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     双│
│ 81    ♀♀ 桃 红 满 天 下 ♂♂    周 │
│   期   ≈≈≈≈≈≈≈≈≈≈≈≈≈≈≈   刊  │
│                            │
│  2000年9月25日出版 1997年9月5日创刊  │
│                            │
│   北美华人性别与性倾向研究会(CSSSM)主办   │
└────────────────────────────┘
            本 期 目 录
──────────────────────────────
① 【新闻摘要】全球首家同性恋电视台开播
        天主教会仍然禁止使用安全套
② 【说三道四】经纪──沟通男同性恋社区与卫生部门的方法
③ 【综合报导】美国亚裔同志努力追寻自我
        戈尔布什政见歧同:同性恋者权益
④ 【历史回顾】南非同志为电疗和强迫变性要求司法公正
⑤ 【桃园拾趣】“前同性恋者”曝光渔场
──────────────────────────────
【新闻摘要】

◇ 全球首座专以播出同性恋新闻、同性恋节目、电视剧的电视台,
于9月16日宣布筹备完成,并定于10月1日开播。

  这个位于美国西岸著名观光胜地棕榈泉的电视台,计划由有线电
视和卫星电视联合开辟一个频道,每天全天候向全美同性恋者聚居的
社区播送节目。

  据此间媒体报导,该电视台筹备主任兼发言人迪克·维纳表示,
全球迄今尚缺一座为同性恋者服务的电视台,而这座尚未命名的电视
台将担负起这项责任。

  维纳说,这座电视台不仅制作节目供同性恋观看,同时也欢迎同
性恋者的父母、亲友以及一般大众收看,使大家可以深一层的了解自
己的子女、亲友和周围同性恋者的心路历程。

◇ 今年六十五岁的意大利知名服装设计师亚曼尼(Giorgio Armani ),
最近承认自己是双性恋者。 
  
  亚曼尼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坦白表示他这一生中爱过女生,也喜
欢过男生。爱女人是因为身为一个服装设计师,必须对女人的喜好有
更多的认识和关心。

  当被询及他和昔日的工作伙伴加雷欧帝的关系时,他形容加雷欧
帝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加雷欧帝于1985年死于爱滋病。近
年来,外界一直流传两人有着工作以外的关系,这是亚曼尼第一次公
开谈论两人之间的私人情谊。

◇ 针对美国方面有报导指出,天主教会反对使用保险套的态度已有
软化迹象,但一名梵蒂冈官员对外正式否认。蒙席苏吾杜指出,教会
的一贯立场并没有改变。 

  苏吾杜表示,教会对所有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和对一般人一样,同
时也赞成全球合作,一起阻止艾滋病情扩散,并有不少神职人员积极
的参与这项工作。 

  天主教会一向坚持反对使用保险套,认为有违“性生活的目的在
于生育”的道德观念。 

  面对艾滋病不断地经由性行为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扩散开来,部分
教会人士也开始赞同使用保险套的观念,认为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毒传
播。但苏吾杜蒙席表示,这些都纯属个人意见,至少到目前为止,教
会的态度并没有改变。 

◇ 9月18日,台湾出生的丹尼·万成为加州奥克兰市的第一名公
开同性恋身份的市政官员。万将代表包括唐人街在内的市政区域。

◇ 据伦敦《卫报》9月报导,著名戏剧演员劳伦斯·奥利佛与朋友
道格拉斯之间带有热烈话语的情书最近第一次被公布于众。其中有一
封情书中夹有裸男色情画片。奥利佛还在信中详细叙述了与妻子费雯
丽之间的婚姻麻烦。
──────────────────────────────
【说三道四】

◆    经纪──沟通男同性恋社区与卫生部门的方法

             ·二 言·

  据最近的官方估计,以男同性恋者为主的我国同性恋人口介于三
千万到四千万之间,约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三。随着社会的开放,
会有越来越多的同性恋者走出隐秘,同性恋社区的规模将有增无减。
活跃于社区的同性恋者由于性夥伴的平均数目高于异性恋者,因此成
为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之一。据《健康报》8月29日报导,北京
目前查明的感染者中,男同性恋者约占三分之一。

  艾滋病的治疗目前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能有效地抑制病毒
扩散的“鸡尾酒”疗法由于费用昂贵,我国的感染者普遍难以承担。
艾滋病蔓延导致的巨大财政负担和其它社会问题事必影响到国计民生。
作为感染高危人群之一的男同性恋群体,更应该对他们做好预防和教
育工作。然而,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同性恋社区和政府有关部门之
间存在着相当大的隔阂。为了对症下药,本文将讨论如何应用股票市
场里的经纪方法来沟通同性恋社区和政府有关部门,使两者之间建立
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便在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的同时,跟踪艾滋病感
染状况,为有关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 同性恋社区和政府部门之间的隔阂
 
