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伦理
  • 各司其安的和谐 .new.
  • 我看同志结婚 .new.
  • 真切如己──看《走台秀》有感 .new.
  • 看沈阳母女的超女表演有感 .new.
  • 不为玛丽所动
  • 帮助同性恋者,就是帮助自己
  • 同志婚姻杂想
  • 从中国传统家庭看呼吁同性婚姻合法化
  • 无知、无畏与无耻
  • 绝对道德标准与社会压制
  • 从共产党员到基督徒  
  • 同性恋思想笔记 
  • 反对同性婚姻的十个理由
  • 再谈宗教是与非 
  • 一块方便的遮羞布
  • 从痛苦到接受──一位同性恋者父亲的心路
  • 旧书桌前的所思 
  • 何谓正面健康的同志形像?
  • 走出异性婚姻的困境
  • 孤独不是欺骗的理由
  •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驳“同性婚姻乌云论”
  • 不仅仅是亲情融化了教条──西班牙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启示
  • 不仅仅是亲情融化了教条──西班牙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启示
  • 洋娃娃实验的启示
  • 健身房里对后殖民主义的胡思乱想
  • 兼爱、教皇和同性婚姻
  • 我对同性恋的认识
  • 说说自我不和谐
  • 理解他人
  • 对同性征婚报道的一点想法
  • 旧时婚姻并非爱情的香格里拉
  • 同性恋关系所获得的幸福值与异性恋一样
  • 谈谈教会反对同性婚姻之荒谬
  • 萨特:《小偷日记》序
  • 叛国者、小偷与同性恋者──热内访谈
  • 中央电视台《同性恋:回避不如正视》节目全文
  • 解读CCTV播出“同性恋:回避不如正视”节目
  • 密尔出走之后──关于女同性恋生存文化状况的随笔
  • 颠覆后的自由──读让·热内的《小偷日记》有感
  • 爱是共同的语言(之二):对性取向差异的几点思考   
  • 爱是共同的语言(之一):对性取向差异的几点思考   
  • 同志教徒与同志婚姻之同识     
  • 哈姆弟兄向同性恋追星族致谢
  • 从鸟举鱼儿的善意说起
  • 同性恋是丑闻吗?──从麦克里维州长辞职说起
  • 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新解
  • 为什么同性恋者找伴难?──一个统计学的解释
  • 文艺随笔之十三:回头是过?
  • 权利观念与心灵的与时俱进
  • 不一样的哀悼──写在里根辞世之时
  • 异性恋者,和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 个性与品质
  • 同性婚姻会导致伦理滑坡吗?
  • 揭开性与爱的本质
  • 爱的数理箴言
  • 关于道德、责任和同情──从男同志结婚的问题说起
  • 文艺随笔之九:知己如黛玉
  • 我的一次宗教经历
  • 我看同志结婚
  • 亦问世间性为何物?
  • 一)万花筒里的性镜象
  • 二)杂谈肛交是一种返祖现象
  • 三)从克林顿和莫妮卡口交说开去
  • 四)空间效应的启示
  • 五)展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阴阳八卦理论
  • 六)一和零:这数字化的世界
  • 蜘蛛女和蛤蟆王子
  • 乱弹《黑客帝国》
  • 同性恋仅是“两情相悦”的自由吗?
  • 感谢我的家
  • 一个内心充满偏狭和仇视的人类“丑恶标本”
  • ──从石原慎太郎对同性恋的歧视言论中我们可以读到什么?
  • 同性婚姻会使人“被迫成为同性恋者”吗?──与杨建葆先生商榷
  • 禁声的无奈
  • 顾虑“潇洒”
  • 婚期来临时的思索
  • 聊现实
  • 单身也是一种积极的选择
  • 电话厅变迁的启示
  • 回归现实的爱情──有关同性伴侣关系的现实考虑(2)
  • 谈谈以偏盖全的认识误区──从布莱尔事件所想到的
  • 为什么要拒绝肛交
  • 健康、心理、道德、审美观和性行为方式
  • 拒绝肛交的意义何在
  • 附:《为什么拒绝肛交》引起的讨论选登
  • “非典型性肺炎”的病根和对非异性恋者的讨伐
  • 文艺随笔之六:理解逝人──从张国荣之死想到的
  • 中国餐馆里的联想
  • 从中国城的黑死病谈起
  • 文艺随笔之四:时势造《英雄》
  • 文艺随笔之三:英雄所见不同──解读《英雄》
  • 牧师+医师:心理学介入──访《乐在生活》心理工作室首席咨询师王智
  • 文艺随笔之一::理解与鉴赏
  • 转变观念,总要有人先行──访李银河教授
  • 性倾向与反腐
  • 性存在:一个新词一场革命
  • 社会学家公开国民性生活调查
  • 中国爆发性革命
  • 同性爱亚文化的建立
  • 半个天堂的迷惑
  • 宽松有利于稳定
  • 谈谈话语权与公信力的重要性
  • 多一些自我批评和接受批评的勇气
  • 重读《论雷峰塔的倒掉》有感
  • 谈师永刚的困惑
  • “公序良俗”与个人权利──《沃尔芬登报告》的启示
  • 有感于同性恋居住区
  • 继续解构“洋白老配亚洲小生”
  • 同性恋、艾滋病与社会
  • 程砚秋和周信芳倒仓的启示
  • 对《“洋白老配亚洲小生”探因》的争论
  • 难为人妻
  • 校风巡逻队
  • “洋白老配亚洲小生”探因
  • 闲谈同性恋
  • 透视蓝宇俱乐部
  • 毛宁事件是中国社会宽容的风向标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主流文化?
