分析学会支持同性伴侣的抚养权

  美国精神分析学会于5月28日发表声明,认为在考虑怀孕、抚
养、领养、探访和监护等议题时,应从孩子的利益出发,而不是父母
的性倾向。

  该声明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孩子的利益取决于他们对
具有爱心、能力和持久抚养力量的父母的依恋程度。”

  该学会是美国精神分析界的最大协会。一年前,学会通过了赞同
同性伴侣的抚养权的决议。

  学会的同性恋和双性恋议题委员主任杰克·德雷切表示,“没有
证据表明(同性恋)父母能够影响孩童的性倾向”或者精神卫生。

  美国最大的同性恋政治组织“人权运动”对于精神分析学会的该
声明表示欢迎,该组织成员利莎·贝内特说:“很多同性伴侣的孩子
都面临着某种危险,因为法庭和州政府一直试图阻挠孩子和同性恋父
母之间的关系。很多同性恋父母的孩子还无法享受医疗保险,或者在
紧急情况下获得医疗帮助。”

  美国精神分析学会会长纽威尔·费舍博士指出,很多反对同性伴
侣抚养权的人士往往歪曲事实,他指出:“在很多案例中,同性恋父
母仅仅因为性倾向的缘故就被剥夺了抚养权,这是彻头彻尾的歧视,
实在令人痛心。美国精神分析学会对这种歧视深表反对。令人尤其感
到懊恼的是,很多心理学研究结果受到歪曲、误解或者忽视,这在目
前的法庭中极为常见。”
──────────────────────────────
【新书鉴赏】

◆      “东方恶之花”:《人妖时代》

  民间诗人墓草的诗集《人妖时代》由春风文艺出版社于2002
年3月出版,该诗集收录了墓草1997年至2002年创作的的一
百多首诗歌,作为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的代表作品之一。

  墓草于1974年出生于河南省西华县的一个农民家庭,长期流
浪打工,没有任何文凭。《人妖时代》中的诗作着眼于边缘人的生活
状态,包括妓女、打工仔、弃儿和同性恋者,被称为“中国社会底层
原声带”,墓草也因此被称为“东方恶之花”,“以一个年轻诗人的
机智和勇敢,以一种审丑识恶的犀利笔锋所独有的怪才鬼略,比较成
功也非常有朝气地位我们写作了忧患社会、批判现实、拥抱人民、解
构政治中心权力话语的诗歌文本新景观”(评论家杨春光语)。

  《桃红满天下》曾经登载墓草的部份诗歌。

  《人妖时代》目录:

  序:霜世嫉怀(二言)
  评论:论东方恶之花(杨春光)

  卷一:魇
     恐惧
     捡破烂的孩子
     专制

  卷二:殇
     手套歌
     黑木耳


  卷三:墓
     雨后的春庄
     卖棉花
   
  卷四:妖
     小偷阿星
     午夜八次电话
     千僖人妖

  卷五:疯
     英雄美人
     妓女小语
     手淫的猴子
──────────────────────────────
【同人笔林】

◆            寂雨阳光
                                                                    
              落尘

  “你爱我吗?”她有点歇斯底里地质问。
 
  “不。”我语气平静得冷酷。
     
  “因为我不是男的?”她的声音颤抖着。
     
  “这与性别无关。”我冷酷得语气平静。

  那年的雨季特别长。为了忘记每一个背叛我的人──特别是那个
我深爱多年的他,我不带痕迹地独自流浪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
    
  没有朋友,没有亲人,没有家,没有可去的地方;陌生的街道,
陌生的人,陌生的雨。夜幕降下,城市里点点灯光闪烁亮起,但我知
道,那么多盏温馨的灯光,没有一盏是属于我等待着我的。
    
  我用我身上仅剩下的一点钱买了几罐啤酒,坐在街边一个安静的
角落里,陪着雨一醉方休。
    
  第二天醒来时,连绵不断的雨终于停了。阳光灿烂地把我叫醒。
我惊讶的发现自己正穿着一套洁白的睡衣躺在一张舒适温暖的床上。
     
  一个女子向我走来。笑着说:“昨晚你醉得很厉害,蜷缩在楼下
街边的角落里,身上满是泥土和雨水,像只可怜的小猫。”
    
  “所以你就把我捡来了?不怕我会赖着不走吗?”语气是轻松的,
但我却是面无表情的。
  
  “我相信你是只善良的好猫,只是满心伤痕……你若真的没地方
去那就住下来好了,反正我一个人住,再养只猫也无所谓。”
    