  这种隔阂有两方面的成因。一方面,同性恋现象和人群历来在大
陆处于隐秘状态,除了社会对之缺乏了解而导致的不宽容之外,同性
恋行为曾经以流氓罪受到惩罚,虽然1997年的刑法改革取消了流
氓罪,但很多人还是记忆犹新。同性恋研究在中国刚刚起步,医学界
仍然将同性恋列为精神疾病的一种。尽管报刊杂志出现了一些客观公
正的零星报导,并发起了有专家参与的讨论,但此类而信息之分散正
说明了社会歧见之严重。

  艾滋病最初在美国男同性恋者身上发现,使得媒体曾经一度将同
性恋与艾滋病相提并论,但同性恋不等同于艾滋病,目前中国的高危
感染人群还包括卖血者、吸毒者和性工作者等。将同性恋与艾滋病挂
钩,使很多同性恋者感到蒙受“不白之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
对于艾滋病预防教育和研究的抵触。由于同性恋者和艾滋病者目前在
社会上仍然受到歧视,许多人不愿意来到医疗机构接受体检,例如香
港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男同性恋者不愿意接受体检。此外,艾滋病病发
之前的潜伏期也使许多感染者对此掉以轻心,但当症状出现时,已经
为时过晚。这些都给预防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同性恋者参与社区活动(包括性活动)的程度也有着很大区别,
既有一些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公益活动的热心人士,也有一些只与性
夥伴发生隐秘的性爱行为但不在其它场合抛头露面的人(如许多已婚
同性恋者),还有一些人虽发生同性性行为但并不自认为同性恋者
(如部分性工作者),等等。社区内人群也因教育水平、经济基础和
兴趣爱好的不同而形成各种团体,光接触其中某一团体并不足以对整
个社区取得全面的了解,这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难题之一。

  同性恋社区内部成员以相同的性倾向为交往的基础,相近的价值
观念使社区内的人际关系较为紧密。整个社区出于自我保护,具有较
强的排外意识,例如他们对异性恋者(包括亲生父母在内)普遍缺乏
信任,对政府及所属部门也习惯性地“敬而远之”。来自不同价值观
念体系的异性恋者打入同性恋社区的难度较高。

◇ 用经纪的方法来寻求沟通

  为了对同性恋社区进行艾滋病预防教育,了解艾滋病在同性恋群
体中的蔓延,方法之一是定期在同性恋社区内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并
对一定数量的同性恋者进行体检跟踪,以检测艾滋病在他们当中的感
染程度,但同性恋社区的隐秘给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本文着重介绍
的经纪方法,要求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与同性恋社区内的领袖人物建立
信任关系,通过物物交换和互通有无,在社区内开展预防和调研工作。

  调研工作牵涉到四方面的人士,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政府部门 ←→ 调研人员 
                    ↑
                    ↓
         同性恋社区 ←→ 社区领袖

  关系的两端是政府部门和同性恋社区,他们之间的隔阂由调研人
员(由政府选派)和社区领袖(由同性恋社区推举)的沟通来得以消
减。

  艾滋病预防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同性恋社区的具体需求,这是两
者沟通的基础。我国的同性恋者普遍认为快乐安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政策的宽松程度。宽松的社会气氛有利于同性恋者走向公开,更可
能响应政府提出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政策。政府对于同性恋者采取理解
和宽容的态度,可以争取到同性恋社区的支持和合作。正确理解同性
恋现象和同性恋者,需要政府各部门(如法律和宣传部门等)的协调
努力,但卫生部门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如果国家卫生部门对于同性恋的态度比较开明,应该尽可能
将这类观点付诸于政策性的体现(如正式文件的颁布等),或者将已
有的政策进一步明朗化和公开化(如卫生颁布的不得歧视艾滋病人的
有关规定)。这类“红头文件”不仅使调研人员有了“定心丸”,而
且往往能够有效地消除社区成员的担惊受怕情绪和戒备心理;
  2)拨款支持调研项目,这是对同性恋社区表示关心的最具体表
现;
  3)艾滋病防治需要长期坚持,为了使政策的一贯性得以持续,
国家卫生部门可以与其它部门(如宣传和公安部门)商议,不要对同
性恋社区实行周期性和间歇性的打压。这种打压不仅是法制不健全的
表现,而且只能进一步使同性恋者走向隐秘,给预防工作增添困难;
  4)认真审视有关同性恋与疾病分类的医学证据,敦促有关部门
接受“同性恋不是疾病”的科学观点,为同性恋者摘除“病态”的帽
子,以争取同性恋社区的合作。