  • 毛宁应承担民事责任吗?
  • 谈“问题明星”的上岗证
  • 从棕色袋歧视说开去
  • 喜新厌旧,真的天理难容吗?
  • 同性伴侣关系需要创意
  • 让超前意识为我们“净脑”
  • 朋友、脸面和情面
  • 浅谈社会关系对于稳固伴侣关系的重要性
  • 同性恋、道德和自然规律
  • 灰狗汽车上的联想
  • 中国是同性恋的半个天堂──李银河访谈录
  • 罗杰·斯格拉顿的反方观点
  • 无知的迫害
  • 同性恋文化与权益进步
  • 反驳《同性恋是畸形人类情感》一文
  • 谈谈“终极情感”
  • 附:同性恋是畸形人类情感
  • 给予他们更多的选择
  • 父母亮相时
  • 面对自我局限
  • 在直人中间
  • 罗素的启示
  •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同性爱
  • 同人之妻
  • 同性恋何以能够作为一个道德问题出现
  • 包容不同
  • 契约的温情
  • 苦恋的瘾惑
  • 我们老了怎么办?
  • 一对同性恋人回答记者的六个问题
  • 亦父,亦师,亦友──痛失陈仲舜老师
  • 自律:苍白的呼吁
  • 华盛顿的中国“桃红”
  • 从毛宁事件和非病理化看同性恋在中国
  • 选才还是选美?──评中国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中的弱者歧视
  • 同志生命的骄傲
  • 探索友谊的生活方式──福柯谈同性友谊
  • 性意愿的社会化胜利──福柯谈同性关系
  • 我对“同志”一词的看法
  • 性、暴虐与宗教──与萨德对话
  • 中国新婚姻法引发社会争论
  • 海外中国同志社团建设的几点感想
  • 一夜情,同性爱的尴尬
  • 假凤虚凰
  • 中国同志在海外
  • 从科学和文化的层面上来探讨同性恋
  • 同志是穿越时空的未来人
  • 从性别和种族歧视看酷儿理论
  • 同志话题,举一反三──读周华山《后殖民同志》
  • 湖南卫视《走近同性恋》
  • 同性恋作为试金石
  • 与二言切磋
  • 《朋友通信》项目组讨论
  • 透视同志恋爱症候
  • 中国实行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现实意义
  • 我们如何面对同性恋和他们的权利──不是故事的故事
  • 关于同性恋婚姻之我见
  • 同性恋值得借鉴──画家石头访谈录
  • 美国之音访谈录
  • 宽容不是专制同谋的代名词
  • 爱人的缺点
  • 我看渔场
  • 同性恋、基督教与仇恨──美国有线新闻网关于谢泼德之死的电视辩论
  • 不育无过
  • 一个恐吓人心的虚无假设
  • 同志出国的利与弊
  • 创造爱的载体
  • 亚文化与同性恋文化之我见 
  • 张越访谈录
  • 有感于罗素谈禁忌
  • 《有感于罗素谈禁忌》读后有感
  • 同性恋解放的实质是自身的自我解放
  • 尊重各人的自我阐释权┄┄从胖而美说开去
  • 认同与面对──一封写给朋友的信
  • 相对与绝对──平议同性恋
  • 逆境成材
  • 自由思想的十诫
  • 理智与情感──从克林顿的绯闻说开去
  • 同性恋与解放思想
  • 生活与磨合
  • 几点看法
  • 超越激情
  • 浅谈同性恋关系的脆弱性
  • 我看帅哥
  • 如何面对不良玩笑
  • 戴安娜与艾滋病人
  • 思想·情操·素质
  • 我的观点──谈同性恋和《北京故事》
  • 尊重与支持
  • 我为什么活着
  • 但求沟通
  • 假如同性恋是一种选择
  • 杰西·杰克逊谈同性恋
  • 同性恋与道德
  • 可爱的生命
  • 吵闹村的孩子
  • 对待同性恋的几种态度
  • 叫同性恋太沉重?
  • 爱在身边
  • 面对敲诈怎么办
  • 一位美国母亲就同性恋问题答中国听众
  • 看看这个世界的眼神
  • 以平常心看待我们
  • 与《以平常心看待我们》的作者商榷
  • 父母的追悔
  • 同样的你,同样的我
  • 走过春天,走过自己
  • 生命的美和美的生命
  • 性的“少数民族”需要平等的对待
  • 谈谈对同性恋的误解
  • 一个值得正视的社会问题
  • 我的一点看法
  • 为《一则广告》发笑
  • 论同性恋之争
  • 你言我语她思(一)
  • 关于同性恋的几个问题
  • 同性恋对社会构成威胁吗?
  • 图图主教谈同性恋
  • 断袖
  • 我的男朋友
  • 哪些异性恋者更可能怀有“同性恋恐惧”
  • 我看同性恋
  • 同性恋恐惧与异性恋主义 
  • 同性恋和我一样
  • 假如孔子是女人
  • 特里萨修女和爱的哲学
  • 同志无祖国
  • 中国同性恋议题政治化和非政治化之探讨