  我微微一笑:“条件呢?抓老鼠我可不会,我是只特赖特没用的
赖猫。”
    
  “我要你乖乖做我的宠物就行了。”她递给了我一杯水。
    
  “可以,但我不许你过问我以前的一切。”我接过杯子。
    
  有点荒谬?是的,很荒谬。我这么一个陌生人成为了另一个陌生
人从路边捡来养的"宠物"。我知道我并不是为了一日三餐或为了个屋
檐而决定住下来的,而是为了那一刹那间对温暖温情的渴望……

      
  她,是这么座城市里一个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白领”,不过每
月收入养我一日三餐还算绰绰有佘。但她跟我一样,在这个不属于她
的城市里,没有能交心的朋友,没有亲人,自己一个人孤寂着,孤寂
着自己一个人的孤寂。
    
  而无事可做百般聊赖的我,则借用她的电脑,每天嘀嘀答答地敲
着键盘,又再次开始了我的写作生涯。
    
  每次赚到稿费,我都会到街对面那间花店买一束勿忘我。紫蓝紫
蓝的勿忘我,是我最喜爱的花。它就像我,流溢着那种安静的细水长
流似的忧郁,在最美丽的时刻绽放着张扬着,然后,一点一滴地枯萎
……
    
  我把买花剩下的钱全都给了她,我想以此来弥补什么,免得自己
日后会觉得有所亏欠。她不肯收,我就说当是存在你那吧!她说你自
己不会存吗?我说我存了也没用……
    
  除了每次拿钱给她总得推让一番外,其它的方面我与她相处得很
默契、和睦。她也履行了她的承诺,从不过问我的事,所以我也不去
干涉她的一切。即使她很晚才回来,我也决不会打她的手机。
    
  我们挤在一张床上,我渴望有个人可抱,她渴望有个人抱紧她。
她睡不着时,总会睁着她那双一汪海水似的双眸静静抚摸着我的脸,
抚弄着我的头发……
    
  两个多月后一个洒色花香的晚上,她紧紧抱住了我,然后,吻了
我。
    
  我麻木了的心没有泛起半丝涟漪 ,平静地接受了她的吻……

       
  我知道,她爱上了我。
    
  但我清楚,我不爱她。
    
  她是个美丽的女孩,是的,无可否认。但我不爱她。
    
  我只是需要爱,需要很多很多的爱,需要一个真实的温暖的肉体,
以此来填补我虚脱空洞的灵魂。
    
  我不爱她,但我需要她。 

            
  雨季又来临了,那个等了我多年的男生找遍了满世界后终于找到
了我,并坚持接我回去,回家乡,回家,回那个我属于的城市。当然,
他不知道我和她的事。
    
  雨,像我刚来到这城市时一样,仍旧淅沥沥地下着,每一滴仿佛
都可以滴到每个人的心里。夜幕又降下了,像当初我醉倒在街角的那
个夜晚。
    
  “我们分手吧!”我平静如往昔,轻轻把这句话交给了偎依在我
怀里的她。
    
  她愣住了。
    
  当我怀疑她是不是没听见考虑着是否要再说一次时,她猛地站了
起来,仍用她那双一汪海水的双眸望着我。
    
  “为什么?”
    
  “因为我得走了。离开这里,永不回来。”
    
  “你要去哪?”
    
  “回去。”
    
  “回哪去?”
    
  “我该回的地方。”
    
  “你爱我吗?”她有点歇斯底里地质问。
    
  “不。”我语气平静得冷酷。
     
  “因为我不是男的?”她的声音颤抖着。
     
  “这与性别无关。”我冷酷得语气平静。
    
  看着她眼中的点点泪光,我竟没有半占愧疚。其实,我知道,只
要我决定留下,留要她身边;或向她说几句好话,哄哄她;再或直冲
上去抱住她,一切就会马上平息,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但我不想
那么做,该面对的,迟早得面对。
    
  “求求你,别走……”她的泪终于滑了下来,滴到我的手上,溅
到了我心里,破碎成埃。
    
  “我迟早都得走的,也迟早得和你分手。从你把我捡回来的那一
天就注定了这种结局。”
    
  “那我和你一起走!”她抱住了我。
    
  我第一次推开了她:“不可能的……我把一切都留下,不会带走
任何东西。你也不可能再找到我了。还是让我们彼此遗忘吧!就当什
么都没发生过。”
    