  调研人员是联络政府和同性恋社区的关键环节。卫生部门有关机
构的同性恋官员或者对同性恋有过研究的有关人士往往是这方面的合
适人选,他们的性倾向或者学术背景是与同性恋社区沟通的基础。由
于大城市人口密集,同性恋社区在绝对人数上已经相当庞大,需要不
止一名的专职调研人员开展工作。他们在同性恋社区内开展工作时,
可以为社区提供:

  1)表达对于同性恋群体的理解和关心,例如对于同性恋者组建
同性伴侣家庭的愿望表示支持;
  2)保证所做研究关系到同性恋者本人的切身利益。切勿将同性
恋与艾滋病挂钩,表明同性恋者是易感人群之一的同时,阐明工作的
目的在于提供预防教育,是一种关心,而不是打算对他们实行歧视性
的检疫隔离;
  3)让同性恋者了解到有关艾滋病的各方面知识;
  4)帮助同性恋者及时得知社区活动的有关信息;
  5)为同性恋社区提供捐助,经常出席社区的活动,举办有关健
康教育和干预的聚会;
  6)允许同性恋者了解研究的过程和有关技术细节;
  7)鼓励同性恋者介绍其他朋友加入研究;
  8)定期为参加研究的人员提供免费体检(体验得到的数据可用
于跟踪性的跨阶段研究);
  9)为感染者提供药物,以延缓病毒扩散,同时尽可能得知他们
的性夥伴身份,以作跟踪检测。

  为了取得和维持同性恋社区的信任,调研人员需要建立自己的资
信,这种资信可以通过以下行动和素质获得:

  1)争取到国家高层部门对此类调研项目的书面支持;
  2)在媒体(如报刊杂志和学术刊物)发表有关文章,对同性恋
表示理解,支持同性恋非病理化的主张;
  3)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艾滋病研究的文章时,注明得到同性
恋社区的协助,并向他们致谢;
  4)当某些地方部门(如公安部门)对同性恋社区进行不合理的
打压时,对这种做法表示明确反对;
  5)熟谙有关的同性恋研究资料(如历史和文化等),特别是当
代同性恋研究的进展。广大同性恋者迫切需要了解有关自身的信息,
但苦于渠道有限。调研人员如果具备这方面的知识,更容易获得同性
恋者的尊重和信任;
  6)对同性恋社区的文化特征见怪不怪,其中包括习惯同性恋者
坦露的语言风格和出格的玩笑等;客观地了解同性恋者频繁更换性夥
伴的社会原因(如伴侣关系无法无法公开,得不到法律和社会的承认
等),切忌摆出异性恋优越感或者显露出道德至上的倾向或情绪。

  由调研人员展开对同性恋社区的接触。社区领袖必须具备一定的
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待人友善;具有广泛的社会关系和较强的调解
与斡旋能力;在社区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受到同性恋者的普遍信任;
理解和关心艾滋病患者,能够利用夜晚和周末开展工作;本人具有一
定的经济基础;能够为当事人保守秘密。

  同性恋酒吧的主人往往是较好的社区领袖候选人。开始具体筛选
时,可以召集各家同性恋酒吧的主人和社区内的公益活动分子,让大
家来推荐合适人选。确定社区组织领袖后,由来自社区的热心者组成
议事会,议事会成员最好能够代表或接触到同性恋社区中各个层次的
人。通过培训使议事会成员具备初步的市场营销知识,由他们来招募
调研项目的具体参与者,对于调研参与者的身份要严加保密,以防止
歧视和暴力伤害事件的发生。议事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项目进展,
指出问题,部署下一步工作。

  社区领袖可提供:

  1)政府有关支持同性恋权益的文字材料;
  2)提供活动场地和设施,为研究者提供信息,分发问卷,通过
召开会议或者聚会获取血液样本,或者说服和敦促被调研人员去卫生
机构接受体检;
  3)通过自己拥有的渠道为社区提供宣传品和其它资料;
  4)为研究者提供有关调查的建议;
  5)为研究机构介绍其他与同性恋社区有着紧密联系的人士,其
中包括其他酒吧主人、社区中的公益活动者和值得信任的医务、法律
和社会工作者或者其他职业人士和学者;
  6)与社区内人群保持稳定频繁的联系,及时让社区成员了解政
府颁布的政策。

  艾滋病预防教育需要注意到同性恋社区的需求和顾虑(如身份和
体检结果的保密,如何取得社区其他成员的合作等),而这些需求需
要通过社区内普通人士的诉求才能得以客观的表达。社区领袖在此可
以组织一些同性恋者到自己的设施(如酒吧)举办半正式的讨论会,
研究人员旁席倾听,让参与者自由发言。这些发言往往可以客观地反
映出社区的状况和同性恋者的顾虑。这些顾虑影响到调研工作的实效,
是调研人员所必须考虑到的。

  在招募人员方面,可以用“滚雪球”式的层层推荐方法,它类似
于层层销售,即参与者同时成为推荐者,招募其他参与者。如有可能,
可以视招募到的参与者人数和参与程度,为推荐者提供一定的物质奖
励。这方面最成功的经验是美国性学家金赛博士于四十年代展开的调
查,他在研究男性间性行为时,通过由性夥伴介绍圈内朋友来一层层
扩大样本;美国匹兹堡大学于八十年代末开展同性恋者性行为和疾病
传染研究时,先征集到一定数目的同性恋者,然后通过他们介绍朋友,
来扩大研究和教育人群。

  经纪方法涉及到一系列成本,比如与社区保持联络、资金捐助、
印发宣传资料和举行定期体检等,但这些成本与患病所带来的损失相
比,还是少很多。跟踪调查可以具体了解到感染者以及艾滋病在他们
身上的传递速度,然后通过他们得知其性夥伴的感染状况,以防止疾
病进一步扩散。

  有人会问,这种调研项目是否会对同性恋社区进行“怂恿”,使
社区活动(包括性活动)更为频繁,从而导致艾滋病感染的扩大?针
对这个问题,我觉得需要指出的是,在同性恋受到媒体注意之前,各
大中城市已经于八十年代中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社区,它几乎完全游
离于主流社会的眼界之外,以至于很多人视同性恋为西方独有现象或
者来自西方的“毒害”。这种隐秘与社会的开放程度有着紧密关系,
社会的开放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性恋社区的隐秘特征也不会在短
时期内产生很大改变,但其人数之庞大和性活动之频繁并不会因社区
的隐秘而所有减少,他们在压制下只会走向进一步隐秘,卫生部门将
更难以确定病源和传染的程度,这样只会给疾病控制带来更大困难。

  预防疾病是政府的职责之一,疾病导致的重大损失最终将由政府
担负。虽然同性恋者频繁更换性夥伴是疾病感染的主要原因,但这种
行为的产生有其社会原因(如伴侣关系不能公开,得不到法律的承认
等),不能认定同性恋者“咎由自取”,回避在他们的社区内开展预
防工作的必要。还必须指出的是,感染艾滋病的同性恋者也可能使疾
病蔓延到社区之外,比如中国的男同性恋者绝大多数在成年后进入异
性恋婚姻,其中有不少人仍然与同性发生性活动,这些人受感染后,
极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妻子和出生的孩子。双性恋者或者同时以男女
为客户的性工作者也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异性恋者。

  在同性恋社区内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工作,需要政府和同性恋社
区的共同努力,消除两者之间的隔阂是工作成功的关键之一。在本文
中,笔者借鉴了国外的有关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相应的建议,
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倾听各方面人士的看法和意见。

参考资料:
《同性恋:艾滋病肆虐的角落》,《健康报》2000年8月29日
(第1版).
Silverstre.,Anthony J.,Brokering: A Process for Estimating 
Long-Term and Stable Links with Gay Male Communinities for 
Research and Pulbic Health Education.AIDS Education and 
Prevention,6(1)65-73,1994
──────────────────────────────
【综合报导】

◆        美国亚裔同志努力追寻自我

             汤姆·李
            ·苏辰 翻译·

  “每当我听到‘同性社区’这个字眼,都不自觉地想到‘白人’。
做为同性恋,似乎只是白人才会有的事。我从来没有想过,你可以既
是亚裔又是同志。”22岁的华裔大学生亚历克斯(化名)说,“尽
管我既是亚裔又是同志,但从未把两者联系起立。它们似乎总是非此
即彼的关系。”

  亚历克斯的感受反映了当今在美国亚裔同志的心声。作为同志和
亚裔通常是矛盾的。虽然种族背景和性倾向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而它们在自我认同和社会接受方面却有其相似之处。对于美国的亚裔
同志来说,这两方面很微妙地交织在一起。即使他们接受了自己的性
倾向,他们也得在社区当中找到能适应其种族背景的一席之地。但对
很多人来讲,一个包容的同志社区只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概念。