  “不,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她已成了一个楚楚可怜的泪人。
    
  “永远,有多远?”我像是在问她,但更像是在问自己。
    
  彼此都沉默了,只听见血液溢出心的声音……

             
  第二天,雨停了,阳光灿烂地留在了那个对我而言仍陌生的城市。
    
  我走了,和来找我的那个男生一起离开了那个我生活了刚好一年
整的城市。
    
  她没来送我,一直都把自己关在了卧室里。而我则一夜都在阳台
上抽烟,没去打扰她。
    
  早上,她仍没走出房门,但不知在何时她已把一张存折、一把她
家的钥匙和一束寂寞盛开着的勿忘我放在了我的行李上。我把钥匙和
钱放回桌子上,捧着花,轻轻关上了门,走出了那个曾给予我温暖的
"家",也从此走出了她的世界……
    
  我和她,也许从一开始就是个始终得有个解决、有个了断的美丽
错误。
    
  我知道她是真心爱我的,我也许不在乎我爱的人是男是女。但在
爱情里,无论是男是女,都有没有勉强的幸福。
    
  请原谅我的离开。
    
  请宽恕我的自私。

              
  我始终没流下一滴眼泪,始终没有回头,也没有再见到她亦或再
回到那个即将淡忘的城市。
    
  就让我,于千万人之中,于千万份缘之中,于时空的荒野中,消
失在茫茫人海;就让,寂寞和爱,像浮云,聚过,又,悄悄散开……

(作者联系信箱:yesword520@sina.com)
──────────────────────────────
【爱知行动】

◆    “男男女女”读者之友俱乐部在京成立

  2002年5月22日, 由《现代文明画报》社主办以同性恋者活动为主
的的“男男女女”读者之友俱乐部在京宣布成立。有关人士认为,这
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同志文化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据了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现代文明画报》,于2002年
1月出版了改版的一月号《同性恋与我们同在》专集在社会上产生了强
烈反响,受到了同性恋者及社会学家的关注,许多文章被国内门户网
站引用。此后,该月刊又以《男男女女》为专栏名称大篇幅定期刊载
同性恋方面的事件。主持人宋沐洋发表评论,呼吁社会公众正视同性
恋的客观现象,并指出同性恋关系社会上每一个人,特别是同性恋与
异性恋勉强组建家庭所带来的婚姻问题,应引起人们重视。 

  《现代文明画报》社“男男女女”读者之友俱乐部主任由《男男
女女》专栏主持人宋沐洋担任,《男男女女》栏目编辑吴永胜任副主
任。宋主任介绍,俱乐部的宗旨是加强“同志”之间联系,丰富“同
志”文化生活,增进同志与非同志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社会正视同
性爱这一客观现象。活动将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利
用现代文明画报《男男女女》专栏刊发其俱乐部成员相关内容的高质
量图、文稿件;活动内容包括每年不定期的举办地区联谊活动,邀请
俱乐部成员参加;开展名家讲座、座谈及研讨会,与著名网站对话等。
 
  据介绍,俱乐部成员根据自愿、健康、文明的原则,身份不限于
同性恋者,必须遵纪守法;为了安全及邮寄资料,申请表格中所填姓
名、地址必须真实,现代文明画报社对个人资料严格保密,未经本人
书面同意,成员名单及会员资料绝不外传。成员每年交费150元,可享
受以下权益:免费获赠全年《现代文明画报》;免费咨询服务、疑难
解答;免费获取《男男女女》专栏年度国内外权威资料;优先采用质
量相当的成员稿件(作者可用化名),稿酬从优;参加联谊活动;享
受其它有关活动的优惠举措。(平亮) 

附: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文明画报》社“男男女女”读者之友俱乐
部联系方式: 
电话:64016407 64024300转17、14 传真:64038331 
传呼:191-4893806(全国联网) 
Email: smyang@263.net, smycn@hotmail.com 
   Wys6941@263.net,wys70cn@hotmail.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七条19号 
邮编:100007 

申请表内容,可以自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文明画报》社“男男女女”读者之友俱乐部成
员申请内容: 
姓名 
性别 年龄 个人爱好 其他资料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申请人签字 
有何特殊要求 
    
                   2002年  月  日
──────────────────────────────
《桃红满天下》网址:http://www.csssm.org

来稿和意见请寄
电子信箱:taohong@aol.com,csssm@hotmail.com
    (请将邮件同时发往以上两个地址)  
邮政信箱:P. O.  Box 2221
     Falls Church, VA 22042
     U.  S.  A. 

《桃红满天下》编辑部成员:
总编: 二言 zhixiao@aol.com         
编辑: 杨青 wanyanhai@hotmail.com 
    楚钧 chujun_100@hotmail.com
   东方虹 orienbow@hotmail.com
技术: 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