  但谈及到他在同志社区的身份时,身着休闲罩衫,头戴棒球帽的
亚历克斯在坐椅上显得有些烦躁。他那修长魁梧的轮廓和那张忧郁的
面孔对比分明。“我也不知道。我觉得无论在哪儿我都不会适应。”
他终于开口说道,“在白人社会里做少数民族很难;做少数人当中的
少数则又难上十倍。”

  “我在同志社区看到的只是出现在橱窗的色情商品和彩虹旗。彩
虹旗是个商业化的象征,本应代表所有同志,但我却无法认同。”他
说。

  正如在异性恋社区一样,媒体对人们的观念有着很大影响,而媒
体往往把同志描述成一群浑身肌肉、金发碧眼的年轻男子毫无羞耻地
打情骂悄,或者去舞厅跳舞,或者去时髦的商店购物。36岁的曾大
卫认为这种“年轻、健壮的白人男子的形象”来源于“以年轻和活力
作为吸引顾客和促销商品的手段”,这一点和主流媒体一样。

  而当非主流媒体描述亚裔同志的时候,往往带有各种各样的成见。
认为,这些错觉在人们了解亚裔同志时起了主导作用。亚裔异性恋男
子通常被认为是软弱、胆怯、害羞、没有男人味儿的,而这些成见也
同样带到了同性恋者的身上。“在任何社区,成见都是很普遍的。很
有意思,不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些偏见使
一些人不愿与亚洲人约会。时间长了,可能会导致心照不宣的种族歧
视。”他说。

  亚历克斯讲了一件尤其令他感到气愤的事。他在大三时和一位白
人男子约会。几个星期后,关系刚刚有了发展,那个白人却离开了他。
他的唯一理由是:“我不想与签语饼约会。”

  “当我听到他把我的整个生活比做中餐馆在饭后送给顾客的签语
饼时,我惊诧极了。我原以为他没有那么浅薄。”亚历克斯说,“我
觉得他和我约会的全部原因就是我的异国风味吸引了他。当他发现我
和他带有的成见不一样时,就对我不感兴趣了。”

  亚太同志联盟的公关主席迪诺·杜瓦左回顾了近十年来,对于亚
裔同志的一些偏见的发展变迁。“过去的传统一直认为亚洲男子很年
轻、苗条、听话、有异国情调。近十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亚太裔的同
志出现,传统的观念已逐渐被打破。”他解释说,“很难讲有哪些因
素更吸引别人。种族歧视、个人偏爱、历史印迹和传统成见都会有影
响。”

  亚历克斯补充说:“在同志群体中,任何东西都很视觉化。长相
就是一切。当你长得和白人眼中的诱惑不一样时,就没有人会注意你。
没有人只想和你做朋友,除非他觉得你有吸引力。”

  为了使自己更合群,亚历克斯从不刻意渲染自己的华裔血统和外
表。他的朋友大多是白人,穿着风格也和滑着滑板的白人男孩同出一
辄,讲话也常带着美国孩子爱说的“哥们儿”。“我并没有白人化,”
他坚持说,“我了解我的文化。但在同志群体中,亚洲人总被看成是
外国人。我希望我结交的人们都能把我视为一个和他们一样的人,尽
管他们看到的是个亚洲人。我曾想要超越这一点。”

  曾大卫在成长过程中有着同样的经历。“我曾经问了自己很多难
以回答的问题,经历了无数心灵的探索和个人的成长。”他说,“我
花了很长时间来反省自己内在与外在的恐同心理和‘恐亚心理’。”

  杜瓦左目睹了许多美国亚裔同志奋斗多年,试图为自己找到身份
的认同。“最大的障碍是要保持一种平衡,找到作为亚裔、作为同志、
或者同为两者的身份。这时就会有些矛盾。作为亚裔,别人对你有很
多期待,而作为同志则和这些期待南辕北辄。”他解释说,“最终你
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杜瓦左说,造成美国亚裔同志的经历与众不同的深层问题之一,
就是传统的亚洲文化强调亲密的家庭关系。更多的情况下,美国亚裔
男子掩貌5c了他们的性倾向,以不使其家人失望。他说:“在我们的
社区里,家庭因素更为强大。这影响着向家人坦白的过程,紧密的家
庭联系使亮相变得更加困难。很难概括每一种族的情况,但是这始终
是亚太同志社区中的一个主题。”

  对于亚历克斯而言,拥有与父母亲密的关系是件喜忧参半的事。
在他对有这样一种坚固的家庭关系而感到快意的同时,这种关系也使
他不能完全接受自己的性倾向。他已向他的家人亮了相,并且正在与
他的亚裔传统重新联系起来。“我以为我所处的文化永远不会接受同
性恋。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曾有点忽视并拒绝我们的文化的原因。”
他表示,“现在,我看到我能够把两者相结合,而且我正在努力。”

  杜瓦左说,十年前,美国亚裔男子主要与白人约会,但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亚裔开始与本种族的人约会。目前还没有任何理论解释这
一现象发生的原因。但杜瓦左对此作了解释:“也许正是他们看到其
他亚裔在这么做,或者他们不必再等待白人男子来告诉他们,他们具
有吸引力。现在,与本种族的男子约会已是一种选择。”

  但是,正像同志社区不应受到陈规定式的束缚一样,美国亚裔同
志的经历也是各不相同的。对于一些亚裔同志,融入更大的同志社区
是没有任何问题的。31岁的伊力亚特·王就是这样。他在旧金山着
名的同志社区卡斯特罗区居住了五年,并没有遇到任何由于种族引起
的困难。他讲到:“包容的程度取决于个人。由于种种原因,美国亚
裔在同志社区表现得并不积极。”

  而曾大卫相信,建设一个包容、积极活跃的同志社区是可能的,
但是只有每个人都检讨各自所持有的偏见,这种社区才能够实现。
“在个人的层面上,每个人都需要处理我们的传统中使我们感到不适
的因素,并且学会去理解种族偏见存在于同志社区的原因,那就是,
我们总是把对于自我与他人的恐惧和不安归咎于外在的因素。”他说
道,“如果我们能够改变自我,我们就能改变世界。”

  杜瓦左坚持认为,由于美国亚裔同志都具有这些独特的身份认同
经历,诸如亚太同志联盟这样的扶助性团体是很重要的。这些团体建
立了一个扶助性的网络,然后形成了专门适应美国亚裔特殊需要的社
区。他说,参与这些组织也增进了人们对美国亚裔同志的了解,并且
为他们提供了表达意见的机会,这个机会在其它场合是没有的。

  似乎是为了反映美国亚裔同志社区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亚裔同志
和种族间的同志团体相继成立,例如马来西亚男女同志俱乐部,以及
太平洋朋友。

  亚历克斯注意到了亚裔同志组织,但他从未考哗b过加入。他说:
“这些组织似乎具有排他性,我不认为这就是问题的答案。把自己隔
离在令自己感到舒适的小圈子里,从不大胆进入更大的社区,这恐怕
不会有成效。”

  一些亚太同志联盟的成员甚至担心,仅仅是这类组织的存在就会
产生自我隔离的负作用。“我与亚裔同志的经历是通过像亚太同志联
盟这样的组织,尽管这未必是件好事。”23岁的浩泰说,“我们不
应试图建立一个四分五裂的社区。最理想的做法是,我们应该团结在
一起。用一块巨石打破一堵墙要比用不同颜色的石子容易得多。”

  杜瓦左以前也听过类似的批评,但是他担心,任何一种大同志社
区都会掩盖美国亚裔同志的特殊需要。他说:“有了更大的团体,它
就会只强调这个大团体的需要。他们也许会把自己的经验强加给我们。
拥有一个亚太同志的专门团体,为表达我们的经历和观点提供了一个
安全的场所。”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8岁的学生,约瑟夫·嘉文勒特瓦塔纳对
此表示同意:“我认为,要想冲破肤色的界线,任何一个社区都会先
按种族而分离。妇女运动就是在很大程度上按种族划分的。青年运动,
体育界的运动和其它社会机构也是如此。我认为必须研究同志文化的
不同侧面,而这些方面在太开放的环境下是无法研究的。”

  嘉文勒特瓦塔纳相信特定种族的团体是同志社区的一个积极组成
部份,但他也注意到参与这些团体的许多人并没有加入更大的同志社
区。“这是一个可悲的但可以理解的结局。”他说,“这是不必要的,
因为我觉得一个具有包容性的同志社区能够与特定种族的团体相共
存。”

  他补充道:“我认为承认偏见和种族歧视的存在是第一步,下面
一步会是对少数族裔更加包容,敏感和重视。”

  随着美国亚裔人口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在文化和性认同
方面付出努力。杜瓦左说,亚裔同志辅助组织也许能够给予这些人更
多的力量。

  浩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美国亚裔同志将会是同志社区的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这只是个时间问题。“亚裔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
活跃。随着人们变得更加活跃,他们会与其他人相互影响,并形成一
个更大的整体。”

  曾大卫已经感觉到了他在社区中更加积极活跃所带来的效果。他
已经是七个亚裔同志组织的成员。他看到,这些团体就象一座必要的
桥梁,为美国亚裔同志社区和主流同志社区提供了对话机会。现在他
对自己作为一名美国亚裔同志的身份认同抱有信心。

  “我为自己拥有马来西亚华裔的传统而感到自豪。我已经学会去
接受她的伟大和不足。”他说,“刚开始时,让我去对付这种不协调
并尽力服从于自己所处的亚文化──华人,亚裔,同志──是件极其
恐惧的事。一段时间过后,我做了一个有意识的决定,那就是热爱自
己的生活,而不是生活在无理的恐惧之中。”

  至于亚历克斯,他正在逐渐认同自己的身份。“我已经学会怎样
处理。尽管我不是‘亚同志社区’或‘主流同志社区’的一部分,我
有我对自己的认识──我就是我。”他说道,“我生活在一个真空里,
但这并无所谓。你明白吗?我希望有人能懂。”

◆      戈尔布什政见歧同:同性恋者权益

◇ 戈尔(民主党总统候选人):

1.支持允许同性恋者公开在军队服役;

2.支持将同性恋收养小孩问题交收养问题专业工作人员进行个案处
理;

3.支持《非歧视雇佣案》,该案禁止雇主因雇员的性爱取向(同性
恋)而中止对雇员的雇佣;

4.支持更强硬的禁止仇恨犯罪立法,包括对性爱取向(同性恋)的
仇视犯罪;

5.认为传统和宗教将婚姻定义为一夫一妻的结合,因此反对同性婚
姻合法化,但支持给予同性伴侣等同于异性配偶的一切平等权益(如
佛蒙特州颁布的“公民结合”);

◇ 布什(共和党总统候选人):

1.支持目前在美国军队中对同性恋者施行的“不问,不说”政策;

2.反对同性恋者收养小孩;

3.反对《非歧视雇佣案》,认为它将为同性恋者提供“特殊权益”;

4.反对扩展目前的禁止仇视犯罪法,认为现行刑法已经对此做出了
量刑规定,无需为同性恋者提供“特殊保护”。

5.反对同性婚姻,反对任何企业、机构和政府允许同性伴侣享受异
性配偶才能拥有的法律和经济权益。
──────────────────────────────
【历史回顾】

◆     南非同志为电疗和强迫变性要求司法公正

  即使以军队标准来衡量,南非军队也以强制服从而臭名昭著。
《先驱报》记者艾德·奥劳弗林从约翰内斯堡报道。

  南非同性恋活动人士正在要求调查,起诉那些被控在种族隔离军
队里强迫数百名同性恋士兵接受变性手术的医生。根据国家卫生研究
委员会和同性恋权利组织尚未发表的报告,在1971年到1989
年间,多达数百名士兵被诱骗,或被强迫接受变性手术以“治愈”他
/她们的同性恋。

  已有数名士兵为他们所遭受的强迫性“去势”,以及许多例半途
而废的手术而提出起诉。还有更多的同性恋或者有同性恋嫌疑的士兵
曾被要求接受广受争议的“厌恶疗法”,就是靠电击来实施一种低烈
度“治疗” 。

  大多数的“治疗”由彼勒佗利亚附近臭名昭著的弗特雷克胡特军
人医院中所谓第22病房的精神病医生组织。在这个封闭的病区里,
护士携带手枪在病房里巡视。这个名为《厌恶工程》的报告称,公开
或者有同性恋嫌疑的士兵在被示以同性裸照的同时,其手臂被通过电
流,男女士兵一视同仁。根据接受过该项“治疗”的士兵叙述,电流
会不断增强直至他/她们痛苦地尖叫。在最终切断电流后,他/她们
被强迫观看更多的色情作品,不过这一次画面里全是异性。

  一位被约翰内斯堡《每日通讯和保护者》采访的受害者说,她在
接受从男性转为女性的变性手术期间被解除军籍,但军队拒绝完成手
术,使她的变性半途而废。约翰内斯堡男女同性恋者平权同盟的司法
协调员艾佛特·尼森说,已经可以确信有很多男女士兵遭遇了和以上
这位妇女相同的命运。

  前南非国防力量精神病治疗部负责人奥布雷·列文博士是备受指
责的始做俑者。最近几周,许多以前的病员指控他强迫实施厌恶治疗
及滥施药物。

  即使以军队标准来看,南非军队也以持强凌弱和僵化服从而臭名
远扬,但同性恋和有同性恋嫌疑的士兵还并不是其中唯一的受害群体。
报告称,入伍新兵中受到政治怀疑的,比如和平主义者、无神论者、
瘾君子,或者只是不够强壮,都有可能被送进22号病房。在白人统
治结束以前,所有南非适龄白人男子都有服兵役和警役的义务。

  作为精神病医生列文博士没有直接参与过任何变性手术,但他被
控安排病人进行手术。1994年白人统治结束以后,他退出了军队,
后移民至加拿大,理由是担忧南非逐渐升高的犯罪率。他目前担任加
尔加里大学精神病学的主任,否认参与过任何不正当的治疗和手术。
他也声称他从未违背过任何人自己的意愿而对其进行治疗。但是人权
组织及受害者们称,对那些被监禁在警卫森严的军人医院里的不情愿
的新兵来说,所谓的自由意愿是毫无意义的。

  同性恋活动组织已经要求国防部长建立一个司法委员会调查这个
所谓的“厌恶工程”和军队的变性政策。尼森表示,报告里涉及到的
所有人都不适合接受政治赦免,因为这种政治大赦只适用于为维护或
者反对白人统治而滥用权力的人。“我们相信这些人可以被起诉并接
受指控,”他说,“加拿大应该准备引渡列文以使他在这里接受审讯。”

  在南非进行这些“治疗”时,厌恶治疗法已经在国际范围内受到
唾弃,而且精神病学界也不再把同性恋视为一种病态。尼森还指出,
变性手术并不适用于绝大多数的男女同性恋者,因为他/她们对自己
生而所属的性别是感到满意和幸福的。
──────────────────────────────
【桃园拾趣】

◆        “前同性恋者”曝光渔场

           ·石洋 编译·

  9月19日晚10点半左右,当“人权运动”(美国最大的同性
恋政治组织)职员达利尔·赫夏弗特走进首都华盛顿历史最久的同性
恋酒吧“P先生”时,他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那就是两年前在媒
体公开露面的著名“前同性恋者”约翰·波尔克。今年36岁的波尔
克声称自己在耶稣的指引下,通过“修补疗法”使同性恋倾向得到了
“矫正”。波尔克目前已婚,生育了两名子女。在基督教组织的支持
下,他撰写了《不要恐惧改变:一个克服同性恋的真实故事》。作为
“同性恋可以被治疗”的成功例子,他担任了“国际逃亡”的主席,
继而成为《新闻周刊》的封面人物。

  当时波尔克在酒吧里至少呆了四十多分钟,他并没有在酒吧里招
募接受“矫正”的人员,而是与其他光顾该场所的同性恋者谈笑风生,
并给一些人买酒喝。当赫夏弗特上前询问时,他并没有对自己的身份
表示隐瞒。

  当此事在媒体曝光时,波尔克解释说,他当时进酒吧只是为了找
个厕所方便一下,但并不知道自己进了一家同性恋酒吧。然而,“P
先生”位于华盛顿市内著名的杜邦花园区,该区是人所共知的同性恋
者居住区,男男相拥而行在街头比比皆是。“P先生”周围的所有酒
吧和咖啡馆都是清一色的同性恋活动场所,不少店的门口都悬挂着彩
虹旗。华盛顿最大的露天渔场“海滩公园”距离“P先生”也只有一
街之隔。再说,如果光要找厕所的话,只要随便进一家餐馆即可,大
可不必在同性恋酒吧里呆上至少四十分钟,还给其他顾客买酒,况且
周围清一色的男士和墙上所挂的猛男画像绝不会使他觉得“误入门槛”。
波尔克自己曾承认,在得到“矫正”以前,他曾是同性恋社区里的活
跃分子,还曾在易装比赛中夺魁,当选过阿拉巴马小姐,而他“凑巧”
在“P先生”酒吧谈笑风生时,吧内正在进行易装表演。

  答案只有一个:波尔克依然是名同性恋者,不管他如何宣称自己
已经得到了“矫正”。不过,他也不是这方面的先例。“国际逃亡”
的两位创始人──麦克尔·布塞和加瑞·库柏──曾一度声称借助上
帝和耶稣的力量,使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得到了“矫正”,并且进入了
异性恋婚姻。不久之后,两人双双堕入情网,由“前同性恋者”变成
了“前前同性恋者”。挣脱各自的异性恋婚姻后,布塞与库柏共同生
活了十年,直到库柏去世。
──────────────────────────────
来稿和意见请寄
电子信箱:taohong@aol.com
邮政信箱:P. O. Box 2221
     Falls Church, VA 22042
     U. S. A.

《桃红满天下》编辑部成员:
总编:  二言(美国)   编辑:杨青 小涛(中国)
网络维护:蓝波(美国)      罗杰 楚钧(美国)
文字校对:有家(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